常見的物理性/化學性防晒成份及防晒重要標示 常見的物理性防晒成份如下︰ 物理性防晒成分就是利用防晒品中的粒子直接阻擋、反射或散射掉紫外線。
●Titanium dioxide〔二氧化鈦〕︰可以阻隔UVB和部分的UVA,但是對長波長部份的UVA無法完全保護。欲達到較高的SPF時擦起來會有些白白的。
●Zinc oxide〔氧化鋅〕︰可以幾乎阻隔掉所有波長的UVA和UVB。但是因為涂起來會白白且粘粘濃濃的一層,所以限制了它的實用性。后來有些廠商發展出粒子較小的氧化鋅分子,即所謂的Z-Cote,使用上涂在皮膚是透明的,改善了上述的缺失,同時還是可以對所有波長的UVA和UVB進行防護。
常見的化學性防晒成分如下︰
化學性防晒成分,是透過防晒品中的有效化學成分的分子,經皮膚表皮吸收后,跟紫外線生成交互作用使其轉變成無害的能量。
因為要先經表皮吸收,所以必須要涂抹30分鐘后才有作用。
●PABA〈para-aminobenzoic acid〉︰可以阻隔UVB。曾經一度被廣為采用的化學防晒成份,后來因為過敏反應發生的比例太高現在已經少用。
●Octyl dimethyl PABA〈Padimate-O〉︰可以阻隔UVB。因為PABA過敏反應發生的比例太高,所以研發此成分替換。
●Octyl thoxycinnamate〈OMC〉︰可以阻隔UVB。當前全世界最被廣為採用的化學防晒成份。
●Octocrylene︰可以阻隔UVB。
●Octocrylene salicylate〈OCS〉︰單獨使用是微弱的UVB阻隔劑。通常被使用來加強其他防晒劑的效果。
●Oxybezone〈benzophenone-3〉︰可以阻隔UVA。偶見過敏反應。
●Avobezone〈Parsol 1789〉︰可以阻隔UVA。常與benzophenone-3並用。
●Mexoryl SX︰可以阻隔短波長部份的UVA。
●Mexoryl XL︰可以阻隔UVA和UVB。
常見的重要標示
●
Hypoallergenic〔低敏感性〕︰這個標示的意思是該防晒品的設計盡量避免采用常見容易過敏的化學防晒成分。適合敏感性肌膚或小孩子使用。
●
Noncomedogenic﹝不會造成粉刺〕︰這個標示的意思是指此防晒品所含的主要成分或基劑並不會有造成粉刺的傾向,通常是為了油性肌膚和容易冒粉刺痘痘的人所設計。
●
Sweatproof〔抗汗〕︰這個標示的意思是指此防晒品涂抹之后會附著在皮膚上,使用在眼睛四周流汗時應該不容易跑到眼睛生成刺激感。適合如打球慢跑等容易流汗的陸上運動時使用。
● Waterproof, water
resistant︰waterproof意指該防晒品可以確保下水后80分鐘內都還有防晒效果。water
resistant則指該防晒品可以確保下水后40分鐘內還有防晒效果。適合游泳或是水上活動使用。超過上述的時間應該要立即塗抹。
化學性vs物理性防曬品
何謂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
物理性是在肌膚表層形成反光膜,以反射的方式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化學性則是將紫外線大量吸收進成分中,使其不進入肌膚。
純物理性防曬品較油膩,但較不會引起過敏;化學性較清爽,但易引發敏感。目前業者多半採兩者綜合的防曬,截長補短,達到清爽又不油,且溫和不刺激的品質。
●物理性防曬成分:
Titanium didxide,防紫外線A光和B光,僅達低防護;Zinc Oxide,防紫外線A光和B光,僅達低防護。 ●化學性防曬成分:
Cinnamates,防紫外線B光;Anthranilates,防部分紫外線A光;Benzophenes,防紫外線B光和部分A光;Parsol 1789,防紫外線A光和部分B光;Mexoryl SX,防部分紫外線B光和部分A光。
PA是日本化妝品聯業工會訂出的標準,歐系品牌則用 PPD。
不同於 SPF以數字表示抵擋時間,PA是以 +表示防禦力。+愈多防禦能力愈佳,三個 +是上限,可抵擋約 90%的 UVA。一般消費者用兩個 +即足夠。
而PPD是用數字呈現,2~4等同一個+,4~6等同兩個+,6~8等同三個+。
Waterproof/Water/防水性
防水標示是Waterproof,有些產品直接在品名下方就會打出來,有些則會隱在成分表的下方,因此消費者要睜大眼找。同理,當結束水上活動時,立即將身體擦乾,再補充防曬品。
Sweatproof/Sports/抗汗性
如何判別防曬品是否有抗汗作用,就看有無Sweatproof。但即使選用具抗汗效果的防曬品,還是建議在大量流汗後立即拭去汗水再重新擦防曬,才能做到真正滴水不漏的防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