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3|回复: 3
|
(分享)「小香港」的歷史悲情 [冰 谷]
[复制链接]
|
|
「小香港」的歷史悲情/冰 谷 | 2008-10-21 | | | 上世紀七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日本影片《望鄉》,給人的印象深刻。影片就提到山打根的地名,它在北婆羅洲,今屬馬來西亞最東部的沙巴州。 近半個世紀前,山打根的名字就烙印在我心裡了,那時候香港有本暢銷東南亞的兒童月刊《世界兒童》,園地上經常出現山打根等地的小作者。 可是,東西馬山長水遠,直到十多年前我才有機緣因工作落足這個歷來有「小香港」之稱的城市,看它背山面海的旖旎風華,聽它在歷史長河裡傾吐悲情。如今這些年來,小香港已像一個歷盡滄桑的女子,洗盡鉛華,昔日熠熠的光輝不再,燈光燦爛的碼頭也已暗淡下來。 猶記第一次在機場降落,正是薄暮時分,朋友載我離開機場。進入市區的時候,我只感到一片黝黑,長長的馬路彷彿沒有街燈,道旁暗淡的樹葉在風中瑟瑟作響,給人多添一種蕭索感! 比燈火迷蒙更令人沮喪的事還在後頭。當晚,我們在八哩一家小食店晚餐,菜餚剛上桌,驀地停電了。我們進入了一個漆黑的世界,不要說夾菜,伸手都不見五指。那夜,我們就在「軋軋」的發電機聲中進餐。沒有顧客發出怨言,原來山打根停電平凡得像我們吃飯一樣,每天都三幾回,習以為常了。 這即是小香港湧進我腦海的第一個印象。 森林木業歷來是沙巴最大的天然資源、出口的經濟命脈。山打根便是憑豐富的木材開埠,崛起成為婆羅洲北方最早跨向繁榮的都市,因傲視八方而被推為首府。根城早期不僅是個商業旺市,也是個繁忙的商港。它的碼頭在大港灣內,形成天然的避風屏障,使進出的商船免遭風災浪險。 基於地理形勢的重要,二戰期間使山打根成為日本搶攻的首要關口(影片《望鄉》背景),全城被炸得遍體鱗傷,無數市民慘遭殺戮。二戰結束後,根城靠著豐富的天然資源,在短期內恢復了舊觀,再顯光華,領導沙巴州前進。 朋友告訴我,三四十年前根城的夜總會多達九家,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的繁盛景況,由此足見。木材源源輸出,市場一片好景,造就了無數出手闊綽的木業暴發戶,在酒色財氣裡一擲千金。 想不到那竟是小香港的致命傷。由於林木的盲目開採缺乏系統管理,天然資源很快枯竭;同時隨著首府地位旁落(現今沙巴州首府是港口城市哥打基納巴盧),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機構之轉移,山打根的繁華從此走進了歷史,各行各業開始顯露出蕭條與疲憊狀態。 而且,早從一九九○年代開始,根城已成為非法移民的天堂夢土。菲、印各據地盤,入侵幾乎所有下層行業,在城市的海岸搭起了木屋,櫛比鱗次,密集得如曠野灌木。閃閃路的菲民和山腳石的印民,正當求溫飽的和從事非法活動的,各得其所,而且衍生了下一代,樂不思蜀了。 我去踏遍「小香港」大街小巷、旺角繁墟,再也找不到一家夜總會了,只有兩家殘陋的卡拉OK,仍然借半明不昧的燈光在夜裡喘息,支撐著夕陽殘照的燈紅酒綠生活。 過去被車龍人潮逼得臃腫不堪的三街五巷,日夜忙碌吞吐百貨的深水碼頭,輝煌的「小香港」的影子已不復存在了。但是,非法移民湧入的偷渡熱潮始終未退,無日不有。 我想不透,日漸蕭索的一個城市,緣何竟是外來移民心目中的夢土? (寄自馬來西亞)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8/10/21/TK-978067.htm
|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8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8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