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ongszewei

道教人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寇谦之

     寇谦之  (365—448)北魏道士。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自称是东汉功臣寇恂的十三世孙。
     早年倾心慕道,修习张鲁道术,但未成功。后来随成公兴入嵩山,修道七载,神瑞二年(415年)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授导引服气口决诸法,并令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
     三张指张陵、张衡、张鲁。八年老君的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赐以劾召鬼神及金丹、云英、八石、玉浆等秘法,并嘱其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424—428)中,寇谦之亲赴魏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帮助,在平城东南建立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后人称为“北天师道”。
    太延(435—440)末,太武帝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并亲至道坛受箓,成为道士皇帝,封寇谦之为国师。北天师道由此在北方大盛。寇谦之对早期道教的教义和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吸取儒学的“五常”观念(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吸融儒释的礼仪规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陆修静

    陆修静 (406—477)南朝刘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三国时东吴名丞相陆凯的后裔。自少修习儒学,对大易象数、河洛图谶等也感兴趣。成名后,尤好清静养生之道术,于是离家到云梦山隐居修道。
    后来遍游天下名山,寻访仙踪,广搜道书,其足迹曾南至九嶷、罗浮诸山,西至巴蜀的青城、峨嵋诸山。元嘉三十年(453),他来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卖药,宋文帝命左仆射徐湛之请他入宫讲道。后避太初之难,离京南游,大明五年(461)在庐山东南建立道观,隐居修道。
    宋明帝泰始三年(467),他应诏再赴建康,住在北郊天印山崇虚馆。在此期间,他将长期收集到的大量道经加以校刊整理,辨别真伪,经戒、方药、符图等书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三大类)。泰始七年(471)编定《三洞经书目录》,是道教史上最早道经总目。后来《道藏》中“三洞”的名称,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陆修静主张修道应当用礼拜、诵经、思神三种方法,以洗心洁行,达于至道,因此他编撰了斋戒仪范类道经百余卷,使道教仪礼初步统一和完备。经他改造后的天师道,后世称为南天师道。元徽五年(477)卒于建康,其弟子奉葬于庐山,谧为“简寂先生”,他以前在庐山的旧居称为“简寂观”。北宋徽宗时,封为“丹元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07 03: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弘景

    陶弘景 (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士族出身。十岁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二十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三十岁左右,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遂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南齐永明六年(488),在茅山得到杨羲、许谧手书真迹。永明八年东行,拜谒各地居士和法师。永明十年(492),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
    梁武帝即位后,多次派使者礼聘,他坚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他继陆修静之后,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颇有贡献。撰成《真灵位业图》,排列了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以及群仙众真在内的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他还整理《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记载有药物七百余种(原书已佚,现在仅存敦煌残本)。
    他撰写的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画,通琴棋医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07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楼主真厉害,找到那么多的道教人物出来。佩服佩服!

我只是听过老子,其他的我都没听过呢.....


谢谢楼主和我们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7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alau..原來張鲁竟然是一代天师
有南北朝之後的嗎?比如王崇陽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7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天师可以算是一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1-2007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pricornus_tai 于 25-1-2007 07:34 PM 发表
张天师可以算是一位吗?

张天师即张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师之位乃世袭。。。至今已六十多代了

http://www.gb.taoism.org.hk/gene ... aoists/pg1-4-6b.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2-2007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老子与庄子是道家,不是道教。
既然庄子发表:“道法自然...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
我觉得这种说法都与道教玉皇大帝主宰的说法都不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名汉 于 8-2-2007 06:40 PM 发表
据我所知,老子与庄子是道家,不是道教。
既然庄子发表:“道法自然...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
我觉得这种说法都与道教玉皇大帝主宰的说法都不同了。


老子道德經“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道教的修行是以本性之中致静一刻达到老子所謂“致虚极守静笃”回到恆常而無分別的狀態,觀察道體的奧妙;經由恆而現出有的跡向,便可以观察道體繫含有邊界。彼此齊一而異名謂之玄同也。

老子曰:“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莊子。大宗師》“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15-2-2007 02: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daniel82 的帖子

不过现在的道教不是以三清为先的吗?
难道和老子,庄子,列子一样?

我比较喜欢葛洪,古代的化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15-2-2007 04:12 PM 发表
不过现在的道教不是以三清为先的吗?
难道和老子,庄子,列子一样?

我比较喜欢葛洪,古代的化学家


唐玄宗天宝追封【列子】冲虚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庄子】南华真人、【亢桑子】洞灵真人,道家的四大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daniel82 的帖子

奇怪了
那么要修道教不是要读三清的经典?
为何每次出现的都是老子,庄子列子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15-2-2007 05:25 PM 发表
奇怪了
那么要修道教不是要读三清的经典?
为何每次出现的都是老子,庄子列子的经典?


三清經典是否指三洞經典?
道教是以道德經與南華經為重要的兩部經典,也繼承道家老莊精神,一直流传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daniel82 的帖子

三清- 元始天尊,道德清虚真君,还有一个忘了
他们 没有经典吗?

原来如此
谢谢指点

[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15-2-2007 10:1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07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15-2-2007 10:17 PM 发表
三清- 元始天尊,道德清虚真君,还有一个忘了
他们 没有经典吗?

原来如此
谢谢指点

我知道的是:
玉清元始天尊(盘谷刚开天辟地的时期)
上清灵宝天尊(洪元世纪,既是恐龙时期)
太清道德天尊(黄帝开始,仙人下凡教育人类的时期)

以上供参考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2-2007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on_boy 于 15-2-2007 05:25 PM 发表
奇怪了
那么要修道教不是要读三清的经典?
为何每次出现的都是老子,庄子列子的经典?

所以我从中觉得是由道教与道家的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7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人物称谓

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天师: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寇谦之(北魏),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叫法师。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者叫法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真人: 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黄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黄色,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先生: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众。

  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亦可称“住持”。方丈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监院:亦称“当家”、“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当监院大任者,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

  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三乘集要》记载:“知客应答高明言语,接待十方宾朋,须以深知事务,通达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一词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代,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或指道士。

  道长:是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的尊称,而不是职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07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ongszewei 于 31-1-2007 12:59 AM 发表

张天师即张衡

张衡是张道陵的第二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6-2024 12:19 AM , Processed in 0.07802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