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18|回复: 6

请教点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11-2006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缸的水容量怎么换算??每次看了就忘记,呵呵
还有鳄鱼嘴的ph是介于多少???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eminem611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6-11-2006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 gallon=4.5L US
1 gallon=3.8L U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6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 x 宽 x 高=容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6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魚缸計算機


幫你算出你的魚缸
魚缸容量
燈光照明
濾水器

http://www.machome.org/skill/cal/tankcal.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6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养鱼有用的公式。。。


养鱼有用的公式。。。(从其他网页转载)
希望对大家有用。。。


魚缸公升數:
[長(cm)x寬(cm)x高(cm)]/1000=公升。
有些藥不是寫幾尺缸投多少藥,而是幾公升投多少藥,
這時候您可能要量一下魚缸的長、寬、高(實際水位),用公分量,再相乘,再除以1000,
再打95折(扣掉砂子),就是你的魚缸公升數.
另外 用計算水量的方法 也可以算一個計算密度的方法,
一般來說一公升的水量最多養一隻魚.
所以缸子水量假設約七公升多.最好不要養超過7隻魚.
補充:下鹽方法
先到水族計算機算一下家裡的魚缸是多少公升
[長(cm)x寬(cm)x高(cm)]/1000=公升。
鹽的殺菌原理主要是利用滲透壓的差異來使細菌脫水死亡。
沒有細胞壁的細菌在水中滲透壓因鹽水而改變時,由於體內的水分迅速向外流失,導致細菌脫水死亡,也因為如此,寄生蟲及黴菌胞子對鹽完全不痛不養。
在發現魚有夾尾情形時,通常為缸中細菌增生的前兆,此時以孔雀缸為單位10公升,可以加入濃度3~5/1000的鹽,差不多30克﹝或是直接換算加入兩瓢免洗湯匙﹞,對於抑制細菌很有效。若是使用重鹽浴,可以使用雙倍鹽量亦可。
至於鹽的用量說法不一,有人喜歡加入7~10/1000濃度的鹽,甚至嘗試加至15/1000魚都不會死亡,但會明顯有不適的情形﹝海水是18/1000~22/1000﹞,用鹽量極重的,是配合每天換水的方式,目的是同時減少水中的細菌含量,盡量以最短時間治好疾病為原則。個人可以依照魚的體質來使用與個人習慣來使用。
雖然各種病的初期都是使用鹽來抑制病情及水質,但鹽不是萬能的,對於寄生蟲及黴菌,鹽的效果幾乎是沒有,所以還是得要判斷魚是否屬於細菌性感染,才決定是否要加用其他藥物。

PPM:
百萬分之一,通常使用作較毒或是未稀釋的藥劑單位。
調1ppm的藥水,即是使用1cc的藥水液,加入1000公升的水中,即是1ppm。

L/h:
每小時流過公升數,這個單位主要是馬達過濾器在用,通常標示在馬達上,流量越大表示過濾器越強。最近有幾款外掛過濾,外型是180L/h大小,價格超便宜,但採用的是60L/h的馬達,所以其實過濾效果也只是小型外掛的等級。

功率單位Watt瓦特:
電器上的瓦特數,指的就是他每小時消耗的電量,瓦特數越高,代表此電器越耗電。
例:孔雀缸中包含3w的外掛,9w的檯燈,25w的加溫管,外掛全天開著,檯燈每天開8小時,加溫管每天開6小時,則一個月花費的電為
       (3x24+9x8+25x6)/1000=0.294单位/天
        0.294x30天=8.82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6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11-2006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激您,感谢你们,lol,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1-2025 05:18 PM , Processed in 0.10077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