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241|回复: 0
 
 | 
定義新美國夢 亞馬遜台籍工程師:離開非失敗 是自由
[复制链接]
 | 
 
 
 | 
 | 
 
 
Business Insider報導,來自台灣、現年25歲的亞馬遜(Amazon)軟體工程師黃文興(Wen-Hsing Huang,音譯)定義新美國夢:「不在於能否留在美國,而是帶著在這裡累積的技能、人脈與資金,去創造一個不受簽證、裁員或政治擺布的人生。」 
 
黃文興2022年赴美攻讀香檳伊利諾大學(UIUC)的電腦科學碩士,畢業後先在亞利桑納州(Arizona)半導體公司ASM任職,2024年轉入亞馬遜。看似順遂的學業與職涯背後,卻始終伴隨簽證焦慮與不確定性,這使他計畫返回台灣創業,並形容離開美國不是失敗,而是自由。 
 
起點:用盡全力留美國 
黃文興坦言,高中時便立志要進入矽谷大型科技公司,年薪20萬美元是他的夢想藍圖。為此,他在台灣國立中央大學拚到第一名畢業,雖然英文並非優勢,仍努力取得赴美深造機會。他向父母借10萬美元赴美求學,背負沉重壓力,因為若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不僅必須在60天內離境,還要償還龐大債務。 
 
2022年,他抵達美國時,正逢Meta、Twitter等科技巨頭大規模裁員,實習機會驟減。雖屢遭挫折,他仍不放棄,每日反覆練習自我介紹,參加所有能參加的徵才博覽會,不斷修改履歷。最終,他在ASM找到第一份工作,半年後成功跳槽亞馬遜。 
 
他表示:「那段時間我的心理健康非常糟糕,但我學會什麼是能控制的,什麼是無法控制的。」 
 
轉折:簽證陰影下幻滅 
起初,他一心想獲得綠卡,並依計畫在美國累積10到20年經驗,再投入創業。然而,連續兩次未中H-1B簽證,加上新聞頻傳F-1學生遭遣返,讓他感受到極大不安全感。 
 
「我原本計畫2025年4月去日本旅行,雖然新聞讓我心慌,但我還是去了。那一刻我意識到,其實已不再在乎是否一定要留在美國。」 
 
對他而言,世界本就不穩定,經濟與科技發展充滿變數,裁員隨時可能發生,甚至連軟體工程師,也可能被AI取代。在這些無法掌握的環境中,他決定重新定義自己的追求。 
 
決定:帶養分返台創業 
「三年來,每個重大決定都必須先想,這會不會影響我的簽證狀態,而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他說,這樣的生活讓他無法測試創業點子、承擔風險,甚至連旅行都要顧慮重重。 
 
如今,他計畫先在亞馬遜繼續工作一段時間,累積資金後回台創業。透過網路,他相信可以在台灣經營全球化的事業,甚至在美國設立公司,享有台灣較低生活成本與健全醫療制度,同時保有國際市場連結。 
 
回顧美國求學與工作的三年,他表示收穫甚豐,不僅得到學位與在科技業巨頭工作的經驗,也磨練出「韌性」,在不確定中保持堅強,並學會辨識自己真正的價值觀。他依舊敬佩美國精神,認為這片土地仍象徵自由與機會,但如今更清楚:未來的路,必須出自於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簽證允許與否。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