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回复: 1
|
不僅DeepSeek! 中國大陸多款AI大語言模型接連登場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dalap 于 10-2-2025 06:13 PM 编辑
台灣輿論:DeepSeek火爆全球 “AI島”卻在忙罷免
新年伊始,全球局勢愈加詭譎。大陸“橫空出世”的DeepSeek,撼動了全球科技業。特朗普掀起關稅戰,全球可能迎來一場關稅風暴,台灣芯片產業也将面临衝擊。然而就在這個“全球無不戰戰兢兢,上緊發條應對”的時候,民進黨當局卻在忙著“大罷免”。
觀察台媒近來報道,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DeepSeek引發的AI討論至今熱浪不減,特朗普發起關稅戰引起的擔憂仍在蔓延,台灣社會卻在忙著“大罷免”。
綠營年後開始力推“大罷免”,藝人離世、流感議題等都成了民進黨及其側翼操作政治攻防的“猛料”,支持罷免的青鳥(民進黨的支持者)則肆意“出征”,鬧出不少笑話。
“何不倒閣”的猖狂頻現,“賭輸翻桌”的批評四起。在漫天“罵戰”中,不少輿論呼籲:停止罷免內鬥、正視關稅與AI挑戰。
台灣民眾黨秘書長周榆修5日在節目上直言,全球都“急如星火”應對特朗普2.0時,只有台灣在忙著內耗,“只有台灣在平行時空”,“仿佛與世界脫鈎”。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6日表示,“當全世界都在應付AI、關稅等新挑戰時,賴清德在搞大罷免。”朱立倫認為是賴清德沒有能力面對挑戰、民進黨也無法解決問題,所以才會把台灣社會搞得亂七八糟。朱立倫表示,目前台灣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包括關稅、AI、經濟等方面,大家只有團結努力,一起來解決問題,而非在內部製造衝突矛盾。
自覺身處“平行時空”的不在少數,台灣媒體和媒體人也深有同感。台灣《品觀點》文章指出,盱衡全球局勢,更顯得台灣內耗的無知與無良。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安然度過特朗普風暴?台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公布的因應措施,除了喊話美國分工合作之利,甚至自甘成為美國代工廠,完全看不到以台灣為主體性的策略與因應。中國大陸DeepSeek以低成本完成與ChatGPT相當的AI大型語言模型震撼矽谷。台灣卻禁止公務機關使用,除了逞一時之快,不知這樣的行為對台灣AI產業有何助益?
台媒體人陳國祥撰文稱,大陸的政府及企業聯手聚焦於科技發展上,志在突破美國封鎖,在尖端領域與其爭鋒,取得了可觀進展。反觀台灣,卻將淹沒在大罷免潮中,政治震盪與社會撕裂必將日甚一日,多數民眾生活及企業經營備受政治干擾。AI正以幾何級數快速發展,號稱要成為“AI島”的台灣有跟上腳步嗎?“台灣必須好自為之!”
台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當前正處於全球競爭的關鍵時刻,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面臨美國關稅壓力,AI科技發展競爭日益加劇,兩岸關係更是緊張升級,賴當局理應集中精力應對這些挑戰。賴清德應帶領民進黨回歸政策討論、聚焦全台發展,台灣才有可能擺脫無休止的內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2-2025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僅DeepSeek! 中國大陸多款AI大語言模型接連登場
在中國人工智慧(AI)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震撼全球後,其他以發佈低成本、高性能生成式的AI企業實力也正在逐步壯大,多款中國大陸AI大語言模型開發商─包括月之暗面(Moonshot AI)開發的Kimi k1.5─也陸續登場。原先由美國初創企業為中心的AI性能競爭賽場迎來美中對抗的全新局面。
據《日經中文網》指出,深度求索發佈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DeepSeek R1僅僅約2個小時後,另一款由中國月之暗面公司開發的Kimi k1.5也正式公開,並在全球AI工程師群體中引發熱議。
月之暗面表示,「Kimi k1.5」的推理能力超過了美國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性能與美國OpenAI在2024年9月發佈的新模型「OpenAI o1」相當。
報導說,月之暗面成立於2023年,創始人楊植麟來自北京的清華大學,並在美國賓州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他邀請了谷歌與華為從事過AI開發工作的人員,在北京設立了月之暗面新創企業。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今年1月,月之暗面的企業估值已達到33億美元。
除月之暗面外,2019年成立的「智譜AI(Zhipu AI)」、2021年成立的「MiniMAX」以及2023年成立的百川智慧(Baichuan AI)等,也作為主要的中國大陸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而知名,並且都在競相開發AI模型。
從資金上支援這些AI初創企業的是中國的網際網路相關企業等IT巨頭,例如月之暗面成立僅一年就獲得阿里巴巴融資10億美元以及騰訊的投資,智譜AI、百川智慧和MiniMAX也都獲得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投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從事AI研究的學術機構成為人才供應源,這也推動了AI初創企業的成長。
報導說,對AI三大頂級學會被引用論文的調查顯示,在2024年作者人數排行榜上排名前100的機構中,美國佔37家,中國機構佔31家,僅次於美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的被採納論文作者人數增加了3~4倍,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的母校——浙江大學的作者人數從2020年的34人猛增至2024年的906人,排名從第89位上升到了第6位。DeepSeek最新生成AI模型R1論文的許多核心研究者也來自排名靠前的大學,比如清華大學(第2名)、北京大學(第6名)、中山大學(第65名)、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第90名)等,它們都是政府在預算優先分配與支援的「國家重點大學」。
此外,大型陸企也在推進自主AI的開發。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發佈了「通義千問(Qwen)」最新版本「2.5-Max」,聲稱其性能超過了DeepSeek的V3。騰訊、位元組跳動、百度及華為等也在加快提高AI的性能。
報導表示,「DeepSeek衝擊」表明中國在國家層面推進的AI戰略正在取得成果。如果未來初創企業繼續增加並參與到性能競爭之中,美國在AI領域的優勢可能會受到挑戰。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