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1|回复: 15
|
马斯克炮轰英国揪惊天丑闻! 25萬名女孩被性侵,這絕對是英國史上最大醜聞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dalap 于 10-1-2025 06:55 PM 编辑
马斯克炮轰英国揪惊天丑闻:1400名女孩遭诱J
熟悉马斯克的都知道,他经常出现在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新闻里,哪怕这件事跟他八竿子打不着,他的身影还是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下,因此我们聊他的时候经常开玩笑,管他叫马·哪都有他·斯克。
这回又是这么个情况——马斯克前段时间刚被特朗普承诺了一个效率部部长(他给这部门起名缩写叫“DOGE”,对应狗狗币,算是整个大活),
按理说美国的事都够他忙活了,没想到最近他跟英国较上了劲,不仅在推上狂怼英国新任首相斯塔默,还顺藤摸瓜,揪出来一件英国多年前的大丑闻。
比如几小时前,他刚在推上转发了一条内容,是指责斯塔默是“英国强J党”,还附文称“斯塔默是邪恶的”。
他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众所周知,斯塔默曾于2008年至2013年担任英国的首席检察官,而这一时期英国出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团体诱J案,至少1400名儿童遭遇了性侵、下药等暴行。
马斯克就认为,斯塔默作为当时的律政届最高层难辞其咎,甚至自己都参与了这些事,是“强J英国案的同谋”。
所以这回,马斯克还真是正义心爆棚——至少也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emmm...这其实不太好说。
因为马斯克和斯塔默的不和早在几月前的英国南港暴乱事件(暴乱事件详情戳这里)就开始了。
当时斯塔默把锅甩给了“大型社交媒体运营者”,马斯克一听,直接对号入座了,回怼说明明是英国的警务制度双标,关社交媒体啥事?暗示他们不敢管移民,两边就这样结下了梁子。
话说回来,虽然马斯克可能存着一些给斯塔默泼脏水的心思,但仍无法否认,他的影响力使得大众广泛注意到了英国的这桩旧案,注意到了当年那1400名受害者。
2011年开年,英国《泰晤士报》就发表了一系列调查文章,报道自1997年以来,英格兰北部和中部就一直存在侵犯小女孩的犯罪团伙,而大多数凶手都是巴基斯坦裔。
那为啥十多年都没人管呢?
当时的总督察(chief inspector)Alan Edwards向《泰晤士报》透露:“因为大家都怕,不敢提背后的种族因素。”
意思很明显,谁敢提什么巴基斯坦裔就会被当种族歧视,那自然就办案不力了。
不过经由《泰晤士报》宣传,这事还是被捅到了明面上,此后这些团伙便被英国民众称作“诱J帮(Grooming Gang)”。
《泰晤士报》的报道后,英国官方对英格兰北部一名为Rotherham的小镇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深入调查,并于2014年对公众公开调查结果,致使全英震怒:
原来1997年至2013年间,至少有1400名儿童曾遭到“诱J帮”的毒手,其中一些年仅11岁,而当地政府多年来视而不见。英格兰其他城镇也发现了类似的犯罪踪迹。
Rotherham的团伙大约遵循这种模式:由一个年轻男子在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向女孩搭讪,接着要么灌她酒,要么干脆下药,再借机发生关系。
男子然后会要求女孩与团伙中的其他成员也发生关系,来“证明她的爱”。
比如2014年,《纽约时报》报道过一个Rotherham的很典型的案例:
放学后,12岁的Lucy(化名)遇到一群英俊的十几岁男孩,他们请她和她的朋友免费玩碰碰车,还请她们吃冰淇淋。
随着时间推移,十几岁的男孩逐渐淡出,跟她们见面的换成了年纪更大的男人帮。很快,小姑娘们不再坐碰碰车,而是坐上了真车的后座,男人们给她伏特加和大麻。领头的是一个成年人,年纪足有Lucy的两倍,他很会讨她欢心,给她买饮料,买手机,Lucy很喜欢他。
但渐渐地,这些男人露出了獠牙。他们开始强J小姑娘们,并且频率逐渐增加,从一周一次,到每天一次,在各种场合——不分场合。
有一次是在一间公寓,他们拿走了她所有的衣服,把她锁在房间里,等着她的是6个男人。
她答应了,她不敢不答应。他们知道了她的住址,威胁她:“如果你不回来,我们就强J你母亲,让你看着。”
晚上她会回家,把脏衣服藏在衣柜后面。当终于鼓起勇气告诉母亲时,Lucy已经快14岁了。两名警察上门收走了那些脏衣服,足足6袋。
然而几天后,警察打来了电话:“抱歉,衣服都丢了。”
“全丢了?”Lucy问,但没有回应。
后来警局寄来一张140英镑的支票,算是赔偿衣服的钱。而由于Lucy和男人们的说法相反,警方劝Lucy一家不要再起诉,案件于是不了了之。
这就是1400位Lucy,在长达16年间的缩影。
对当地政府的调查显示,受害者的父母常常会找到警方和社会服务部门寻求帮助,但大多会被拒绝,或是遭遇像Lucy一样的“不了了之”。
一些警察甚至将受害女孩称作“Tarts”(一个侮辱性词汇,差不多相当于美国的Slut),说她们不是受害,而是“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其他城市也出现类似情况,比如2012年,牛津、Oldham、Rochdale等城市抓了一些犯罪分子,他们不是巴基斯坦裔,就是孟加拉、阿富汗裔。
由于施虐者大多为“外籍”,而受害者大多为白人,此案当时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其实今天英国人之所以对非法移民有这么大的意见,跟这起案子也绝对脱不开关系。
尽管不断有专家站出来说种族不能预测性侵儿童的倾向云云,但调查结果却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容不得人忽视。
Nazir Afzal在2011年至2015年间曾担任英格兰西北部地区的首席检察官,他本人也是巴基斯坦裔,但他在2015年表示:“巴基斯坦犯罪团伙诱骗弱势女孩,这是事实,无可否认。”
在那之后,英国比较反移民立场的人士就经常拿这事出来举例,甚至一些恐怖分子也会借此事当挡箭牌...
2019年轰动全球的新西兰恐袭,一白人至上主义者在新西兰两座清真寺内杀害了51名无辜群众,他的弹夹上就写着“为了Rotherham”,指的就是这个英国小镇。
但无论如何,我们仍需指出,在总体数据上,巴基斯坦裔在英国的犯罪率并不特别突出。去年11月,英国政府刚刚公布了儿童性侵案施/受双方的种族数据——这也是英国政府第一次没有避讳,直接公布了此类数据。
数据显示,2023年被定罪的施暴者中有83%是白人,而亚裔只占7%,这和英国的总体的人口结构大致相符。因此说一个人是某某族裔就容易犯下某某罪行,仍是很不科学的归因法。
言归正传——这陈年旧事,是咋跟马斯克扯上关系的呢?
我们上文聊到,2012年,牛津、Oldham、Rochdale等城市抓了一些犯罪分子,其实这事在十年之后仍然在查。
2022年,曼彻斯特市长委托撰写了一份报告,发现2011~2014年间,Oldham的政府、警方没能保护好儿童,受害者的诉求未能得到重视,警方的办案能力“非常差”(原话,Very Poor)。
该报告还被BBC给捅到了明面上。
所以去年,Oldham决定对此事进行彻查,他们向上提交了申请,希望对该地区近20年间的儿童性侵问题进行全国性公开调查。
结果申请上报到英国保障部长Jess Phillips处,却被否了。
Phillips本人是女性,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女性,尤其是性暴力受害者争取权益,所以其本意不是不让Oldham查,而是说他们应该像其他城镇一样,做一个当地调查就可以了,没必要搞全国性公开调查。
结果,Phillips的意思就被一些媒体给歪曲了,如“GB新闻”便立刻发文《工党拒绝Oldham政府调查诱J帮丑闻的要求》,还把“REJECTS”大写了,那意思无非是Phillips阻挠调查,肯定是想隐瞒呗......
不久后,马斯克就看到了GB新闻的文章,加入了战团,开始在推上各种喷Phillips,说她是“强J卫道士”、“巫婆”、“就该被扔进监狱”。
又因为他老早就看斯塔默不顺眼,加上斯塔默那几年确实是皇家检察署长兼公共检察总长,这锅自然而然地就复制了一份到斯塔默背上。
“Jess Phillips现在的老板是谁?斯塔默啊。”
“她阻挠诱J帮调查的真实原因,就是因为这会导致民众责怪斯塔默。”
“斯塔默,快进监狱吧!(转发南港暴乱事件的受害者)”
可是要说斯塔默在任上一点事没干,那多少也有失偏颇。
在任检察署长时,斯塔默监督了对Rochdale一个诱J团伙的起诉,2013年他离任的时候,还因为对性侵事件的优秀表现被公开表彰来着:
“斯塔默在担任检察长期间,一直努力改善司法系统对性侵受害者的待遇。他的做法为其他地区解决儿童诱J案提供了一个范例。”
这两天斯塔默也回应了,没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他骂的就是马斯克:
“那些希望尽可能传播谎言和错误信息的人,对受害者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自己。”
然后马斯克也隔空回应:
“斯塔默为换取选票,深度参与了大规模强J事件。(如果调查没被阻挠,)调查结果就会这样显示。”
就这样,马斯克已经在推上连怼了英国好几周,甚至就在本文发布一两个小时前,马斯克仍在继续炮轰:
“请给你们的议员打电话,告诉他们英国有数以千计的小女孩曾被,也仍被,系统性地侵犯,这一恶行需要正义来纠正。”
“这极其紧要,否则它就会不断发生。”
马斯克甚至还把这条置顶了,一副不查出个结果不罢休的意思......
2022年2月的一份报告发现,犯罪团伙对儿童的性剥削仍然是全英范围内的一个大问题。2022年10月的最终调查报告提出了20项保护儿童的建议,但当时的保守党政府只采取了寥寥几项。
还是那句话:不管马斯克跟斯塔默存不存在恩怨,他做的这事都确实让公众的目光聚集到了英国“诱J帮”的问题上。
如果马斯克能逼迫这届工党政府做更多实事,那他的确干了一件大好事啊......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10:1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UK社区
犯了些偷拐抢骗的外来移民
警察被上面的告知要开一只眼闭一只眼处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25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5萬名女孩被性侵,這絕對是英國史上最大醜聞
這起醜聞,本身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震驚英國的報導早在十多年前首次進入公眾視野,但由於民粹主義對移民的憤怒加劇、媒體格局的變化、川普的連任以及馬斯克收購推特,這一醜聞才在2025年初在英文社群媒體上瘋傳。即使是許多知道醜聞存在的英國人,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些讓人毛骨悚然的細節。
這幾天,馬斯克幾乎每天都發文揭露英國近幾十年發生的一系列聳人聽聞的案件。他曾在24小時內,發布或轉發40多篇關於英國羅瑟勒姆鎮多名女童遭性侵的貼文。在接受塔克卡爾森訪談時,他表示:「這聽起來太瘋狂了,但卻是真實發生的事。人們因揭露移民犯罪而被送進監獄,而那些真正的罪犯卻未被追究責任。
馬斯克感嘆,英國人到底是如何度過那些黑暗的童年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25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諒我不能翻譯圖片中的英文,這些文字不該出現在任何人眼前。但因為它是法庭記錄,所以我必須把它放出來。
相關報導可以追溯至1970 年代,但真正引發關注的是2023 年工黨議員安· 克萊爾( Ann Cryer ) 的呼籲。她首次指出南亞裔男性在校園外誘騙年輕女孩的行為,但隨即遭受種族主義指控並面臨同黨的壓力。
2010 年,《泰晤士報》記者安德魯· 諾福克( Andrew Norfolk ) 深入調查,揭露了數十起案件的模式:這些團夥以假裝朋友或男友的方式接近女孩,透過毒品與威脅將受害者控制,甚至進行大規模的組織性虐待。
2014 年,亞歷克西斯· 傑伊( Alexis Jay ) 的報告估計,在1997 年至2013 年間,僅在只有10萬人口的羅瑟勒姆小鎮一地,就有至少1400 名兒童遭到虐待,其中大部分是白人女孩,施暴者主要是巴基斯坦裔英國人。受害女孩中,也有亞裔女童,但因為恥辱,她們不願報警。
這些案件的一個共同點是,計程車司機從養老院和學校挑選孩子。性虐手段包括LJ,強迫兒童觀看性侵害過程,用汽油淋在她們身上並威脅要把她們燒死,還威脅要QJ她們的母親和妹妹。這些人渣,也把她們販運到其他城鎮,透過「共享女孩」牟利。
一名受害者對媒體回憶了她的經歷。 2002年,她在12歲認識了一群少年。這些人又介紹她認識了其他男子,她被引誘飲酒和服食軟性毒品。在13歲時,她開始被他們侵犯,第一次有九個男人。一開始是一周一次,然後變成一天一次:在克利夫頓公園的戰爭紀念碑旁,在公車站附近的一條小巷裡,在數不清的計程車裡。有一次,她被赤裸裸地鎖在一間公寓的房間裡,必須為外面排隊的六個人服務。在兩年內,她被超過200名男子侵犯。她曾向警方求助,並把她被侵犯時所穿衣服及疑犯名字交給警方,可是警方後來通知她那些衣服證物已經遺失,案件證據不足,只有她的一面之詞,勸告她銷案。同時,她的家人也受到性侵者恐嚇,警方表示他們不會提供任何保護,最後她只好撤銷報案。直到後來被父母送到國外,她才得以脫離魔掌。
這些人渣即使遇上警察也不怕,受害女孩說:“每次都是這樣,犯案者只要打種族牌,警察和社工就會走開。”
因為肆無忌憚,他們的行為令人髮指。除了上面受害者的自述,據一些報導,這些人渣甚至將有的女孩殺害分屍,屍體被混入外賣食材中。
2022年,BBC推出一部短劇,名為《三個女孩》。短劇以「羅奇代爾性侵案」為背景改編,一播出便引起轟動。未成年、毒品、誘姦、疏忽職守……醜陋的社會性瘡口被撕裂。有網友表示,因為難以忍受不堪入目的情節而換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25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來年前被揭露的醜聞,為何近期又成熱點?不僅僅是因馬斯克的關注和評論。
一切都要從一位勇敢的英國調查記者Charlie Peters 說起。
2021年,他開始調查這起醜聞,製作了《輪姦集團:英國的恥辱》這部紀錄片。 2023年,這部片播出,揭開了被掩蓋多年的事實真相,也震驚了英國民眾。
簡單概括這部紀錄片:
1.輪姦集團的罪犯幾乎全部是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受害者是清一色的英國白人女孩,是明顯的種族主義犯罪。
2.醜聞從羅瑟勒姆小鎮開始被揭露,並因此得名,但其實這種罪行遍布英國各地。 (全國受害者數25萬,其實是保守估算。11歲至17歲的英國少女中,每七人就有一人慘遭強暴。)
3.英國政府、警方、媒體多年來一直掩蓋真相,「政治正確」的邪惡洗腦導致這場醜聞持續了數十年。
4、任何試圖揭露真相的人都被白左與伊斯蘭的邪惡聯盟打成“種族主義分子”、“極右”、“不寬容”,並受到迫害。
5.這種罪行持續至今,直到紀錄片播出之後,英國政府才成立了專案小組,開始處理這類犯罪行為。
Charlie Peters 說,在2021 年冬天,他啟動了一個計畫。他和朋友湊了幾百英鎊,去了羅瑟勒姆開始拍攝。
長達一年的調查讓他極度震驚。不僅僅是因為虐待的規模或掩蓋的方式,而是因為它仍在繼續。經過這麼多年,受害者告訴他,虐待並沒有結束,情況甚至變得更糟。 「在許多情況下,強姦犯在服刑幾年後就被釋放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25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部紀錄片上映後,英國一些其他媒體也進行了跟踪報導,但主流媒體中的知名人士和評論員則繼續選擇性地忽視。
“我們發現了一名前議員,他曾壓制對巴基斯坦裔強姦團伙的討論,後來竟然在NHS 從事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
「我還揭露了幾起歷史和近期案件中的進一步警方失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知道仍然有罪犯——在警察和市議會中——仍然需要面對正義。例如,對於羅瑟勒姆的警官,有265 起不當行為指控,其中91 起調查涉及47 名警官。
3
這起醜聞引起了全球關注,馬斯克多次發文要求英國當局正視此問題。不過,現任英國首相史塔默卻在最新的演講中聲稱,人們有“Islamophobia”,即伊斯蘭恐懼症。
馬斯克對史塔默演講的回應很簡單。他說,史塔默應該進監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25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國的《每日電訊》報指出,沒有人因未能阻止這項行為而被追究責任,其中包括警察局長和檢察官。馬斯克指出,在英國,強姦等嚴重犯罪需要皇家檢察院的批准,警方才能提出指控。在團夥強姦這段時期,皇家檢察院的負責人正是史塔默。馬斯克認為,案件未破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旦偵破,史塔默將會被起訴。
根據《電訊報》報導,在史塔默的領導下,儘管有大量證據顯示這些人有罪,皇家檢察院還是撤銷了針對強暴集團的指控。
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寫道,「在任英國皇家檢察院檢察長的六年時間裡,史塔默就是英國強暴案的幫兇。史塔默應該下台,他必須因參與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犯罪而受到指控。
身為前司法總長,有明確證據表明,史塔默在任期間故意掩蓋案件真相,甚至壓制相關調查。
其實不只是史塔默參與了掩蓋罪行,英國其他一些首相,例如布朗,在2008年就明確指示警方,不要調查這類性侵案件。 |
|
|
|
|
|
|
|
发表于 10-1-2025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25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時布朗領導下的英國內政部分發了一份關於QJ團夥受害者的備忘錄,裡面明確說,“我們相信她們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因此你們的警察無權介入。”
英國政府對這些人渣有多包容和庇護,從一些判決可以看出。一個對12歲兒童LJ了24小時的兇手,僅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兩名13歲女孩被7名巴基斯坦穆斯林男子灌醉LJ,警察到場後以不到飲酒年齡為理由逮捕了女孩子,卻沒有抓捕任何一名穆斯林強姦犯。
沒錯,這真實發生在英國這個已開發民主國家。英國政府對自己的人民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這著實讓人難以相信和理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25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國的製度決定了選舉結果往往取決於某些關鍵群體的支持,而MSL群體正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這群人的人口不斷增長,他們在許多選區已經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力量。由於他們的投票行為具有高度一致性,政客必須爭取他們的支持才能在選舉中佔優勢。
為了獲得這群人的選票,許多政客很下賤地做出了各種跪舔動作,於是包括白人在內的其他族群,就被犧牲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以前英國殖民全世界,種下了因,那個果,遲早都會來。 |
|
|
|
|
|
|
|
发表于 11-1-2025 1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25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1450:
普世价值观,优越的民主人权,南波万的制度, 自由的空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25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英國統治印度次大陸期間,這些地方與英國之間的聯繫十分緊密。上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去殖民化,大量來自南亞的移民(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穆斯林)開始遷入原先的宗主國。對於這些移民,英國沒有理由拒絕,戰後的英國,奇缺勞動力,移民來了,正好去填充勞動市場。
此外,在1970年代,非洲一些國家的印度裔穆斯林由於當地的政治不穩定或驅逐政策,被迫離開家園,其中不少人前往英國定居。再加上中東、北非和其他地區的移民潮,穆斯林社群在英國逐漸壯大。
根據英國最新的人口統計(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穆斯林約佔英國總人口的6.5%,約400萬左右。這群人主要集中在英格蘭的城市地區,例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和布萊德福德。在某些選區(如倫敦、伯明罕、布萊德福德等地),穆斯林選民甚至在某些選區中佔據了總選民的20%以上。這使得穆斯林選票在這些選區成為決定性力量,尤其是在大選中,政黨候選人需要爭取這些選民的支持。
隨著穆斯林社群的成長,越來越多的穆斯林政客進入主流政治舞台。現在,連倫敦市長都是穆斯林。議員中,穆斯林就更多了。
現代西方政治的底層邏輯,是把國家當成單一民族的延續:公民團體有著相對統一的文化背景、基本的價值、宗教信仰和政治理念,甚至共享歷史、情感和語言連結。這樣的社會才有自治的可能性。
但這種假設,現在已經被現實衝撞得七零八落。全球化與科技的發展,讓大規模移民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同時也讓文化融合變得前所未有的困難。今天的移民,靠著現代交通工具和互聯網,不需要真正融入,也能輕鬆維繫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家鄉聯繫。結果呢?很多人來到一個國家,身體到了,但文化和信仰卻沒有過界。
更要命的是,西方國家的社會結構也逼著它們「擁抱」移民。出生率下降,而福利體系需要不斷成長的勞動力來維持。於是,為了避免經濟衰退、填補勞動力缺口,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選擇了開放國門,引進前所未有的大量移民。
問題是,大多數老百姓根本不買單。對他們來說,移民帶來的不僅是多元文化,還有犯罪率上升、城市亂象、貧民窟化,甚至歐洲伊斯蘭恐怖主義和極端政治的興起。但誰會聽他們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25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犯罪率上升、城市亂象、貧民窟化,甚至歐洲伊斯蘭恐怖主義和極端政治的興起..
香港移民有排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2025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諷刺的是,這些菁英對移民帶來的隱憂其實心知肚明。他們花大錢搞教育計畫、非營利組織、媒體宣傳,甚至用各種法律手段來“管理種族緊張局勢”,生怕炸了鍋。稍微敢對這套新秩序說個「不」的人,就會被扣上「種族主義」或「極右派」的帽子,被封鎖、解僱,甚至被抓。尤其在英國,沒有類似美國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保護,對「敏感言論」404或直接抓人,早就成了家常便飯。
更殘酷的是,像羅瑟勒姆性侵案這樣的悲劇,背後不過是維持英國「多元文化」和「社會和諧」所付出的代價。數以萬計的年輕女孩,被巴基斯坦裔團夥輪姦、虐待、折磨,她們的苦痛無人問津,因為菁英們更關心的是維持這個脆弱的多元文化秩序。他們需要的,不是正義,而是表面的「和平」。
所以,問題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底層為移民政策買單,菁英坐收移民紅利。這就是英國當下的真實寫照。至於那些女孩的慘痛經驗?在這套體系裡,她們的犧牲從來不重要,重要的是「穩定的秩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2025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在海外对付他们,他们却滲透进来瓦解你们。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