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9|回复: 0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5月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1-2023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lujunhong2or.com/2021%e5 ... %e6%97%a5%ef%bc%89/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5月1日)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5月1日)

2021-05-01

《定与慧》

修行人都要根据“戒定慧”三学这个基础来修。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是戒学;
禅定是定学;
般若是慧学。
因为戒定慧可以戒贪,增福德智慧,去除贪心,不断提升境界。

学佛人有一个通病,就是急于求成,但没有践行,结果造成修心和修行的脱节,因为你在行为上还是我行我素,所以修心必须触到心灵。

佛法的真实含义就是让我们要学会践行,就是脚踏实地地去行佛,所以从内心落实到实践是最重要的。
不生不死不涅槃,
修心止孽把业搬。
六度四摄修成佛,
不舍众生结硕果。

守戒可以启发自己的定力,定力可以引发自己的般若。

修心修行犹如读书,必须一年级一年级地读,无法小学念完就直接进大学。
每一次念经、许愿、放生,都要用智慧去理解它,经常想到“我这是做功德而不是积福德”。长此以往,你才能去除烦恼,见到空性。

在学佛中,人会有短暂的开悟,但这些悟性只是给你带来了短时间的法乐。过一段时间,你又被每天如海浪潮般涌来的烦恼淹没。所以使你无法接近佛菩萨的真正智慧和深层般若。

止恶行善行善法,
清净身心修本性。
制止心魔离恶道,
点亮心灯觉悟高。

所以只有定力才能在修心中让自己的智慧常存,让自己的“贪瞋痴”念消失。
常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让它烦恼,不让自己愚痴,因为我们无法认知烦恼的根源。
因为每个人的根基和前世的业力有所不同,所以他们所得到的果报也不一样,智慧也不一样。

就像现在人,碰到事情,有的人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却想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人以为跟他的经验和阅历有关,其实是跟他的智慧和前世根基有关。

只有知道定与慧是“一体不二”。因为心定来自于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定得下来,所以才会有禅定。“禅定”和“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看到任何一个学佛人有一点傲慢,他一定是与无知为伴。因为无知和傲慢也是一体的。就像人间讲的,疏忽和粗心是一体的一样。

我们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是要从智慧和禅定下功夫,这样你才能度化更多众生。

禅定智慧是一体,
观照智慧得禅定。
贡高我慢不可行,
修心不慎阻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11:38 AM , Processed in 0.10448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