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派兵坚守隘口断其给养,汉军就陷入进退两难。(示意图片:〔北宋〕李成,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color=rgb(1, 114, 187) !important]上集说到[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率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刘邦不用[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独自与项羽作战,惨败而回。 四、奇袭破魏彭城大捷之后,项羽把刘邦当作主要目标。他调整兵力,联合了齐、赵、魏等国和九江王英布准备南北夹击,直捣关中。正在这时,归属刘邦的魏王豹见刘邦势衰,起了叛逃之心,与项羽联手,计划从侧面夹击刘邦。 魏王的领地在河东,西进威胁关中,南下可切断关中和荥阳的联系,因此在和项羽决战前,刘邦必须解决魏王豹的问题。他先派辩士郦食其前去劝说。魏王豹对刘邦平时傲慢无礼的态度极端厌烦,不愿与使者相见,郦食其无功而返。不得已刘邦只能再次起用[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任命他为左丞相和大将,和曹参、灌婴等率兵击魏。 魏王在黄河沿岸布有重兵防守,设防严密而无懈可击。[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渡过黄河。[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手里只有一百只旧船,如果强行渡河,必定伤亡巨大,胜败难料。[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使用了“陈船蒲坂,木罂渡军”的妙计。他兵分两路,一明一暗,明的是往蒲坂方向的队伍,由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一百多只船在临晋关对岸排开阵势,摆出要渡河的阵势。魏王豹见[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陈船蒲坂,立即打乱部署,从其它地方调了许多兵马,严阵以待。 另一支队伍暗中行动,来到北面一百多里处的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夏阳古渡是龙门关到蒲津关之间最好的一个渡口,河面开阔,岸低水缓,容易行船,而且有二十里平川,便于集结军队。[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到达夏阳之后,不用船只渡河,而是找来各种容器,砍伐木头,用木头把瓦罐夹起来,用绳子固定,制成木筏。 渡河行动则等对岸敌兵有一部分被调往蒲坂后才开始,没有惊动魏军,渡过河后直接奔向安邑,迅速攻占了安邑。 安邑是军事重地,魏王豹不得不回兵相救。魏军一撤离蒲坂,[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立即渡船过河,迅速占领了蒲坂。先后渡河的两股[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将魏王豹的大军夹击于蒲坂与安邑之间。安邑城下,魏军大败而逃,曹参紧追不舍。魏军逃到东垣,曹参也跟踪而至。魏军残部全部被灭,魏王豹也被生擒。接着,[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又北上攻占了平阳,一举平定了魏国所有地盘,前后不到一个月,就把强大的魏国灭了。 自此,人们称夏阳古渡为“木罂渡”或“淮阴渡”。 “木罂渡河”一役也是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渡河的方式奇特,其战略步骤更是奇妙,先“声东击西”,击西之后再次击东,使对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一般来说,某一计谋成功之后,众人会引以为戒。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而军事奇才[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能二施“暗渡陈仓”之计,堪称一绝。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平魏解除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侧翼的威胁,使关中后方更加稳固,也使得项羽的右翼进攻无法实施,缓解了荥阳战场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作战一向以破兵为主,消灭敌人的主力而不是单纯占领城池,所以他取得的地盘一般都很稳固,不会出现得而复失的情况。 魏国刚灭,刘邦立即派人前来调走了所有被俘的魏国精兵及缴获的大量物资,名义是支援荥阳战场,更重要的原因是抑制[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的实力。 五、巧收赵燕[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灭魏拔掉了扎在[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背上的芒刺,但黄河以北地区代、赵、燕、齐等诸侯国雄踞一方,与楚联合对抗[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正面战势不利,荥阳两次失守。艰苦的拉锯战使得刘邦一度想放弃荥阳。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分析了客观形势,主动请缨带三万兵马北上对付燕赵代齐,断绝它们和楚国之间运送粮草的通道。如果收服这些诸侯,汉对楚就形成了两面夹击的势态。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正面持久防御和侧翼进攻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对这种高超的战略刘邦一时还难以理解,但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便点头同意。他将魏国划归河东郡,把张耳派给[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做助手,监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的举动。 汉高祖二年的闰九月,[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领兵北上。他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代国。一年前,刘邦让[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赵国出兵攻项羽,陈余提出杀掉张耳就同意出兵。刘邦就找了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杀了,骗取陈余出兵助战。后来陈余发现被骗,就背叛了刘邦。当时代王陈余不在代国,而是跑到[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赵国去当相国,帮助赵王治理国家,代国的事务由相国夏说代理。代国国小兵弱,不堪一击,[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长驱直进打败代军,俘获夏说,攻下代国。 但是赵、代一体,真正有实力的是赵。要保全胜利必须灭赵。就在此时,刘邦又派人来接收军队,补充荥阳战场的需要。这次不仅带走了俘虏,还釜底抽薪将大将曹参及其军队也一同调回荥阳。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不想半途而废,请求允许就地组建军队继续北上击赵,刘邦难以拒绝,拨了少许兵力给[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不过等[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重新组织好兵马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赵军已经布兵防守、严阵以待。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赵国占据之地易守难攻,高大险峻的太行山脉是天然屏障,进入[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赵国唯一的入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的井陉口。此处是大峡谷,两侧山壁夹峙,道路狭窄,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列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通过这个大峡谷,军队必然排成一条长龙,首尾之间不能相互照应。只要赵军在另一端出口处设下微弱兵力把守,外敌就难以深入赵地。而且井陉口的出口处还有一条湍急的河流,这表明,进入赵地后,从井陉口退出也很不容易。 陈余计划把[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兵力一网打尽,没有派兵控制隘口,而是在隘口之东较远的地方聚集了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就等[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的军队完全过了井陉口再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歼灭。如此完美的计划,却被一位高人看出了破绽。此人便是陈余手下广武君[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李左车([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李牧之孙)。 李牧画像(图片:清人绘)[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李左车认为[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一路乘胜而来,其势锐不可当。不过,“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千里之外给军队输送粮食,士兵就得挨饿!现打柴做饭,士兵就会吃不饱。这正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的弱点所在。井陉口的通道狭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粮草给养在后。如果安排兵马从小路断其给养,等军队过了井陉口,再派兵坚守隘口,不让兵马后退,[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就陷入进不得入赵、退不能返回的两难境地。用不了十天,[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就不攻自破。不过,陈余欣赏的理念是“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史记·淮阴侯列传》),[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李左车的建议被搁置一旁。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听说此事,心中大喜,马上部署行动。半夜时分,点了两千轻骑带着[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的红旗隐蔽在赵军军营附近,又命令其余的士兵先进食,准备出发,并告诉大家打败赵军再吃早饭。 听到大将军的命令,士兵们一脸茫然,当时[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仅有三万人马,如何能打败二十万赵军?而且还说打完仗再吃早饭!大将军肯定不是在说梦话吗?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没有理会众将半信半疑的目光,他指挥一万士兵先从井陉口进去,背水安营。他识破陈余的计谋是想把[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一举歼灭,所以不见到全部[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是不会前来骚扰的。情况果然如[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所料,一万士兵顺利地安顿下来。 天亮之后,[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大张旗鼓地进入井陉口,在河边背水列阵,然后向赵军叫阵。陈余见[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人少,自己又占据靠山临水的地形优势,于是率精锐部队蜂拥而出。 两军交手片刻,[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佯装败逃,战鼓和旗帜都来不及带,七零八落丢了一路。陈余一见,愈发觉得胜券在握,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生擒[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那埋伏在赵军军营附近的两千[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乘机冲进去把军旗全换成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红旗。 这边[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与水边的一万军士会合,和追来的赵军背水而战。因为无路可退,[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个个殊死拼搏。双方厮杀半日有余,仍不分胜负。赵军见久战不下,打算收兵回营。回头一看,发现军营里飘逸的全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的旗织,以为[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占领了他们的军营,顿时军心涣散,阵脚大乱,兵士四下逃命。这时退到水边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主力掉头反击,和这两千士兵乘机两面夹击,大败赵军。陈余战死,赵王歇和[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李左车被活捉。[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赵国的地盘也被[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汉军占有。 战斗结束后,将士们问[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兵书上说布军要“右倍(背)山陵,前左水泽”,意思是应该背后靠山,前面临水,而将军却下令背水布阵,竟然取胜,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笑道:“兵书上有句话:‘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支军队是新军,只能先把他们放在必死之地,让人人为自己的生存作战。否则,一开战他们就会各自逃命,溃不成军。”大家这才明白[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是奇正并用、灵活用兵之高手。这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由来。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十分佩服广武君[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李左车的见识,当[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李左车被带到汉营时,[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亲自替他松绑,又向他陪罪,请他东向而坐,自己则像学生一样坐在西面向他请教讨伐燕国和齐国的策略。[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李左车谦卑地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我是您手下的俘虏,有什么资格和您讨论军国大计呢?”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忙回答说:“春秋时期的百里奚先是在虞国做官,后来虞国被灭了,他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走,做了秦国的大夫,帮助秦穆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雄图大略。并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时愚蠢,到秦国变得有才能,也不是他不肯为虞国尽力、对秦国更尽心,而是虞国国君不愿听从他的建议,而秦穆公却采纳了他的良策呀。如果陈余听从了先生您的计策,成为阶下囚的就是我[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了。正因为他没有用您的计策,才败给了我,我才有机会向您讨教呀。”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李左车见[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如此推心置腹,深为感动,认真分析了当下的局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成安君陈余也是久历阵战,这次又以为有万全之策,一旦失手结果就是军败身死。将军您俘虏魏豹、生擒夏说,一战而下井陉,一日之间灭赵二十万精锐,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将军的优势。但将军所率部众已是疲惫之师,恐难连续作战,这是将军的劣势。如果让疲惫之军去攻打城坚军利的燕国则难以速战速决。若旷日持久也不能取胜,士气必然受挫,粮草供给也会出问题。小小燕国都久攻不下,比燕国强大的齐国就更加不会屈服。最好的办法是按兵不动,先安抚[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赵国,犒劳三军,养精蓄锐。等赵代之地平稳之后,再搬师北上,开往燕国。大兵压境之时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劝降,阐明利害关系,以将军的赫赫大名,燕国不敢不降。之后再挟余威说服齐国,齐国也必然会望风归顺。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闻言不禁击节叫好,马上遣使燕国,致书燕王,陈说利害劝其归降。燕王慑于[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的威名,果然纳款投降,背楚归汉,成就了一段“尺书降燕”的千古美谈。 六、晨夺将印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在北方连续取得胜利之后,整个战场形势开始有利于[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项羽大为紧张,经常派兵骚扰燕、赵边境。[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往来奔波,驱逐楚军,安抚民众,同时训练、征召新兵,支援刘邦所在的正面战场。与此同时,赵、代等地也不时有零星的战事发生,为了方便管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向刘邦推荐立张耳为赵王。其实按[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的功劳,请求封自己为王也是理所应当。张耳是刘邦的故交,深得他的信任,加上刘邦正被项羽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痛快地答应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的请求。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击代破赵的同时,项羽开始了对刘邦的大规模反攻。刘邦当然不是项羽的对手,楚军顺利地夺取了荥阳以东[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汉军的全部据点,切断了荥阳的粮道,把荥阳围得水泄不通。这一围就是一年多。 刘邦打仗本领不行,保命却有一套。他先是策反了英布,后又给陈平四万金,让他离间项羽和大将钟离昩、龙且等人的关系,把项羽最信任的谋士范增也给气走了,但荥阳之围仍然没有解除。刘邦最后用了诈降之计,用将军纪信假扮自己,真身则趁乱逃跑了。 项羽夺回荥阳之后乘胜追击,又收复了重镇成阜。刘邦则龟缩在武关以南,只守不战,同时连连请求彭越骚扰项羽后方。彭越一直打到彭城附近,直接威胁楚国国都。项羽被迫千里回师,刘邦压力顿减,趁机占领了成阜和荥阳。项羽打败彭越之后回师荥阳攻打刘邦,不到一个月,连克荥阳和成阜。成阜破城之前,刘邦和夏侯婴两个人逃了出来。 势穷力蹙的刘邦被项羽打怕了,但逃到哪里才是安全的呢?他想到了驻军在修武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收复燕国之后,计划往齐地推进。因为刘邦在正面战场上不断败北,[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为了方便整训士兵支援刘邦,选择魏地最南端的修武(今河南省获嘉县的小修武)作为根据地,比较接近刘邦的战场。
韩信(图片:清宫殿藏画本)想到[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刘邦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靠着[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支撑危局,他才能一次次的起死回生,实属万幸;另一方面,[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只凭区区三万兵马制服了北方诸侯,而他这个汉王却屡战屡败,颜面往哪里摆?现在[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已有兵马十余万,而刘邦只剩下一人一车,想搬救兵又不愿欠[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的情,他苦思冥想,策划了“晨夺将印”这一幕。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六月,从成皋狼狈逃出的刘邦和夏侯婴一路风餐露宿,逃到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驻兵之处修武。但多疑猜忌的他并没有去[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营中与[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张耳相见,而是悄悄在驿站住下。第二天很早,趁[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张耳仍然熟睡,他伪装成汉王使者,偷入[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帐中,取过[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张耳两人的兵符、令箭和将印,将两人的兵权夺到自己手中。又召集其他诸将,将各将职位重新作了部署,才放心地将[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张耳两人叫醒。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和张耳急忙整衣冠出来相见。刘邦拜[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为相国,征赵地的青年训练一支新军攻打齐国;命张耳管理赵、代之地,自己则带着[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韩信的大军去解救正面战场的危机。靠着[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 韩信的大军和彭越在项羽后方的助攻,刘邦终于夺回了荥阳和成阜。 请看下集。 责任编辑:楊述之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27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