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5|回复: 5

什麼是最好的保健方法?(2018/6/5淨空老和尚開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9-2018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弥陀佛56 于 30-9-2018 11:03 AM 编辑

什麼是最好的保健方法?(2018/6/5淨空老和尚開示)

在佛教裡面,只有這個宗派、這個法門能保證你一生成就,其他的需要你自己用功了,沒有保證。今天這個社會比過去差距很大,現在人對於經典不能深入,二三十年用在一部經典上很少,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入不進去,只懂一點皮毛。所以現在佛教裡頭人才很缺乏,像過去我們上面這一代都比不上,這是很大的危機。
「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境隨心轉,這是佛經上講的。江本博士,日本人,他用水實驗證明這句話是真的。為什麼?你起心動念,在顯微鏡下這個圖案不一樣:你的善心,圖案很美;你的惡念,圖案就很難看。所以我們動幾個念頭水知道,這不是一般人造得出來的。
人身體健康,你能夠有愛心,反應是最美的,健康長壽。起心動念反應不一樣,在顯微鏡裡面最清楚。所以人要養成一個好的念頭、好的心腸,幫助你健康長壽。宗教裡面找為眾生服務的,這念頭最好。宗教裡面幾乎都說人、我、神是一體,所以我們要發心,幫助苦難的人、幫助迷惑的人,這是神聖的事業。
把這些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就知道我們走的路是很有價值的,是純善的,沒有為自己的利益在裡面。為苦難眾生,縱然這個事情沒有做成功,他是善念、他是善心,依然是得到眾神的加持。明白這個道理,人無論早晚,常常存一個善心、善念、善意,這就是保健最好的方法。

恭錄自 會客談話 2018/6/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淨空之友社辦公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9-2018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故事大智慧】楊震拒金
漢朝時代有個人叫楊震。他為官非常清廉,而且常常幫助國家舉薦一些好的人才,為國服務。
當時他在東萊做太守,就舉薦了一個讀書人叫王密,舉薦他當昌邑令,就是昌邑的縣官。
王密很感謝他,所以有一天晚上就帶了一些黃金去送給他。
楊震看到他送來的黃金,就跟王密說:「我很理解你,還舉薦你做官,你為何如此不理解我,還要送我黃金?」
王密說:「沒有關係,只是我一點心意,絕對沒有人知道。」
楊震就說:「何以會沒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
所以,一個人的品德在何處容易被人看出來?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才能顯現一個人的節操。王密聽完之後,覺得很慚愧,就把黃金帶走了。
楊震「暮夜拒金」的事,古今中外,影響很大,後人因此稱他為「四知先生」。
楊震為官清廉,不謀私利。這在古代不但是十分可貴的品德,就是在現代也是人們十分歡迎和敬仰的品質。
如果為官的人都是賢能有德的人,天下百姓就會心悅誠服,國家就會興旺發達。
——恭錄自蔡禮旭老師《小故事大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8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弥陀佛56 于 30-9-2018 11:16 AM 编辑

印光大師如是說—念佛不宜常大聲念
白話譯文:
念佛之法,怎麼可以固定?古人立法,如藥店中準備了很多藥品。我們怎麼選擇,必須根據自己的精神氣力、過去的善根等,或大聲念,或小聲念,或金剛念,或默念,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昏沉則不妨大聲以退昏,散亂也是這樣。如果經常大聲念,必定引起疾病。別說普通人,不可以經常如此,即使極強健的人,也不可經常如此。
文鈔原文:
念佛之法,何可執定?古人立法,如藥肆中俱備藥品。吾人用法,須稱量自己之精神氣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剛、或默,俱無不可。昏沉則不妨大聲以退昏,散亂亦然。若常大聲,必致受病。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極強健人,亦不可常如此。
(續)復念西師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8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如是說—念佛如吃藥
白話譯文:
念佛修持,如病人吃藥。能夠明白教理,就如同能夠全部知道病源、藥性、脈理;如果再能夠吃藥,則是所謂自利利他,善莫大焉!如果不能這樣,只要肯吃彌陀醫王代你所制的阿伽陀藥,也可以病癒。也可以用此藥,讓一切人服以愈病。只要能夠愈病,就不必為不知病源、藥性、脈理而遺憾了。
文鈔原文:
念佛修持,如服藥然。能明教理,如備知病源、藥性、脈理;再能服藥,所謂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藥,亦可愈病。亦可以此藥,令一切人服以愈病。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藥性、脈理為憾也。
——《印光法師文鈔》·復唸佛居士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8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如是說—修習淨土的三個要點
白話譯文:
凡是修淨業的人,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是諸法的基礎,菩提心是修道的主帥,信願是往生的前導。
文鈔原文:
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
——《印光法師文鈔》·淨土指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8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如是說—如何念佛才有效?
白話譯文:
念佛之人應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然能夠這樣,即使不能做到完全沒有一點妄念,妄念也不至於很多。很多人只圖快,圖多,隨口去念,因此無效。若能攝心,才可以說是真念佛人。大勢至菩薩,以兒子思念母親為比喻,兒子心中只思念他的母親,其他事情,都不是自己心中的事,所以能夠感應道交。
文鈔原文: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多有只圖快、圖多,隨口滑讀,故無效也;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應道交。
——《印光法師文鈔》·復又真師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8-2025 05:19 AM , Processed in 0.10517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