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iyongteh 于 28-6-2017 08:21 PM 编辑
一、 孕前父母的作為:首先人的健康體質是弱鹼性,父母雙方要調理好身體, 抽菸喝酒最好不要,飯食盡量偏疏菜水果, 男方每天補充點維E,女方每天補充點葉酸。
肉食類是酸性食品,盡量減量。 將身體調整3個月後順其自然要孩子, 這樣做是保證孩子有個健康體質, 生下來後少生病,帶起來輕鬆。 二、懷孕後:1、在母體內的胎教很重要。每天抽點時間靜靜看書、聽音樂, 內心不急不躁,總之要心情放鬆。
2、在吃的方面:不要吃肥肉、餅乾等甜食, 盡量不要讓胎兒在母體內長得太大。 在懷孕期間(5個月後)能碰上曇花開放, 將曇花用來蒸蛋吃,多多益善。 其餘飲食的注意事項一般人都懂的。
盡量不要買活物來吃,要吃三凈肉: 不是點殺、不是為你殺、沒有看到殺。 比如魚是死一小時后它的蛋白質人體才容易吸收, 並不是殺活魚來吃才叫味鮮,那只是一種飲食習慣。
盡量買現成的,不要讓家裡的廚房變為冤魂聚集的場所。 這樣做也是為了小孩能順產,並身體健食。
三、生下小孩後,對大腦發育的內容:1、母乳餵養很重要,是最好最安全的食品。 保證孩子健康,又降低母親在40多歲後患乳腺癌的機率。 剛生下小孩子,有可能發生乳腺體不通的情況,一定要弄通。 不能為了所謂的身材而不給小孩子餵奶。
2、我是在小孩子20多天後開始的早期教育。 在孩子醒時,我會讓小孩的小手撫摸手邊的各種物品。 眾所周知,小孩子從出生後到1歲大腦是飛速發育的; 在1-3歲又是一個階段,在這個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是最需要媽媽們付出心力的時候。
半歲以前就讓他小手撫摸並講解, 這是什麼物品、有什麼用處, 記著從0~3歲都不要跟小娃說「車車、飯飯」等, 要直接說是汽車或吉普車、拖拉機或稀飯、饅頭等, 這樣小孩會吸收大量辭彙。
小孩10來個月時睡眠時間不是很長,醒的時間多些, 可以去找整套的「什萬個為什麼?各類百科知識全書,365夜」 等有圖和文字的書。 手指圖裡的要件用圖下的文字給小孩講,刺激小孩大腦皮層發育。
到一定時候,當你再拿這書給他講時, 他會伸手翻下一頁,那說明他對這一頁有印象, 想要新鮮的了。 如我們帶小孩到大自然中 (我是每周星期天都帶小孩去公園,有山有水的環境), 各類植物、枝葉、小草、小螞蟻、 小蝸牛等都是讓小孩觀察的最好道具。
以上是說讓小孩通過手接觸世界, 其餘時間在大人無空閑時, 就給小孩放講故事的磁帶或畫面很美、又比較炫的動畫片, 對小孩的形象思維很好。
與此同時,淘一點有字幕的如弟子規、 國學方面淺顯的東西, 每天放給孩子看, 這樣他無形中會接觸到很多辭彙。 如小時思維刺激得好,那他所看到的字、詞慢慢就會搬家, 無形中就會應用到其他地方。
睡前聽講故事磁帶, 白天安排放有字幕的碟, 講百科知識圖冊(書店種類很多)、成語故事書。 以上刺激孩子的左腦及形象思維, 接下來就是針對孩子的右腦進行開發。 右腦是左手的功能,每天抽一點空閑同小孩玩遊戲, 用左手拋小球、用左手接等, 你心裡大概給他規定個數,完成就做其他的了。
另補充一個鍛煉大腦的:畫圖畫我們不要求小孩畫得很像實物。 只要能用手去勾畫線條就對大腦有作用。 最怕不懂教育小孩的說小孩畫的車怎麼不像呢?
此時你要糾正說那是寶寶畫的變形汽車。 在0-3歲的教育中, 用鼓勵不能用打擊的方式, 不是要求他把實物畫得多相似, 而是鍛煉大腦皮層的溝縱。
大腦開發到一定程度, 小孩子的求知慾望就比較強烈, 大人該做的是滿足他,找各種書給他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