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28|回复: 0

杞人家书之 大道归一与中庸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4-2017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杞人家书之
大道归一与中庸之道


 


        人生须明大理懂大道,万事万物皆有道理。此道理并非有道理,此道理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存于天地万物之间,现于芸芸众生之态,挥墨于旦夕九州,演绎着家国春秋,这是一些神秘的力量,有的已明了,有的正在探索,更多的在等待后来人去揭秘。而这,就是“道理”;道行于物,理行于世。

        何为道?

        关于“道”人人皆见于道德经: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

        “道”其实是一种促生万物并使之欣欣向荣之本;是一种规律,是一种抽象化的万物产生存在规律与本质的集合体。

        “大道归一,一负阴而抱阳;阴阳互生此消彼长,生三态:一曰阴余、二曰阳余、三曰和;“和”即为中庸;三态因势而存。前两者或生于阴阳调和,或自毁于阴阳失衡。”

        那么什么是“中庸”,我们所说的中庸并非后世有人所言的“取中”,更不是“圆滑”。中庸为儒家思想处事之本: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儒家的中庸指的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强调不极端,追求一种积极的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并不是所谓的“灭人欲———不喜、不怒、不哀、不乐”; 而是“发而皆中节”,而“中节”的标准不是“中间”而是“和”。所以存天理灭人欲的不是孔子,而是后世之腐儒。 “和”为“中庸的最高标准。

        综合儒道之思想,“和”是一种状态,既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一种个体内部的阴阳调和,也是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阴阳调和状态;而这种状态保证了个体、群体、群体与自然形成的有机整体,这三者的生存与延续。并且这种状态时移势易,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在或缓慢或剧烈变化调整的有形状态。

        “阴阳”,并非阴世阳世,而是“一体两面”,即你在中学或哲学中将会学到的矛盾的两个方面。阴阳相生而相克,此消而彼长,追求一种内部的“和”,以保证个体存在状态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必须同时通过内部的阴阳此消彼长的调和以期实现个体与外部坏境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我们称之为“适应”。   

        “阴阳”如孤立于万物而存在,那么中庸即为阴阳各半。现实却不是这样,万事万物皆共处一室。所以“势”阴则个体需阳盛,“势”阳则反之。环境不同,同一事物的“中庸”状态也就不同,因为环境不同,“和”的条件是不同的。

        阴阳就像一个坐标,中间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和”点,即阴阳平衡“中庸”状态所处的点;中庸之态在阴极点与阳极点之间根据环境不同而随机分布。须知世间并无极阴或极阳之状态,阴阳相生相克岂能独存于世。

         “大道归一,一负阴而抱阳;阴阳互生此消彼长,生三态:一曰阴余、二曰阳余、三曰和;“和”即为中庸;三态因势而存。中庸为阴阳调和之道,阴阳相持而适于势谓之“中庸”;增一分减一分具为失调,失调就需要再次阴阳调和达到新的中庸态势,否则必将为祸于势,自毁其身。”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即阴阳的集合体,我们用抽象的“一”来代替那一个个形形色色又截然不同的个体或集合体。一个事物必然有相生相克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如爱恨、善恶、强弱、高下、多少、黑白、男女、自由与规则等。阴阳即矛盾两个方面的强弱,决定了事物的三个状态:中庸之态,阴余状态,阳余状态;后两种状态非正常持久状态,其必将通过阴阳平衡已达到中庸之态或者保持阴阳失衡状态直至自我毁灭。阴盛(阴余)还是阳盛(阳余)并无一个确切的数值化标准(严格的来讲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值化的阴阳平衡中间点,因为终极阴阳点就像坐标上正的无穷大,负的无穷大),而是随着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环境决定了阴阳的强弱的理想状态,这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阴阳相持状态即为中庸,中庸之道贵在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关于大道归一与中庸之道,可能过于抽象与晦涩,但这和人性之道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两个基础支柱,语儿暂且读之念之,有时间时多看看,定有不同收获。

        语儿当谨记:人乃万物之灵,是宇宙间唯一已知的可掌控自己命运的精灵;人不会毁于他人,只会毁于自毁。而之所以自毁,无外乎自身阴阳失衡而又不能自我调理以恢复新的中庸之态,任由阴阳失衡而走向毁灭。

        阴阳平衡,中庸之道;是为大道。

        而阴世阳世并非道家之根本,只是后世所学者为迎合宗教化而后为之。像其他宗教一样,利用人的弱点,通过终极恐吓与利诱,以达到控制世人精神世界为我所用或为我所教之目的。这些以后在说道宗教时,爸爸会谈些我的看法以供你参考。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中庸之道并非存天理灭人欲,中庸之道并非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成功”,而是强调别让情感和企图欲影响你自身的阴阳平衡,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平衡就是理性与感性失调,善恶失调,进而做出错误决断与行动,为祸于势自毁其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12-2024 08:23 PM , Processed in 0.96821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