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erish_Ying 于 18-12-2016 09:07 PM 编辑
請大家互助幫忙
[大家可幫忙在網絡論壇(佳禮)或社群網站(facebook, twitter等)轉傳share此新聞幫忙募款。]
儿子失踪家骤变 贫病夫妻百事哀
東方日報 冷暖世间 2016年12月18日 | 记者:陈美伊

邓阿叻(左)与妻子潘翠琼及长子,各自因不同疾病缠身而无法工作,仅依靠小儿子每月寄回来的400令吉及福利部给予的200令吉援助金度日。
逾30年前的一个黄昏,邓阿叻年仅3岁的二儿子在屋外嬉戏时突然失去踪影,从此犹如人间蒸发,究竟是遭人拐带还是其他原因,至今都无人知晓,但此事件却成为邓氏一家原本幸福美满生活的转捩点。
先是其妻子潘翠琼在儿子失踪后的数年內,相信是忆子成病,从轻微的忧鬱症渐渐变得精神失常,终日自言自语;过后其长子也不知何缘故步向母亲的后尘,脾气变得古怪,难以与人沟通,更喜欢独自一人蹲坐在一角。
虽然如此,当时在养鸭场工作的邓阿叻还有稳定的收入,患病的妻子也依然可以打理家中简单的家务,所以一家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然而,上天並没因邓氏一家的遭遇而特別垂怜,就在十多年前的一个早晨,邓阿叻从睡梦中醒来时,突然发现右边身躯完全失去知觉,连说话也无法说得清楚,最终在亲友的协助下前往医院检查后,诊断为中风而瘫痪。
每月仅600生活费
就此,邓阿叻失去了工作的能力,而当时除了患病的妻子及长子外,家中尚有另外一名儿子及两名女儿仍在求学,因此在耗尽积蓄后,一家人都是在亲友的接济下,勉强度日。
好不容易,邓阿叻终于盼到3名最小的孩子都中学毕业,两名女儿也出嫁,但他们一家的生活依然没什么改善。就如邓阿叻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目前他一家三口,每月仅有600令吉作为生活的所有开销。
他说,儿女们的教育程度不高,两名女儿成家后都自顾不暇,长子原本还在金宝某酒楼工作,但「精神」状况越见糟糕,最终唯有放弃工作,留在家中无所事事。而刚毕业不久的小儿子则在亲友的介绍下,往吉隆坡的一家傢俬工厂当学徒,收入也非常有限。
「小儿子的每月工资只有逾千令吉,但他都会匯400令吉回来帮补家用,加上我每月的200令吉福利部援助金,就是我们目前一家三口的每月开销,除了要用于买菜买米外,还要缴付水电费及交通费等,生活过得很辛苦。」
他表示,所幸其妹妹还经常会给予他们一家照顾,偶尔会买些菜和肉来探望他,或者是驱车载他和妻儿前往医院复诊,让他省下一笔开销。惟他认为,其妹妹也有本身的家庭及经济负担,他也不愿加重妹妹及亲友的负担,因此才希望社会人士能给予他们一家协助。

邓阿叻使用脚踏復健器,希望有朝一日能行动自如。
积极復建不气馁
中风后的十数年来,閒在家中的邓阿叻十分努力地为自己进行復建运动,长久下来有了些许进步,从半身瘫痪及说话口齿不清,现在其右手已能隨意活动,虽然说话仍咬字不清,但和人沟通已不是什么大问题。
唯独其右脚还是毫无知觉,因此行动依然不便,需要旁人协助,但邓阿叻並不气馁,目前62岁的他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恢復身体的活动能力。
他直言,若他身体有所好转,就可做些轻微的工作,即使是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也能减轻家庭的经济状况,让小儿子无需感到过于吃力。
邓阿叻目前閒在家中,除了看电视及小说度日外,他都花很多时间利用脚踏復健器进行物理治疗,期望在未来的日子会有奇蹟的出现。其妻子及长子每月都要前往金宝医院复诊一次,而他则是每3个月一次,虽然是前往政府医院,无论是看医生还是拿药都不用钱,但住在郊区的他们,若无人载送,每前往医院一次就需要约30令吉的德士费。

潘翠琼虽然精神出现问题,常自言自语或胡言乱语,但仍能处理一些轻微的家务,减轻邓阿叻的烦恼。
患难真情 妹妹买半砖屋供棲身
原本居住在金宝东方园对面的达迈非法木屋区,但自从失去工作能力后,邓阿叻一家的经济状况已是捉襟见肘,因此房子在年久失修下,逢下雨时必定漏水,吹大风是更是摇摇欲坠。
所幸邓阿叻妹妹可怜他们的处境,掏出逾万令吉积蓄,在郊区的万邦刁湾新村尾闸买下一间半砖木新村屋,供邓氏一家居住,让他们不至于露宿街头。
邓阿叻非常感激妹妹对其一家的帮助,他们也不敢再要求太多,所以水电费、门牌税及地税等,都是他们自行负担,但这些费用加起来,每年也要逾千令吉,几乎等同他们两个月的生活费。
「目前,金宝马华的领袖正为我的妻子及长子爭取申请残障人士(OKU)卡,以在日后向福利部申请更多的援助金,但需要一些时日进行,所以现在还是得面对经济拮据的困境。」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6个月內,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將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將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內,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採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 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 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採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註明受惠者名字(邓阿叻)。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
原文連接:儿子失踪家骤变 贫病夫妻百事哀(東方日報)
(大家可幫忙轉傳share此新聞幫忙募款)
互助幫忙:(請“點”標題到新聞頁面)
贫病尝尽冷暖 残疾汉盼获援手
单亲妈妈中风 儿輟学苦撑家计
健康恶化难工作 残疾小贩盼温饱
患癌暴瘦17公斤 单身汉手停口停
男童天生缺左掌 筹款装义肢自强
颈椎病致瘫痪 智障老汉难自理
病缠身无力工作 老妇省饭钱买尿片
青年截脚趾失业 靠200援助金度日
熬过数月化疗苦 癌妇为病为钱烦
中年湿疹不获聘 老母亲独扛家计
盼能自食其力 男子筹钱装义肢
儿子瘫痪 两老扛债
子宫颈癌第三期 单亲妈妈受尽折磨
糖尿恶化 青年截肢
贫病夫妻拾荒乞討过活
妻病儿失业 五口陷难关
妻患肾病开销大 蚁蚀老屋没钱维修
瘫痪连累至亲 中年汉难过自责
一家六口3患病 夫中风妻儿苦撑
多病缠身 男子负债累累
小贩末期脑癌妻子独扛家
妻骤逝留5子女 弱视老翁愁生计
半生坎坷 舅甥贫病相依
男子失右脚 盼装义肢养家
脑死奇蹟甦醒 两老为儿筹医费
肾肿结石医费重 小贩失业全家窘困
尾龙骨移位磨难妇女
患急性白血病 妻筹医费救夫命
晚年病魔缠身 老夫妇积蓄耗尽
帕金森氏症缠身 罗里司机盼能工作
妻半瘫家园烧毁 一家七口苦日子
全身骨头弯曲 老母忧病女无依
跟大家分享影片,家人和陪伴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