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他說的的確有他的道理,不過不完全認同,因為出現了一些矛盾。
1)老沈說當時英國是完全不准新加坡獨立的,如果不准那在1959年英國就不可能讓新加坡完全的自治
2)老沈說新加坡不甘心要上交40%,但是老沈沒說為甚麼當時只有新加坡被要求從原本的40%稅增加到60%,而其它州就沒被要求。那問題就來了,為甚麼就只有新加坡被增加稅收?這很明顯是聯邦政府在打壓新加坡。這樣一來就可以說明是聯邦政府先故意打壓新加坡才有李光耀後來的鬧,這和老沈說的完全相反,不是李光耀故意要鬧,而是聯邦政府先故意打壓。
http://tw.18dao.net/%E4%B8%96%E7 ... 0%E5%8A%A0%E5%9D%A1
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當時馬國財政部長陳修信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新加坡則認為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為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 3)老沈說新加坡故意跑到馬來亞去競選,是故意在找碴,目的也是要讓新加坡獨立。但是老沈偏偏沒提到是馬來亞巫統,馬華和國大黨先在1963年跑到新加坡去競選然後沒贏半席。後來人民行動黨才在1964年才去馬來亞競選最後還贏了一席。這才讓東姑老羞成怒。這和老沈說的也有出入。“兩地在政治上也有衝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原本控制的芽籠士乃、甘榜景萬岸和南部島嶼這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事實上,這場大選不像是聯盟黨和行動黨的競爭,更像是社陣和行動黨的競爭。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對此表示非常失望,甚至親自來新加坡表達不滿。聯盟党原先以為新加坡的馬來人會支持他們,結果大失所望。 1964年,行動黨參加了聯邦選舉。他們認為既然聯盟黨可以在泛馬來亞的名義下參選,行動黨應該也可以這麼做。從一開始,行動黨只表達了對馬華的挑戰,而不是巫統。行動黨認為他們如果在聯盟黨內會比馬華更有作為。然而,巫統把行動黨的參選看成了對國內馬來人的統治地位的挑戰。最後,行動黨由蒂凡那贏得了一席,成為馬國會最大反對黨(行動黨在新加坡州議席有12個,總共有13個議席)。巫統和行動黨的衝突加深了。” 4)先有了國政的前身聯盟黨才有後來的反對聯盟,這在政治裏很正常。這和現在的國政和希盟/民聯沒什麼差別。這不能就說成是李光耀為了獨立故意弄出的聯盟。國政有聯盟難道反對黨就不能有聯盟嗎?這非常站不住腳。 5)如果說新加坡為了想獨立就這麼鬧就能獨立的話,那當初沙巴也鬧了很多回為甚麼沙巴就不會被聯邦踢出去?與其說是新加坡故意在鬧,倒不如說是東姑的地位和政權受到了反對黨的威脅,才把新加坡踢出去。 其實歷史這東西各有各的看法,就看你要站在誰的角度去看。即使是當事人東姑和李光耀都會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最後想確認一下,馬來西亞憲法裏真的有說明馬來西亞只能讓馬來人做首相嗎?我的記憶裏好像是沒有,只是是在每一個人的潛意識裏都這麼認為馬來西亞只能讓馬來人做首相,最後變成人不成文的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