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20151130)
翁 益 华 说起来还真有点不自量力,临退休还来个住屋提升。把住了27年的五房式政府组屋换成私人公寓。一来孩子们相继成家,一个个搬出去自筑爱巢,今后就剩两老大眼瞪小眼过日子,根本就不必住偌大的房子;二来这房子已住了20多年,若打算再继续长住下去,得花一笔钱翻新。老两口经过多次商议,周详地考虑后,决定来个大屋换小屋,旧房换新房。劳碌了大半辈子, 是時候享受人生了。 组屋坐落在地点优越的中部,附近名校林立,又是地铁南北干线与环线的转换枢纽站,十分方便, 因此深受买家青睐。求售的消息一推出,马上吸引不少有兴趣的买家登门看屋。一开始我抱着“姜太公钓鱼”的心理,把售价定得颇高,也想试探是否“屋有所值”。偏偏时不利我,当今可是买家的天下。个把月下来,来看房的不是不出价就是随口胡乱开个价。后来中介劝我应该根据市场价,不可偏离太远。可把售价调低后买家还是故意把价钱一压再压,我当然更不愿放手了。 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将近两个月房子还是没卖成,另一厢新公寓已开始领钥匙,真不想搬去公寓后还得忙着买家看屋两边跑,心里不禁开始有点慌了。一边希望尽快把组屋脱手,一边又实在不愿意贱卖。最后我们又退一步盘算,万一组屋脱售不了就出租吧。这一来反而宽心了。 就在感到有点心灰意冷的某个星期日早上,登门来看屋的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几个不同的中介同时间带来了五组买家。有夫妇两人,有扶老携幼,甚至有出动全家父母兄弟姐妹的。 当中那组出动全家的与那组扶老携幼的,在屋里逗留了好长时间。他们进出厨房客厅所有卧室,东瞧瞧西看看,又打听邻居概况,探询交屋时间等等。其中一方的经纪突然表示他的买主有意买下我的房子。而另一方的经纪听了,则马上把订金支票塞在我手上,说她的买主早已把订金支票准备好了。两方人马刹那间都争着要买下我的房子。 先喊话的一方没在第一时间交出订金支票,而迟喊话的却先交上支票,这真是让我左右为难了。双方的中介与买家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最后同意各自私下秘密出价,然后由我卖方作最后定夺。我于是交给双方一张白纸与信封,也明明白白告诉他们我的底价,并一再强调:价高者得。 过后双方把信封交还给我,当着众人的面我把信封一一打开。那组先喊话的写上比底价高出5000元,而迟喊话的那组开出的价位,却远远高于我的底价,看来他是志在必得。“价高者得”,我遵照之前定下的原则,当场收下了这组人的订金支票。 从发出售屋消息到真正找到买家,前后磨蹭了两个月。数一数应该有将近30组人马来看屋。当中也不乏年轻的新移民,他们大多嫌屋龄太老,所以把价钱压得极低。 从这次售屋我有了一个心得:一开始我没按市场价,总抱着“愿者上钩”的心态,抬价过高吓走了好些买主;后来听取了意见,又参考建屋局近期的成交价,才把屋价确定在一个比较适当的中位数。“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买卖双方博弈的永远就是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