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彼鄰新加坡轟動一時的康希牧師事件案於日前審結。5人包括康希牧師及堂會負責人,被控在2007年至2009年期間,通過教會認購兩家公司Xtron Productions和The First National Glassware(簡稱Firna)的2400萬新元(約1億3千萬港幣)債券為幌子,共謀挪用一手創辦的城市豐收教會的建堂基金,並用其中1300萬新元(約6000萬港幣)來打造康希妻子何耀珊(45歲)的首張英語唱片。其中,陳紹雲與當中3人涉嫌再失信2660萬新元(約1億5千萬港幣)來贖回債券,以掩飾之前挪用公款的罪行。
2015年,案件終於審結宣判、裁定有罪。不勝唏噓之餘,其實康希現象折射出的問題十分多面,而在香港,這些現象又是如何繼續曼延?香港的教會,又如何能引以為鑑?
成功神學問題
成功神學,簡單而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成功神學教導,神要相信的人身體健康、物質豐富、個人生活幸福。一位成功神學最出名的發言人迪爾頓(Robert Tilton)的說法:『我相信神的旨意就是要所有人興旺,因為我在神的話語裏看到這一點,而不是因為這給其他人帶來極大幫助。我不定睛在人身上,而是定睛在賜我能力得到財富的神身上。』教導成功神學的人鼓勵追隨者為物質財富禱告,甚至要求神賜下物質方面的興盛。」抱持此理念的康希,在推演整個信仰時均是以此為基礎:起Mega Church、做明星牧者(太太以歌星身份傳道)、生活奢華等等。成功神學也偏重結果,非以動機出發;似乎如果最後教會成功,中間的過程如何則貶為次要了。這,也與重視動機的德性倫理相互衝突,但正正任何宗教都是重視德性而非效益主義路向啊。
前文亦有言及,成功神學無法解釋苦難的問題。如果上帝的終極目標是讓人人生得意,點解有咁多人受不住生活壓力自殺?點解有壞人一世成功、有好人無辜受害?點解約伯愛主如一,上帝卻玩謝佢,殺盡其子女、剝奪其榮華富貴?當信仰附帶「成功」作為「條件」時,一旦條件失效,敢問信仰也會因而崩潰嗎?
Mega Church問題
Mega Church,是指大於2000人的教會規模,這種說法來自美國。成功神學衍生的想法,是教會越大越好、越多人越好,教會越大代表越成功、上帝也越成功-這種想法簡直是根深蒂固的植根在每位信徒(特別是香港信徒)心目中(但都是果句,上帝的存在、成功與否,是不需要由人證明的)。
誠然,耶穌讓我們擔戴的使命是福音廣遍全地,這一點,相信也沒甚爭議。但是,誠如剛才所言,宗教不是效益主義(結果論)而是德性論(動機論),如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也是問題。康希牧師在2006年曾經做過這樣的講道:「聖經說要一直做生意直到祂來為止。」。乜聖經真是有咁講的咩?唔是掛。這種解經方式比較像是自己以意創造的類型,亦可稱之為靈意解經。如果生意(甚至不正當生意)是手段,最後成功建立Mega Church,又是否合神心意?答案也十分明顯。
另外,涉及此事件的還有四位高級領導層,也是與康希牧師一起共事的夥伴-在Mega Church中,大隱隱於堂,要藏污納垢,何其容易。香港教會的財務報表應會在堂會的單張上發表,越大的教會,財務報表就越複雜,當中能隱藏多少問題,也甚有幻想空間;而會友(教會會眾)對於奉獻的接受者一般也不會過問,如此,會友又真的能做到監督領導層的效果嗎?康希的例子或許極端(當中涉及的是幾億港幣…),但是一些著名香港基督教團體如影音x團、團x遊樂園等,均曾被揭發帳目混亂、行政失當、甚或嚴重的性騷擾事件等。究竟基督教還要承受多少這種教內的嚴重失德行為?當我們常高舉聖潔旗幟時,又有多少信徒真的會痛心疾首的不斷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值耶穌拯救的罪人?
這是康希牧師與其妻子。怎麼啦?你會發覺他也頗有一副明星相:高大靚仔、小小有型,老婆何耀珊也算是美女一名。翻查資料,他畢業於新加坡名牌大學,在教會「在位」二十多年,在東南亞的教會非常有影響力。他的人生,一直與他教導和倡導的宗教原則-成功神學連成一線。資料顯示,隨著教會增長再加上自己經營生意有道,有名自然有利,康希夫妻倆今年初在新加坡烏節路一帶買下一間豪華公寓,價值260萬元(約1450萬港幣),而何耀珊也在美國過著天王巨星般的生活,住在好萊塢山豪宅,總面積相等於25間五房式組屋(OMG…如果對新加坡組屋有認識的人應該會O左咀)。
至於香港,談及「明星牧者」,相信大家都會想起林以諾。有名自然有利、有名利而又攀附權貴就更是能扶搖直上;陳振聰、倪震、鄭秀文、陳志雲等,與林以諾均有一手(有一手?!),大家互惠互利、各取所需。這樣的「明星牧者」,又不知道上帝會用何種眼光看待呢?耶穌傳道三年,倒是叫人變賣家財,又或是幫門徒洗腳架喎。唔知幾時,可以見林以諾或者康希咁做呢?
當然,一個人一時的跌倒,不代表他一輩子做的都是錯;但是如果一方面做善事、一方面做壞事,人格分裂地認為沒有問題,相信是大家都無法認同的。資料顯示,由2010年調查開始至今,康希還繼續到至少台灣進行大型特會。如此嚴重失德的牧師還居然有一大群人擁往聽道,真是奇哉怪也。
歌星牧師問題何耀珊在約10多年前其實也曾到香港開演唱會(除了用演唱會一詞外我找不到一個比較適合的詞了),小妹當時也因有免費門票怎麼的而前往。其實感動是感動的,反正這種演唱會就是要讓你感動流涕就是了。信仰似乎只成為一個出發點,印象就是她唱功不俗、很能帶氣氛,談信仰的情節嗎?已經忘記了。在高舉感性信仰的背後,其實這樣的信仰徒具空穀,甚無智性基礎;反而越來越像邪教,空有一腔感動,被人利用也全不知情。
名人、歌星,正正就是掌握著這種魅力。究竟是因為信仰而變得有魅力,抑或是因個人魅力粉飾信仰,也開始搞不清楚-甚至,連名人自己本身也開始搞不清楚。成功的或許再不是神學,而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名人,還以為自己成功廣傳福音,實質只令福音越吹越大、整色整水,真是哈利路亞感謝主。
於挪用公款是有多失德,其實我不太知道,但以新加坡法律而言最重也可判囚至終身監禁,其嚴重性可見一班(其實他們挪用了上億元的教會基金,你話嚴不嚴重?)。而從信仰角度出發,教會團體怎能扯上如斯醜聞?尤其,他們是站在這樣的位份之中,多少人望其項背、以其為首。聖經曾言拉比(即是老師/ 牧師)作為教會的頭,更要注意自己一言一行。教會掌執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更是整個團體的榮辱;而且上樑不正下樑歪,成功神學的歪風曼延,與教會的領導層取向不無關係。
而香港教會對於這事件的討論又有多廣泛?其實新加坡與香港的社會情態非常相近,尤其是意識形態上。但是,教會貫切報喜不報憂、家醜不出外揚的作風,根本就連平信徒之間都沒有討論的平台和空間,實在是十分封閉、悲涼。現在的香港教會,有多渴望成為Mega Church?無限的擴堂植堂佈道,究竟是為教會榮耀、還是為上帝作工?在明星效應當中,有多少人聽道是為了主道,還是名人講者?當成功神學的華麗外衣退下光環時,信仰還是那麼值得我們追求嗎?一日三省吾身,香港華人教會在康希事件中,實在有很多值得沉痛省思的地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