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639|回复: 9

瑜伽大師薩古魯(sadhguru)在 TED India 的演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5-2015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oppie 于 13-5-2015 05:33 AM 编辑




萨古鲁:什么是开悟
也许修行者头脑里问得最频繁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是开悟?灵性修行的这些练习能不能使我开悟?”萨古鲁,这位历经三世开悟的瑜伽大师、神秘家,在此回答了这些问题。

提问:要多久才能开悟?
萨古鲁:事实上,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你什么时候愿意做的问题。“要多久才能开悟?”没有这回事的,因为你就在这里,如果你想要证悟,这需要时间吗?事实上,这不需要时间。只有当你没有一劳永逸地开悟时才需要时间,因为你是“分批次”一点点地去开悟的。无论你是想要消耗100辈子的时间一丁点一丁点地开悟还是想要在今天一下子就开悟,全在于你的选择。开悟需要多久全取决于你对悟道的渴望有多强烈。

   每个人都渴望知道死后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登陆互联网就会发现这一点,但是你是否真的如此渴望知道答案呢?如果你只是随便问问“死后会发生什么?创造的来 源是什么?”这意味着你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深度。如果你带着火热般的求知欲提出这样的问题,火热到你不是在简简单单地说出这些字而是渴望如焚,那么悟道就 不远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渴望仍然不 冷不热,你并没有急切地渴望,但也在渴望着。如果只是抱着玩乐的态度渴望真理,那么开悟绝对不会发生;如果你的渴望强烈到它就是我全部的渴求,那么开悟就 是一瞬间的事,因为你要知道的一切都在你的内在。任何人都不能使你内在的东西将你拒之门外,除了你自己,不是吗?因而,你必须清除自身这个障碍,是一点点 地开悟还是一下就开悟就取决于你了。

   开悟始终不需要伴随一声巨响发生,它可以悄悄地发生,它可以像花一样绽放。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事情发生时是不会制造任何噪音的,不是吗?一颗种子长成一棵 植物,一棵植物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种现象并不渺小,而是相当壮观。它制造声响了吗?只有微不足道的成就才会铺张声势。你一定知道公鸡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不 停地叫,但是存在中伟大的事发生时是不会制造噪音的,相反,它是悄然地发生的,不是吗?所以开悟的发生也是悄然的,而不是伴随着噪音——没有鞭炮声的巨响,而是悄悄地从一个维度走向另一个维度。花园中的花朵悄无声息地绽放,但是它一旦开花,就是不容忽视的,它的芳香艳丽无疑是沁人心脾的。

同样地,开悟也是同从一个维度到另一个维度的绽放,悄无声息,但是你一旦意识到它的发生,这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一件不容忽视的事。

摘自:[光之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5-2015 11:5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外道 于 17-5-2015 12:10 PM 编辑

越渴望越快開悟了? 不是嘛? 慾望好像對開悟不是有利的因素。

開悟不需要時間? 那一定是根基特別好的人,幾時想開悟就開悟了,世界上或許只有他一個? 另外70億人,還是別奢求,時間還是需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5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uest716 于 20-5-2015 09:08 AM 编辑

首先,什么是开悟。这个问题还没有讲清楚,接下来的也没什么好谈。 因为很多人一点点小小神秘经验就觉得是开悟了,你可以看看
Jill Bolte Taylor<<My stroke of insight>> 脑有问题,暂时运作不良,产生那个暂时的缓慢状态,也觉得是开悟。
据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有两种 :一种是“大千万有存在  ” 另外一种是“无我、一切一切无”

两者之间有差别,“大千万有存在  ”比较在各大宗教里看到,也就在 各宗教的神秘主义里看到,典型的例子:突然间,啊~~~ 宇宙和我原来不曾离开,时间空间消失了,我与宇宙没有界限。。印度教梵我合一,道教的契合大道,回教回到阿拉怀抱,北传佛教的佛性如来藏海,基督天主教神秘主义的境界(例如St Augustine, Miester Ekhart)..等等,这些都必须要有一定的静心基础。。不是那么快的。例如水沸了,你看到水升华为蒸汽 ,但你没看到开始加热到99度的漫长过程。。
我举些禅宗对开悟的名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 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圣人无己,非所不己”  、
“ 有物先天地 ,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 ,不逐四时凋。”
道家祖师的描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印度教的著名比喻:一滴水融入了大海。。
这种开悟,有个特点,就是“大”,犹如自我意识的扩展,扩展至无边无界。。
大部分的开悟都属于这个类型。。


如果上述的开悟属于“加法”,另种就属于“减法”。“无我、一切一切无”这种开悟比较少,属于消灭自己的自我意识,从此不再存在。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南传佛教,这种开悟发现宇宙的存在只不过是虚幻无实的聚合,大千与自我两者都不实际存在。
悟到这个后,他们的目标就是迈向灭尽,比喻成把柴烧尽,火就从此不在。。
不会再有以后的任何形式存在(不受后有)。
禅宗里面,也有这类人,以自我意识的消失为目标。
有句话是他们修行很好的形容----“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再quote香岩禅师的名句:
“去年穷,不为穷,尚有立锥之地;今年穷,真个穷,连锥也无”
你可以发觉是越来越少、越来越趋向空无。。 
人都喜欢有的,谁会喜欢无呢,所以走这个途径的基本上比较少。

不管怎样,开悟只是一个开始,例如偶然天空清澈,看到远方的山峰,就是你要找的,然后,你知道你连山脚都还没到。像我,我的确经历一些类似的悟境,但怎样?月尾我还是会烦,塞车时还是会烦,还是憎恨GST。 
这一点可以参考Jack Kornfield<<狂喜之後After the Ecstasy, Laundry>>,开悟之后还是要洗衣,还是会和老婆顶嘴,如果你认同十牛图的话,开悟是找到牛,但还是头野牛有待驯服,前方路遥远。有人和一个宗杲禅师讲他的开悟怎样怎样,宗杲讲他:“大悟一十八次,小悟不計其數。” 
 
关于开悟是不是一定突然间感觉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那样轰轰烈烈呢,那又很难讲。
讲最清楚的是宋朝永明寿禅师吧,竟有四种: 
渐渐修行突然开悟 
渐渐开悟突然修行
突然开悟突然修行
渐渐修行渐渐开悟 

我喜欢gym,就这样比喻比较好:
第一种:家没镜子的但每天拿铁,有天突然看到镜子,哗。。。很大差别哦
第二种:对于健身的目标和知识一点一点明白了,然后突然那个劲来了,拼命健身
第三种:突然得到健身的秘诀与知识,突然有劲奋力健身 
第四种:每天累计点知识和经验,每天也规律地健身,每天从镜子看到自己一天天变壮。。。不会突然看到镜子很吃惊。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外道 + 5 就是這樣, 就是這樣. 10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5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9-5-2015 12:47 PM
首先,什么是开悟。这个问题还没有讲清楚,接下来的也没什么好谈。 因为很多人一点点小小神秘经验就觉得是 ...

喜歡你那句, 加法和減法.

減法有個口訣: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加法有個口訣: "I Am that I Am."

減法最後到達:“涅槃寂靜”
加法最後到達: “天人合一”

我懷疑,在那終極,它們相遇。
對我來說,宗教間的爭鬥是那麼的不知所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类“立刻可以开悟”的话,很多人讲过,包括近代的奥修。
但是,很多大师没有和你讲你的是什么开悟,没有清楚和你讲。。
例如印度教讲脉轮的,一个一个开着上去,有可能立刻开悟吗? 这个倒没听过。。
然而,据我对开悟资料的涉猎,最容易的“立即开悟”,是在大乘佛教圆觉经里,里面有一种很简单就开悟的定义,直接火箭飞去的,不用层次,不知要说“平凡中有真理”,还是说这种开悟是要求较低的开悟。: -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

知道你的烦恼是幻象,就是那一刻觉悟了,没有什么方法,没有什么层次和阶段。。
这个很想new age喜欢讲的:你观照到它,你就自由了(to see is to be free)
至于这个15分钟后会不会再迷,还是一天可以迷迷悟悟几十回,这个另外谈。。
至少,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最简单的开悟定义。。
蛮有鼓励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9-5-2015 09:48 PM
喜歡你那句, 加法和減法.

減法有個口訣: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你这外道说:“在那終極,它們相遇这个我也想过!!在禅里面,有种说法,就是要具备“两只眼”才是大师,如果只悟到一个,被称作“独眼龙”,又叫担板汉,拿着一大块板,看到一边,看不到另边。但实际上是什么,我也不懂。 还有你说的最后它们相遇,不知龙树的中观算不算?中观就是融合了两者。但是,我本身还不能完全接受中观,逻辑上觉得有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5-2015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9-5-2015 12:47 PM
首先,什么是开悟。这个问题还没有讲清楚,接下来的也没什么好谈。 因为很多人一点点小小神秘经验就觉得是 ...

另外再补充一个人,遗漏了他很对他不起。 近代也有一位倾向“无”“寂灭”那种开悟的大师,J. Krishnamurti. 他喜欢把东西分解分解,让你看到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存在,包括物质和精神。  他强调观照,但是最终没有观照者。。总之,是否定一切,dissect,  dissect  &  dissect 最后也没有什么可以得到。当然,世人一般觉得修“有”比“空空”好 ,所以Krishnamurti最终也后继无人,觉得没有人领悟到他说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20-5-2015 02:04 PM
你这外道说:“在那終極,它們相遇。”这个我也想过!!在禅里面,有种说法,就是要具备“两只眼”才是大 ...

我不了解中觀,無法全面評論。不過中觀是建立在佛教的基礎上,認為一切法因緣生,一切無自性,基本上還是屬於無的派系,它還是在無神論的範圍裡面。我所說的“在那終極,它們相遇不是中觀,而是更大的範圍,無神論和有神論兩個大極端,最後它們也是相遇。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Quest716 + 3 这点值得参究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5-2015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20-5-2015 02:05 PM
另外再补充一个人,遗漏了他很对他不起。 近代也有一位倾向“无”“寂灭”那种开悟的大师,J. Krishnamur ...

還漏掉 "邪師" 奧修, 嘻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15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20-5-2015 01:44 PM
其实,这类“立刻可以开悟”的话,很多人讲过,包括近代的奥修。
但是,很多大师没有和你讲你的是什么开悟 ...

佛教對 “開悟” 的定義是最深墜,無與倫比。新時代就隨便得多,一個頭腦中風,小我停頓,就算是開悟。或者進入忘情忘我,就算是開悟。瑜伽大師薩古魯所談論的開悟,應該也是類似新時代,他可以開悟三次而又輪迴三次,這在佛教是匪夷所思,開悟就已經解脫輪迴了,怎麼還繼續輪迴。

“開悟” 這種東西,普遍大眾根本沒辦法鑒定。哪個說自己開悟就說什麼就什麼,大眾不懂誰敢跟他掰?或許只不過是欲界定,未到地定,色界定,無色界定的其中一層,佛教那些修禪定的人應該懂得辨識, 不過通常他們都不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8-2025 05:28 AM , Processed in 0.136413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