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74|回复: 0

佛陀问候你全家 - 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8-2014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介绍了佛陀月溪法师的问候全家法后,这篇终结篇不再会介绍个别祖师的方法。

这里,将对《问候全家法》做个完整的分析,探讨宗教界如何淋漓尽致地出招,对付同门异派以及其他宗教。它之所以叫做『问候全家法』,就在它能够一口气数尽对手全家。要如何做到这种撒网式批判呢?

关键就在宗教模糊的地方。

举例,在《佛陀问候你全家 - 上》内,我有提到佛陀把外道的涅磐判为禅定境界,而非真正究竟的境界。

其实这种说法,对普罗大众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学打坐,更不是所学打坐的能够达到那种禅境。现代灵修角度来看,佛陀对执迷于宗教体验,对宗教体验大作文章的现象的批判的确没错。然而,就算是涅磐境界,也不见得和禅定境界可以泾渭分明,单靠辩论就可以理清两者差别。

看看现代佛教,有多少派系是以一句『落入意识心』来攻击对手的?

月溪的忠实黑特,萧平实何尝不是?达摩悟陀长老何尝不是如此批判禅宗?慧律法师呢?还有诸多玩经教的法师呢?佛教何尝不是这样问候印度教的全家?

不是说批判执迷宗教体验的信徒不对,而是这种批判实在有够乱人耳目,尤其是没有禅修的学人更加迷惑。后果,就是自以为懂,因为这种铺天盖地的骂法,只要说得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信徒就会认为说者很有实力。

问候全家法心要1:能够彻头彻尾地批判一样东西,会让人对你有神的错觉。

真的有禅修的人的语录的,我没什么看到有把别人说成是『落入意识心』的批评(尤其是百花绽放的泰国禅师,教人止观多过讲废话),就算有批判,都不会到形而上去纠缠,而是回到现实的行为上评断,再补上实际禅修建议。

我举《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做例子:

做工夫不可避喧向寂、瞑目合眼,坐在鬼窟里作活计!古所谓黑山下坐死水浸,济得甚么边事?只须在境缘上做得去,始是得力处。一句话头,顿在眉睫上,行里坐里、着衣吃饭里、迎宾待客里,祇要明这一句话头落处。一朝洗面时,摸着鼻孔,原来太近,便得个省力。

先看前面博山和尚警惕的错误『做功夫不可避喧向寂...古所谓黑山下坐死水浸,济得甚么边事?』,这句话倒是不含糊,有读禅宗语录的都知道是说着执着于定的修法。在接下去博山和尚又说『一句话头,顿在眉睫上,行里坐里、着衣吃饭里、迎宾待客里,祇要明这一句话头落处。』,这就是他要求参禅做功夫正确的方法,日常中话头提而不休。

(题外话:个人不建议初学禅的去看《黄檗断际禅师语录》,《大珠和尚语录》,《马祖道一禅师语录》,《信心铭》等等这类,首先没有明确参禅做功夫的指示,多数是针对悟后见地而说。再来读多以后很容易让人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读了语录就真的参透。不止正觉会,整个佛教界都充满这种现象,我看得太多了才有感而发)

乌托邦语录:玩经教多过教禅修的人批判别人『落入意识心』,你要马上『hontoni?』,因为他随时就是自己骂着的那种人。


如我旧文提过的,只要对某事物有四种情绪:救赎感,卓越感,怜悯,懊悔感,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他是信徒。为什么这四种情绪对信徒那么重要?这些情绪都能让人感觉良好,正义感,救世情怀,认为自己做着很伟大的事情,感到人生很有意义,所以信徒会对它趋之若鹜。

借用『问候全家法』,让信徒几乎能对全部其他思想做出批判,哲学宗教科学人文逻辑,统统全家问候,让他自以为很有料,高人一等的卓越感应运而生。

问候全家法心要2:学少少东西就可以批评多多东西,就容易有卓越感。

所谓学少少东西,就是尽学些笼统的概念,断章取义,最后都收归于一个讲法。这点,几乎每一个宗教都是能手。

基督教就把其他宗教和科学一律看成是撒旦示现。

佛教就说一神教是轮回神明所造的,所以不究竟(基督教说『NAH!』)。

印度教就说佛陀只出家而不回归社会,所以不究竟。

佛教就说印度教陷入禅境中,所以不究竟。(印度教说『NAH!』)

哲学说佛教只是诡辩学和形而上学。

佛教说哲学只是世智辩聪,所以不究竟。(哲学家说『NAH!』)

信徒只需要少少资讯来支持他的归纳法,就可以应用问候全家法。比如说,稍微分析印度教和道家的境界,说成是执迷于定境,就可以归类成『不究竟的外道』。

问候全家法心要3:归类成『不究竟』,『邪说』,『魔鬼说』是最简单的方法


有佛教徒因为道家的无极是从无到有(混沌形成宇宙),就说那还是执着于有,落入意识心,才会一直有『无中生有,有还归无』的轮回。结果看不空如来藏的如来藏是极清净的本体,与一切称性功德相称,因为无始妄染所覆,清净的如来藏体而成为阿赖耶了』,还不是一样变来变去?

如来藏派的又要反驳『佛教如来藏不同,虽然如来藏也开演有法,我们还有空不空如来藏,不执有无,超越意识心,不可说,那才是第一义谛』,请看下文:

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从如来藏中产生出来的。如来藏是统一的、永恒的和纯净的。它不具有任何差别、内外、部分,也不具有任何属性、运动、变化。如来藏既超越于主观与客观,也超越于时间、空间、实体性、因果等等的经验范畴,它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一种绝对实在。

请问各位如来藏学派的,上面文章符合如来藏思想吗?它其实是摘自商羯罗对梵的学说,我只是把『梵』改成『如来藏』,下见原文

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从中产生出来的。是统一的、永恒的和纯净的。它不具有任何差别、内外、部分,也不具有任何属性、运动、变化。既超越于主观与客观,也超越于时间、空间、实体性、因果等等的经验范畴,它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一种绝对实在。


(佛教徒介意叫商羯罗做祖师吗?)

有些佛教法师会说『没有开悟的自然会把意识心当成如来藏,要开悟后才能看懂』。我不否认有开悟过后才能知道的境界,那你就尽管教开悟的方法就好了啊!一问开悟的方法,就回答『多听经闻法』,天啊!还要看那些开悟后才看懂的经典干嘛?

目前宗教乱相,就是爱在形而上学打转,不是说有,就是说无,然后又在说非有非无,最后非非有非无。若你认为这些只有开悟才能看懂的,就干脆不要教人去读那些『开悟才看懂』的经典,直接教方法好了。

然而,把话说得太清楚,就很难攻击对手。人家说一你就说二,人家说二你就说三(上面的有无诡辩论正好符合这种玩法),还记得『只要能破别的学说,人家就会错觉你是神』吗?

问候全家法心要4:说得模糊笼统,才能包山包海;说得玄之又玄,才有神的味道


我还注意到其中一点,通常禅修派的会被攻击得特别厉害,信徒藐视禅修派还多过经论派的,为什么呢?这点有两种解释。

第一,禅修派按部就班的修法,没有模棱两可的说法,加上禅修体验是非常个人的,没禅修的根本无法知道禅定中的滋味,他们只相信他们导师的说法,没得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是非,所以只有靠信和猜。

若是攻击经教派的,对方还会狡辩,但是攻击禅修派,他们一五一十地把步骤和体验说出来,不玩诡辩,所以比较好欺负。就算禅修派说『需要体验才能真正领会』,只要信徒加多一句『那是落入意识心还不自知』来问候全家,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第二,就是酸葡萄心理作祟。许多信徒都很懒得去禅修,好死不死原始佛教又是那么注重禅修的修行体系。所以,找个理由给信徒合理化自己不禅修,就会让他过得舒服些。比如说一些『禅定不是究竟法』,『禅不在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禅定容易落空,落入意识心』,『四禅八定乃是外道共有也,所以不重要』(excuse me?八圣道,正定 =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等鸟话。

其实,真正禅修不怕你执着于禅定体验,只要有人提醒就可以了。还有,有禅定体验的还算是比较有修行了(你以为要有就有?),至少他们收拾心情后还是可以继续上路,而且比只玩经教的有更深体会。

问候全家法心要5:批评要对准死无对证/自己才知的说法(i.e 禅定,涅磐,天堂地狱)

问候全家法心要6:若别的教派有些东西厉害过自己,就要找酸葡萄借口合理化自己的无能


问候全家法系列在此告一段落。

信徒知道了问候全家法的真相,会有两种反应:
1.思考
2.骂我

思考者,证明你还活着,可以看看我其他的文章,可能它们会启发更多。

骂我者,请继续骂,顺便把我文章贴去你家论坛或FB后才骂,功德无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 问候全家法系列:
《佛陀问候你全家 - 上》
《佛陀问候你全家 - 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2-2025 10:09 PM , Processed in 0.12316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