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婦搖身一變成食物藝術家,而李瀟君的初衷只不過是為了刺激2名女兒的食慾。
現年37歲的李瀟君把白飯、麵條、蔬菜、水果、蛋豆魚肉、起司等食物,在白色圓形餐盤上設計出精緻可愛的史努比、吉蒂貓、小黃人、女神卡卡,以及莫斯科聖巴索大教堂、巴黎鐵塔、三藩市、星星、月亮、太陽等模型,在用餐時間為女兒們講述一個個“餐盤上的童話”。
約自2年前起,她把一道道“餐盤上的童話”拍起來,然後將照片上傳到免費圖片分享應用軟體Instagram,不料引起國內外同好矚目,很快地上了“受歡迎頁面”,今天,她的追隨者多達27萬人。
李瀟君:只為刺激女兒食慾
這名辣媽對星洲日報說,4年前,當她懷著次女的時候,大女兒總是花很長的時間用餐,又要媽媽餵她才吃。她料想產後無暇兼顧大小女兒,於是另闢蹊徑,想出製作類似日本花式便當的料理,以刺激女兒的食慾。
她也說,結婚前,網上的日本花式便當照片經常讓她蠢蠢欲動,總想著有一天當了人家的母親,也要為兒女準備可愛的料理,如今總算夢想成真。
“餐盤上的童話”使李家的用餐時間變得樂趣盎然,現年分別4歲及6歲的大小女兒你一言我一語,有時想像自己是白雪公主把毒蘋果吃掉了,裝出中毒的樣子;有時延伸出無數個屬於自己的故事,爭相要求媽媽把這些故事做成料理,李瀟君看在眼中覺得非常幸福。
食物藝術結合
無心插柳柳成蔭
李瀟君常受邀出席在新加坡舉辦的工作坊,以“食物藝術家”的身份跟同是家庭主婦的參與者分享製作花式料理的心得,看到她們接受自己的方式,她就很有成就感。
她指從來不曾上過任何一堂料理課,獨一無二的“餐盤上的童話”是她自學及交流的成果。
無心插柳柳成蔭,她從未料想自己會從平凡的家庭主婦變成食物藝術家,她將今日的成就歸功於母親的熏陶。
“雖然母親不是家庭主婦,每天下班回家已經很疲累了,但是她還是會用心為我們準備晚餐,這讓我銘記在心。”
她也說,近來採訪及工作坊邀約不斷,父母甚至提出幫忙她照看孩子,鼓勵她盡情發揮,這讓她感到非常安慰。
堅持每日下廚
詢及成名後的她付出給家庭的時間會否相對減少,她指目前沒有面對時間分配的問題,況且女兒們喜歡吃“住家菜”,所以她堅持每日下廚,即使出席新加坡的工作坊也是即日來回。
不用模子限制形狀
簡單食材變化多
別看“餐盤上的童話”千變萬化,其實那些都是由簡單的食材煮制而成,例如李瀟君親手為本報記者炮製的“英國士兵”,其頭部是飯糰,帽子、眼、口、鼻是從一片海苔剪出來的形狀,軍服則是一片番茄,而鈕扣就是煎得有點焦黃的松籽。
“英國士兵”旁的配料更是家常便菜,如洋蔥、胡蘿蔔碎、燈籠椒煎雞蛋及炒四季豆。
“簡單”是不二法則
她指“簡單”是“餐盤上童話”的不二法則,除了剪刀、保鮮紙、牙籤、刀子以外,她都沒有使用任何模子。
“使用模子將限制我想要做出的形狀及大小,也容易浪費食物,不適合家庭主婦的經濟作風。”
她說,僅用剪刀就能設計出卡通人物的眼睛、睫毛、嘴巴等,圓形飯糰則是用保鮮紙包裹撮捏得出,牙籤用來處理果皮及細節地方,雕刻胡蘿蔔花則需刀子。
她表示自己是一個懶惰的人,總會想方設法把料理的製作步驟變得最省時省工省錢。
她說,如果不包括煮食,僅設計花式料理的過程只需10多分鐘。
構想最耗時耗精力
然而,倍受歡迎的“餐盤上童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表示,料理製作最耗時耗精力的地方在於構想的過程,她到底想要通過餐盤說些甚麼故事,在視覺上又如何顯現出來,怎樣的設計才能不浪費食物等。
因此,在下廚前,她會預先畫好設計圖,甚至如此便能避免頭腦空空,不斷嘗試,而浪費整鍋子的食材。有時,她還會給設計圖上色,以預見各種食材在餐盤上呈現出的顏色。
她總想著尋求突破,“我現在常會瀏覽以前發佈的照片,挑戰自己用不同的食材做出同樣的模型,用另一種不同的味道講述同樣的故事。”
她感謝追隨者對她的支持,並表示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鼓勵其他家庭主婦在為家庭付出的同時,培養屬於自己的愛好,對她而言,這樣的人生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歡迎公眾上網http://instagram.com/leesamantha或https://www.facebook.com/iamleesamantha觀賞更多“餐盤上的童話”,李瀟君也把部份料理的食譜發佈在個人部落格上:http://www.eatzybitzy.com/
(星洲日報/獨家報導:萬綺珊)http://news.sinchew.com.my/node/32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