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4|回复: 0
|
齐白石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
|
齐白石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背后的故事
2013年05月05日17:11 来源:新华网
日前,新华社报道了老舍先生子女将老舍、胡絜青夫妇生前珍藏的包括齐白石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在内的20幅字画精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消息。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因入选大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本,被广为人。那么,老舍与画家齐白石有什么样的艺术情缘?为什么这幅作品一直在收藏在老舍家里而不是齐白石手中?记者日前访问了专家学者和老舍之子舒乙。
老舍在求画的同时还提供了构思
老舍之子舒乙说: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老人”求画。91岁的齐白石看后说:“这难不倒我,不就是"春夏秋冬"的内涵吗?”老舍先生受到鼓舞,就又找了四句难度更高的诗句再次向齐白石求画,其中最难的一句就是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如何才能表现山泉出“蛙声”的意境呢?齐白石冥思苦想。三天三夜之后,他终于找到了灵感,提笔完成了这幅绝品。
2011年,《北京文史》刊登了老舍先生当年求画的原信,在信中披露了一段被尘封60多年的史料。舒乙说:“在信里,老舍先生用黑色写下《蛙声十里出山泉》诗的内容,并在边上用红色批注:"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原来,老舍先生在求画的同时,居然提供了怎么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构思。这一背后的故事,老舍从来没向朋友们提起过,连家人都不知道。
老舍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关纪新说:“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绘画中,含有"命题"人的一片心血。老舍对齐老特别尊重。他不是那种"文人相轻"的人,特别讲义道。老舍的道德文章、精神风骨,为人做派等方面都体现了文化巨人的高尚品德。”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说:“老舍是具有艺术修养的大文学家,抗战时写了很多画评,懂画。老舍在向齐白石求画时,同时写了怎么画,反映《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是两位大师合作的结果,这很有意义,说明艺术家需要沟通、交流。”
大文学家老舍和美术大师齐白石几十年的交往,不仅是艺术家之间的清谈雅趣,而且是在高层次艺术讨论中互相激励,产生灵感,创出佳作。
最好的作品送最好的朋友 齐白石从未提出赎回这幅画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已上了小学课本,大学、研究生等美学专业的艺术赏析课,出了邮票,大家没想到,齐白石这么一件重要的作品一直好好地保存在老舍的家里。
舒乙说,这件作品是家父与大师齐白石艺术历史的见证,是我家的传家宝。
“当年,老舍先生拿到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时,眼睛发亮,激动不已,连声说:好画,好画,意境好!我家有一个"老舍画墙",老舍先生差不多每隔半个月就更换一次画轴,唯有这幅作品不换,永远展览着,他每天在画前站立良久。我们每天放学回家也去看一圈,老想用手摸画上的蝌蚪。过了几年这幅作品悬挂于我家客厅内,每逢作家、诗人、画家来访,他都会兴奋地介绍这幅作品。”
在“文化大革命”中,老舍家被无数次抄家,名人字画就成了被抄的主要东西。“我们就把这幅作品藏起来了。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家母就选了12张顶级美术杰作藏品暂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库房中,其中就有齐白石的这幅作品。”舒乙说。
目前,画家通常的做法是,如果自己一件重要作品被别人收藏,当画家出名后,会用几幅画“顶替”,或者高价赎买。而齐白石从没有提出赎回这幅作品。他毫不考虑商业利益,把自己最好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送给最好朋友老舍。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艺术的巨匠。《蛙声十里出山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齐白石自己的作品不为己有,体现了艺术大家的道德风范,是人间情谊的最高象征。子女们捐赠的善举将推进文学家与艺术家的互动,意义深远。”薛永年说。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齐白石价值上百万的作品共有1361件,其中,千万级以上的作品有77件,亿元以上的作品有1件。
目前,齐白石作品的拍卖纪录不断刷新,在业内被誉为“软黄金”, 并公认《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最好的一张,其拍卖价格将是天价。尽管老舍四个子女的生活并不富有,但家人不但没拍卖这幅作品,还捐赠给了国家,这种高尚境界令世人尊敬。(记者 齐鹏)
附录 1 : 《蛙声十里出山泉》介绍
《蛙声十里出山泉》(国画 纸本水墨 ·轴 齐白石 1951年作)
此图是白石老人九十一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的确是个难题。在我国美术史上,汉代画家刘褒曾画过《云汉图》,人见之觉得很热;又作《北风图》,人见之凉爽生寒。他转炎凉于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而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联觉。
齐白石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想了很长时间,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老人没有画蛙,而是在那四尺长的立轴上,画两山峡谷间泉水汩汩地自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似顽皮小儿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或去寻找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能使人产生多少联想啊!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手法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它要求画家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经验。齐白石若没有童年的乡村生括,对青蛙、蝌蚪、蜻蜒、螃蟹、鱼虾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出这生动的画来,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白石老人的伟大之处。
附录 2 :查初白
查初白即查慎行(清,1650~1727)。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初白,为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几百年来,查家名人辈出,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当时以查慎行为首的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海宁查家的著名人物有查良镛(金庸)。 |
-
齐白石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