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95|回复: 7

【極地死亡冰柱或隱藏地球生命起源線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5-2013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起源於極地水域,通過死亡冰柱形成

科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發現海洋鐘乳石,並於2011年通過BBC的一部紀錄片,第一次把這種海洋現像在南冰洋的形成過程記錄下來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5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份最新報告稱,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形式可能出現在極地海洋,有可能起源於水下「死亡冰柱」。

一個科研組稱,生命可能並非起源於溫暖的海洋,而是起源於海冰。他們爭辯稱,「死亡冰柱」,又稱「海洋鐘乳石」的形成,可能為第一批生命的誕生創造了必要條件。當鹽水等混合物被迫凍結成冰時,極地水域的死亡冰柱就會迅速向下生長。科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發現海洋鐘乳石,並於2011年通過BBC的一部紀錄片第一次把這種海洋現象記錄下來。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科學家表示,「死亡冰柱」可能還為其他行星和衛星創造了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其中包括木星的衛星木衛三和木衛四。

《死亡冰柱:反向化學花園實例(Brinicles As A Case Of Inverse Chemical Gardens)》報告上稱:「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死亡冰柱的形成機制對錶面覆蓋一層冰的行星和衛星可能也是至關重要的。」當不斷下沉的鹽水溫度很低時,就會導致它周圍的海水迅速凍結成冰,形成海洋鐘乳石。 BBC電影攝製組首次記錄了南極洲的這一自然現象。《冰凍星球》中的一段顯示,當死亡冰柱延伸到海床上後,它迅速凍死了海膽和海星。攝製組採用延時技術進行拍攝,但是他們稱,死亡冰柱的增長速度很快,他們甚至能夠看到冰柱向前移動。

由於鹽水的密度比海水更大,因此會向海床方向下沉。當海水被凍結成死亡冰柱時,它看起來更像海綿,而不是通常意義的冰。科學家在這份報告中稱,可以把死亡冰柱的影響比喻成是一個「化學花園」。經常在教室進行的試驗,通過把固體金屬鹽添加到矽酸鈉水溶液裡,導致植物在幾分鐘或者幾小時內迅速生長。布魯諾-埃斯克里巴諾及其同事寫道,海冰脫鹽的過程產生的淨化效果支持了「我的行星或宇宙中的其他地方的生命起源於寒冷環境」的理論。

他們寫道:「人們經常推斷生命起源是在一個較熱的環境下發生的,例如熱液噴口這樣的環境。但是一個不同的觀點認為,海冰形成促使第一批生命出現。科學家認為,海冰脫鹽創造了生命誕生必不可少的環境。死亡冰柱在推動鹽水在海冰中的轉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同時,它們或許還像熱液噴口對於生命熱環境起源說一樣,在這個假設的生命冷起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兩種例證中,化學花園過程均十分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8 收起 理由
肚懒明 + 5
50912cmea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5-2013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13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rinicle' ice finger of death filmed in Antarctic





本帖最后由 50912cmea 于 9-5-2013 11:52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13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13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3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5-2013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神奇……(☆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13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10-2025 03:43 AM , Processed in 0.12356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