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BM是俄罗斯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的苏-27SK最新改进型,该机在设计思想上相比早期苏-35的调整幅度不大,仍然是改进雷达航电和武器系统的传统方式。苏-35BM的战斗力虽然相比早期的苏-27SK有明显提高,但是在隐身技术上所采用的措施仍然没有超过三代机的标准。苏-35BM在平台本身的技术水平上并没有真正达到三代半的标准,但是全新的电子作战系统和增推后的发动机使其具备与三代半对抗的能力,俄罗斯在宣传该机的时候也称其为4++代战斗机。苏-35BM和其他国家开发的类似改进型对隐身性能的考虑多,如果在四代机完成前对苏-35BM和苏-27SK提出更高的隐身要求,则F-15SE的改进模式也许会对其有所帮助。
如果要按照F-15SE的技术实现途径加强苏-27SK的隐身能力,根据技术实现的难度和成本,可以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提出三个方案。最容易的方案就是利用苏-27SK进气道之间的低压低阻区,通过在机腹增加保形转接平台将空空导弹进行半埋挂载,类似AIM-120的空空导弹可以采用并列两枚弹翼交错方式串列挂载4枚。半埋挂载的空空导弹虽然仍有部分弹体暴露在机体外,却可以明显降低外挂阻力,苏-27SK本身就低垂的机头部分还可以在正迎头方向对导弹进行遮蔽。这个方案技术上难度很小,也不需要修改机体结构,但是只能挂载弹射离机的雷达制导导弹,在不用转接梁的情况下还缺乏外挂载荷的灵活性。格斗空空导弹仍然需要利用机翼外挂架挂载,削弱了该方案的隐身能力,在整体隐身性能上只能达到三代半战斗机的平均水平。
难度中等的方法则是在进气道间采用带活动舱门的弹舱容纳导弹,这样就可以保证挂载的导弹完全隐蔽,其增加的阻力仍然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该方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苏27SK的主起落架和起落架舱紧贴进气道外侧,因此机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设置格斗弹舱的有利位置,只有进气道下方辅助进气口位置可设置机身格斗弹舱。但是,这个位置设置弹舱对飞机性能影响大且导弹视界不良,并不适合用来加装弹舱。中等难度方案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在机上适当位置设置格斗弹弹舱的问题,那么该方案在技术上仍然难以达到与F-15SE相当的标准,相比低技术难度方案所获得的隐身性能改进也非常有限。这两个方案虽然在中距空空导弹的挂载条件上基本能够和F-15SE相当,但是在结构上仍然难以解决弹舱通用雷达空空导弹和红外格斗空空导弹的要求。
高难度的改造方式则是彻底抛弃苏-27SK的原始设计,修形成菱形的机头位置下移到与F-15类似的两侧进气道之间,将其原有的机腹进气布局调整为类似F-22的两侧进气布局,将原本进气道之间的下方空间作为机身固定的内部弹舱,上部剩余空间可作为油箱以补偿中央翼油箱降低的载油量。进气道可以根据前机身的变化调整为向外侧倾斜的CARET结构,并采用菱形机翼调整焦点位置。飞机气动布局变化造成的重心调整还有条件将主起落架后移,方便在进气道S型管道前方外侧空出的位置设置格斗弹舱。经过这样方式改进的苏-27SK事实上等于全新设计,成为与PAK-AF类似的气动布局,完全失去了利用现有飞机基本结构进行改装的成本和可靠性优势。通过以上各种苏-27SK隐身化改进的方法和难度的比较可以看出,如果要将苏-27SK改成F-15SE那样的隐身条件,至少在技术上更加困难,而且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
本帖最后由 kanwt 于 14-12-2012 02:51 P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