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734|回复: 14

精子与卵子, 属不属於有情众生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7-2012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舜法师在自己的搏客中,贴出自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一篇评论《佛教中的生态智慧》。法师的基本观点,末学是赞同的,但法师对众生的讲解,末学觉得有商榷的必要。法师在文中说:佛教把生命状态分为两种,即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所谓,即情(感情)识(意识)。凡是有情识的,如人与动物等,都叫有情众生。没有情识的,如植物乃至宇宙山河大地,都叫无情众生。

-

    师将植物、山河大地等无情物,叫做无情众生,末学觉得似有不妥。植物虽有生命,但不属众生,山河大地等无情物,亦不属于众生。既然是无情,就不属于众生。若是众生,当然就不是无情之物。故无情众生的提法,并不正确,且自相矛盾。

-

    什么是众生?《杂阿含经卷六》云: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这就是说,于色、受、想、行、识产生染着缠绵者,才可称为众生。植物、山河大地等无情,不于色、受、想、行、识产生染着缠绵,故不属众生。当然,将众生划分为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的,单单是宗舜法师,宣化上人及净空法师等,亦有这样的说法。

-

    净空法师曾开示说:【不但有情众生是诸佛,无情众生也是诸佛。无情是桌椅板凳;摆在你面前的,它也是诸佛。你对它也像对佛一样恭敬,决定不能有差等。】净空法师甚至认为万物皆有见闻觉知:【人有见闻觉知,植物有见闻觉知,矿物也有见闻觉知。在古时候就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典故,道生法师曾经对着石头讲经说法,讲完之后,对着石头说:说的对不对?头各个都点头。由此可知,石头也有见闻觉知。】净空法师又云:【最近几年,日本的江本胜博士用水做实验,确实证明水具有听的能力、觉知的能力。因此,无论是我们平常喝的一杯水,或者是湖水、河流水,经过实验显示,皆有见闻觉知。】

-

    应当说,净空法师接引初学者是有功德的,但错说佛法的部分,我们应当有分辨力,不应接受。我们说,无情之物,如植物、山河大地等,不属众生,没有见闻觉知。众生因为有诸识的和合运作,才有见闻觉知。而植物、山河大地等无情物,因无诸识的和合运作,故没有见闻觉知。有眼识,方能见;有耳识,方能闻;有身识,方能觉;有意识,方能知。植物、山河大地等,没有六识,怎么会有见闻觉知的功能呢?净空大师未免错得太离普。我们不能因为净空法师的名气大,就照单全收。宗舜法师亦是受了他人的误导而人云亦云。

-

  植物不是众生,山河大地不是众生,亦不应称其为无情众生。细菌及滤过性病毒,因有如来藏执持,则属众生。男人的精子与女人的卵子,亦不属众生。男人的精子,由男人的如来藏执持,女人的卵子,由女人的如来藏执持。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则有第三者的如来藏入住并执持受精卵,此时的受精卵则属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7-2012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重要吗 ? 佛法在于解除烦恼 . . .而不再惑上加惑 . . .若真有这个喜悦 . . . .去钻龙树菩萨中观论吧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12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乾冰皇


   仁兄不必激動,這也只是轉帖,嚇到樓主就不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12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WILLIAMLYLE


    为何这么问?精子卵子有情无情,你又能做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7-2012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ILLIAMLYLE


    为何这么问?精子卵子有情无情,你又能做什么呢?
白布飘扬 发表于 17-7-2012 09:43 AM


因為曾經在想,精子會游動, 會知道游向卵子,那到底它算不算是生命 ? 有疑惑,並不是說能拿來做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12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7-7-2012 05:29 PM 编辑
之前我一直质问原始佛教到底有没有有情无情众生之分,到底出自何处,还是谁发明的。

看来这篇文章真的找 ...
littlepenguin 发表于 17-7-2012 02:48 PM


也不能这么说,岂不见《弥陀经》有云:“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


---------------------------------------
《增支部第四集第193经》经末也有一段:
  「跋提!的确是这样的。跋提!不仅如此,所有的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民众也一样。即使是讲堂外的那些大树,如果能有思惟,也能经由这样的诱导而断除不善法,具足善法,获得长远利益与安乐的,更何况是人呢!」

——摘自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82 不要只是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7-7-2012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littlepenguin

【金刚经】有云:『一切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有情是什么? 感情?情绪?情感?


若按照经典,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样去概括众生就比较容易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12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7-7-2012 07:40 PM 编辑
回复  白布飘扬


   可是这些全部都没提过有情无情之分,恐怕又是某某法师自创的
littlepenguin 发表于 17-7-2012 06:15 PM


无情说法出自何典?

禅宗公案里的故事。


洞山良价见到云岩禅师时,问:“无情说法时,谁能听到?”
云岩立刻回答:“无情能听到。”
洞山再问:“你能听到吗?”
云岩说:“假如我能听到的话,我便成了法身,那么你就听不到我的说法了。”
洞山仍然不解,于是问:“我为什么听不到呢?”
云岩举起拂尘问:“你听到它说法了吗?”
洞山回答:“听不到。”
云岩便说:“我说法,你都听不到,更何况无情说的法呢?”
洞山又问:“无情说法出自何典?”
云岩回答说:“《弥陀经》中不是说:‘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吗?”
洞山听了这话,心有所悟,便作了一首偈子: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这里所谓的无情,指的是既无思虑又无言语的东西。然而不管是无情或有情,都是自性,只要拥有透视一切事物的自性,又何来物、我的分别呢?


丁福南编《佛学大辞典》:
有情
(術語)Sattva,梵語曰薩埵。舊譯曰眾生。新譯曰有情。有情識者,有愛情者。總名動物。唯識述記一本曰:「梵言薩埵,此言有情,有情識故。(中略)又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中略)言眾生者,不善理也,草木眾生。」大日經疏十七曰:「有情者梵音索哆,是著義。又名薩埵,是有情義。」


有情原本就是众生的同义词。
有情數
(術語)非有情數之對。謂攝於有情之類者。毘婆沙論十三於有執受之有情數(有感覺之有情數),無執受之有情數(無感覺之有情如化人),外舉有情數大種因,非有情數大種因,婆沙論百三十八,由品類足,識身足之二者,解有執受,以有情數與有根及異熟生之三語為同義。

有情居
(术语)有情所好居住之处,谓之有情居。有九所,称为九有情居。俱舍论八曰:“前七识住,及第一有,无想有情,是名为九。诸有情类,唯于此九欣乐住故,立有情居。”

有情世间
(界名)二世间之一。(参见:世间

有情缘慈
(术语)见苦有情而起慈悲也。三种缘慈之一。


無情非佛
(雜語)頓悟入道要門論曰:「今言無情者,無凡情,非無聖情也。又曰: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不如死人。」

无情成佛
(术语)(参见:非情成佛

非情
(术语)对于有情之称。草木土石等之无情识者。

【非情成佛】
(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于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依正之差别权教之意也。金錍论一部盛论此义,又天台二百题中以草木成佛之题目,详细问答此义,密教谓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非情成佛,为当然也。

【非有情数】

梵语a-sattva^khya^,或 asattva-sam!khya^。指有情及化人之外山川草木等一切非有情之数。又作无情数。为‘有情数’之对称。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载有关于地狱之狱卒,一说属于有情数,一说属于非有情数。属于非有情数,乃由于诸罪者之业增上力,令非有情似有情而显现,以诸苦具来残害罪者之身。故狱卒虽似有情,而实可摄于非有情数。[大毗婆沙论卷十三、俱舍论卷五](参阅‘有情数’2441)

[佛学大词典]


可见有情无情之分,在《阿毗达摩》里已经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7-2012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高深,本人才疏学浅,看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2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體如一大千世界,體內有小千小小千小小小千世界,體內各小千世界有各類眾生,依因緣束集緣起法而生,各小千世界依各自法生滅。男女身體各自生產精與卵的造人元素。交媾=精子+卵+業力感召=法。佛陀常說,把身體防好,莫讓身體做惡。
這些小千世界能要我們不知所措。
個人看法。。。佛祖慈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2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體如一大千世界,體內有小千小小千小小小千世界,體內各小千世界有各類眾生,依因緣束集緣起法而生,各小千世界依各自法生滅。男女身體各自生產精與卵的造人元素。交媾=精子+卵+業力感召=法。佛陀常說,把身體防好,莫讓身體做惡。
這些小千世界能要我們不知所措。
個人看法。。。佛祖慈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2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以前也在疑惑, 比如蚯蚓 or 少數昆蟲, 為什麼斷了的那一截可以存活又發展成另一獨立的生命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2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我們是無法全部了解,只有佛陀能了解。重要的是把自己修行好,可能一天我們會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2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有性
也就是说无情众生都是包括在这宇宙的法性当中,也就是说包括在佛的法身当中
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
所以释尊佛陀在古印度成道时,大地有各种震动,百花齐放,天雨曼花。。

无情有性
指草木、瓦砾等无情物也有佛性。即所谓“草木成佛”论。
佛教诸宗中,小乘无“无情有性”、“草木成佛”之论。在大乘佛教中,法相宗立五性各别,不许定性与无性成佛,何况草木成佛?故持此论者仅华严、天台、真言诸宗而已,并非全体佛教之公论。

其中,依华严宗之教义,毗卢舍那佛为十身具足、融三世间之佛,故器世间亦有成佛之义。《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六以十门论《华严经》《性起品》之宗趣,其第八门论性起之通局云(大正35·405c):“若三乘教,真如之性通情、非情,开觉佛性唯局有情。(中略)若圆教中,佛性及性起皆通依正,(中略)是故成佛具三世间,国土身等皆是佛身,是故局唯佛果,通遍非情。”j 此中,“开觉佛性,唯局有情”者为三乘教所谈,若圆教,则认为成佛具三世间,佛果遍通非情。由此观之,法藏之意显然也主张草木成佛。

天台宗亦倡草木成佛说。该宗依《法华》、《涅盘》之经教,及色香中道之理而立此说。亦即以“色心无差别”之理为草木成佛说之基础,谓系念俱冥于法界时,则无观不为境、无境不为观。故虽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观。茍存情、非情之异,则不独非情无佛性,有情亦应无佛性,草木成佛置之不论,吾人成佛亦无期。而有草木成佛之言,只是“对迷谕理”之辞而已。

此外,大乘密教的真言宗也主张草木国土皆大日如来之法身,以六大为佛性,并盛谈非情成佛之义。密教之意,十界之依报、正报皆为六大所成,因此,约五大而言即是本初之佛体,若约心大,则是性德之五智,草木等虽未必具识大,但自体即本来佛,何况又具觉知之功德?故应有发心成佛义!

佛學大辭典
【草木成佛】
(術語)天台宗和真言宗这兩宗都有立草木成佛之義。

天台于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遍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为佛性,在无情之边为法性。如是差别佛性法性,故不成非情成佛之义。
荆溪于金錍論中详细破之,极论为‘木石无心语。生乎小乘。’以其是不知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依凡情之迷见,故敢执木石无心也。荆溪释本经诸法实相之文谓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身土既为实相,何不能成佛耶?又四明之言,谓:‘欲显真修,须依理性。理非古今,不简古今。一成一切成,故说无情成佛也。’


密教之真言宗之意,则据大日经所说六大周遍之理而立之。大日经阿?梨真实智品曰:‘我即同心位,一切处自在。普遍于种种,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字名为水,?字名为火,[合*牛]字名忿怒(风),?字同虚空。’此中初句我即同心位说识大,后五句说五大,中间之一切处自在等三句,说六大之自在无碍。盖六大为大日之礼性,周遍于有情非情,故一切草木瓦砾,悉为如来之三昧耶身也。而有情既由于此六大周遍而往生,则非情亦此六大周遍。岂不能成佛耶。故据六大周遍之文,而草木成佛之义成立也。见秘藏记钞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2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物我們是無法全部了解,只有佛陀能了解。重要的是把自己修行好,可能一天我們會了解。
royallam 发表于 18-7-2012 12:33 AM


你這麼說很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10-2025 06:07 PM , Processed in 0.11762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