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 1569|回复: 5
 | 
佛学常识: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复制链接] |  
 |  | 
 
| 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佛陀临终时告诉阿难四归依,其中之一是自依止,莫他依止。
 
 佛说:「我不摄受众,亦无所教命。汝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即应依四念处而行。」
 
 但众生无始来种种习惯的力量强大,一时不易扭转,其中最可悲的是不相信自己,不愿也不以为自己有为自我行为负责的能力,形成依赖的心理,希求不劳而获,希望鬼神佑我平安,佛菩萨赐我良好因缘,名师使我顿悟,魔头满我私愿,不一而足。从因缘法的观点看,自己不勤精进,努力创造清净因缘,坐在那里等神等佛,如此而能增智增福,无异缘木求鱼。
 
 学佛是向佛学习,以佛为榜样,学习如何觉悟,觉悟的力量在己。
 
 佛可以教导弟子觉悟,但不能替众生觉悟。
 
 每个人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努力,精进不懈,方能有觉悟的一日。
 
 禅宗有句话:「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文义浅白,人人能懂,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学佛者,所做所为却不是这样,总是希望别人吃饭自己饱!这事听来虽然滑稽离奇,但我们只要睁开眼睛看看四周所谓的「学佛人」,就会明白这是佛教界不容否认的怪现状。
 
 要能「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对法须有正确的知见和纯净的信心,「正闻熏习」和「如理思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对法的信心建立了,学佛的动力就能从内而发,不会因种种外在因素的变动而中断学佛。
 
 如果以崇拜、依赖或侥幸的心理依止善知识,觉得他可以给我一些我原来得不到的东西,有朝一日,善知识往生或稍有不如法处,还学不学佛呢?
 
 戒律是防非止恶,用来看自己的身口意,绝非拿来度量别人的。
 
 如能自依止而后有幸得明眼善知识同行的人,对善知识就会异常恭敬,因为知道善知识能提携你,但觉悟的力量还是在己。
 
 不肯为自己负责的人,跟对跟错师父都没有什么好处,跟错人,小则破财消灾,大则丧失慧命!
 
 跟对人,师父很好,自己不修,又有何用?
 
 终日在师父身旁转来转去,以为跟的师父很好,就表示自己也不错,不肯当下提起,对自我生命负责,拖着师父的衣角,是不会解脱烦恼、清凉自在的。
 
 佛法的殊胜处在其超越世间法的智慧,真实地体察生命的流转变化,明白一切世间法都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一真实可执着的实体。这种观察,不止是每天诵经拜佛而已!而是要痛下功夫,对自己身心的生住异灭好好地体察,从自我身心的流转变化中去体会无常、无住、无我,到那时候,毋庸他人说,自己就能清楚把握,慢慢放舍心中的执着和对世间的贪爱。
 
 如果不为自己的解脱努力,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整天仰赖上师、师父或名人,终究自己的烦恼还是得自己去受,自己的苦痛还得自己去承担,呼天喊地叫师父是不太有用的。
 
 即便真的有人帮助,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心中的问题不曾真正地解决,究竟的问题还在,那么困难只会一再地出现,永无了期!
 
 解决自己最深层的问题的人是自己!佛陀给了我们一盏光明的灯,可是这灯在每人心中,自己不去开,灯是不会亮的。
 
 佛乃对阿难说:「我不摄受众,亦无所教命,汝等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即应依四念处而行」。——(转文.节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7-6-2012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杂阿含经二十选》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围。
 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涅槃,纯陀沙弥瞻视供养。
 尔时,尊者舍利弗因病涅槃。时,纯陀沙弥供养尊者舍利弗已,取余舍利,担持衣[金+本],到王舍城。举衣[金+本],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礼尊者阿难足已,却住一面,白尊者阿难:
 「尊者当知!我和上尊者舍利弗已涅槃,我持舍利及衣[金+本]来。」
 
 
 于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已涅槃,持余舍利及衣[金+本]来。」
 
 
 佛言:
 「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槃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
 「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涅槃耶?」
 
 
 阿难白佛:
 「不也,世尊!虽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分别智慧,大智慧,广智慧,甚深智慧,无等智慧,智宝成就;能视,能教,能照,能喜,善,能赞叹,为众说法。是故,世尊!我为法故,为受法者故,愁忧苦恼。」
 
 
 佛告阿难:
 「汝莫愁忧苦恼!所以者何?
 若生、若起、若作,有为败坏之法,何得不坏?欲令不坏者,无有是处。
 我先已说:一切所爱念种种诸物,适意之事,一切皆是乖离之法,不可常保。
 譬如大树,根、茎、枝、叶、华、果茂盛,大枝先折;如大宝山,大岩先崩;如是,如来大众眷属,其大声闻先般涅槃。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于彼方我则无事,然其彼方,我则不空,以有舍利弗故,我先已说故。
 汝今,阿难!如我先说,所可爱念种种适意之事,皆是别离之法,是故,汝今莫大愁毒。
 阿难!当知如来不久亦当过去。是故,阿难!当作自洲而自依,当作法洲而法依,当作不异洲、不异依。」
 
 阿难白佛:「世尊!云何自洲以自依?云何法洲以法依?云何不异洲,不异依?」
 
 佛告阿难:
 「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
 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
 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解说
 
 尊者舍利弗因病去逝涅槃了,照顾他的沙弥纯陀,拿着他的衣、钵,与火化后的骨骸(舍利),来禀告尊者阿难。
 尊者阿难听了,心里很难过,来见佛陀说,听到尊者舍利弗病逝涅槃的消息,难过得令人犹如身体被支解,头晕目眩,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佛陀问尊者阿难,尊者舍利弗在生时,守戒的德行、修定的方法、智慧、解脱的事实、解脱的智慧,所修的三十七道品,都跟随着他的涅槃而消失了吗?
 
 
 尊者阿难说,不是的!然而,以尊者舍利弗的精进修持、智慧成就,有他在的时候,能够看得清楚(根机)、能够给予教导、能够给予显照明白、能够给予法喜、能够启发善根、能够给予赞叹鼓舞,来为大家说法。我是因为正法、因为受他教导的众人,失去尊者舍利弗的缘故,而起忧愁苦恼的。
 
 
 佛陀告诉尊者阿难说,因缘所生、所聚集(起)的有为败坏法,怎么能不坏散呢?一切我们所喜爱的东西,都会离我们而去,是保不住的。
 譬如大树,从大枝干先折损;大宝山从大块岩石先崩垮,如来弟子,也从大声闻先入涅槃。假如有尊者舍利弗在的地方,就可以替我说法,教导大众,而我(世尊)就可以安闲无事了。因为有尊者舍利弗在的地方,就如同我在那里一样(我则不空)。但是,一切顺意的事,终是要离散的,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喜爱的离散了,而受忧愁的毒害。
 
 
 即使是如来,再不久也会成为过去的。所以,尊者阿难!应当将自己当作是可以依靠的陆洲明灯;将解脱法当作是可以依靠的陆洲明灯。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陆洲明灯,也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
 
 
 怎样才能够使自己,成为自己可以依靠的陆洲明灯呢?怎样的法,才是可以依靠的陆洲明灯呢?
 
 
 佛陀告诉尊者阿难说,应当随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内身)上,如实地观察,依着这样的方式,精进而有效地,正智、正念地调伏身、心上的贪忧。如同以自己的身体(内身)为主题,换成以外身、内外身;受;心;法为主题的观察,也一样。这就是依靠自己,依靠法而不依靠其它的了。
 
 
 
 
 转自:
 http://www.niwota.com/submsg/9443626/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6-2012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应当随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内身)上,如实地观察,依着这样的方式,精进而有效地,正智、正念地调伏身、心上的贪忧。如同以自己的身体(内身)为主题,换成以外身、内外身;受;心;法为主题的观察,也一样。这就是依靠自己,依靠法而不依靠其它的了。这句就是静心关照的要领。
 活在当下就是回到现在自己的身上;回到自己心上。
 .gif)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6-2012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贊喜贊喜,佛祖慈悲。。。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6-2012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所以 佛陀 不是万能的 佛陀 不能帮人开悟
 他 要我们 自己吃自己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7-6-2012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5# washlampah 
 
 言之有理,佛陀只能为我们这些迷途羔羊指出道路。
 .gif) |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