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85|回复: 6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6-2012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才去搜索了一下 发现论坛好像没有人放过清静经所以就来放一下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6-2012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语版


闽南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3-2013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3-2013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清静经》简介及修诵功德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乃太上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演说。此经言简而意深,文短而理奥,乃玄门之妙典,大道之密旨。自古众圣口耳相传,不记文字。我葛仙翁,慈悲甚重。悯念下界众生,业障难消,三毒难灭。故书录此经,流传下世。若有志士发心,修持读诵。能获十种功德利益:

  一、常诵此经,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诵此经者,能澄心遣欲,自然清净,离诸烦恼。
  二、常诵此经,万神拥护,逍遥天地。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故有此尊重也。
  三、常诵此经,勤行不辍,体悟真道。虽有滞碍,自有明师点化。古云:诵得《清静》百遍者,真师于其门前过。
  常诵此经,心神安宁。所以者何?诵此清静真经,妄心渐无,既无妄心,不着万物,而心神自安,魂魄自宁。
  常诵此经,罪业消灭,孽障清静。因诵此经,明悟三无之妙理,空无所空。一切冤仇,皆得和释,一切孽缘,皆得消除。
  六、常诵此经,所到之处,常逢道缘,人皆恭敬。因诵此经,无所执着,无执著者,名行道德。道德所在,人皆恭敬。
  七、常诵此经,家宅平安,众邪远避。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
  八、常诵此经,聪明大进,智窍洪开。因诵经者,身心清静,无杂念故,则能智慧明净,记忆倍增。
  九、常诵此经,财源广收,禄位升迁。因诵此经,清静无染,保养元和。则财禄自生,仕途荣盛。
  十、常诵此经,功满德就,飞升上天。因诵经者,拘魂制魄,秽质化尽,体相清静,即得冲举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于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于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一線乃口口相 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仙;中士修之,南宮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诵经要诀:
  
      我玄门三洞经教,至上至圣,至尊至贵。凡遇玄门经诀,乃千生万世累积之福德妙缘。故务必珍重是幸。
  一、经中凡遇“急急如律令”之句,非受箓职法师不得称念,免招殃咎。一般信士遇此句略过即可。
  二、戊日乃天地禁忌,不可焚香诵经,惊扰神明,有大罪过。宜默坐忏悔,自有福报。
  三、诵经之处须清静,不可杂乱,或有閒人走动。诵经若有事,须合上经本,事毕后再开经。
  四、诵经须沐浴焚香,换整洁衣服。若条件不允,则须净手漱口之后方可读诵。
  五、有神坛则神前诵经,无则面东或面北。若条件不允,面前清静整洁即可。
  六、经书不可放於床椅、厕所等不净之处,亦不得放於腿部、腋下等不尊之处。
  七、诵经前不可食荤腥肉食、葱蒜韭菜等物。若误食,须漱口后方可诵经。
  八、诵经语速,不可过快或过慢,应心平气和,字正腔圆持诵。
  九、不可用小指及中指指点经文,或用笔乱画。不识之字可另备纸张记录读音,熟记之后则净地焚化。
  十、诵经须清净身心,不可杂念妄想纷飞,宜默坐片刻,讽诵诸品神咒及宝诰,然后开经。 本帖最后由 唔留手 于 4-3-2013 07:0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3-2013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静经灵验录(摘自《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无名氏注本)

   玄门后学桑楚、三景 语译  
  
  一、道德清静 烈火不侵
  
  庆元年间,有个名叫孙寿的人。居住在海边的丛林中,以打猎为生。一天,丛林中突然起火,漫天的烟雾和火焰,树木都被焚烧殆尽,然而有一小片树林却丝毫没有受到火焰的侵蚀,而且长得非常茂盛。
  孙寿觉得很奇怪,就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走近一看,树丛中有一所坛靖,推门进去,只见一位老人,年纪大约七十多岁,正端坐在桌案前读诵着一卷经文。
  孙寿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在读什么?”老人惊奇地问道:“什么人到我这里来了?”孙寿回答说:“我是海边的猎户,刚才丛林里起了大火,唯独您的居室及周边不遭火焚,安然无恙,所以想来看看是什么原因。”老人说:“我在此处居住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从没有遇见过水灾火灾。”孙寿又问:“您读的是什么经文?”老人回答说:“是《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孙寿说:“什么叫做《清静经》呢?”老人说:“请坐吧,让我细细地为你解说。所谓“清静”,即是道德。所以我的身体清静,这是我持守清素之行的缘故。”
  “清静而柔和的是道的持守,清净而应化无穷的是道的变化,清静如同大海一样的广博,是道的德行。我能持守这份清静,能与大道合真,变化无穷,又会怕什么火灾呢?清浊、动静,无一不随着大道的变化而运转不息,我能持守这清静之道,又有什么灾害能伤害我呢?”
  孙寿听老人开讲大道,当下丢弃了打猎的弓箭,向老人拜谢,求授与《清静真经》,解悟真道,后来名闻天下。
  
  二、海浪得息 全凭清静
  唐朝白云哲,是朱阳县的太尉。有一次他奉旨乘船往辽东,运输粮草,途中遇到大风浪,波涛汹涌,四周昏黑一片,仁哲一行惊恐不已。这时,忽然听到空中有神人说:“哲公常念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现在正当危急关头,还不速速持念?!”仁哲听到后,赶紧念诵了三十遍经文。诵经时,一道道的金光不断从仁哲的口中迸射出来,全船的人都同时看见。没过一会儿,便风浪息止,仁哲得以平安返回。
  回家以后,仁哲请道士启建黄箓斋醮,普谢神恩。又刻板刊印《清静真经》三千卷,流布十方。仁哲最后活到一百一十九岁,无疾坐化而终。
  
  
  三、魂入酆都 经功救度
  唐高宗麟德年间,有一位名叫窦德玄的官员。一次出使扬州,渡船过淮河,船已经离开岸口数十来步了,忽然看到岸边站着一个人,身体瘦弱,形容憔悴。德玄对船夫说:“看他很可怜,让他上船,渡他一程吧。”于是船夫把船撑到岸边,让那人上船。途中,德玄又命人拿来水和食物款待他。等到船靠岸的时候,德玄上马离开,而那人却紧紧跟随着走了好几里路。
  德玄很奇怪,就问他去哪里。那人回答说:“我不是人,我是酆都鬼城的使者,现在正赶往扬州,捉拿窦德玄的魂魄。”
  德玄一听大惊失色,慌忙翻身下马,礼拜鬼使说:“我就是窦德玄啊!”于是哭着问鬼使如何幸免。
  鬼使问道:“您能诵什么经文吗?”“德玄说:“我平生常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鬼使说:“怪不得呢,我看您身有道气,内心非常仁慈,又非常悯恤穷苦。感谢您在船上赐予我食物,这份恩德我无以报偿,权且宽限您一个月的时间。阴司追究的罪过由我来承担。请您务必在一个月内诵《清静经》满足一万遍,一定会有神明降临解救的。”
  鬼使说完,便没了踪影。于是德玄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专心诵经。前后过了三十天,一万遍的数目已经完成。德玄就回到家,设下香案继续诵经,这时,鬼使又像以前一样出现,对德玄说:“您已经诵满了一万遍经文,但是您的寿命已经终结。为了答谢您在船上赐给我饮食,阴司怪我延期一个月,杖责了我三十大板。”鬼使脱下上衣,德玄一看,果然有被打过的痕迹。于是德玄就躺在椅子上,顿时气绝。魂魄随着鬼使从北门出去。走了大约十多里,看到一座城池,城中满是荆棘。又看到一座官府,门口站着差役,神情严肃,门上的牌匾上写着“酆都北府”四个大字。鬼使对德玄说:“请您稍候,我去去就来。”
  不一会儿,鬼使出来了,对德玄说:“因为您诵经的功德,玉皇天尊降下敕书符命,酆都大帝非常高兴。”
  这时又有一位穿着紫袍的官员走了出来,握着德玄的手,引他进殿。见酆都大帝手执寒玉圭,香案前放着一道紫泥诏书放着金光,大帝接了诏书,使者引德玄下拜行礼。大帝说:“您真是一位上德之士!自幼诵持《清静真经》,广行善事,上天已经标了您的名字。您今天来到此地,承您诵经的功德,酆都地狱,一切罪人的刑罚,全部减免一等。另外再给您延寿一纪(十二年),现在就让使者送您回去吧!”德玄拜谢酆都大帝,大帝也拜礼德玄还礼。
  
  于是使者带领德玄走进一座金殿里,德玄忽然苏醒过来,看到家亲眷属都在围着他哭泣。家眷说:“你已经死了三天了。”德玄细细地想了想事情的前因后果,觉得大道不虚,因祸得福,于是出家,在景灵观作了道士。修行清静大道。
  
  过了十二年,有紫云一片,从空中飞来,德玄看见一位穿着翠绿衣服的童子,牵着两只白鹤,从空中降落在庭前,对德玄说:“今天是您飞升的日子,请骑上鹤背吧!”
  于是德玄骑在鹤背上,冉冉升天而去。德玄升天以后,庭院中充满异香,一月多都不曾散去。德玄飞升时曾留诗一首曰:
  人事纷纷百万端,蝇名蜗利不堪看。
  争悟此中清中静,功满升为天上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3-2013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诵经解冤 亡魂生天

  防州宋知玄,是青州司士的参军。有一次到了一个地方,人们告诉他这间屋子不能住人,有鬼怪经常来作祟,住在这里的人十之六七都死了。知玄向来崇奉道教,心行端正。少年时就喜欢持诵《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真经》,并且能深解经中的意旨,身体力行。不信这些妖异。他对人们说:“我在这里安居,什么妖怪能侵犯我?”于是他坚决住了下来,又写了一首《吕真人诗》给众人看,诗曰: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
  鼎追四季中央土,药遗三元八卦行。
  斋戒与功成九转,少持清静鬼神惊。
  到了晚上,知玄正襟危坐,运气行功,红光满室,并默默诵念《清静真经》。到了二更时分,忽然看见一个妇人,披头散发,满面血污,站在知玄面前。知玄问道:“你是什么人?”妇人说:“我就是以前来鸣冤的鬼魂。”那妇人拜倒哭泣说:“这真是我的福分!今天得遇有道之士,能够听我叙述冤情。我本是十年前刘司士的妻子,丈夫奉命出使外国,很久都没有回来,丈夫的弟弟逼我与他私通,我宁死不从,因此被杀。又把我的尸首抛在厅堂西北角的茅厕中,非常的污秽。每当有人住在这里的时候,我都想和他们诉说自己的冤屈,请他们替我伸冤。可是他们身中没有道气,见到我的形象,大都极度惊吓而死。您诵《清静真经》,功德非常大,希望您施与仁慈,为我伸冤!”
  知玄说:“我是刚刚来到此地的官员,上任不到三天,我会想办法救你,你先回去吧!”于是妇人就消失了。
  三天后,知玄命人在西北角的茅厕挖掘了好几尺,也没有看到所谓的尸首,于是知玄夜里再次端坐,焚香诵《清静真经》。不到二更,妇人的鬼魂又出现了。知玄问道:“我按照你所说的让人去挖掘,寻找你的尸体,一直挖不到,这是为什么?”妇人说:“您再向北挖掘不到二尺,就是我的尸首了。”第二天果然在那里挖出了一具尸体,知玄又为她诵经超荐,拿一件干净的衣物包裹了尸体,选了一个地方安葬了。
  当晚,妇人的鬼魂又出现了,这次干干净净,身上的血污也没有了,在灯下拜谢知玄。
  知玄问:“你既是被人杀害,为什么不去报仇呢?”妇人说:“杀我的人在江洲做司禄,他自小就诵《清静真经》,我在阴司上诉了很多年,但是终究不予受理。”
  知玄说:“我去告诉他,让他修斋建醮,书黄箓白简,超度你生天,能解除你的冤情么?”
  妇人再次拜谢说:“真是太感谢您了!”说完就消失不见。
  知玄向上级请了假,准备好钱粮,策马赶往江洲,见到了刘司禄。对他详细地诉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他说:“你身为司禄,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听说你能持诵《清静真经》,这是有道心的表现,但是你却做出这样恶劣的事情,难道没有听说过明有官法处之,暗有鬼神诛之的道理吗?如果还不改过的话,冤业是永远免不了的!”刘司禄听完,大惊失色说:“谢谢您这么远来为我解脱冤业,我怎么敢违背您的好意!”于是他大施家财,迎请一百多位道士,作黄箓大醮七天七夜。又刊印《太上老君清静真经》一万本散施各方信众。
  就在这天午时,看见一个妇人,牵着一匹宝马,马背上驮经万卷,说:“我乘着经文及斋醮的功德,奉太上老君敕命,使我进入朱陵仙宫受炼元神,做南宫的仙人。我在世长年,宋参军不久也会成仙的。”说完,冉冉生天而去。
  知玄和刘司禄以道友相称,一同持奉圣真道教。知玄回到防州家中以后,看到一只青色的鸾鸟在自家庭前,马上焚香沐浴,乘着青鸾也飞升了。
  知玄留下一首诗,文如后云:
  来生清净悟真经,拔罪扶危出罪刑。
  今日乘斯功德力,朱陵宫里炼神形。


       五、诵经辟谷 修道成仙

  唐朝人袁通,天水人。幼年喜爱道教,专诵《太上老君清静经》,每天诵七七四十九遍。二十岁时,被安禄山抓去充军,不久军队失败。袁通独自逃脱,不知道回去的路。只能在山林之间,没有食物,身体劳累,只能默默持诵《清静经》,诵得实在没有力气,于是他闭上眼睛等死。忽然来了一位穿着碧绿衣服的童子,手持一孟饭来给他吃。饭中充满异香,不可描述。
  袁通吃饱了之后,童子对他说:“真人以清静之气,护养自己清静的腹胃;凡人以污秽之物,供养自己污浊的腹胃,真人运气养神使身心常得安静,凡人以纵欲悖乱自以为快乐。你从小喜好圣道,又能坚持不懈,身体力行。念诵《太上老君清静真经》,已经有大道功果。太上老君命我来给你送神药,从此以后,运用神气修炼圣道,永远也不需要吃人间的秽食了。如今你的名字已经在黑色死簿中除去,在朱陵长生宫挂名,清净之道更是不虚的啊!”说完,忽然不见了踪影。袁通从此不再饮食,又获得六种神通智慧。一直到了宋朝哲宗年间依然活着。唐玄宗时期的人,五百年间,容貌好像三十多岁一样。经常在洛水之间游玩。他只是不断地念诵《清静经》,没有人见他吃过东西,都叫他“清净先生”。如果人患有疾病,不管什么时候得的病,只要他用手摸一摸就好了,后来又被人称作“摸著效”,意思就是称赞他治病一摸就好。
  后来有一天,他到冲京门外,高声唱到:
  你待乱,我不乱。你待浊,我不浊。你东西,安能活?从得道,五百年,斩断邪魔神快乐。乘云驾鹤背,朝玉帝天宫,永住逍遥阁。
  唱完,有仙鹤从天空飞下来。先生跨上鹤背,冉冉乘云而去,人们都抬起头观看。从空坠下一张纸来,纸上写着“清净道生”。


  六、地府寻妻 借尸还魂

  唐朝庆历年中,有一位姓韩的侍郎驻守运州,他有一个女儿,二十六岁,嫁给了左司员外郎王建。王建是一位高官,他的妻韩氏怀有身孕,住在父母家。晚上三更时分,在厅堂的西北角有异样的声音。左右的侍女都睡了,只有小娘子韩氏一人睡不着。忽然看见一位将军,身上穿着战袍,手里拿着金枪,对她说:“我是晋朝的韦将军,在这里居住已经数百年了,你竟敢把这里作为你的产房,血腥之气秽触了我。如果三天之内不搬走的话,我就杀了你,你给我记清楚。”韩氏说:“我愿意搬走。”说完那位将军就消失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韩氏让侍女把这件事告诉韩侍郎。侍郎曰:“妇人之辈,多是因为内气虚弱,精神错乱出现的幻觉,怎么会有这种事呢?”不肯搬走,只是添了几名侍女轮流照顾韩氏。等第二天三更时分,那位将军再次出现,侍女们都看见了,都惊慌恐怖地逃跑。那将军愤怒地说:“我已经提前警告过你,你怎么还不离开?如果明天再让我发现你没有走,我一定会杀了你!”韩氏说:“请将军息怒,明天我一定搬走。”说完那将军不见了。次日清晨,侍女们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告知韩君,韩君回答说:“产妇安置不满七天,怎么能够随便移动?那是因妇人血气虚弱出现的幻觉而胡见乱言罢了。”侍女们说:“我们都看见了。”韩君说:“你们这些妇人之辈,都是疑神疑鬼。”坚持不肯搬走。到了夜里,那个韦将军又出现了,对韩氏说:“我三次对你警告,你始终不肯离开。”韩氏和侍女们说:“我们向韩侍郎说过这件事,可是侍郎执拗不肯搬走,我们也没有办法啊!”那将军怒从心起,拿起金枪朝韩氏心口刺去,韩氏哀叫一声,就死了。他的父亲韩侍郎闻声,拿了一把宝剑跑过来。发现女儿已经死了,父母悲痛不已,马上写信给她的丈夫。王建听说自己的妻子死去的消息,非常悲痛,马上准备车马,急急忙忙往家中赶。到了寺庄镇西十里处,看到一位妇人远远地走过来,走近了,才认出是自己的妻子。
  王建赶紧下马问妻子说:“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这时王建的侍从都看到他死去的妻子,妻子说:“我被晋朝韦将军杀害了。今天到了这里,冤情无法申诉。你作为丈夫的,居然连自己的妻子也不能保护。”说完悲伤地哭泣。王建也非常悲伤,想上前抱住妻子。妻子说:“人鬼异路,不要靠近我。我听说这个镇里有一位田先生,自小念诵《太上老君清静经》,修行清静无为之道。能够感通神明,有通天的德行。你快去求田先生,来救我脱离幽冥!”王建马上去镇上寻找这位田先生,把事情因由告诉了田先生。先生说:“好的,我为你祈祷皇天后土,救拔你的妻子。”于是带着王建走到一处静室中。当晚一更时分,田先生披起朝服,手执玉圭,焚起一炉香,点了七盏灯,闭上眼睛长跪灯前,念咒祈祷。
  忽然,静室中出现了一名天丁力士说:“我带来了玉帝的敕书,你可以拿着这符命前往幽冥地府。”说完力士放下符命,忽然不见了。先生说:“我现在秉持着玉帝的符命,和你一同前往地府,捉拿韦将军。”于是先生拿出一领干净的席子,让王建躺在席上,瞬时王建就昏迷不省,灵魂渐渐脱离身体。田先生则在一旁打坐,使元神出窍,引领着王建的灵魂,出门而去。走了大约几里地,看见一座大城。天色昏暗,左右站有很多穿着铁衣的兵吏,手里都拿着各种兵器,看见田先生,纷纷倒戈,向先生行礼。进门以后,有穿着红色衣服的使者紧急通报,又有数十人看到先生,也都露出敬畏的神情,都互相地告知说:“田真人到冥府了。”不一会儿,有穿绿衣的童子,手里拿着仪仗排班站立,酆都大帝上殿。看到田真人,都互相行礼。鬼使问王建说:“你是什么人,怎么到了冥府来了?”王建说:“我是田真人的从侍。”鬼使就不再多间了。到了殿上,田真人和酆都大帝对面相坐,田先生把玉帝的符命呈给酆都大帝看,王建和殿下的众多鬼使看到玉帝符命,纷纷下拜。不一会儿,碧衣童子传讯说:“游奕神将马上前往阴司,捉拿晋朝阴鬼韦将军去。”应声便看见一个人,身穿黄金锁子甲,手里拿着宝剑,领命而去。少时鬼使报告说:“捉到阴鬼韦将军了。”酆都大帝说:“把他押到殿上来。”于是众多鬼卒押着一个人走上殿前。酆都大帝说:“你是个百年阴鬼,在世之时,杀害生灵太多,不思悔改,现在又伤害阳世的人。”韦将军说:“我屡次劝她,她都不肯离开,我是因为一时愤怒把她杀了,请大帝看在我生前有功勋的份上,赦免我的罪过吧!”大帝说:“你作为阴鬼尚且敢杀害生灵,还有什么功勋可言?如今杖责三百,发配到北阴山,一千年之后才可以释放。”左右的鬼卒马上把他压在地上,拿着铁杖打了三百次,号叫的声音不能忍受。打完之后,有一位鬼吏说:“奉酆都大帝敕命,押你到阴山去。”
  接着,大帝问韩氏的灵魂所在何处。左右的鬼卒随即就把韩氏的灵魂带到殿前。鬼使说:她的肉身已经毁坏,可以再借一个肉身让他还阳托生。“于是判官检查案簿,发现韩氏应寿六十六岁,还有四十年的阳寿。青州县王官人的女儿寿娘,应寿二十六岁命终,可让韩氏借寿娘的尸首还阳。
  于是酆都大帝准予放行,请田先生回去,王建也跟着回去。忽然之间,王建醒来。田先生说:“官人一定要将这件事情保密啊!”王建重重拜谢先生,问道:“先生怎么能够畅游冥府呢?”先生说:“我能持诵《太上老君清静真经》,能依此经,信受奉行,能与天地合其德。所以经中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你到家之后,火速赶往青州王官人家,认取你的妻子。”王建就告别了田先生。王建还在路上赶,他的妻子韩氏就已经还阳了。王官人的女儿寿娘死后三日,忽然又活过来,说:“我是韩侍郎女的女儿,我的父亲现在是运州的知州。”话还没说完,王建就到了王官人的宅邸,寿娘看到他,就说:“我的丈夫王郎来了!”她的声音完全不像寿娘往日的声音。于是王建对王官人说明了事情的原由,王官人也随王建夫妇到了运州,看望她的父母,和以前韩氏的声音一模一样。两人猛然醒悟了大道真理,于是散尽了家财,刊版印造《清静真经》十万余卷,流布四方,又启建罗天大醮,酬谢天地神明。做完之后,王建和妻子又到寺庄镇,拜谢田先生。田先生说:“你可以和你的妻子一同修行。”王建遵照先生的劝言,休免了官位不再担任,换却身上的冠裳,在长安福德观作了道士,妻子韩氏在玉京观作了女冠,两人都活了一百二十岁,无疾坐化。 本帖最后由 唔留手 于 3-3-2013 12:5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3-2013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静经修持简便仪轨

   祝愿文
  兹有马来西亚某州某市某地界。吉宅居住奉道信人某(称自己名)为某事(如为消灾、忏罪、请福、延生等等皆可)敬诵清静真经(诵多少遍数)卷。祈愿上圣高真。垂怜哀悯。消灾赦罪。赐福降祥。所求如意。所愿遂心。信人某(称自己名)不胜感恩荷圣。恳祷之至。

   太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气)。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持诵不拘遍数)

  收经赞
  玄中教主,大道宗师,随方设教度群迷。紫气贯虹霓,清静无为,天地悉皆归。
  大圣混元道祖大天尊

  回向偈
  清静真经(数目)遍,讽诵已周隆,回向四恩并三有,持诵弟子增福寿。愿将法水洗愆尤,大赤天宫列圣至尊,惟愿垂纳受。
  皈命太清道德大天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8-2025 07:23 AM , Processed in 0.09497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