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13|回复: 0

曹溪一句万卷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6-2012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越光宝盒2 于 6-6-2012 11:28 AM 编辑

曹溪一句万卷经



文言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
     曰。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

     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嫠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白话(也请参考文言文)  
法达比丘,洪州地方的人士,七岁出家,常常诵念《妙法莲花经》。有一天,前来礼拜六祖,头却不着地。
六祖诃斥道:顶礼头不着地,与不顶礼有何不同?你心中必自负有一事物在,你究竟修学什么专长呢?
法达说:我念诵《妙法莲华经》已经有三千部了。
六祖说:如果你念到一万,能领悟经中大意,而不觉得自己胜过別人,那就能和我并肩同行。你现在竟以诵经千部而自负,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
现在听我说偈:
顶礼本为折伏慢心之幢,为何顶礼时头不着地?心中存有我,罪业即生起,无求功之念,能获福无量。

六祖大师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法达说:名叫法达。
六祖说:你的名字叫法达,何曾通达妙法?
于是又说一偈:

现在你的名字叫法达,殷勤诵念经典不曾停息,这只随著声音空在口头诵念,必须经义明心才能号称菩萨。
今日和你有这段因缘,所以现在我为你说示法义,只要信佛本无言说法,妙法莲花自然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六祖说:法达!佛法本来就很通达,是你自心不能通达;经义本来无可疑问,是你自心起了疑惑。你诵这部经,可知道它以什么为宗趣吗?
法达说:弟子根性愚钝,向来只依经文诵念,那里会知道以什么为旨趣呢?

六祖说:我不认得字,你试拿经本来读诵一遍给我听,我为你讲说。
于是法达就高声的诵念经文,念到《譬喻品》时,六祖说:停!这部经原来是以“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宗,即使说再多的譬喻,也不会超越这个宗旨。什么是因缘呢?经中说:“诸佛世尊都只为一大事因缘所以出现于世间”。
所谓一大事,就是佛的真知见。世间的人不是向外迷惑执着诸相,就是心內迷惑执着于空,如果能够于相远离一切相执,于空远离空执,这就是內外不执不迷。如果悟得这个法门,在一念之间心地豁然开朗,这就是开佛知见。
佛的意义就是觉,分为四门:令众生开启觉的知见,为众生指示觉的知见,令众生体悟觉的知见,令众生契入觉的知见。如果在听闻开示时,便能体悟契入,就是觉的知见,让本来具有的真性得以显现。
你要慎重,不要用众生的知见解释经义!不要见经上说开示悟入,就误以为那自然是佛的知见,与我輩凡夫沒有缘份。如果误作这样的见解,就是诽谤佛经,诋毁佛陀。他既然是佛,已经具有佛的知见了,何必还要再去开佛知见呢?
你现在应当坚信: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也沒有其它的佛了。因为一切众生自己障蔽了光明的心性,贪著尘勞境界,向外攀缘而內心生起妄想纷扰,甘心受尘勞的驱使而奔驰,所以才要劳动大觉佛陀,从正定中出现于世,苦口婆心地宣说种种方便法门,劝导令众生止息贪爱等妄想执着,不要向心外去妄求,这样就和诸佛沒有差別,所以说是开佛知见。
我也常劝一切人,要在自己心中开启佛的知见。但是,世间的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惑,造种种罪,口说善言,心怀恶念,贪爱嗔恚,嫉贤妒能,谄媚佞言,自恃慢人,侵犯別人,损害他物,这就是自己开启了众生的知见。
如果能端正心念,时常生起智慧,观照自己的心性,不造恶而行善,这就是自己开启佛的知见了。你必须念念在开启佛的知见上,千万不要自己开启众生的知见!
能开启佛的知见,就是佛出世间;开启众生的知见,就是还在众生世间。你如果只是辛辛苦苦的执着念诵《法华经》文,以为这就是功课,这和犛牛爱惜它自己的尾巴又有什么不同呢?
法达听后说:照这样说,只要能理解经义就好,那就可以不必诵经了么?
六祖说:佛经的本身有什么过失呢?难道障了你的诵念吗?须知执迷和觉悟在于个人,受损或得益都由于自己。口诵经文而心能行其义,就是能够转经;口诵经文而心不行其义,就是被经文所转了。

听我说偈:
心若执迷被法华转,心若领悟能转法华。
诵经虽久不明经义,与理相悖成为仇家。
无所执念所念是正,有所执念所念成邪。
不论有无都不执着,永远驾御大白牛车。

法达听了这首偈语,不禁感动涕泣,于言下即时大悟,对六祖说:法达从过去以来,确实未曾转《法华》,而是被《法华》所转。
法达又再启问:经上说:“一切大声闻乃至菩萨,即使竭尽思虑共同测度,也不能测知佛陀的智慧。”现在只令凡夫但能觉悟自己的心性,就说是佛的知见,如果不是上等根性的人,不免要生起疑惑诽谤。
又经中说三车:羊车、鹿车、牛车,与大白牛车,究竟要怎样来区別呢?祈愿和尚再次慈悲开示。

六祖说:经意本来就说得很清楚,是你自己执迷而与之相违背罢了!一切三乘行人之所以不能测知佛智,问題就出在他们要去度量,任凭他们费尽心思共同推测,只有更增加与佛智距离遙远。佛法本来是为不觉的凡夫而说的,并不是为佛而说的,如果不肯相信这个道理,那就听任他退出会席。只是他竟不知道自己原就坐在白牛车上,却还要向门外去別覓羊鹿牛三车。

何況经文明白地向你说:毕竟只有一佛乘,并沒有其他诸乘。或说二乘、三乘,乃至说无数的方便法门,以及种种因缘譬喻等言词,这些法全部都是为了一佛乘说的。你怎么不注意省察呢?羊鹿牛三车是佛所设的三乘方便法,是为昔时众生迷失实相而施设的权教;大白牛车是佛真实说的一乘实相法,是为现今众生修持成熟而开显的实教。这只不过是教你去除三乘方便的假名而归入一乘实相的实教,一旦归入实教之后,就沒有所谓的实教了。

要知道所有珍贵财物全部都属于你所拥有,任由你自己去受用,更不作佛陀慈父想,也不作众生穷子想,更沒有所谓的受用财宝想,这才叫作真正的在持诵《法华经》。能够如此,就好像从前劫到后劫,手中并沒有放下经卷;从白天到黑夜,无时不是在持诵《法华经》。

法达蒙受六祖大师启迪,欢喜踊跃,于是用偈来赞叹说:

妙法莲华经已念诵了三千遍,在曹溪六祖一句下全数消亡。
不明了诸佛出世的因缘宗旨,怎么能息灭累劫以来的妄心?
羊鹿牛三车是权巧施设,初中后三善是依次发扬。
谁能知道火宅內的众生,原来一悟之后是法中王。

惠能大师说:从今以后,你才可以被称为真正诵经的出家人。
法达从此领悟到深奧玄妙的道理,也沒有停止他的课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025 01:44 AM , Processed in 0.11877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