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08|回复: 3

如何区别真假化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4-2012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化石大会,教你分辨真假化石

2007-08-20 10:23:40 作者:admin 来源:金陵晚报 浏览次数:848 文字大小【】【】【




     【金陵晚报报道】昨天,第二届化石爱好者大会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化石迷,不少人还带着自己珍藏的化石前来请专家鉴定,专家发现被骗的人还真不在少数,随着化石价值越来越被人认同,化石造假也开始大行其道,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自己受骗?专家们在鉴定化石的同时,也教给大家不少辨假的绝招。
假化石并不全是人工
      很多人都认为一旦提到假化石就是人为造假,其实大自然有时也会给人以假象:在中科院古生物博物馆里,有一块清秀的化石,看似有着清晰的植物花纹,却被认定是假化石,专家告诉记者,它缺少植物该有的结构,它的花纹是由于地下水带来的矿物质沉积在岩石上形成的,只有资深的专家才能辨别出来。

     所以别把“假化石”当成是造假化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样能够制造假象,“纯天然”假化石的成因也有多种,有的是由于地下水在沿着岩层层面或岩石缝隙渗透时,逐渐扩散、凝结,形成了类似化石的印记;有的是因为炽热的矿物流体在冰冷的岩层面凝固而成。

     专家说,这类假化石很容易迷惑人,它较为常见的有树枝石、菊花石、贝壳状断口等等。
七大手法造假瞒天过海
     而在市面上,化石造假的手法令人防不胜防,专家说,他们有铸模、雕刻、上色、移花接木、化石骨粉碾碎、重新做骨骼,以及绘画和真假混搭这七大手法。而在这七大手法中,人工制作“真假参半”的化石最难识别:通常是将不同个体甚至不同生物的化石通过巧妙的拼接成为一个“化石”,有时也会在破损的真化石上雕刻出已缺失甚至原本没有的结构,用以提高化石的“完整度”。

     人工化石造假多集中在贵州龙、鱼化石、蜻蜓化石、鹦鹉嘴龙、三叶虫以及恐龙蛋化石等,遇到这类化石要格外花些心思,注意仔细观察,以免上当受骗。

     专家说,收藏化石绝对是个技术活,需要有非常强的古生物专业知识,要辨别真假化石,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知道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必须具有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或者反映生物生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通常那些外形似化石却不具有化石内部结构和构造的无机产物,比如地层中的矿质结核、硬锰矿的树枝状沉淀(树枝石)等不能视为化石

http://www.uua.cn/Service/show-667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4-2012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常 见“假”化石主要包括两类:天然造假和人工造假。


一、天然造假的“假化石”:这种假化石原本是古生物学的一个名词,通常是指那些外形似化石但却不具有化石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岩石结构。

1、较为“专业”的假化石有树枝石、菊花石、见壳状断口等。




树枝石:是一种树枝状的薄膜,很像苔藓植物或藻类的印痕,其成因是岩石形成之后氧化锰饱和溶液渗透沉淀的结果。由于其形似植物,故常被误认为是植物化石。




菊花石:也易被误认为是“花”的“化石”,其实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菊花石的“花”是由某种矿物组成的,立体感较强,而植物的花很柔软,其化石只是岩层表面的印痕,不可能呈立体感。


2、还有各种“非专业”的现代动植物,特别是水果蔬菜形状的奇石也常会被一些不明化石机理的朋友认成化石。


2、还有各种“非专业”的现代动植物,特别是水果蔬菜形状的奇石也常会被一些不明化石机理的朋友认成化石。




“肉化石”。很像肉,但其实是普通的岩石构造,而不是“肉”化石。




“蘑菇化石”




“蒲瓜化石”




“花生化石”




“马铃薯化石”


上面所展示的各种蔬菜水果化石其实不是化石,因为现代水果多数是人类出现以后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在地层中几乎不可能有称得上是“水果”的化石埋藏。


二、人工造假的“假化石”:由于化石所蕴含的文化以及自然内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化石也逐渐成为人们观赏和收藏的宠爱。在稀有的真化石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工制造假化石就有了出现的舞台。


二、人工造假的“假化石”:由于化石所蕴含的文化以及自然内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化石也逐渐成为人们观赏和收藏的宠爱。在稀有的真化石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工制造假化石就有了出现的舞台。


1、展览需要“假化石”:是指为了展览需要人为按原物制作或按原比例制作的“化石”,最常见的是恐龙化石。100%的真恐龙化石是不可能的,一具恐龙化石能有70%以上部分是真化石,已经是非常高的了。但为了展览需要,技术人员通过一定手段人工复原(用石膏或水泥),以展出恐龙的全貌。 因此各位网友无论在何处看到的完整恐龙骨架,总是会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工复制品而不是化石本身。





博物馆中的恐龙骨架


2、买卖需要
  “假化石”:为了满足个人收藏化石的需要,一部分人就会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人工模拟制作化石结构,以工艺品的名义或真化石的名义在市场上销售。这类常见的人工假化石主要包括几种:

按化石原样在产化石的石板上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如雕刻、绘画、染色处理出来的假化石,这类假化石由于制造手段较高通常很难识别。常见的有人工雕刻的海百合、贵州龙、龟化石、三叶虫化石,人工染色的鱼类、两栖类、昆虫等化石。

下面展示的图片仅仅是显示可能作假的化石类型,不代表图片中的化石一定是假化石。




可能是人工酸泡处理的“蜥蜴化石”。




海百合




贵州龙,与它的雕刻者




龟化石,四肢可能是雕刻




三叶虫化石,这个一定是雕刻的




植物,可能是在真化石基础上绘画




青蛙


按照原化石结构通过使用特定材料拼接、黏贴、固定处理制作的假化石,常见的有拼接的恐龙化石,碎片粘贴的恐龙蛋等。





古盗鸟,这个连国际专家都被骗了
http://www.uua.cn/fossils/show-3685-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2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辨别大化石的真伪

[编辑本段]



据石友回忆,98年以来在石市独领风骚的大化石,随着资源的迅速减少,大约从2002年底就开始出现了打磨石。近来地摊上打磨大化石似更多见,有向原石摊位蔓延的趋势,记者就曾看到有人边摆摊边公开用砂纸细细打磨,显示出卖者买者心照不宣的意味。
  假从何来

  地摊上出售的打磨大化石人多来自岩滩附近某县。那里的石农原来也以收购和出售原石为生。精品原石价格上涨后,他们便低价购进水冲度不够或破损的石头,初步加工后再行出售。这里的加工量大约为每周一两百件,于是,每星期也就有三到四卡车的打磨石运到地摊出售。但这些石头只是粗坯,而购买粗坏的一般也是石商,有本地的,也有不少外地的。一件百斤左右的粗坯大约两三百元到三四百元不等,具体价格视行情而定。

  买进粗坯的石商,再支付百元左右的费用,在专门的作坊里进行精加工。目前进行精细加工的作坊约有七八家。细加工后的大化石“面目娇好”,流向区内各个城市的石市,再进入藏友的家中。

  粗加工:粗坯加工分局部加工和整体加工。工具精度不高,加工技术也很有限。

  局部加工:对原石残缺面或水洗度不够的“死面”进行粗坏打磨。一般是把残破的尖锐部分磨圆,或把“死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

  整体加工:一些经敲击取下或毫无水水冲度的块状原石,则全部将石表磨掉,再磨制成大化石特有勒层状、宽面平台状,偶见峰峦、天池状,底部切割平整。

  打磨后的石体是难看的哑光灰白色,但上油之后颜色便转为淡青、淡黄,通体色泽一敛,花纹毕露。

细加工:细加工分以下几个步骤:

  精磨:用1000#-1200#进口磨片研磨,将粗坯上的原磨痕完全清除掉,有经验的工匠们大都采用“注水磨”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掌握磨的分寸。

  抛光:用软磨具加抛光膏进行机械抛光,抛光后可达镜而效果。

  喷砂:局部打磨的一般会进行喷砂处理,以保持与周围石肤的一致性。整体打磨也有喷砂的,这样可形成比较自然的石肤效果。

  涂油:涂油本来足保养石头的手段,在大化石的造假中,却成为不能缺少的一环。一般是涂抹凡士林。造假者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日光暴晒下涂抹的方法。这样油被“吃”进石体不易干枯,行色和花纹能保持得久一些。
http://knowledge.shuobao.com/qishihuashi/huashi/1857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2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化石,大家都不陌生,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能说上好几种,如恐龙化石、鱼化石、三叶虫化石等。但是谈到假化石,了解的人可能不多。这里说的假化石的物体或构造,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化石,如树枝石、菊花石、姜结石、龟甲石、燧石结核、见壳状断口及石灰华等。

  假化石的形成与生物作用无关,而是由于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或其他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所造成的,因此与化石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假化石不具有化石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只是形状像化石,如贝壳状断口只是矿物或岩石的一种物理性质,并不具有贝壳化石的独特纹饰和内部构造;其次假化石可以产生在不同的岩石如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中,如树枝石等,而化石则主要产在沉积岩中;第三,同一种假化石可以产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绝大部分假化石都是如此,而同一种化石则只能产在同一时代的地层中。这里以树枝石为例予以具体说明。

  树枝石又称模树石,我国古代人叫松石、松屏石、醒酒石、婆娑石等,宋代赵希鹄的《洞天清录》、元末杨珞的《山居新话》等古籍中对此有过生动的记述。树枝石是一种树枝状的薄膜,很像苔藓植物或藻类的印痕,其成因是岩石形成之后氧化锰饱和溶液渗透沉淀的结果。由于其形似植物,故常被误认为是植物化石,但它与植物化石明显不同。植物化石是古代植物的遗体或遗迹经石化作用而形成的,常保存于沉积岩石的层面或层理面上。高等植物的化石有明显的根、茎、叶的分化,而且茎的形态和分枝方式以及叶的组成和形态、叶序、叶脉等一般比较清楚。低等植物的化石虽无根、茎、叶的分化,但根据其细胞的构造以及细胞组成的形态也容易鉴定。与此相反,树枝石由于不是植物的遗体和遗迹,因而也就无根、茎、叶的分化,更不具有植物化石的结构和构造。就保存情况来看,树枝石除了发育于岩石层面上外,也常见于岩石解理面或裂隙面上,且多沿解理面转折,后者与植物化石完全不同。当在某一个地方的某一岩层中找到一种植物化石后,顺着这一岩层追索,就能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找到相同的植物化石,而树枝石则不一定,反而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岩层中找到同一种树枝石。有人可能遇到这样的事,从江河边的卵石层顺裂隙面敲开,发现裂隙面上含有相同的、类似植物化石的薄膜。现在看来,这种薄膜就是典型的树枝石。

  除了上述树枝石易被看成植物化石外,菊花石也易被误认为是“花”的“化石”,其实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菊花石的“花”是由某种矿物组成的,立体感较强,而植物的花很柔软,其化石只是岩层表面的印痕,不可能呈立体感,并且还要和茎、叶化石共发生。由此可知,只要认真观察、稍加分析,就能把假化石与真化石区分开来。

  假化石虽不能等同于化石。但有些如树枝石、菊花石、姜结石等却是不可多得的奇石和观赏石,古往今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奇石和观赏石爱好者。如我国河北房山县和河南信阳、湖北宣恩、河北兴隆等地出产的菊花石更是名扬天下,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被誉为“全球第一”。名贵的假化石是一个地区宝贵的资源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应该很好地保护和合理地开采,因为它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我们相信,随着地质调查的不断深入,将有更多、更新、更好的假化石资源被发现和被开采出来,为繁荣地方经济和美化人们生活服务,到时,我们会由衷地赞叹:假化石换来真效益!

  主编寄语:孙老师和他的学生发现的“化石”原来是假化石,然而正如地质科学家说的那样,假化石也是宝贵资源,说不准能换来真效益!而孩子们在考察、钻研中获得的科学能力更是http://www.xtedu.com/xslw/kxtj/200906/3648.html无价之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命理运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1-2025 05:20 AM , Processed in 0.12452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