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30|回复: 4

秦赵之战新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3-2012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赵之战


在战国时代,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曾经强盛一时,连秦国都得看赵国的脸色。赵国人一方面注重商业,一方面十分尚武,战斗力十分旺盛,但最后却败给秦国,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赵国最终失败,是因为没有为战争培养根本的实力。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和赵国比起来,秦国五六代的君主,代代都为战争做准备。这和汉朝用四代的精力养马备战,准备和匈奴一决雌雄的本色是一致的。秦国首先是商鞅变法,开始有了系统性的税收,让秦国的经济实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军事上以战功来奖赏爵位,提高了兵士的士气。武器方面更是工业化生产,让秦朝军队的战斗力大大的提升上来。政治上以法治国,成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可能也是唯一的法治大国。

打仗不只要花钱,还要吃饭。孙子说,打仗日费千金,没有钱就开打,是会完蛋的。没有粮草,军队也迟早被灭亡。所以除了经济之外,农业和粮食的生产是绝对必须的。当时韩国派出了一个间谍名叫郑国,是个水利工程师。劝秦王开辟一条三百多里长的运河,可以灌溉田地,增加粮产。韩国希望花费掉秦国的大量资金,使秦国没有多余的钱攻打韩国。用间来为敌国营造军事实力,这是闻所未闻的馊主意,结果韩国还是多次被秦国打败。当秦王知道郑国是间谍时,十分震怒。但郑国对秦王说,这条水利运河完成后,秦国的粮食可以大量增产。秦王不但宽恕了他,还让他继续施工,把运河完成,称为郑国渠。这种用人的度量,是所有六国都没有的。韩国竟然把农业生产当成是耗资损国的,最后会败得十分难看是意料中事。

赵国只注重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也出现了不少的名将。但是在经济上,农业上和军事工业上没有跟进,和秦国长期对持时,就出现问题了。要搞好经济,农业和发展军事工业,那是一条漫长又吃力的路。七国中,只有秦国用了几代的时间,走这条迂回之路。其他的六国,都没有把战争当成是国之大事,没有像秦国那样积极备战。

秦赵的历史对决,却是被那个糊涂用间的韩国引起的。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把韩国切成两半,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中断。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不愿降秦,反而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 赵国以为是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竟然派兵接收了上党郡。在老虎的口中抢走了牠的食物,简直就是一种亡命的举动。秦国终于被激怒向赵国宣战,很快的就把上党夺下来了。几次的遭遇战,赵国都被打败,只好退守到长平。赵国的将领廉颇,毕竟姜是老的辣,看看情况不对,利用有利地形进行防守,秦国军队如何挑战都不应战。这一招是很厉害的,因为当时赵国的军队大概派出四十五万人,而秦国全国用兵,出动了近一百万人。长期消耗下去,秦国的负担是很重的。

如果赵国和秦国的国力相当,廉颇的策略是可以奏效的。但是对持了三年之后,两国的国力终于分出高下来了。赵国由于农业的基础薄弱,在后勤方面开始出状况了。粮草不支,只好向其他国家求助。这时候,赵国犯下了一连串的致命错误。首先他派人向秦国求和,那种后勤不足的底牌终于被秦国摸清了。秦国一方面很殷勤的招待赵国使者,还放话出去要和赵国结盟。结果引来了其他国家的猜忌,赵国要借粮时竟然没有一个国家支持他。赵国终于支持不住,只好和秦国决一死战,准备快速的结束这个战争。

由于廉颇明白秦军的战斗力是很强大的,贸然的决一死战是非常危险的,他应该是反对这种作战方针而被召回国。由于长平之战的原始记录在秦朝灭亡时被项羽烧毁,往后的许多资料都是后人臆度的。最倒霉的就是赵括,所有的帐都算在他的头上。这是儒家学者写历史的通病,每次战争失利,就要找个替死鬼来顶替。如甲午战争失利,就把帐算在慈禧太后身上等等。其实赵括并不是一个豆腐将领。在他的带领下,秦军也被打得死伤过半。但他毕竟年轻,没有和秦军交战的经验。在国君要求速战的指示下,他当然挥军对决,不然的话,难道要像廉颇那样被召回国?

当赵国粮草不济,她就已经战败了。不论派出去的是有经验的,还是没经验的将领,战败已经无可避免。这和赵括有没有纸上谈兵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赵括的经验浅薄,加速了赵国的灭亡。很明显的,赵括想让秦军遭遇重大伤亡,逼秦军讲和。这和二战后期,日本想让美军付出巨大伤亡,然后体面停战的策略是一样的。但日本忘记了美国当时的国力是日本的十倍。美军对日本那种‘玉碎’的打法,一点都不理会,用优势的火力把他们全部消灭干净。赵括是把秦军打得伤亡巨大的。但他遇到的是有经验的秦国大将:白起。白起用计引诱赵军深入,然后切断粮道。还运用奇兵,把赵军切成几块。最后赵括被箭射伤战死,其部队在完全缺粮的情况下,只好投降。

这场战役的两名将领,赵括和白起,被儒家人士骂了两千年。赵括被讥为纸上谈兵,有勇无谋,断送了赵国的主力。如果赵括真的那么蠢蛋,为何秦军会伤亡过半?在赵国那种国力已经支持不下去,国君拼命想决战结束战争的情况下,赵括有多少选择呢?如果是其他更加有经验的将领,如李牧或廉颇,只是能拖延赵国战败的时间。赵国的失败,是挽不回来的。

白起在儒家的笔下,情况更糟。由于他杀害了赵国四十多万名降卒,被骂了两千年。孙子说,军争是有危险的。打败了,是会失去生命财产的。如果你是白起,你手上有几张牌能打呢?赵国军人勇猛善战,是了不起的军人。你是不可能把他们带回国变成奴隶的,也不可能把他们放回去以后和你再战斗过。自古以来,一旦出现这个局面,那些降卒都会被杀害的。不要说是古代战争,现代战争更是如此。二战的时候,俄罗斯有五百多万军人投降德军,投降后被故意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三百多万人。过后德国被打败投降苏军的,活下来的也没几个。大家可能以为盟军会比德军和日军要人道一点吧?美军打日军时,许多将领就摆明不收降卒的,结果造成日军大量伤亡。德军投降英美等盟军的,也有百多万人死于故意摆布的恶劣卫生条件。日本关东军战败七十多万人投降苏联,活着回去的没有一半。白起杀降,是秦赵之间战争的惨烈性,不是白起的错。我们假设,白起没有杀害降卒,难道赵国的情况就会好一些?那是不可能的。那些投降的军人,难道就会甘心被秦国奴役?那也是不可能的。赵军虽然被杀害了,但他们毕竟保持了军人的荣誉。

赵括虽然经验不足,我们不可把他看成是番薯将领。西方的一代战神拿破仑,没有和英国进行过大型会战,对英国的打法没有经验。在滑铁卢之役,面对了跟赵国同样的局面。得快速的决战,不然战事拖下去是对法国不利的。拿破仑也像赵括一样,挥军和英国的威灵顿决一死战。威灵顿把一些兵力放在山坡上,主力放在拿破仑看不到的另一面山坡下。当拿破仑以为要攻破英国主力时,把所有的兵力押上,向英军冲刺,结果威灵顿动用主力,以猛烈的炮火击跨法军,拿破仑兵败如山倒,这和赵括有何不一样?西方战神在不熟悉对方的打法下,也兵败投降,何况是赵括呢?只是西方写历史没有被那些糊涂的儒家影响,拿破仑虽然战败了,不影响他作为一个军人的荣誉。赵括就衰了,被唱了两千年。

秦国用了百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战争所需的财力物力,看来像是一条漫长的路。但在人类历史上,能统一各国,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制度,书同文,车同轨,就只有秦国一个。其制度到现在还被沿用。汉朝推翻秦朝后,一方面写历史骂秦朝,就像共产党骂国民党那样,一方面秦朝的制度统统照搬,只是略为改变一点。汉朝的强大,是建立在秦朝的基础上的。

由于欧洲,阿拉伯,波斯等没有出现像秦国的朝代,到现在还不能真正统一。秦朝走的那条迂回之路,才是一条真正的康扬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秦赵之战基本上突出了GDP和人口对长期作战的影响!
    赵国输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男性几乎都入伍,后续生产力大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3-2012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秦赵之战基本上突出了GDP和人口对长期作战的影响!
    赵国输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男性几乎都入伍,后续生产力 ...
HanTuAh 发表于 29-3-2012 04:10 PM



    三国智之董卓迁都 :十八镇诸侯的兵锋正盛,洛阳待不下去了,于是董卓想到了迁都,说白了就是逃跑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3-2012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秦赵之战


在战国时代,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曾经强盛一 ...
HanTuAh 发表于 26-3-2012 04:36 PM



    你研究古代战术没有问题,但不要将古代战术,用在现代战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12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很喜欢贴古代的战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2:41 PM , Processed in 0.12513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