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q\=.=/p

[诗歌:对联]我的【对联手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7-2006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若干年前有位长辈用一句词(多音多义字)来考我,看我能够在多久时间解读出来。我用了两分钟,但之后对这词一直念念不忘。
我一直觉得这词可以当对联,但想了几年仍然找不到满意的下联,在此公开给所有朋友,希望有人可以完成。

上联是:

种种种种种种种种出种种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7-2006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p 于 25-4-2005 02:56 AM 发表
   清朝有个吴太史,元宵节大宴宾客,正巧遇上陰沉沉的的天气,月儿隠去,微雨濛濛。有个文人根据此景出了一句上联:

   上元不见月 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

   吴太史听了,苦思良久,一时对不上来。忽然东边传来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他恍然大悟,欣喜若狂,立即对出下联:

   惊蟄未闻雷 撃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这真是浑然天成,妙趣横生的佳作。



原帖由 q\=.=/p 于 5-4-2006 12:11 AM 发表
   清代一张姓尚书,其子非常聪明,小小年纪就很懂得人情世故。他对许多来巴结他父亲的官宦巨商的虚伪嘴脸很不以为然。他常说:宁可共愚者戏,不舆俗人为伍,免作三日嘔!

   一年除夕,祖母叫他描两张枕头花样给丫环去繡,他不耐烦,爬到大鼓的架子上擊鼓玩去了。父亲非常恼怒,要打他。祖母爱孙心切,出主意叫他父亲出联让他对,对得好就饶他:

   除夕夜無光 點幾盏明燈 爲乾坤生色

   这个爬在大鼓上的孩子,不假思索就说:

   三春雷未發 擊数声轚鼓 替天地揚威

   这幅工整而口气奇大的对句,竟出自一个八、九岁孩子口中。的确不凡,尚书也不得不转怒为喜。




很相似,不知谁抄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06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dwardts 于 25-7-2006 04:59 PM 发表
很相似,不知谁抄谁?

我还有很多对联都是类似但是不同的故事。。。这只是其一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学者李寿八岁时,私塾老师指池水出句:

   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李寿略加思索,对出:

   青山原不老 爲雪白頭

   此联[因風皺面]、[爲雪白頭]两句最堪玩味,作者赋舆綠水青山生命,别出新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花和尚,常年在深山庙里。因附近有採不完的药材,一到市集旺季,就一麻袋一麻袋的背着药材下山,在一家中药店门口兜揽生意。店主人非常不高兴,再三请和尚迁走,和尚不但不理会,还故意出联为难东主,如果能对出下联就搬走,否则绝不迁移:

   金银花 匹配花檳榔 升麻黑丑

   店东听了火冒三丈,直气得两眼发直,但是又对不出下联,於是整日愁眉苦脸,有口难言。

   老板娘知道了,就赶出门来,指着花和尚说:

   蜜陀参 强占大熟地 柴胡白术

   花和尚听了惶恐万分,就赶紧收拾摊子,踉跄地离开了那里,永远也不敢来摆摊子了。

   原来店东妻子是女中豪杰,不但做事有魄力,也有诗文根底。

   此对联是以四味中药名来相对:[金银花]比喻老板娘,[花檳榔]指老板,[丑]:醜、[升]:身同音,寓意讥讽老板娘长得如花似玉,嫁个丈夫是麻脸醜。

   [蜜陀参]指[花和尚],[参]:僧、[熟]:属同音。柴:打也,[胡]:腐也,[白]:無代价也,[术]:打也。意思说:你这花和尚要占我们的地盘,就把你打得遍体腐烂,也只是白白地给打一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鸭浮水 数数三雙一隻
   尺蛇出洞 量量九吋十分


   相传有一对夫妇闲来无事,在门口乘凉,妇见池塘有鸭七隻在戏水,出上句嘱其夫对,久未对成。这时,他们的儿子在大声呼喊道:[有蛇,有蛇!]夫触景情生,对成了这巧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6-7-2006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每个行业都有其代表性的对联,今日要谈的是理发行业的[剃头联]。

   满清中案,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曾撰一副对联送给理发匠,这副脍炙人口的联语如下:

   問天下頭顱几許
   看老夫手段如何


   另有一副口气颇大的联语,相传也是翼王所作:

   揮舞雙拳 打遍天下英雄 莫敢回手
   運動寸鐡 削平宇内豪傑 誰不低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1-2006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1-2006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p 于 1-6-2005 12:14 PM 发表
   明朝大学士解缙,自幼聪明,好吟诗作对。有一次,他和朋友在村外的小店里,叫了两斤美酒和一碟龍蝦,把酒谈天。这时田里青蛙呱呱叫,並时而探出水面,仿佛看着他们,他的朋友於是出对戏道:

   出水蛙兒穿绿襖,美目盼兮;

   解缙指着桌上的熟蝦,笑着答出下聨:

   落湯蝦子著红袍,鞠躬如也。

   这副對聨的上下句,都採用擬人手法,勾畫出当时的情景,形容得生动自然,可谓巧中有趣,而且上下聨的下句都引用了論语的语句。


我也来一篇解缙小时候的故事。


    明朝初年,在江西吉水有一户姓解的夫妇。他们有一子,名叫解缙。他自幼聪颖好学,五岁上学,七岁能诗,聪慧无比。在当地被称为「神童」,传为佳话。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当朝曹尚书的耳朵里,他想亲自找这个小「神童」考察究竟。于是,打发人前去把解缙找来。小解缙在差役的带领下,大大方方,面无惧色,黑眼珠滴溜溜的转,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来到了曹府大厅。

    曹尚书蹙眉细细打量,不自觉地「吠」了一声,微摇摇头暗忖:就这么一个刚脱去开裆裤,身上穿着蛤蟆皮绿袄的七八岁的娃,量他能有什么文才可言,乡下人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可谓少见多怪,可悲可笑也!而解缙却旁若无人,镇定自若。

    这位曹尚书嘿嘿一笑,决定出点难题煞煞眼前这个小毛孩子的傲气。这时,恰巧有个犯法的和尚,脖子上带着一个枷板被押过堂前。曹尚书霎时灵机一动,对小解缙说:「听说你小小年纪能即席赋诗是吗?好!现在就议从堂前走过那个犯法和尚为题,作出一首来怎么样?」

    小解缙边点着头边奶声奶气地道:「好哩。。。。。。好哩。。。。。。」只见他微歪歪头,稍一凝视,即开口吟出:「知法又犯法,出家又带枷,两块无情板,夹着大西瓜。

    曹尚书一听,脸色遽然一振,心中暗暗称奇,随之让解缙在下首陪坐,他想进一步试试他的文才,也想藉此机会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博学。

    曹尚书望了一眼稚气的解缙,笑着说:「我出上句,你立即对出下句,若中间停歇,算输;若答非所问,算输。」

    他还没等解缙答话,倏地抢先念出:

    「小犬无知嫌路窄;

    话音刚落,只见解缙把胸脯朝前一挺,朗声念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一指堂前一对石狮子: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

    谢晋小手一摊:

    「泥判官手持生死簿,何日勾销?

    曹尚书抬头指指天: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挥手指指地: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可弹?

    曹尚书停罢暗暗吃惊,见面前这个娃娃还真不好对付,顿觉脸上无光,他羞赧地沉息了一下,想到他父母是做生意的「下贱人」,想利用这个「短处」替自己解围。他挪揄一笑,问:「你父母做何生意?」

    此时,小解缙心想,我如实回答,必然引起满堂官宦的一阵耻笑,如果不据实回答,孔又有妄然之嫌。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满堂的官宦都为解缙捏了一把汗,认为小解缙这回可遇上了棘手的问题定输无疑了。岂料,解缙面无难色,笑笑从容答道:

    「父亲肩挑日月;    (在街上卖烧饼)
      母亲手推乾坤。    (在家里磨豆浆)


    当曹尚书再问其祖父母的职业时,解缙随口又出一谜联:

    「玉甑蒸开天地眼;    (做酒)
      金槌擂动帝王心。    (弹棉花)


    曹尚书听罢,愀然不知所措,他冷眼瞅着解缙身上的那件粗布绿袄,戏谑着道:

    「出池蛤蟆穿绿袄;

    话毕,慢捋胡须仰天嘿嘿一笑,解缙却在那镇定自若,毫不介意。待嬉笑声过后,只见解缙双眼视斜曹尚书的那身火红袍,笑笑,加严语气从容答道:

    「落汤螃蟹著红袍。

    曹大人一呀,霎时羞得面红耳赤,满堂的陪员也大惊失色,有的低头看看自己的著服,有的窃窃私语,曹大人见在这么多人面前丢了面子,本想恼怒,但在一个七八岁娃娃面前却也无可奈何,只好羞怒地拂袖退堂而去。。。。。。

    从那以后,小解缙的名气更响了,以致后来成为翰林学士,主持编纂《永乐大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6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伦1982 于 18-11-2006 11:12 PM 发表


我也来一篇解缙小时候的故事。


    明朝初年,在江西吉水有一户姓解的夫妇。他们有一子,名叫解缙。他自幼聪颖好学,五岁上学,七岁能诗,聪慧无比。在当地被称为「神童」,传为佳话。

    这件事后来 ...

[size=-1]ei,蛮精彩的叻,这篇我剪报里面也没有。。。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06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 q\=.=/p 的帖子

这时我从书上抄来的。
也用了不少时间打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07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p 于 15-4-2006 11:25 发表

这里太冷了,没什么人来看,你有空可以来看看啊,有人的话我再更新新的联~~

有空继续更新吧,不会没人看的。

不来这里的当然不会看,

常来此处的不会看不下。

很享受可是没什么可以分享,所以只好以<替楼主加油>目标,希望他继续补上好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7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是中国一位杰出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自幼即聪慧过人。

   一次,私塾先生责备学生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随即出联让学生们对句,对得上则免罚。先生的上联是:

   昨日偷桃鑽狗洞 不知是谁

   众人皆低头苦思,一片静默。没想到郭沫若才思敏捷,立即吟出了下联:

   他年折桂步蟾宫 必定有我

   这下联中[蟾宫]即[月宫],[蟾宫折桂]为古人喻科举及第、金榜题名,不但巧妙避开了先生的对题,还把眼光放远,立志一举成名,后句[必定有我]语带双关,兼答上联,全联属对工整,浑然成趣。

   先生一听,立即转怒为喜,对郭沫若的大志向夸赞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7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果山满山花果
   連雲港长港連雲

   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是花果山,就坐落在江苏連雲港。連雲港的港口甚长,由港口可直达新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7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于謙的母亲替他梳了个双髻。上学途中有人故意戏弄他,出了个上联:

   牛頭且喜生龍角

   于謙以牙还牙地对了下联:

   狗嘴何曾吐象牙

   上下联巧借他物做比喻,引词用字贴切生动,辛辣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7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时名文学家苏东坡舆黄庭坚常在一起饮酒座上做诗文为乐,一天下午,两人到野外散步,看了许多好景色。不觉到了夕阳西下时,正当霞光萬道,瑞气干條,明霞燦爛的时候,黄庭坚不禁觸景生情,顺口咏出一道联:

   晚霞映水 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听了,立即吟出下联:

   朔雲飛空 農人齊歌普天樂

   这联不但对得妙,且是叠词牌为联,尤其是名家、词家所吟咏,更有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2009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蒲口,有一间关帝庙,是长江南北岸蒲口和下关两地居民集资兴建的,庙落成后,自然少不得撰联颂扬关老夫子。江南人自恃为文物之乡,根本瞧不起江北人,还想借这幅对联来抑江北而扬江南。谁知江北人也不甘示弱,要争主稿权,争来争去,久悬不决。

   恰好这时候,湘绮老人王壬秋赴宴为他们撰联,双方心里有数,都希望这位名士站在自己一边打击对方。王壬秋不愧大才子,他即席撰上一联,对双方同有褒贬,都不吃亏,皆大欢喜。联曰:

   匹馬斬颜良 河北英雄皆喪膽
   單刀會鲁肅 江南名士盡低頭


   不过,有人说:匹馬斬颜良,單刀會鲁肅,都是<三国演义>的故事,於史无据,王壬秋是学历史的,决不会引此典故来作对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2-2025 09:08 PM , Processed in 0.45857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