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29-11-2011 11:48 PM 编辑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叫染尘埃』
这是神秀禅师提到偈。按照【坛经】,五祖弘忍对此偈的评语是:『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另外弘忍师还认为:『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至于六祖慧能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对自性的正解。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写到这里,什么是渐修?什么是顿悟?以其分渐修和顿悟,不如说时机未到和时机已到。
佛陀成道后三年回到故国,见其父王为其说法,其父王当下就证入道流。堂堂一国之君当然没什么修行,可是却能悟得正法。
佛陀的儿子罗睺罗,从最初出家成为沙弥,依法修习一直到证得阿罗汉道,这是渐修吗?
有些人听闻佛陀说法,顿悟证得初果。后来依法修习,然后证得三果,最后在当世证得阿罗汉道。这是渐修还是顿悟?还是两者皆有?
-----------------------------------------------------------------------------------------------------------------------------------------------------------------------
结论是以其分渐修和顿悟,不如说时机未到和时机已到。
无论如何禅宗佛法,六祖慧能一脉却是顿悟之教。这种顿悟之教又称之教外别传。
虽说顿悟,要是时机未到又如何能悟?弘忍师也是名师,何以不能让神秀顿悟? |
|
|
|
|
|
|
|
发表于 30-11-2011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是渐修顿悟,俱解脱阿罗汉通常也是。
慧解脱阿罗则是没通过禅修次第,属于顿悟而无渐修,例如最初的五比丘,闻法即悟,证阿罗汉,没经过四果以下阶段。
六祖的情况是慧解脱吧,起初无任何禅修次第迹象,都是靠闻法而悟。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