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38|回复: 0

必须敬畏自然--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2-2005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须敬畏自然--2
方悟         2005.2.15


必须敬畏自然的第三个原因是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老子讲有无相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虽然科学尚不能说明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但地球大气变化及地表环境变化中人的因素是重要因素已成共识。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因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而被冠以 "反文明反科学"的帽子,但历史给了她最公正的评价。方舟子先生说:"海啸的爆发和生态状况毫无关系,它是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导致的海底大地震引起的,是纯粹的天灾。" 哲学范畴中的普遍性即绝对性,也就是说普遍性联系的存在无一例外,世界上没有不互相联系的事物,事物只有联系程度和形式的差别,纯粹的、孤立的东西不存在,讲海啸和人类活动及环境破坏毫不相干是认识上有误区。我们知道光和热的产生皆来自内能的释放,当有外部能量输入时,释放的首先为外部输入的能量,当无外界能量输入时,释放的是内禀能量。热力学第零定律规定了物体一定热平衡状态下的能量数值限度,当可燃物燃烧释放能量时,为遵守第零定律规定就要以减少质量来求得平衡(拉瓦锡氧化说认为燃烧前后物质质量不变是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我正在写一篇论述热力学定律的长文,为配合敬畏自然的讨论,先发第一部分)。从物质结构看,正、负电子相湮灭释放光能,释放出电子对的中微子带走部分能量(实质是中微子自身的纯质量),一切内禀能量的释放都有中微子退出。我们过去总认为中微子来自太阳或宇宙中其他恒星,是因不知道它有无质量,所以认为它可穿越一切宇宙空间,在实验已证实中微子有质量的情况下应改变原有认识。我们在宇宙全景图上看到的大尺度各向同性显示了总体能量的均衡分布,而在星系以下的空间的能量分布却是不均衡的,核心部分集中了大部分能量(质量),外层各区域能量(质量)也呈团状分布,所以宇宙空间大部分为真空状态。观测事实说明宇宙有空间结构,它是按照重力从内到外,由重到轻排列的。中微子是纯质量粒子,为宇宙中最重物质,所以它成为一切空间结构的质心。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之前加"万有"二字,就说明引力作用的普遍性,它除对无质量的光(电磁波)不起作用外,对一切有质量的物质都起作用。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同一,引力作用即重力作用,所以认为中微子可到处乱跑不符合引力和重力场理论。太阳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中微子不可能穿越宇宙空间,它只能回归于恒星核——太阳质心。地球人工测试装置检测到的中微子皆来自地球自身,我在另一文章中提到两个试验设想来检测地球中微子:一是在与现有装置中心点垂直的上方(因中微子重力作用直指地心),进行大规模爆炸或燃烧试验,看检测器接收到的中微子是否骤然增加。二是在新建的热电厂锅炉正下方几十米地下建中型检测装置,再在非锅炉区建同型对照装置,前者应能检出较多中微子反应。在炼钢炉下或核锅炉下建检测装置也有同样效果。把小型放射性装置拿到现有装置上方(几米高)直接进行检测的方法也可试一下,但我不知较少的中微子释放能否被检测到。我曾在兰州火流星事件后呼吁对疑似点和疑似物进行放射性检测,无人响应,错失低成本验证中微子问题的机会,今后如遇同类情况,包括产生爆炸的流星雨或流星,都应立即进行放射性检测。
为什么要检测中微子?因为一切地质变化都和地核变化相关联,地核正是由中微子构成的。费米子都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所需空间较大,为低密度空间状态,其与高密度空间的引力子(中微子)之间没有过渡形态,使二者空间成为非连续的,造成空洞,造成星体的内部分割,这是星核及星系核与外层运动速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也是由星核所造成的磁场磁极倒转的原因。在这个空洞之上的是重元素和超重元素,有一些我们可能尚不知道。把地核说成是铁、镍等金属物质构成,只是妄加推断。地震波测试的地核密度为13,而铁的密度7.8,镍的密度8.9,铅的密度11.3,组成地核的物质密度至少要大于铅。
在地表,放射性物质如铀,其衰变到铅停止,水银密度为13,而水浮于地表岩层之上,可知地表即地壳这一层次的重力圈,密度在13-0.5左右,密度差约25倍。地球被科学家们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大层次,从星球是一个整体来说,还必须加上大气层,共四大层次。重力即引力,按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说,重力作用也与距地心质点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如用密度表示重力作用,则距地心越远密度越小,如此推算,若以地核为1,则地幔为1/5、地壳1/25、大气层(按1000公里计算)1/125。反推,则地幔密度为地壳的5倍,地核则为地壳的25倍。如果地壳平均密度为3,则地幔平均密度决不可能是4.5(上地幔3.3,下地幔5.6),而应是15左右才对。地核密度也不是13,而应在75以上。空间重力场原理说明,星球和星系在形成时就按是按重力就位的,其构成也遵循重力原则。在地壳储量极少的重元素矿物,在地幔中大量存在着,而且是主要成分。我多次说明,放射性产生的根源就是物质重力分布原则,地球板块之下的岩浆,其热量不是来自压力,深海底层温度并不高,说明静压力不能转变为热量,它来自地幔重元素的裂变反应。铀、镭等超重元素本存在于地幔,在地球膨胀的地质活动中一部分被推进到地壳层,它们必须衰变为较轻的元素才能适应空间重力要求,所以在地表,越重的元素越易分裂。太空站是作微重力裂变试验的最佳场所,用盖革计数器监测汞、铅等重金属,有可能发现裂变现象,可验证空间重力场原理。一切核裂变或说燃烧过程都同时产生两种力、两种作用,一是斥力,向外辐射和释放能量的作用;二是引力,向内辐射和释放纯质量的作用。燃烧释放的中微子回归地核的重力作用又转变成推动地幔和地壳向外膨胀的反作用,地球板块运动的能量就来自地球中微子大量集中于地核的重力加速度的反作用能量。虽然太阳辐射是地球中微子产生的主要因素,但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对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产生了相当数量的中微子,如果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力可以亿年计,人类对地球变化的影响就在千百年的数量级上。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活动规模缩小一些,我们虽然不能制止地震、海啸,但能使之爆发后延,晚爆发百年,也许我们就能准确预报地震、海啸,就可减少损失。在这个问题上,环保人士的认识高于科技界,是比较科学的。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的是宇宙的层级关系、隶属关系。人为何要法地?因人从属于地球的生物圈。地为何法天?因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之子,地球永远不能脱离太阳,与太阳共存亡。行星是恒星系中次要的方面,它决定地学只是天学的一部分,只是天文学中的行星学的一部分。
量子力学早已告诉我们,我们不是纯粹的观测者,在任何自然过程和实验过程中人也是参与者,没有哪种变化是不和周围环境紧密相联的,宇宙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构成的具有界度层系特征的有机整体。敬畏自然者正是看到了这种普遍联系而生敬畏之心,反敬畏者缺乏这种科学认识,拒不承认普遍联系。为什么我们在敬畏问题上各说各话?因为双方都是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世界观出发看问题的,所以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答。可以断言,最后的结果是双方仍各自坚持固有立场,那么,这场争论的意义何在?它的意义在于争夺中间群众,没有固定立场和固定观点的中间群倒向哪一方,哪一方就赢了。当然,历史会做出最终评价,遗憾的是,这一过程中,人类还要付出极大代价,这正是站在前沿者痛心之处,这代价是赎买反敬畏派醒悟所必需的,主流派不醒悟,非主流再卖力鼓噪也没有用。何老说得对,这确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宇宙观错了,许多认识都会出错,我期待更多的人从对立性形而上学中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025 06:16 PM , Processed in 0.10857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