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亚洲游客

好文章分享050 快樂源自心靈的選擇 (洪靜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6-9-2011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9. 世间八法 (上)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佛经总是起始于阿难说:“如是我闻……”这点相当重要,它告诉我们许多事情。阿难记录下
佛陀一切的话语,却未曾宣称这些教授来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说明他只是复述他从释迦牟尼佛
那儿听闻到的话语。

时至今日,人人都想当原创者,特别是上师们。我读过一些现代上师们的书,他们宣称他们的
教导是自己的研究结果,是自己的发现。现代社会的人,不知怎地,似乎受到新的、原创事物
的吸引。但在此,我们并非着眼于某人的发明,我们是在检视纯净真实的法──佛陀的话语。

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受苦于无休止的不安全感,灵性事物已成为一种交易,因此像我自己这种
灵性导师总觉得需要招揽更多生意。因为有这不安全感、因为了解人们的弱点,贩售灵性事物
是很容易的。你们有些可能是生意人,因此我相信你们知道销售是怎么一回事。先告诉人们他
们应该拥有某件他们所没有的东西,然后再告诉他们购买的地方就是我这里,我有你需要的东
西。

佛陀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

这是绝佳的忠告。进入灵性道路时,谨慎留神很重要。

趋近灵性道路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理想而言,我们修持灵性道路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达到证悟;
就是这样,就是句点。然而,出于我们的习性,还有一个不同的方式,在东西方皆然。

在东方,佛教已然成为一种像是宗教的东西。人们为了长寿、兴旺、改善生计、个人利益、
除某些邪灵等等而修习佛法。因此人们并非意欲证悟,而是致力于妆点此生。

西方也好不了多少。在西方,法也并未真正用于证悟。在那里,人们修习佛法主要是为了抚慰
自己、疗愈自己,为了放松……,为了所谓的自我成长。

佛陀不是为了这类的世间利益而教导佛法。也许我们以为我们是富于灵性的人,所以我们并不
是在寻求物质利益;然而我们仍在追寻某种心灵上的收益,我们希望拥有快乐的人生。这两者
同被视为世间利益。如果我们怀有那种动机,佛教就是一条我们应该避开的道路。从自我的观
点来看,佛教道路基本上是个坏消息。我们愈是修习、研读佛法,它对自我愈显得震撼,它与
利己主义愈发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什么才是我们要的。还不太晚,我们仍旧可以
退出。

我们来谈谈这些世间利益──我个人有很多这方面的问题。阿底峡是印度最伟大的佛教学者之一,
他用很棒的方式描述。他说:“有八件事情让人软弱”,意指世间八法或我们所落入的八种陷阱:
  ·希望受到赞美
  ·不希望受到批评

  ·希望得到
  ·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乐
  ·不希望痛苦

  ·希望声名远播
  ·不希望默默无名或受到忽视

  
这世间八法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熟记在心,那么就可以不时检查我们是否落入其中一个陷阱,或
甚至是全部。检查是否落入任何一个这类的陷阱,是我修习的核心基础。它们很容易记:毁与誉,
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

因此我们检视自己是否落入任何这类的陷阱。我掉进全部这些陷阱,尤其是第一个:希望受到赞美。
我总是喜欢被赞美,那是我最大的弱点。我相信这发生在我们许多人身上,微小、肤浅、无用、可
笑的赞美之词,就能让我们变得非常软弱。批评亦然,几句荒谬、毫无意义的批评,能带来永远的
伤害。

我想你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多么喜欢赢,多么不喜欢输;我们多爱受人关注,多不乐意被人
忽视……这一切都是陷阱。如果我们落入其中一个陷阱,我们就变得软弱。

我总是掉进这八种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赞美,我不愿意被人批评,我想得到弟子,
我希望被重视,我不想被冷落。那么我会怎么做?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开我不想要的,最后我就
去满足别人的自我。

理想状况下,假如我是一个真正的老师,我应该告诉你一些你需要听的东西;那有可能很伤人。假
如我当真严肃看待我做为心灵友伴的角色,那会斫伤你的自我,真正原因就在于灵性道路与自我希
求乃是背道而驰。很遗憾我得这么说,但这是唯一之道。

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灵性修持者,如果我们希望变得强壮,我们应该是需要锻炼的。阿底峡尊者
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训练方式,称为“娄琼”。“娄琼”是个藏文字,意指“修心”。这个修练方
式基本上就是记得问问自己:我们正落入哪些陷阱?

〈本文译自“鹿野苑集会”英文网站http://www.deerparkgathering.org/shamatha.html  仁波切于
一九九六年七月开示于澳洲金刚持寺。〉

http://www.5fcb.org/index.php?doc-view-4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9-2011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9. 世间八法 (下)——宗萨钦哲仁波切

让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怀有何种动机?那是一切事物的真正起因。我们是认真想要证悟,亦
或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放松、疗愈,又或许因为我们已在生活里经历严峻的问题与障碍,我
们只是想从中复原?提醒你,那或许真能达到某种效果。倘若我们以这种动机来修习佛法,我们或
许真能得到某些世间利益,但我们将无法彻底运用佛法的可能性。由是之故,我们修习的甚至将不
会是真正的佛法,而是某些捏造的复制品。

因此我们的动机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拥有第二类动机──为了达到全知或证悟而修持灵性道路,那
么我们必须有一条完整的道路。

是什么造就一条完整的道路?一条完整的道路需要具备见、修、行。请注意,这点非常重要。我
注意到西方有许多方法毫无见地,似乎有太多的方法:各种禅修、新世纪音乐、复生、复死……
提醒你,将这些作为方法是可以的,我一点都不是在批评方法,但你必须要有见地。如果你没有
个见地,你哪儿也去不了。它或许能够治疗某些创伤,或是像普拿疼一样可以暂时止痛。见地非
常重要,见地决定了修与行。

那么,我们如何获得见地?透过研读,透过审查我们所研读的内容;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道
之所以特殊的地方。他给予我们质疑的自由。就你的逻辑与常识所及,你可以问问题,你可以辩
驳,你可以分析。因此你应当研读并且归结出见地;基于那个见地,你获得对此修道的信心;然
后你可以选择许多方法。

此刻,我们可以说拥有出离心是我们的见地。我们所谓的出离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观赏电影时,
那是名副其实的出离。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看电影时,即使各种形色的事情都发生在萤幕上,我
们知道那不过是一场电影,那全都是假的。其中也许有动人的爱情或悬疑的情节,我们甚至会感
动落泪,然而我们内心知道,那只是一场电影。

比方说,电影放映当中,当我们感觉想要去洗手间时,我们会有勇气起身前去。没什么大不了,
我们并未真的陷在其中。这是为什么我们称此为出离──我们对这件事有正确的见地。既然我们了
解到它徒劳无益的一面,就会有真正的出离。但相反的,在我们所谓的生活的大电影里,却很少
人拥有这种勇气。

当然,出离并不意味着,由于了解这是一场电影,我们就必须走出戏院,并且郑重发誓再也不看
电影。仅仅了解到这是一场电影,就已经彻底改变我们对这场电影的态度。我们无需停止看电影,
我们仍然可以观赏,然而出于这份了解,我们就不会陷进去,它变得没那么重要。这有点像是短
暂的证悟。

这是我们所需要的,然而了解这是一场电影却着实不容易。我们总是被困住,到最后我们总是认
为这是真的。然而当我们坐在这里,沉浸于这场电影,或笑或哭,完全迷失在其中时,就是由于
我们的善业,由于我们的功德,我们身旁的这个人拍拍我们的肩膀说:“别担心,这只是场电影。
”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

能有这种机会,坐在某个真正具有智慧与慈悲而能点醒我们的人身旁,也很不容易。我们需要有
很多功德,比方说,就在这个人告诉我们这只是一场电影时,我们后方的人可能正好在咳嗽,以
致我们或许失去听到这句话的机会。这种事情总是发生,那纯粹就是缺乏功德。

经由一再地忆持见地,经由检视我们正落入八种陷阱中的哪些,经由各式各样的观修,我们获得
功德。

因此现在我会说,了解生活徒劳无功的那面就是见地。拥有这个见地并不表示我们得成为比丘和
比丘尼,或是前往加德满都,并且住在一个洞穴里。不,了解才是更为重要。了解到这是徒劳无
功并不意味着你该辞去工作;你应该依旧继续你的工作。如果你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为什么不
呢?你应该只管去做──但始终知道真实的身分,始终记得处境的实相。

然后,情况就变得十分有意思。观赏一部电影,明知那是一场电影,却仍经验所有情绪,这很有
意思。为什么有意思?因为操之于我们。任何我们控制不了的时刻,任何操之于别人的时刻,是
没有意思的。这次的确操之于我们,我们知道那是假的。

此刻,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没有控制权,我们没有乐趣,我们认为正在发生的每件事
都如此真实。只要想想我们所拥有的亲密关系,拥有亲密关系应该是生命里出现的好事,然而它
果真美好吗?关系展开的那一刻,不安全感开始了,期望开始了,恐惧开始了,而且没有止尽,
总是一再重复:我们曾交过多少个女朋友?我们换过多少个男朋友?情形似乎总是一样。没有真
命天子、真命天女,没有天时地利。为什么?问题不在没有遇上天时地利,不真是那样。但我们
总是怀有某种期盼,我们带着希望与恐惧,而它们却导致失望。即使我们恰好得到我们期盼的,
那份期待不会停止,它反倒是倍增了。现在期待被增强,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就期
盼更多,我们产生甚至更多的期待。

因此,我们能做的是明智的期待。这是娄琼的一部分,是修心的一部分。比方说,当我们睡醒时,
检视一下:“我们好吗?我们快乐吗?我们一切顺利吗?”我们一切顺利,我们很快乐,我们非
常好。接着我们塑造一个明智的期待:“这不会持续,这种情况过去从来不曾持续,这会改变。”
事实上,我们的快乐会因此而持续得比较久。此外,当我们经历困难时,当我们遭遇这所有的问
题、所有令人头痛的事情时,我们想:“这不会持续。过去我已遭遇过许多次问题,但我通过了
它们,它们不曾持续,这次也会一样。”

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认为眼前的问题、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不是吗?而
且我们以为这些问题将会是我们最大、最持久的问题,但这不是事实。跟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相
比,五年前的问题微不足道;而不出五年,今天的问题将会显得无足轻重。

我认为充分认知我们自己的存在是件好事。当我们看电影,当我们走过这世间每天的生活,能充
分认知是很好的。我们可以开展出就在此刻正坐在这里的认知。

我们讨论了见,那么修呢?修的藏文是“贡”,它其实意指习惯于某件事。因此,对见地有了初
步的了解之后,现在我们得去习惯这种了解。我确定你们一定听过这个譬喻许多遍了。如果我们
开始认识某样东西,譬如酒,那么我们的修持就是尽可能多上酒吧。接下来你或许想要尝试不同
的酒,试着调制某种鸡尾酒什么的。然后渐渐地,我们开始嗜酒。没有人生来就是酒鬼,你必须
学习,你得去修练它。然后,你变得离不开酒。这几乎像是有关酒的证悟,因此你没有它就活不
下去。这就是我们得做的。

修是习惯于某件事。现在,止(奢摩他)的修持是许许多多大师劝勉我们要做的。我同意,因为止
是打基础。止的修持纯粹是让我们的心能够运作并富有弹性。现在我们的心像一块木头,坚硬死
板。止让我们的心富有弹性,以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

现在,假设你正在生气。如果我要你停止生气,你办不到。或者,如果我要你当下立刻发火,你
也没办法。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心没有控制力。必须发生某些事情,得有特定的因缘,而且唯有
如此,才能点燃我们的怒火。我们无法控制它,止带给我们那分控制力、那分弹性。

我们在讨论的主题是修心与八种陷阱──世间八法,那么我们如何观修它呢?我们可以称此为“动
中修行”。我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修持,但有时也相当困难。为什么?又来了,累犯──我们的期
待。如果我们审视它,就连我们走路的方式都是基于期待。我们采取特定的走路方式,以便可以
获得赞美,以便不会受到批评,以便得到某种东西,以便不会失去某种东西,以便可以受到重视,
以便不会被忽略。每一件事,我们走路的方式、我们的发型、我们今早穿的上衣……我们的所作
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真诚无造作。缺乏真诚无作时,我们就再度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
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本文译自“鹿野苑集会”英文网站http://www.deerparkgathering.org/shamatha.html  仁波切于
一九九六年七月开示于澳洲金刚持寺。〉

http://www.5fcb.org/index.php?doc-view-4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0. 快樂源自心靈的選擇 -     洪靜山 -

有人說,人一輩子其實就是做兩件事-選擇和拒絕。就像我們在做選擇題時如果選擇了B,同時
也就拒絕了ACD的選項,當然我們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推敲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人生有許
多事情更需要我們用心靈做出選擇。

選擇良好的心態,因為心態決定了人生的快樂指數。有句話說的好,心態好才是真好,如果一
昧沈醉於對名利、金錢的追求,心靈就會很累。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可以選擇奮鬥;不能選
擇容貌,但是可以選擇笑臉。保持一顆年輕健康的心態永遠是獲得快樂和幸福的泉源。

人的心態決定精神狀態,影片<<孔子>>中,任泉扮演的顏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顏回衣
衫襤褸卻是神態自若,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之一,"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
也不改其樂。" 這是何等的心態,何等的人生境界。

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常想一二",在不如意時經常想一想那一兩
件開心順心的事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就是要學會坦然面對得失、學會古仁人"寵辱不驚,閒
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隨天外雲卷雲舒" 的充容和"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淡定。塞翁
失馬焉知非福,世事輪迴,就要看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懷才不遇不要抱怨,堅信是金子
總要發光的,一時命蹇無須煩惱,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
。"為人處事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和以處事,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榮辱不驚,得失
不計,才會不惑、不擾、不懼,才會讓心靈獲得快樂。

人生因選擇而更加精彩,生命因選擇而臻於完美,快樂源自心靈的選擇,學會選擇,從現在開始

~
迎向陽光就會有希望 ~
~ 有緣就一定千里來相逢 ~
一張口開蓮花香; 一雙手勤作善事
一顆心有情有義; 一輩子歡喜自在
人生價值要清楚莫迷糊  初發心志要堅固莫漂浮
修辦過程要自渡莫自誤  因緣聚合要知足莫貪圖
使命責任要擔負莫遷怒  南柯一夢要淡出莫追逐
有情眾生要照顧莫輕忽  處事待人要祝福莫束縛

http://tw.myblog.yahoo.com/jye-mey/article?mid=15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亚洲游客 于 22-9-2011 09:47 PM 编辑

51. 對幸運的看法


某知名企業登報應徵會計人員,廣告才登了二天,應徵的履歷表就如雪片般的飛來。


公司經過初步篩選,總計發出了三十封面試的通知書函。



結果,經過面試而被錄用的女孩,才貌普通,表面上看起來,實在找不出有什麼特


過人之處,能擊敗其他二十九位對手,實在令人大感意外。



公司中的幹部人員,都說她一定是被幸運之神給眷顧了,若是根據往例判斷,憑她的

條件,根本不可能被錄用。


幸運的她在公司任職二年後,總經理的專任秘書突然發生車禍,嚴重的傷勢在短期內

無法復元,而工作必須立刻有人接手,但總經理的執拗脾氣和工作習慣,可不是隨便

哪個人就能適應的,所以,欲爭取的人雖然多,卻是誰也沒有把握。



沒想到,人事令發佈,雀屏中選的又是她,幸運的說法再次傳遍公司上下,真是羡煞

了眾人。



但幸運的事,還不僅止於此;由於公司與許多外國廠商進行策略連盟,經常會和外國

公司的高級主管接觸,這其中有一名是華僑,中文講得很流利,他每次來台灣時最喜

歡作的消遣,就是下西洋棋,剛巧公司中只有她會下西洋棋,於是,二人在棋海中漸

漸滋生情愫,最後締結良緣,寫下了一則現代灰姑娘的故事。



盛大的婚禮上,終於有人按捺不住的問她說:「ㄟ!能不能請妳稍為透露一下,妳怎

麼能夠如此的幸運?」



她緩緩地放下酒杯,用一個香吻取得新郎准她暫時離席的同意,然後將那些想知道答


案的人帶到酒店的游泳池旁對她們說:「當初,要去公司應徵的那一天,我沒有睡

過頭,我在公司的人員還沒有開始上班前就去公司門口等待了。我不知道公司擔

任面試的主管是誰,但我想,我可以在面試之前和陸續到公司上班的所有員工們

打聲親切的招呼,而這裡面一定也有主管人員在內,這樣,我便能讓他們建立起

對我的好印象。當然,我問候的對象,也包含了妳們在內,也許妳們不記得了,

或當時根本不在乎,因為,妳們對別人從來就不曾用心過。」

大家沉默了一會兒,並試著用力回想當時的情景:「啊!是有這麼回事!不過,妳故

意這麼做,不見
得保證就會被錄取啊?我們覺得,還是幸運的成份多?」



她嘴角微揚,輕哼了一聲,回答說:「我接到面試通知後,距離正式面試還有三天,

我猜想,其他人大概只會抱持著等待的心情,但我卻利用這段時間,去查閱公司的

資料,包括成立背景、經營團隊、產品走向、財務狀況、市場佈局以及歷史新聞等

等,並作充份的了解,如此一來,當別人還在關心她自己的工作權益時,我已經作

好了隨時可以上班的準備,自然能提高我被錄用的機會。

至於,我為什麼能以最淺的資歷去接任秘書的職位,那是因為,花了很多的心力,

去觀察、紀錄公司中每一個重要人物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流程。我知道前任秘書每天

早上會替總經理泡一杯摩卡咖啡,加兩塊糖和一匙鮮奶油;到了下午三點,換成泡

薰衣草茶,不加糖,但要放一片薄荷葉,而薰衣草茶包一定要是英國原裝進口的才

行。如果總經理情緒不好,遞上一條冰毛巾是絕對不能稍有遲緩的。...有幾次

前任秘書忽然請假,在那幾天裡,這些事情是誰幫總經理做的,我想我不必再多說

了吧!」


聽到這裡,眾人才有點兒恍然大悟:「照這麼說來,妳有可能不是原來就會下西洋棋的,

而是臨時填鴨學會的,對不對?」



「妳們終於開竅了。當我老公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我注意到他閒時總是一個人在下西

洋棋,引發了我好奇和學習的興趣。於是,當他第二次來台灣的時候,我已經將西洋棋

學得很不錯了。在下過幾次棋之後,我們變成了好朋友,不過,當時的我,實在不敢對

他存有任何男女感情的妄想,如果說,這整個過程中有屬於妳們所謂的幸運的部份,大

概就是指他對我的愛了。



但我也必須說,我的幸運來自於我的努力和我的用心,當我愈努力愈用心,也就愈幸

運。」


成功的背後是沒有任何投機與碰巧的,就算真的有,那種投機、碰巧所得到的成功也將

不會持久,唯有努力、用心、目標正確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不要只看到他人成功

時的風光,想想他人成功前的辛勞、落莫又有誰能體會的到。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而當機會來臨時,你是已經準備好了,還是才要開始準備,文章

中的主角,不時的便做好了萬全準備,當機會來臨時,她都已經準備好如何應對,而使

的她一路升遷~~各位親愛的讀者們,您覺的,她是幸運呢?還是努力。


http://machelkimo.myweb.hinet.net/enews/enews31-60/enews4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1. 達賴喇嘛 人我恩師

為何要修心?
追求太多的表面慾望,過度的貪婪、瞋怒、愚癡(無明),但這些並不能帶來內在的滿足。
唯有徹底察覺貪瞋癡所帶來的缺點,並了解愛與慈悲才能帶給心靈真正的平靜。

人性本澄淨
心的本性是光明自覺的,因此許多的情緒問題不是心的本質。負面的情緒是一時的、表
面的,所以可以移除。–不管水有多髒,水的本質是不會被髒東西污染。同理,即使心中
有煩惱,心的本質也不會被塵污染。

徹底了解為什麼我們會貪瞋癡?–真正原因是欲望受挫,缺乏正確的態度面對問題,
覺得自己是受害人而對方是敵人。

問題在心中
外在的環境不是讓我們陷入痛苦的原因,是雜亂的心導致痛苦。
如何改變?培養觀察自己的能力。
– 把自己當成觀察者,觀察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就能體會什麼是「平常心」,無
關乎喜歡或不喜歡,想要或不想要。
–  但,千萬不要墮入情境。心自然會流露本然的純淨。

怎麼修心?
試著在清晨起床時,躺在床上,觀照心性,訓練心性保持平靜的狀態,有助於思緒清楚。
禪修步驟:
–        不要想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事
–        讓心自然運作,不要思考
–        觀照心性的光明澄淨
–        保持這個狀態一段時間

第一階段:落實平等心
「沒有平等心的觀念,即使是偏頗的愛和慈悲,也無法發揮。」
&#8226;         所謂落實平等心,也就是儘量對所有的人產生正面的態度。
&#8226;         可以從對少數人開始,漸漸擴展到愈來愈多的人。

第二階段:發自內心,對他人感恩
「如果你的人生太平順,你會變得懦弱。困境會幫你開發內心的力量,讓你有勇氣面對困
境。誰~讓我們擁有這一點?不可能是朋友,絕對是敵人。
透過回想親朋好友對我們的好,尤其是在童年階段時,因為那時我們特別依賴別人的照顧。
回憶過去生命中接受過的恩惠,並對別人的佈施感恩,即使別人並不是有心施恩與你。

第三階段:助他人快樂
「一種發自心悝的互惠感,將漸漸變成你對別人的第一印象。」
回饋別人的好,發揮無畏的精神,不管困難,也要助人得到快樂,並最終可以證悟。

第四階段:認識受苦,學習愛別人
那些都是人,他們正在受苦。他們和我們一樣有得到喜樂的權利。」
放棄你、我、他的思維,捨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
「一支箭射過來時,沒有時間問是誰射的或射的是什麼箭。」而是用同理心看待所有
的人。

洞察生命的本質
「只有把世事的本質看成時時刻刻在壞滅,才不會在它變化的時候措手不及,即使面對
死亡也不驚恐。」
當我們沒有了解生命的本質時,容易帶來煩惱、或無明的情緒?
–        事事無常→活在當下
–        緣起緣滅→不要執著
–        好運不是永久的→惜福與知足

鐵的事實:「所有的事物都會消失,你也會消失。」
我們隨時都可能死亡,生命就會消散,不論我們多有成就、多有錢,都不能使生命延
長。在死亡的時候,我們必須放棄所有東西,就這方面,有錢人的死和野獸的死並沒有差別。
→在有幸成為人的同時,就應該為別人的福祉盡一份心,讓今生過得有意義。

第五階段:以愛為本,發展慈悲心
好好運用常識吧!憤怒有用嗎?憤怒不會對彼此有任何幫助。最後,憤怒不會傷害別人,
只會傷害你自己。
不論貧富、老少、強弱,都以良善、慈悲的心對待,希望他們早日得到快樂。
如何發揮慈悲心?
–  與眾生建立親近感與痛苦的同理心。
–  學習如何控制憤怒。
(思考:憤怒的價值在那裡?安忍和慈悲的價值又是什麼?)

第六階段:全心投入,度己度人
如感覺慈悲自然流露,想為眾生除盡諸苦,就像母親一般,想為愛子解除病痛,
那你的慈悲達到圓滿,稱為大慈大悲。
&#8226;  當你的內心深處自然浮現愛心,希望跟所有眾生一起享有真正而永恆的喜樂,這就是
大愛。

第七階段:追求利他的證悟
當身、語、意三方面的行為,愈來愈導向他人的利益,就會發展出深遠的愛心和投入感。
&#8226;  最終目標:幫助形形色色的眾生。
&#8226;  首先我們要了解他們的本性和性向,並對愛的修行有充足的知識。
&#8226;  教導眾生,為什麼要修習愛的修行,以及從現在開始,要捨棄什麼樣的行為。

重新定位你和他人的關係,可以賦予生命新的意義。

http://tw.myblog.yahoo.com/jw!5OkeTSqYERmTZj6vtWnC2uXFVkhXuA--/article?mid=294&prev=-1&next=2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5 07:46 AM , Processed in 0.16293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