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21|回复: 0

内脏脂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7-2011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中的一种,与皮下脂肪(也就是我们平时所了解的身体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不同,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内脏周围有适量脂肪是好事,特别是肾脏周围及肠系膜,可以起到支撑、固定内脏,保持稳定的作用.

现代人多坐少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容易造成内脏脂肪普遍堆积,过多的内脏脂肪会对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比如,它会限制和影响内脏的功能和活动,尤其像心脏这样的器官更为明显,肥胖者一活动就会感到心慌气短,这就是与心脏受到周围脂肪组织的挤压有很大关系。而内脏脂肪一旦存储过多,就会使脂肪溢向血液,导致高中性脂肪的病症。

过多的内脏脂肪还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不仅会破坏人体有益菌,给有害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损伤内脏的黏膜,并经损伤的黏膜进入血管乃至全身各处,聚集在内脏的过多脂肪可谓是导致内脏中毒并降低其机能的罪魁祸首.

腹部为中心囤积脂肪的内脏脂肪型肥胖与皮下脂肪型肥胖相比较,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风险高许多,还容易引发代谢综合征.
所以,要减肥,先弄清楚自己是内脏脂肪型肥胖还是皮下脂肪型肥胖??!!

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并发的关系
内脏脂肪很容易引发皮下脂肪增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肥胖人群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减肥,最后很容易反弹的根本原因
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外形瘦不一定内脏“瘦”
身体内部器官的“胖瘦”,与人的身体胖瘦并不一定成正比。
外形瘦的人并不一定真瘦。
不论一个人外形胖瘦,体内都有囤积脂肪的危险。
有研究显示,依靠节食瘦身的人内脏更容易堆积脂肪.
不要以为你很瘦,只是有一个小肚腩
事实上,如果你很肥,但是没有肚腩,那还不用紧
如果你很瘦,只是有一个小肚腩,那就要注意了
如果你很肥,又有一个大肚腩,健康就可能拉警报了
基本上,四十岁以上,内脏脂肪超标的人,大多数都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

简单可行的自我测量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初识基本方法:
身体各部分都有脂肪积聚,身体的肥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皮下脂肪堆积在臀部周围、下腹部及大腿的类型被称作为“皮下脂肪型肥胖”;
内脏周围堆积脂肪的类型,被称作为“内脏脂肪型肥胖”。
这两种类型里面,“皮下脂肪型肥胖”从外表明显地就可以看出,但是“内脏脂肪型肥胖”就无法从外表来判断了。在日本,作为简单地调查的方法:
(1) -男性腰围(肚脐周围直径) 达到85cm以上,
-女性90cm以上,就会被怀疑为是内脏脂肪型肥胖。这个时候,与其说是丰满,还不如直接说是肥胖。
(2)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的比值。男性>0.90,女性>0.80, 就属于内脏脂肪超标
(因为内脏脂肪堆积一般都会导致腹部肥胖,因此,腰围和腰/臀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是否存在内脏肥胖。)
试着捏肚脐周围,如果能轻松捏起2厘米,表示堆积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来,表示很多脂肪堆积在内脏里。
当然,如果有仪器,得到的结果会更精准。
一般上,专业的体重管理师都会有可以测量内脏脂肪的仪器。
如果你想要测量,也可以短信息我电话号码,跟我预约时间,我帮你做个免费的测量.

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减肥时的差别
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作为能量来源上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同。
用存款来比喻能源储备的话,内脏脂肪是为了每天的生活所使用的活期存款;而皮下脂肪用存款来比喻的话,还划分为定期存款和分期存款,它们时用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的。
换句话说,内脏脂肪比较容易积累,也比较容易消耗掉,而皮下脂肪则相反,光靠较低心率的日常活动及减少日常饮食摄入等方式是不够的。

内脏性肥胖的原因

(1)人种和遗传因素 内脏脂肪的堆积与种族有一定关系,黄种人发生内脏性肥胖的概率比较高。极少数胖得离奇的人,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2)能量代谢失衡 吃得多或动得少或两者兼有,造成热量摄入大于热量消耗,必然会引起脂肪的储存。人体就好比一个仓库,当皮下堆满了脂肪无处可堆时,脂肪就“转移战场”,异 位堆积到内脏去,变成了“违章建筑”。但也有一部分人,体重和体重指数都正常,但内脏脂肪面积大。长期静坐者需特别注意这一点。

反复减肥,也会破坏能量代谢,进而导致内脏脂肪的囤积。
根据我的经验,从来没有减过肥的人,减肥的效果会比反复减肥的人更好
所以,在此劝告想减肥的人,就要下定决心,一次减完。

千万不要减了又肥,肥了又减

(3)内分泌紊乱 工作和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经常熬夜的人,会发生体内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内脏脂肪堆积。

有些人减肥后,皮肤还反而变得更好,更细致
减肥的同时,也调理好能量代谢,解决内分泌的问题,皮肤变好了,有些女性客户,经期也变得更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11-2025 02:41 AM , Processed in 0.10217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