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11|回复: 13

悉达多太子被父王拒绝修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7-2011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间凡是做父亲的人,不管是国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怕自己的儿子贪图享乐,放纵情欲。可是,净饭王却怕太子清心寡言,产生厌世,出家的念头,因此,除了为太子修建豪华的宫殿,为太子娶了美丽的妻子外,还时刻关心太子情绪变化,一见到太子沉默寡言,闷闷不乐时,就要设法让太子高兴起来。当净饭王发现太子对宫里的歌舞感到喧骚烦嚣时,就让太子坐马车去游玩,并告诉驾车的驭者,一定要带太子到有欢乐的人群和有美丽的景色的地方去。可是,悉达多太子喜欢幽静的环境,他叫给他驾车的名叫车匿的驭者,把他带到城外去。

悉达多太子乘马车出城。他刚来到京城的东门,看见一个须发全白,弯腰驼背,行走艰难还不断呻吟的老人。悉达多看到这个情景就想到: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运啊!人在儿童时受父母宠爱,青年时英俊萧洒,壮年时精力充沛,但是到了晚年,人就要在许多痛苦中度日了。


  悉达多看到老人后心情难过,就叫车匿调转马车,驱车向京城南门走来。刚到南门,又见到一个满身生疮流血的病人。病人一边走,一边不断痛苦地呻吟着。悉达多太子想到: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害多少次疾病,要遭受多少痛苦,真是难以想象的啊!


  接着,悉达多太子又调转车来到京城的西门,看见两个人抬着一个死人迎面走来,随行的亲属悲痛地嚎哭着。悉达多太子叹息地自语:死亡是可怕的,每个人又都难免一死,当死亡来临时给每人带来的恐惧,使人多么难以忍受啊!自己的死亡又造成许多亲朋的无限悲痛。这些痛苦,永无休止,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这叫多么苦闷,多么烦恼啊!他立即又离开西门。


  最后,悉达多太子驱车来到了京城的北门,看见一个出家修道的人(印度当时称出家人为“沙门”)从对面走来。这沙门身穿袒右肩的黄色法衣,一手持法杖,一手托钵,态度严肃安详。悉达多太子想道:这出家人是一定不会有俗人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的。


  悉达多太子美丽的王妃耶输陀罗,为太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净饭国王十分高兴,命全国举行庆贺。但悉达多太子的内心却感到沉重。给自己的儿子所取的名字叫罗侯罗。这名字的意思是“覆障”,就是潜伏的一种障碍。这时的悉达多太子已经有了出家修行的念头,他怕因为有了儿子而增加他留恋家庭的感情。“罗侯罗”这个名字的意思也有解释为“圈子”,就是说有了儿子要受到束缚,就像被圈子套住了一样。


  终于,在悉达多太子29岁(也有说19岁)时的某一天,郑重地恳求父亲净饭国王允许他出家修行。净饭王听到儿子要出家,如同霹雳轰顶,他流着泪要求悉达多打消出家的念头,将来好继承他的王位。悉达多就向父王提出:如能满足他的四个要求,他就不出家。一是没有衰老的现象,二是没有疾病的痛苦,三是没有死亡的恐怖,四是所有的东西不损不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7-2011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悉达多太子尊父王的话不修道,世上就没有释迦牟尼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7-2011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7-2011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7-2011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尊父母虽然重要。如果父母讲的不对的话,那就不可取。因该要以仁义为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7-2011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尊父母虽然重要。如果父母讲的不对的话,那就不可取。因该要以仁义为主吧。
小喻 发表于 12-7-2011 04:01 PM



    那个要看是对自己还是对父母的事情了。假如是父母亲不要出家我们不可能逼父母亲去出家吧?如果是你自己的事当然还是你自己来做决定拉如果你已经成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7-2011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学长真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7-2011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棒棒糖学长
对呀!就好比悉达多太子被父王反对修道,过后佛陀回故鄉,度化他的父親淨飯王。
最后,他的父王以居士身證得阿羅漢果而入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7-2011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没存在逼迫的现象,所以不管是佛陀还是他爸爸都没做错事
但是用这种马后炮式的方法证实悉达多没错是不妥当的,要是悉达多出家的第一天就被劫匪杀害了呢?那时候大家还能说他做对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7-2011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11 02:07 AM 编辑

华严大纲

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凡圣生佛,均难称谓。修持门中,须备众德。一法若缺。莫证法身。
我释迦牟尼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为度众生,示生世间。隐其圣德,示同未悟,为物作则,出家修道。迨其一睹明星,豁然大悟。叹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则得现前。
于是华藏世界,海会云集,悉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于菩提场,及余六处,说一真法界,寂照圆融,生佛不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以至妙觉佛果,修因证果各阶级。是知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圆融,方合佛道。
世有狂人,专重理性,不务事修,上违佛教,下负自心,自误误人,诚可怜悯。
此经凡八十一卷,三十九品。清凉国师,分为信、解、行、证四分。又以信分六品经,名为所信因果周。解分三十一品经,分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为差别因果周。以后二品,为平等因果周。三、行分一品经,为成行因果周。四、证分一品经,为证入因果周。周者,事理周备,无所欠缺之谓也。全经大纲,揭示殆尽,依此修持,直达堂奥。前之八会,绝无凡夫二乘,虽有天龙八部,皆是大权示现,实非业系凡夫。后之一会,虽有声闻舍利弗等,已证圣果。纵然在会,不见如来胜妙法身,不闻一乘圆顿妙理但见如来应化之身,及闻生灭四谛之法而已所谓一身示相,胜劣殊观,一音说法,偏圆异闻。
文殊往福城大塔庙前,善财亲近文殊。已证十信满心。承文殊教,南参五十三位诸善知识。首参德云,即证初住,以后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所,普贤威神力加被。俾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为称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此经备明一生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为结归。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世有行人,藐视因果,及净土者,皆由不知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而只以愚夫愚妇当之,以致自失善利也。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34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11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没存在逼迫的现象,所以不管是佛陀还是他爸爸都没做错事
bashlyner 发表于 12-7-2011 07:29 PM


他的父王从他小时候就替他铺路,为了他做了很多事,也是他唯一的儿子,所以对他继承王位很高,突然说要出家修行,父王会有什么感受?一定是晴天霹雳,百般阻止的。难道悉达多太子没感觉吗?我相信他们两个也很痛苦,我们这局外人因该无法体会,他们的心情。那为什么悉达多太子还是要离开而去修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11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用这种马后炮式的方法证实悉达多没错是不妥当的,要是悉达多出家的第一天就被劫匪杀害了呢?那时候大家还能说他做对事吗?bashlyner 发表于 12-7-2011 07:29 PM


哈!我认为通常做主角的都不容易死的,容易死的是配角而已。是我们现今的佛陀!

当然死不在于长或短,在于死得有没有意义或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11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学长真聪明
棒棒糖学长 发表于 12-7-2011 04:25 PM


你不是吧?精神分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1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是吧?精神分裂?
傻瓜VIP 发表于 16-7-2011 10:24 PM



    专家说人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精神分裂的。




注明:表问我是哪一个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0-2025 02:08 AM , Processed in 0.13258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