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ingtsubasa

对一个佛门门外汉/刚入门的弟子来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6-2011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唸這個
''你開心, 我開心, 大家都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6-2011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是在行住坐卧中的,不是靠念经念咒
susupapaya 发表于 4-6-2011 12:39 PM



    如果否决念经念咒,就清楚解释你的高见,怎样是“修行是在行住坐卧中”给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1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 可以看看华严经净行品,当中教你如何善用其心。。

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如何才能使烦恼众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菩萨答曰:“善用其心”──用自己的心。为此文殊师利菩萨为智首菩萨说净行品,见到一种境界就发一个愿,智首菩萨见了一百四十种境界,发了一百四十个愿。学佛并不是离开了日常生活之外,另外还有什么好方法,佛所说的法就是觉悟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在自己吃饭穿衣,乃至工作中去求去悟,看自己怎么用自己的心。会用的,就能得到清净心。

如果lz持大悲咒以及心经可以发这个愿:
昼夜六时诵大悲咒,普为一切众生消除罪障。
每日诵《般若心经》八卷,普为一切众生求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1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kjj 于 4-6-2011 05:21 PM 编辑

让我介绍几位善知识给lz,好让你可以亲近。。

宣化上人略传

法界佛教印经会编

宣公上人,东北吉林省双城县人,民初戊午年农历三月十六日生。俗姓白,名玉书,又名玉禧。父富海公,一生勤俭治家,以务农为业。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怀上人时曾向佛菩萨祈愿,生上人前夕,梦见阿弥陀佛大放光明,遂生上人。

幼年时代,上人随母亲茹素念佛,生性沉默寡言,但天赋侠义心肠。年十一,见邻居一死婴,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毅然有出家之志。十二岁,闻双城王孝子常仁大师,尽孝得道,发愿效法。忏悔过去不孝父母,决定每天早晚向父母叩头认错,以报亲恩,自此渐以孝行见称,人称“白孝子”。十五岁皈依常智老和尚为师。同年入学,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医卜星相等,无不贯通。求学期间,参加道德会等慈善团体;又为不识字者,讲(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为贫寒者,创办义务学校。

十九岁母亲逝世,遂礼请三缘寺常智老和尚为剃度,法名安慈,字度轮。并披缁结庐在母亲墓旁,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拜华严、礼净忏、修禅定、习教观、日一食、夜不卧,功夫日纯,得到乡里人民的爱戴礼敬,其洗炼精虔,感动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故灵异之事多不胜数,神异事迹广传,被称为奇僧。一日打坐,见六祖大师至茅棚,告曰:“将来你会到西方,所遇之人无量无边,教化众生,如恒河沙,不可悉数,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征象。”说毕,忽而不见。守孝期满后,隐居于长白山支脉弥陀洞内修苦行。后回三缘寺,被选为首座。居东北期间,观机逗教,点化迷萌,济世活人,感化无量龙蛇、狐狸、鬼神,求皈受戒,改恶修善。

一九四六年,因慕虚云老和尚为宗门泰斗,遂束装就道,前往参礼。途中备经艰苦,踪迹遍及内陆各大梵刹,一九四七年赴普陀山受具足戒,一九四八年抵达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于南华寺戒律学院任监学,后转任教务主任。云公观其为法门龙象,乃传授其法脉,法号宣化,为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诃迦叶初祖传承的第四十五代。

一九四九年,叩别虚云老和尚,赴香港弘法,阐扬禅、教、律、密、净五宗并重,打破门户之见。并重建古刹、印经造像,分别成立西乐园寺、慈兴禅寺、佛教讲堂。居港十余年间,亦应众生恳请,普结法缘,相继开讲(地藏经)、(金刚经)、(弥陀经)、(楞严经)、(普门品)等经典多部,举办(大悲忏)、(药师忏)、佛七、禅七等法会,又创办(心法)杂志等,终日为弘扬大法而奔忙,使佛法大兴于香江。其间亦曾几次赴泰国、缅甸等地,考察南传佛教,志欲沟通大小乘,以团结佛教力量。

一九五九年,上人观察西方机缘成熟,为将佛教的真实义理传播到世界各地,遂令弟子在美成立中美佛教总会(后改为法界佛教总会)。一九六一年,赴澳洲弘法一年,以机缘未成熟,一九六二年返港后,应美国佛教人士邀请,只身赴美,树正法幢于三藩市佛教讲堂。初住无窗潮湿之地窖,俨然如坟墓,故自号“墓中僧”。此时正逢美苏两国有古巴飞弹危机之事,为求战争消灭,世界和平,绝食五星期。绝食毕,战争遂解。

一九六八年,成立暑假楞严讲修班,华盛顿州州立大学学生三十多人,远来学习佛法。结业后,美籍青年五人,恳求剃度出家,创下美国佛教史始有僧相的记录。此后,上人致力于弘法、译经、教育等事业,又广收徒众、建道场、立宗旨。集四众之真诚,尽未来际劫,遍虚空法界,光大如来正法家业。

在弘法方面,上人讲经说法,深入浅出,数十年如一日,并极力栽培四众弘法人才,多次率团至各大学及世界各国弘法,以期引导众生改恶向善,开启本有智慧。在译经方面,现已有百余种译为英文,为佛经译为英文最多者。另有西班牙文、越南文等译本,预计将(大藏经)译成各国文字,使佛法传遍寰宇。在教育方面,万佛圣城设有育良小学、培德中学、法界佛教大学、僧伽居士训练班等教育机构。分支道场多附设周末、周日班学校,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做人基础,以大公无私慈悲喜舍为究竟目标,男女分校,义务教学,培养做人基础,品格高尚的真人才,来挽救整个世界。并教导弟子天天参禅打坐、念佛拜忏、研究经典、严持戒律、日中一食、衣不离体,和合共住,互相砥砺,在西方建立真正行持佛法之僧团,以图匡扶正教,正法久住。又开放万佛圣城为国际性宗教中心,提倡团结世界宗教,大家互相学习,沟通合作,共同追求真理,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上人一生大公无私,发愿代受众生一切苦难,将己身一切福乐回向法界众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坚持雄伟坚贞之志节,做疾风中的硬烛,烈火内的精金。

上人曾撰一联以明其志: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又坚守自出家以来的六大宗旨: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

利益群生;以慈悲智慧之教化,舍己为人、以身作则之精神,令无数人真诚改过,走向清净高尚之菩提大道。

今以众生障深福薄,一代圣人遽尔示寂,娑婆众生顿失依怙,然上人一生就是一部法界的华严大经,虽示现涅槃转无尽轮,不留痕迹,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1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kjj 于 4-6-2011 05:22 PM 编辑

虚云老和尚简介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
堂老先生在泉州做官。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
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
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著老虎冲进萧
夫人的怀中。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
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
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
胖胖的小男孩。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这个生下来
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
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
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
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

    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但是,十几岁的
孩子已连著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
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
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
家,皈依妙莲法师。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
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
尼。从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
海到普陀山求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
决定拜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
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
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
萨的化身。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后来更
经西藏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
寺连打十二个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
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
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
皈依信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
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

    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
见荆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
决心重复旧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
也就是「云门事件」。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大师虽遭毒
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
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
教会会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
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但经过云门事件后,老和尚的身体常常不好,他说:「人家是三天命
有两天病,我却是三天命有六天病。」老和尚日夜无法安眠,但一切都顺
应自然,并不以为苦。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
大师劝阻了。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著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
塔才建到一半。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
稀饭。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四月,大师在曾经
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十月,病渐渐
重了,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
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
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嗔痴。」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
世。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
离开了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
老和尚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
迹可寻?况学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
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
法护教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6-2011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宗十三代祖印光大师

  自民国初年以来,在佛教的缁素两众间,提起印光法师的大名,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一部《印光法师文钞》风行天下,教化亦几编及於全国。在他入寂五十年後的今日,印老的《文钞》,仍是台湾印行最多、流传最广的一部佛门宝典。这固然是由於法师的文字言言见谛,字字归宗,深入显出,妙契时机:但主要还是他身体力行、老实念佛的功力所感召。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绍伊,出家後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他是陕西省合阳县人,出生於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十二月十二日,父名秉纲,有三子,长名从龙,次名攀龙,法师居幼。他自小从长兄读儒书,也犯着许多读书人的毛病,即“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说。”後来病目,几至失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到了目疾渐痊,披阅释典,研究有悟,乃发心出家。光绪七年(时二十一岁),他由西安到终南山,在南五台的莲花洞寺出家,道纯和尚为他剃度。

  据他自己写给邵慧圆居士的信中说,他出家未及三个月,他的长兄曾找到寺中,假说母亲病重,要他回家看看。回家後就逼他换下僧襞,不准他外出。後来他再度逃家,回到莲花洞寺,对他师父说:“弟子在这里住不得了。”他师父给了他一块龙洋,让他离寺去行脚叁访。初到湖北竹溪莲花寺挂单,为寺中打煤炭烧水。光绪八年四月,到陕西兴安县的双溪寺,从印海定律师受贝足戒。之後就到终南山太乙峰结茅潜修。在终南山一住五年,於光绪十二年十月,听说红螺山资福寺是修净士的道场,於是他就到北京西北怀柔县红螺山资一福寺挂单念佛。翌年,向资福寺告假朝五台山,然後仍回到资福寺。他在寺三年,曾充任上客堂杏灯、寮元等职,工作之馀,研读大乘经典。到了光绪十六年,他又到北京龙泉寺,任行堂职,翌年又住北京圆广寺。

  光绪十九年,普陀山法雨寺的化闻老和尚到北京请藏经,请得《龙藏》,要运回普陀山,需人相助,圆广寺的人以印光作事精慎,就推荐他给化闻帮忙,因此随化闻到了南普陀,是年三十四岁。到了法雨寺,就安单在藏经楼。

  陕西人的性格,刚劲坚毅,木呐质朴,而不自我表现。法师就是这种性格格的代表人物。他在法雨寺励志精修,唯念弥陀。一住数年,後来由於寺众一再坚请他讲经,他推辞不掉,乃开讲《弥陀便蒙钞》,听众钦佩不己,这是光绪二十二年的事。

  讲经毕,他在珠宝殿侧闭关,一闭两期六年,而学行倍进。出关後,法雨寺的僧侣了馀与真达等,特建了一座慧莲蓬供养他居住,过了两年,众僧侣又迎请他回住法雨寺。

  光绪三十年,谛闲法师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请他协助,他陪着谛老去了一趟北京,事毕仍回到法雨寺的藏经楼。宣统元年,年方二十一岁的太虚法师在只洹精舍就学,下半年只洹精舍停办,一位华山法师推荐他到普陀山法雨寺的法雨小学任教员,学生都是山中的小沙弥,太虚在山中住了半年,认识了法雨寺的了馀和尚,也亲近过年已五十岁的印老。宣统三年,太雪广州回到上海,转往普陀山度夏,再度和印老见面,印老阅太虚的诗文,深为赞许,曾和太虚唱和,也常一谈数小时不肯分手,这一老一少,於此时建立下了较深的感情。十馀年後,太虚推动“整顿僧伽制度”,印老不以为然,曾当面对太虚的弟子大醒说:整顿僧伽制度是“新花样”。民国二十九年,印老圆寂,太虚在重庆长安寺领导缁素数百人开追荐会,并作诗悼念。

  那时有一位天涯行脚的高鹤年居士,光绪二十四年到法雨寺吊化闻老和尚之丧,和印老由此相识,以後就常到普陀山去探视印老。民国元年上海的狄楚青居士创办《佛学丛报》,高鹤年向印老要了几篇文稿,交给《佛学邋报》刊登,报上署名“常惭”,世人还不知道印光之名。後来在北京政府任职的徐蔚如居士,读到《佛学丛报》上的文章,向人打听常惭是谁?最後问出来是普陀山的印光法师。民国三年、五年,他两度亲到普陀山求见印老,要到了印老几件信稿,带到北京印行,题名曰《印光法师信稿》。到了民国七年,徐蔚如搜集二十多篇信稿,重为印行,题曰《印光法师文钞》。这以後一再增益,在商务印书馆印出了铅印版,在扬州藏经院印出了木刻版,後来又在中华书局、上海佛学书局、苏州弘化社,一印再印心,这部《印光法师文钞》就风行天下了。徐蔚如为文钞作跋云:

  ***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

  又云:

  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可谓善识法癸,竭忱倾仰者矣!

  民国八年以前,印老在普陀山,从不收皈依弟子。民国五年,徐蔚如陪着母亲上山求皈依,印老介绍他母子去皈依谛闲法师。民国六年,北京天津大水为灾,上海的居士名流狄楚青、王一亭、程雪楼等,委托高鹤年北占察灾情。鹤年回到上海,当地居士随组成“佛教慈悲义赈会”,并推请鹤年到各地劝设分会,鹤年以此到了普陀山。这时,法雨寺的方丈是了清和尚。印老关怀灾情,他认为“救灾即是普度众生”,他与了清出面,召集诸山长老,在普陀山也设了赈灾分会,大家随缘乐助。印老把他仅有的银洋拾元也捐了出来。

  第二天,印老以陕西的小米粥和油饼招待高鹤年,吃着饭他说:“某某先生等到山上来皈依我,我决不准!并送香金,也分文不收。”

  高鹤年恳切的劝他说:“如果是真正发心请求的,说方便皈依,普度众生,也是释尊的遗制:如果说这样作有违常住的规矩,我去向法雨寺的老当家和方文请求通过。”

  印老这时才点头说可以考虑。这样到了民国八年,徐蔚如的朋友周孟由兄弟陪着他们的庶祖母到普陀山,再三恳求印老为那位老太太及周氏兄弟受三皈依,各赐法名。这是他受人皈依之始。以後二十馀年,他的皈依弟子遍天下,多到不可以数计。

  

  印老於光绪十九年到普陀山,一住二十五年,直到民国七年,他五十八岁的时候,才出山活动。原来他想到扬州刻经处去印经,以人地生疏,约高鹤年陪他去。到扬州办完事,回到上海,高鹤年要带他到海潮寺或玉佛寺挂单,印老不讶,他说:“你的熟人太多,你陪我去,人家一定要客气办斋。你我都是苦人,何必苦中作乐,既花钱,又耗时。”高鹤年只得带他找了一所最冷落的小庙,住了下来。

  这一次到上海,高鹤年为他介绍了沪上名流狄楚青、程雪楼、王一亭、陈子修、邓心安诸居士。印老与他们广谈孔盂学理、净土因果等。分别时,这些人欲送香仪礼物,印老一一谢却。

  民国八年,他为印经事,又约高鹤年陪他到上海。这一次高鹤年陪他到“南园”,和佛教护法居士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等见了面,为他们说净土法门。简氏兄弟供养他千元,其他居士也有供养,这怡够他印经之需。这以後,到普陀山去求皈依的人,如山阴道上,接应不暇。皈依者供养之款,他一概拿萍印书赠人之用。

  民国十一年,定淘县的县知事陶在东,和会稽道的道尹黄涵之,以印师教化一方,汇师道行,请北京政府的总统徐世昌,颁给印老“悟彻圆明”匾额一方,铜鼓暄夫的送到法雨寺,香花供养,极盛一时。这在世人认为是难得的殊荣,而印老淡然置之,有如罔闻。後来有一位德森法师,侍印老座下,为印老校对所印的经书,偶然读到马契西居士为印老撰写的传记,才知道有徐大总统赠匾这件事,他就叩问印老。印老板下脸说:“悟尚未能,遑论圆明?瞎造谣言,增我惭愧。”德森後沫在大属高处发现了这块匾,盖因殿高匾小,平常未注意到也!

  自民国七年以後,印老常到上海印经书,而苦於没有落脚的处所。後来法雨寺的真达法师,住持三圣堂,三圣堂有下院太平寺,民国十一年翻修过真达特开了一间净室,这以後印老到上海,始有了安居之所。日子久了,上海佛教人士都知道他住在太平寺,这一来,居士名流去间道的,善男信女求皈依的,以至於各方的函件,都愈来愈多,太平兰若出了名,也增加了他人事繁杂的困扰。到了民国十七、八年,他急欲找个清净的地方归隐,後来真达与沪上居士关絅之、沈惺叔、赵云韶等商议,找到了苏州的报国寺,真达花费了几千元的现祥予以修缮,到民国十九年二月,他戴还到苏州报国寺去闭关了。

  印老到苏州後,创办了一所“苏州弘化社”,专印佛僧赠人,自浮土经论、《安士全书》、他自己的文钞,以至於各种初机佛书,前後多年印送的书籍,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百万馀帧。这种工作,全是代佛宣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而已。

  印老自奉极薄,食则唯求充饥,不求适口:衣则唯求御寒,厌弃华丽。如果有人供养他珍美的衣食,他却而不亨不得已受下,就拿来转赠别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库房,由大众共享。有一次,关絅之居士请他到家应供,他声买需高装馒头、炒豆腐渣两样即可。关居士无奈,只得在素斋席上另备这两样东西。他驻锡太平寺时,关居士去拜托,楼上楼下找不到他,最後在天井中找到了,原泳他蹲在地上洗衣服。

  他虽薄以待己,却厚以待人,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他都拿来印佛书流通,为人种福田。他对於赈灾济贫的事,权衡轻重,先其所急。如民国十五年,刘镇华兵围西安,饿死数万人。解围之後,印老立即以印书之款,汇去去三千圆办赈济。二十四年陕西大旱,得到王幼农居士的函告,立刻拿出存折,令人提款一千圆汇去,而提汇之後,存摺馀额剩下了百元,而报国寺的一切费用全赖存褶款维持,他认为先赈灾再说。

  他由上海迁到苏州後,一直闭关潜修,但请求皈依的不断,各界的书信也如雪片飞来,这就增了他不少精神负担。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佛教界修建护国息灾法会,推代表到苏州,请他出关说法,他推却不掉,出关到上海,在佛教净业社社址的觉园——就是早年简照南、王阶兄弟的私宅南园,后来捐出来做为净土道场说法。那是一次规模盛大的法会。当时他闻说绥道灾情严重,他立将法会上一千多人皈依的香敬,计两千九百多元,全部捐出来。回到苏州,下火车即先去提款,把仅存的印书款千元再汇区。第二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继之上海八一三战争,苏州城不能再住下去了。不得已,应妙真、了然、德森等的请求,迁到城外木渎灵岩山去住。

  到了二十八年,印老时已七十九岁,他似预知时至,於是年十二月,在一封致德森法师的信上说:

  德森法师鉴:凡上海所有之款,通归印《文钞》,不必一一报明。光大约不久了之将已了者了之,不能了者亦了之。光死,决不与现在僧相同,瞎张罗、送讣文、开吊、求题跋,敛些大粪堆在头上以为以为荣。……

  

  二十九年春天,他覆章缘净居士的信上说:“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到了是年冬天的十月二十七日,身体不适,略示微疾。二十八日午後,他召集在山全体职事及居士等,到关房会谈,对众人说:“灵岩住持,不可久悬。”他命妙真任之,众人咸表赞同,就订十一月初九为升座之期,他说:“太迟了。”改为初四,他亦说:“太迟了。”後来改为初一,他点头称可。

  初一举办过妙真的升座典礼,到初三晚间,他吃了一碗粥,然後对真达等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此後就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到了初四早晨一点半钟,他由床上坐起来,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就大声念佛。到两点十五分,他索水洗手,洗手毕,站起来来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往西方。”说过,就在椅子上,面西端身正坐。三点多,妙真到了,他嘱咐妙真:“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之後就甭诺,只尝蚕念佛。到了将近五点钟,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坐逝。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印老一生,由儒入释,主张儒佛融会,学佛由做人学起。故他平日以儒家伦理及念佛法门教人。他认为,佛法包括世出世间诸法,故应於父言慈,於工禹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他说:“欲学佛祖,需先取法圣贤,倘躬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印老生平不作寺院住持,不收剃度弟子。民国八年以後,受在家弟子皈依,二十馀年间,皈依弟子十馀万今他的着作有《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印光法师嘉言录》等。

  民国三十年,他的弟子辈及上海缁素,在上海净业社的觉园,成立了“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刊印他的遗着,发行《弘化月刊》,宣扬净土宗念佛法门,并且尊他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0-2025 05:14 AM , Processed in 0.0809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