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海精灵

《无量寿经》会集本之172处谬误及瑕疵。(谢绝原始上部座/南传佛教徒)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5-2011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精灵 于 6-5-2011 12:22 PM 编辑

再转帖,此为各各法师的著作。

一、宗舜法师的《会集本现象的反思》摘录:
1、在宋代法贤法师所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法藏比丘发愿(第14愿)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闻吾名号,发菩提心,种诸善根,随意求生诸佛刹土,无不得生,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阿弥陀佛也并不是只希望大家都去他那里,而是随众生之意……但是,这么重要的一愿,在……夏莲居会集本中,是被删去不存的(被删去的还有两愿,都是宋译本独有而为他本所无的,分别见宋译本第20愿、21愿……)!
2、……将王太子改成王子,将五百长者子改成五百大长者,将同样是万德洪名的五十三佛名及法藏比丘所发的三条大愿删去不存……
二、宗舜法师的《〈阿弥陀经〉夏莲居会集本商兑》摘录:
1、一、删正为误
……在秦译本《阿弥陀经》……有这么一句话: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
秦译本是先讲往生有情,后谈菩萨弟子。唐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则分二段讲菩萨弟子和往生有情:
“无量寿佛,常有无量菩萨弟子,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
“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转,必不复堕诸险恶趣、边地下贱、蔑戾车中,常游诸佛清净国土。”
然而,这一段话到了夏会本《阿弥陀经》……中,则成了这个样子:
“若诸有情生彼土者,皆是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必不复堕诸险恶趣……”
2、二、删圆为阙
……在秦译本中,八功德水只有名目而无具体内容,唐译本则明列八功德为“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
但是,夏会本采唐译却删去了第八之中“定能长养诸根四大”,仅剩下“饮已增益种种殊胜善根”。
3、秦译本无此类文字,但唐译本却补足了此义:
“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希有事,假使经【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以【其】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舌,【一一舌上】出无量声,赞其功德,亦不能尽,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但是,到了夏会本中,上文方括号内所有文字悉数被删……且不论“百千俱胝(亿……)那庾多(兆……)劫”能不能等于“百千劫”,我们只从舌与声的数量上来进行分析。在唐译本中,一舌正表极其微细,而一舌能出无量声,是表“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与《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完全一致。“一一”,含有“每一、逐一、个个、任一”等意……由于它的被删,“无量舌”与“无量声”直接相对应,就变成了一舌出一声,“微细相容安立门”的妙义,自然也就无从显现。
4、……在夏会本中,有许多都是被毫不留情地大删特删了的。由于被删节处多不胜举,我们只取夏会本采唐译本全句而独删数量词的例子加以说明(方括号内的文字均被删去):
“极乐世界净佛土中,自然常有【无量、无边】众妙伎乐(舜案:夏会本改作‘天乐’),音曲和雅,甚可爱乐。”
“(上妙天华)增长有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持此天华,于一食顷,飞至他方无量世界,【供养百千俱胝诸佛。】于诸佛所,【各以百千俱胝树华】持散供养……”
“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舜案:夏会本改为‘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
5、三、删深为浅
……在唐译本里,正有一段经文,说明了“良友”的殊胜利益:
“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无量寿佛,常有无量菩萨弟子,一切皆是一生所系,具足种种微妙功德,其量无边,不可称数。假使经于无数量劫,赞其功德,终不能尽。”
夏会本则将此段删节成这样一句:
“菩萨弟子亦复如是,其量无边,不可称数。舍利弗,彼佛净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6、其他删深为浅的做法,夏会本中还存在一些。限于篇幅,再举一例。唐译本独有的“彼有情类,昼夜六时,常持(天华)供养无量寿佛”一句……夏会本采入时偏偏删去“昼夜六时”四字……昼夜各三时(……)中,持华供佛,正表其国众生修行精进。夏莲居居士是担心菩萨们不休不息,会累坏身体而删去的么?倘如此,释尊竟不及夏莲居居士慈悲了。阿弥陀佛!
7、四、改是作非
……夏会本中有这样一段经文:
“是诸池中,常有种种杂色莲华,量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光影四显,微妙香洁。”
“光影四显”一句,正是夏莲居居士杜撰的疏误之文。唐译本是这样说的:
“(莲华)青形青显,青光青影;黄形黄显,黄光黄影;赤形赤显,赤光赤影;白形白显,白光白影。四形四显,四光四影。”
8、附注:
6:夏会本《无量寿经》在“菩萨往生第四十二”中,没有明确菩萨的“一生补处”这一身份,仅说“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
三、宗舜法师的《与某某居士谈会集本》摘录:
1、……夏会本妄增妄减经法的地方,实在举不胜举。将同样是万德洪名、并且五译全部都有的五十三佛名等内容删去,是不是妄减经法?另如,将两处不同经文捏合到一起,凑出什么融通显密的经文,是不是妄增经法?
2、“升灌顶阶,受菩提记”和“为教菩萨,作阿阇梨”,均是唐译本中的句子,并非夏莲居自造。但此四句相距甚远,而且所说之义并非如夏莲居所会集者。今录其原文如下:
“或现微笑,放百千光。【升灌顶阶,受菩提记。或成佛道,现八涅槃。】使无量有情,皆得漏尽,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如是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如幻师,善知幻术,而能示现男女等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如是如是,诸菩萨等,善学无边幻术功德,故能示现变化相应,能善了知变化之道。故示诸佛土,现大慈悲,一切群生,普皆饶益。菩萨愿行,成就无疆。无量义门,通达平等。一切善法,具足修成。诸佛刹中,平等趣入。常为诸佛,劝进加威。一切如来,识知印可。【为教菩萨,作阿阇梨。】常习相应,无边诸行。通达一切法界所行,能善了知,有情及土。”
3、可是黄大德偏偏就是不提夏会本把“阿阇世王太子”错会成“阿阇王子”(非法剥夺人家继承王位的资格),将“五百长者子”错会成“五百大长者”(私意篡改佛陀之授记),并对夏会本其他一些错解经文的地方竭力曲解回护。
四、释思豁的《佛说无上圣典 岂容后人会集》摘录:
1、就在同一本书,不过相隔四十余页,第四十八页,我们就看到这么一句注释:第五行“后世转剧,至成大怨”前,德森法师拟依康(僧铠)本,加入“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八字……
2、《无量寿经》后汉支娄迦谶及吴支谦两种译本中,皆有这么一段:“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闻阿弥陀佛二十四愿,皆大欢喜踊跃……”,可到了夏氏会集本里,这句话则成了:“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闻之皆大欢喜……”(“阿阇世”是梵语直译,汉语的意思:未生怨,简称为“阿阇”,独夏一家。“阿阇世”可简称“阿阇”,那么,“阿阇梨”是否也可称之为“阿阇”?阿阇世与阿阇梨不分,和尚成了王子,岂不笑话?这说明夏氏不懂梵语,更不懂作品翻译。最不能容忍的是,“长者子”改成“长者”,虽只一字之差,岂知翻天覆地,儿子变成了老子。)
3、“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在夏本里得不到统一。
4、康僧铠等原译本《无量寿经》,在讲到五恶五痛五烧五善时,每恶等前,都有“佛言”二字,仅仅两个字,夏氏都容忍不了,以为多余,统统砍了。
5、比如说会集本“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其五者”段,有这么一句话:“不信诸佛经法。”擅能“简洁”的夏氏,在这里又将谁砍掉了呢?我们先看后汉支娄迦谶译本:“不信道德,不信有贤明先圣,不信作善为道,可得度世,不信世间有佛……”在这里“道德”等指“经法”,“贤明先圣”指僧宝,整句意思为:不信佛、法、僧三宝。夏氏将僧宝“开除”了。吴支谦译本又如何呢?-——“不信道德,不信有贤明先圣,不信作善为道,可得度世,不信世间有佛……”,原来一模一样,一字不差。曹魏康僧铠本呢?——“不信先圣、诸佛、经法……”,这里最简洁了,应当很合夏的品味;可以看出,夏文即脱胎于此。但他还不放手,还是将“先圣”砍了。是归于“简洁”乎?
6、说夏莲居只知道“砍经”,似乎也有冤枉;有的地方,他也会“添足”。比如过去上海有人送给我们一批《弥陀经》,但与常用的不同在“一心不乱”之后,加有“专持名号”等二十一个字,这就是夏莲居之流的又一“心声”。
五、大安法师的《大安法师答疑: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如何对待无量寿经夏会本?》摘录:
1、第二就从往劫的古佛。五种原译本都有过去无量无数无央数劫以前,有古佛出现,第一尊佛是定光佛,这些古佛的出现,把他一一列出来是意义深远的,一则表明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善根能够感的这些古佛一一示现八相成道,另一方面,这些古佛,悲心不舍众生,首尾两尊佛,一个是定光佛,又叫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亲教师,那么,另一端是是世自在王如来,是法藏菩萨,即阿弥陀佛的亲教师,这两者遥相呼应,他是传达了甚深的信息的。说明法藏菩萨是在娑婆世界,以转轮圣王之职出家的,是在这里发大愿的,是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甚深的法缘的,都从这个古佛示现里面跟我们传达出来了,你竟然一下子把他不要了。
2、再就是四十八大愿,以二十四段把他分在一起,一个愿里面又包含两愿或者三愿,这种方式是不是可取的?有时候阿弥陀佛是针对十方凡夫众生发的愿,有的时候是对它方世界菩萨发的愿,如果你把他整合在一起,你所面对的,可能针对凡夫众生发的愿,你那个头上戴的帽子是根据菩萨发的愿,这就不对了。
3、……再就是所翻译的那些重要的段落,重要的意思,有时候会集本体现不出来,比如边地疑城问题,边地疑城是中辈往生也有疑城,下辈往生也有疑城,我们在会集本看不出来。
4、无量寿经里面它非常推崇行作沙门的功德,能够为佛出家是佛的子孙,强调出家的功德,在会集本里面也看不到。
5、……阿阇世及五百大长者子,过来供养佛,他把这个“子”字丢掉了,阿阇世及五百大长者,你这个长者子和长者是一回事吗?
六、台湾何炳仪居士的《夏氏无量寿经会集本之研究与评论》摘录:
一.抄自魏源或王日休之会本
    二.诸译中同义之经文皆取
    三.省略原译经文,以致意思不完备或改变
四.取原译中无关之句子或段落合之
(以上四项的内容较长,限于篇幅不录上来,请读者参见原文。)
七、乞愚法师的《不忍众生苦 不忍圣教衰 是故于此中 缘起大悲》摘录:
梅光羲(参加会集者之一)在会集本《无量寿经》序中说:
“梅光羲在“序”中说:“于是三人共同参祥,又复拈阄佛前,始行定仪。”(于是三人共同参照推敲,又在佛前抓阄,才定下哪句应留哪一句应删……

海精灵按:-会集经典那么严肃的东西,竟然可以用拈阄方式来进行。。。。噢麦葛。。。

注:
拈阄 (niān jiū):-用几张小纸片暗写上字或记号,作成纸团,由有关的人各取其一,以决定权利或义务该属于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8-2025 09:04 PM , Processed in 0.10049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