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贤哉回也

[生活]《白色不一定是透明》22/08『書場現形記×经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6-2011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市漫遊》

  那天放工,用過簡便的晚飯後,便忙於善後。星期六的夜晚是格外年輕的。好像有一陣子沒再有這樣的感覺了。那本該屬於星期六的感覺。是啊!好像從工作以後一直到現在都沒機會好好感受所謂的週末夜了。那個曾經屬於爸媽年代的,哪間舞廳?哪出電視劇?放著怎麼樣的歌?還是阿公阿媽說的故事。那樣的一個年代彷彿離我老遠的,卻又是格外的清晰。

  我洗著碗筷的當兒,忽聞Phil Collins深情演唱的『Against All Odds』。當下的我是出奇的驚奇。是啊?!這個時候不應該是放著8頻道的哪出台灣劇嗎?沒有聽見人物的台詞,也沒有聽見不屬於週末夜晚的任何雜音。那是一個相當和平的週末夜。隔著一條馬路的回教堂沉默,對面房子的屋簷熄了燈,隔壁的人家出遊了,淡淡靜靜的一整條街彷彿只剩下我們家似的。那個夜晚相對的來的太和平了,就像黑夜裡點燃的一根蠟燭。微微的燭火在黑暗中燃燒著,微弱的光線卻像似無窮希望的光芒。那個夜晚大致上就是這麼一回事。街燈也失靈得很有情調。

  我一邊哼著Phil Collins 的『Against All Odds』一邊洗著碗筷。水流的聲音,洗衣機排水的聲音,我的聲音,廚房霎時間成了我的世界。哼著廚房的歌放佛我是個樂得忘返的廚師似的。回憶起村上小說的某句對白『光是煮這些菜我就飽了。』再試著想想平時下廚的時候還真是那麼一回事。不知道到為人母的,天天給家中開伙就如同吃得撐不過似的。我想那小說所描寫的,大致就是那麼一回事吧。

  哼著歌的當兒,母親不知不覺中將洗衣機的排水給存了起來。我哼的歌斷斷續續的,也因為英文水平還真的是在一個程度之下,所以哼起來不時停頓,還是喘氣。怪是英文曲子都難以發音,怪是我太遲接受了英文。

『媽,怎麼爸會聽這首歌的?』我停下了哼唱,隨性問道。

『哪知道?』媽笑著對我說著,但眼神很是奇怪。

  我再是笑了笑也說不上什麼了。將碗筷洗完以後,我便乘著夜市還未打烊以前到哪閒晃。方才踏上腳車,我就覺得怪了。為什麼我會問母親,究竟為什麼父親會聽這首歌呢?很是奇怪啊?!奇怪的應該是母親對吧?
我自問。根本上之所以奇怪的是我不太應該知道這是一首1985年的歌曲。奇怪在我好像根本不適合問那問題吧?對啊!我騎著腳車的當兒才想著。根本上這就是父親大學年代的歌曲啊!他老人家怎麼不知道呢?怪是我又為什麼會知道呢?

  我痴痴笑著,騎著車,越過那條變了樣的泊油路。撐著週末夜的熱鬧,道路上是一片車輛,我騎著小小的腳車穿插在一輛輛車旁,很是超然。那條馬路變得很是歪曲,而根本上又或者一直都是那樣的也不一定。只因為我真的太久,太久沒走這條路了。

  夜市的人潮如同往日。只是我走經的幾家檔口換了人,幾家檔口消失了。我愛的愛玉冰還在,我愛的面煎糕還在,而我的回憶也跟著慢慢侵入了我的腦海。我想起了高中時還挺喜歡一個人走夜市。走在夜市的人群中看著大人們如何走路,看著情侶們再踏步,看著女人牽著孩子在遊路,我是這樣子看著人群長大的。一下子很難再把事情倒過來,我又再一次陷入了自個的世界裡。

  我曾經提問『究竟為什麼男人總是用右手牽著伴侶呢?』這個問題我還不曾得到滿意的解說,或許跟左右手寫字有關吧?
  
  我也曾經提問『究竟牽著手步行是齊腳同行還是異腳向前呢?』對此我也還是沒法解答的,只勉強說是投好問題吧!

  各式各样的問題曾經都在我的腦袋裡劃過,問過,卻好像每次都沒有答案似的。我步行在夜市的速度慢得連誰也跟不上,而漫無目的卻又像心事重重。我就是這樣子走了一年啊!走著一定非吃面煎糕不可,走著非喝上愛玉冰不可,就是這樣的任性。

『為什麼一個人走呢?』那是我昨天驚然發現的。

  好像是那次和妳分手以後,我就一直是一個人走了。

  對此,我還是相當不滿意的。

  只是那樣的週末夜晚還是相當和平的。就像我之前說的那樣吧!那首Against All Odds的旋律似乎還一直在我腦海裡打轉著。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6-2011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學與我》

  最近將日子倒回來看。是的,那個不知不覺高中畢業了。鬧了一段時間的新山市,再自我放逐。重新回到平衡點上的我似乎已經傷痕累累。說不上累,只是沉著了,淡定了,有些事似乎已經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前些日子,我一直惱著。關於善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先前之所以在新山鬧日子,不過是為了刻意逃避些『什麼』。總而來說並不是真的為生活而生活,而是為了避開一個似乎我怎麼都不願意去碰的『她』。然後先是新鮮,後來厭倦,一直到我混亂,然後放逐。那段日子回想起來確實過於幼稚。但不這樣子似乎就不成體了,也難免要為此留下傷痕的。

  我的思緒中不時浮現起那時的我,一個人走在夜深的新山市,一個人徘徊在燈紅酒綠的門檻,不去不留,甚至有些厭倦。之所以為什麼『大家』都這樣將時間沉溺在酒精與肉體之中呢?那一瓢金發,赤裸而透明的衣著,在月光下顯得高雅,顯得淫穢,那個我目不正視而他一夥卻洋洋得意。我知道的,那個不過是『他們』的生活,而不過在我看來奇怪罷了。

  對!我曾經耗了幾個月的時間在那裡觀察。我以為這樣就能安撫下我。我以為只要那樣就能寫文字,然後抒發壓抑在心底的那塊感情的。只是為什麼呢?我厭倦,抱怨,甚至不負責任的出走,放逐。回過頭來給自己的解釋叫做:『追求自由』。

  90後的我們怪是可怕。活得麻木,不自覺,容易被左右,甚至極端的自以為是。因為我們的時代過分的『和平』了。所以我們要的是『持守』而不是『攪局』。因為我們的時代被『自由』給蒙蔽,而自由在我們眼中若是不順心的就即成了打壓,剝削。

『那個就是我們啊!』

  我們太容易被物質滿足,虛榮心蒸蒸。我們容易被影響,追求新潮,快感,超越好像是每個人生下來的使命。盲從,跟隨著潮流的逐波。因為實在上我們太容易被影響了。就是買些『什麼』我們都要尋求他人的肯定。為什麼肯定呢?那個心理的安慰之所以要的,就是那麼一回事嗎?

  對!極其容易被影響的。而我也一度陷入在自我哲思,自我解剖的自滿狀態裡。真的嗎?我就是那麼自認超越嗎?現在想起來是可笑,可恥的,而痛苦的根本就在我們無法誠實的面最自己。與其面對,我們更選擇了逃避,我們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儘管那都是曾經的事。

  我是知道的。我知道那一次出走以後再回來不可能像先前一樣完美了。我以十八年所建立的親戚關係,就在一次『放逐』裡徹底被扼殺了。

『是脆弱的不是嗎?!』

  那種所謂的關係在根本上就是那麼一回事。

  因為在根本利益上出現了裂痕,而永遠就不可能加以掩飾或是彌補的。這個是歷史的根本,也是我們讀歷史最常忘記的。歷史在於承認過錯,而不是遮掩事實。這是我一直很不能接受篡改歷史的原因。因為歷史得不到該有的尊重,反倒成了牟利的『工具』。

  那一次出走,在和親人的關係上出現一道再深不過的傷痕。我是知道的,那個不是一句『對不起』就能癒合,而不復存在的。那種關係上的傷痕,一直到死,似乎都不可被磨滅,扼殺。那是一道不擇不扣的裂痕,十萬分的錯漏都可以再一次被利用,作為反駁,責備的借鑒。

『啊!終其還是矛盾的。』

  雖然我很是懊惱。我自責,我經常在深夜裡痛定思痛地懺悔自己的錯誤。但是又能怎樣呢?不會有誰的諒解。我既不信仰『什麼』更有什麼能給予我指望些什麼呢?我一身下來最大的錯誤在於根本的『不負責任』。

  感情,事業,學業,行為上的根本就存有著太多的不負責任。那樣的責任之所以在怎樣的情況下被定義,我是不得而知的。但對於『全責』有該是怎麼分配呢?所謂的『責任』究竟要到多少才算圓滿呢?

  我的朋友常對我說『賢君,做人不要活得太哲學。那個,很痛苦的。』
  
  那時的我是不怎麼相信的。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

『是的,做人確實不該活得太哲學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1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學,文學與生活》

  好長一段時間不再寫字了。當然,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我一度陷入很混亂的思緒中。那種混亂的心情,又怎麼能讓我寫出幾個字呢?其實,在筆下現在看來倒也並不是相當清晰的,原因在我根本也不曉得問題出在哪啊!

  這些日子以來我似忙非忙玩了一大圈子。看完了《罪與罰》以後的幾天我都在思考著關於東方文學與西方文學的差異。想著卻想著了老子,莊子,然後又是卡夫卡的《變形記》。滿腦子裡都浮浮沉沉地飄渺出一塊塊的哲學思路。

  想著想著,不知覺的就惱起來了。

『為什麼呢?老子還是卡夫卡的,怎麼會讓我如此悶悶呢?』

  越想越覺得氣不過,所以就很乾脆的不再讀《老子》了。我以為這樣是好的,卻發現不讀書的日子反倒是更難過了。勉強的也就拿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讀了回。那個是很不錯的作品啊!(雖然我不認同為什麼能是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但讀過《老人與海》,《殺人者》,《雪山盟》,《我們的時代》之後讓我覺得最好的作品卻是《雪山盟》。

  我是怎麼一直都忘不了那小說開頭的那麼一句話獨白。

『……接近西峰的最高處,有一隻凍僵了乾枯的花豹屍體。從來沒人能解釋這只花豹到那樣高的地方去尋求什麼。』

  是啊!我確實一直對這句話揮之不去。當然,坦白上說這並不是我第一次見著這句話的。當我在讀《山居筆記》(余秋雨)的當兒就在海南島那篇領教過了。可當我真的讀起這句話的頃刻,確實還是相當震撼的。

  全篇文章裡我就一直彷彿在思考著那隻花豹到底是為了什麼。而關於主角的死,我卻是不怎麼在乎的。讀過了海明威的作品以後,我忽然想是覺醒般的暢快許多。當然,這樣的頓悟部分是因為海明威,但更大部分是自己本身是意思關於哲學與我的真正含義。

  是的,我不能否認一個人的生存是能拋棄哲學的。但是活得太哲學的人,不過只能向我這樣先前的那樣混亂。這時忽然想起鬱達夫《沉淪》作品裡的某篇節選裡的一句話。『一個人活著怎麼能沒有主義呢?』那時的我只是冷笑,但想起來何嘗又不是呢?我們確確實實地活在主義地下不是嗎?(儘管撇清了中國的那個年代)

  那樣的被資本主義羈絆著,那是誰都不願意的對吧?而在這以前我是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所謂的哲學,實際上在同齡朋友裡就有一個人向我說過『其實世上的每件事到最後終究是走向哲學的。』。對啊!這句話現今想起來倒也是那麼一回事的。可是在步向哲學的我們,又有幾個能逃出所謂的『羈絆』呢?

  『不行啊?!是不可能的!』

  就算我這樣說莊子的慢活,而我又不是一腳栽進老子的思想裡了嗎?所以那種逃離的事或許根本是很艱難的,但想要再闖出另一個主義何嘗不是更艱難呢?所以,在矛盾中,在混亂中我昏昏欲欲了好久,一直到我再次碰著文學。

  嗯,頃刻的我是明白的。

『對啊!做自己就好了。』

  是啊!我打骨子裡都是被文學建立起來的人格。為什麼我又非得把哲學強加在我的身上來武裝自己呢?哲學是好的,但過分的凸顯卻往往物極必反,且自擾得很。所以,我是相當信仰老莊哲學的,但那個又能代表什麼呢?而我的志趣,最愛還是文學啊!

  那是海明威的提醒。我現在在清楚不過地把哲學與生活劃分了開來。所謂哲學的事,不過如同宗教之類的。所以我開始相信霍金之所以不相信『天堂』的原因了。而人在窘境,無路可尋的當兒往往祈求神明。(就所謂信仰)當然,如果你的信仰不是任何的哪個宗教,自然的你自身一定有著某個強大而超過一切信仰的後盾。

  那個就是人類的最後界限了。

  所以,哲學就恰恰是那最後的位置了。古之以來『神學』的道理不就如此一類嗎?所以人之可以活著當然是離不開哲學的。而活在哲學裡常常又是我們無法通達,而難以快活的。所以,在哲學與生活上我們必須加以劃分。信仰是信仰,而生活是生活。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稍微有一點點的『理智』就很容易被他人尊敬了。

『那個是為什麼?!哪得出的結論我是並不曉得的。』

  但那種事是真的喔!

  所以,所謂哲學的事就是一個人基本的存在,而劃分開來以後卻也就是自個為自個的定義了。嗯,我一直從海明威找到了蒲松齡,找到了鬱達夫,現在滿腹的文墨又渲染起我的生命了。

  那種混亂可以漸漸從文字裡除去,而那種清晰也能從文學裡給我了個答复。當然的,我這個時候還是會讀讀《老子》的。因為那個終其還是我的信仰啊!而我做的不過是將信仰與生活分開罷了。(如同1920年的土耳其革命)

  所以,現今的我終於明白,古之文豪所謂精神生活是怎麼一回事了。不管是哲學,文學還是生活,這三者是獨立而相互牽絆的。缺一不可。而我之活在當下是為着文學,信仰著哲學,而現實的既是生活。

  有時候劃分清楚了,就能自然的『行者無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1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贤哉回也 于 18-7-2011 11:57 AM 编辑

作者的話:

《白色不一定是透》之所以當初起筆時,就有讓人尋思與細品生活的意味。

  而今,續寫了17篇不連續性故事所要反映的大可分為二類。其一,是希望讀者細心體會身旁周遭的生活。其二,反映人類的慣性犯錯。

  當然的,畢竟文字內容涉及大部分是我近期以來觀察的心得,也大可不必效仿還是推崇,實際上以上其文都不過是我跟生活的娛樂罷了。而下半部的文章卻涉及了大量的哲學與思維思考方面的問題,也極可能不為我所影響。

  因為人要做得完全,就必須拋開一切。

  所以,此作品《白色不一定是透明》的大致內容,或是當作娛樂,或是當作消遣即可。而當初起筆寫次作品時,就想表達於讀者,不完全面的社會現實。為此,有不足代筆的地方還有望讀者的原諒。

  後續的文章,也是最後一篇《書場現形記》將為次作品完結。

  原本計劃以20篇短篇匯合而成,但其中2篇文章在下筆中不得志而放棄了。為此以18篇斷斷續續的生活小品為此結束。

  感謝,也相當感激讀者長時間的陪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1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書場現形記》

待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7-2011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書場現形記》

『我一直以為,那是我這輩子能感到相當光榮的事。』

  自我逃離那城市以後,就一心決定要每天好好善待自己。當我決定踏入這家書局的當兒,就有想過要在這呆些日子的念頭了。那是我當下就能明白的事。我放慢了腳步,雲遊在書海裡,前前後後,都像似曾相似的那般熟悉。

  我是一直都那書卷一直深感敬畏的。

『我想應徵中文部零售助理一職。』我說。那是相隔一天以後的事了。

『嗯,可是我們的薪水不能給得那麼高喔!因為我們是五天制的。』她說,語氣深沉而特別顯得沒有精神。

『沒關係。』我說,不自覺得有點納悶起來了。

『嗯,一個月的薪金是900。然後,還會繼續升學嗎?』她手裡拿著我的高考文憑,隨即問起我。

『會的。大概只能做四個月左右。』我說,乾脆利落不任何隱瞞。

『那麼幾時能上班?』她問道。

『隨時。』我簡潔地回答。

  在離開辦公室以後,從那天起我就是該書局的實習員工了。

  也在我離開前的第二天,想起當時的情況不免覺得有點搞笑。怎麼會有那麼無聊的應徵對白呢?我前前後後說過說過的話似乎還不上五十個字,雖然談不上是敷衍對答,但像這樣一個跨國際的大書局,怎麼在錄用員工的測試那麼就容易被通過呢?

  或許,她是覺得我的誠實。再不然,就是因為那張高考文憑的保證。我當初是那麼一直認定的,只是在後知後覺以後我才發現根本不是啊!她們之所以需要的根本就是最基本的人罷了!

  普普通通的,亂七八糟的都可以聘請,戶用。因為他們急需的就不過是人啊!想起來,確實是可悲的。但也不知道該為我的高考文憑而悲哀,還是為著那樣的徵聘而悲哀呢?

  有時候想想,這何嘗不是我的運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7-2011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當我接過那套黑色的制服以後,第一個念頭既是『啊!多麼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啊!』。在從前從前我一直都那麼認為的。一個人若能在書香的日子裡生活,過日子,確實相當不壞。也因為個人喜好閱讀,與愛惜每一本書,我是一直那麼慶幸自己能身兼起這份職責。

  我一直都那麼認為哦!這樣的工作,其實就跟老師沒有差別嘛!

  只不過老師老是教導學生讀書,而我卻是能幫助每一個顧客找尋他們相關所需要的書。我一直為此而為自己深感光榮的。第一天的工作是相當的充滿活力的。再接受『前輩』的指點與教導以後,首先務必要的就是對該店內所有書籍的一併認識。那是件相當有樂趣的事啊!雖然一直到今天我都自覺自己懂得的書相當的多了,可是在當下的我卻變得渺小十分。彷彿有著一大堆我不曾聽聞,或不曾讀過的書卷。經過那一天的認識,我不自覺又覺得自己像似懂得很多的人了。不管是大人或是同齡的朋友,他們所要找的書籍我都似乎能一聞而有所為的境界了。

  我一邊收拾著被搞得亂七八糟的書架子,一邊細細觀察一切呈現在架上的書籍。這樣子默默地在書局裡工作了一個星期來的時間。境況與願景在我看來是相當樂觀而充滿希望的。

  我的『前輩』是中文系出身的。當然,我也是相當佩服中文系的學生。畢竟那樣艱澀的科目讀起來確實不容易,而黃易老子的那些書卷叫我看來還真的有點接受不來。雖然我平日偶爾也會翻翻《老子》但怎麼也似乎為不了『上士』。

  當然,我畢竟是個不善於交際的人。除了日常的工事以外我與工作內的人都是微笑,然後沉默的回答方式。雖然我並不曉得這樣的交際方式究竟是好,還是不好。但在我看來確實非這樣而不可的交際模式了。前輩是一個相當高大的男兒身,自中文系畢業的男兒似乎也淒淒慘慘戚戚了,雖然看上去他的儀表也不太像是中文系畢業的。但卻是一紙在手,無可否認的那還是中文系的文憑啊!

  對於『前輩』的印象我總覺得那樣的男兒是有點憤世嫉俗的。之所以『憤世』的原因在我先前看來只因為他是中文系畢業的。而到後來的『嫉俗』那也是相當後知後覺的事了,而他也做了他的選擇。在我入行不久的以後,竟然一次神秘的失踪而從此再也沒有見過他了。

  在我印象裡,他只留了三句話給我。第一句『如果你是個相當喜歡排書的人,這是一個耐心的測試。』;第二句『像你這個年齡的會看《霸王別姬》的男生不多了。』;而最後一句話更讓我覺得無言了。『歷史系?!嗯,你會像我這樣憤世嫉俗的。』

  那時候的我聽起來似乎覺得怪無聊的。怎麼我喜歡看《霸王別姬》不行呢?怎麼我對書的敬畏與愛好與耐心有牽扯呢?最奇怪的是他竟然說我『歷史』了以後,也會跟他一樣的憤世嫉俗了。

  這是我不明白,也相當不能接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11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其實有好幾次我想跟她好好談談的。但是,我真實在是一個不善於交際的人啊!要我怎麼向她開口呢?然後,我們要談些什麼呢?我一直認為獨中生與國中生畢業以後一定有所謂的分歧。因為我一直認為在13歲那年,不管你由那所小學畢業以後在選擇國中,或是獨中的那個抉擇就是一個大大大的人生分歧了。

  我不會刻意說獨中生棒!我們獨中生就是給給給力的那樣頂天立地。不會,我從來就不會那麼說。然而,我也不會說國中的那些都是笨蛋。那些以為SPM十幾個A1的就自以為是的怎樣又怎樣。不會,我也不會對每一個人有所偏見與批評。

  可是在被有些大人問起的時候我還是相當無言以對的。

『是啊!當初我書讀不好,現在痛苦著,不能讓孩子像我這樣了。買一本字典都要問你們這些有讀書的人。』那先生是對她說著的,而我也正好站在那頭。

『不會啦!路都是一樣走的,只要有讀書,就有希望。』她(Fish)說着着,我點著頭默默認可。

『是啊!但是有時候想,給孩子念獨中還是國中好呢?』那先生問起我們。

『念獨中。』Fish指了指我,然後笑著看了看我。然後又繼續說『其實念那個都好,獨中能念母語,國中的政府承認啊。』她仍是笑著說道。說實在她笑起來的時候,對我來說是相當美好而溫婉的。

『是啊!獨中念出來的文憑不被承認。怎麼到台灣什麼大學生的,回來什麼也不能做。』那先生說著,然後拿起一本馬來文字典。接著又說『如果國中畢業出來能進政府部門管管人,錢就比你出國大學生出來還高呢!』那先生說,然後滔滔不絕地說著。

  我只是一旁傻站著,一旁聽他說那些獨中不好啊!國中美好的事情。我是想表達什麼感言,但實際上我卻怎麼也開不了口。我不知道自己開口以後會不會得罪客人,也不曉得這樣開口會不會傷害了Fish的感受。所以,我不去評論獨中與國中之間的利與弊。等到一大段談話接受後,Fish對我笑了笑,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去了。

  那時候我在我腦海裡開始出現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大人的腦子裡滿是想賺大錢呢?』;第二『國中與獨中的利害關係從以上對話就能顯現出來了對吧?』。

  當然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是相當的納悶的。雖然我也不覺得賺大錢有什麼不對,但在賺錢以前是不是先該以一個人的標準去要求他作他想做的事呢?Fish實在是相當矛盾的,她本身是想讀環保學的,但她的父母卻硬是要她讀工商管理。她為此還一直羨慕著我能讀自己想讀的科系,而我也為她而相當感慨的。

  第二個問題;當然從以上談話說來。一個國中生的交際能力似乎強獨中生太多了。但或許這也是我個人罷了。畢竟也不能說獨中里沒有那些能相當交際的人啊。也或者是僅僅只是我一個不太會交際的罷了,不敢說,也不知道該不該說,我一直認為獨中生畢竟還是有這樣的矛盾點所在的。而晉升這衝突點的唯一途徑就是繼續升學,研究討論相關方面的學問,我一直覺得獨中生大概就是這樣子延續發展出來的。

  但說來道去,又有什麼關係呢?所謂的分歧,不過就是我們的個人偏見的問題。不會像大人所說的那樣一面倒獨中(還是一面倒國中)。不會,我想重要的是大人們應該學會所謂的客觀看待,不要放利益,帶感情地批判任何的事。但是不行啊!所謂的客觀有時候卻也是建立在功利主義之上啊!感情也之所以建立在道德之上不是嗎?

  所以,做人還是相當矛盾的。我自己跟自己糾結了那麼久,卻也不知道該給個怎麼樣的答案。但國中與獨中的問題畢竟是整個馬來西亞的問題不是嗎?不必去刻意扼殺某一方,因為不管那方面都是為的平衡國家而發展的。

  我是相當喜歡Fish這樣的女生的。當然,不要誤以為是那種喜歡。我喜歡的純粹就是她的那份誠實。雖然她是SPM裡的優等學生(10A+)但一點也不虛偽,一點也不自傲。這樣的人又要去哪裡找呢?

  真希望她在讀管理以後不好被社會的現實所同化才好。

  我相信,她的笑容是我活著看來最美好的一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7-2011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Fish是相當不錯的女孩。

  這一點,是我在空窗以後的三年裡看過就值得的一個。當然,所謂值得也不代表我相當的濫情,隨意地要號碼,還是打關係的。畢竟,說實話對於這些事我倒是相當生疏的。那個一直是我很具代表性的問題,但這樣的問題在目前看來卻還是無所謂的。

  記得有一次,在拆箱為書籍標價的過程裡不小心割破了指頭。我先是拿了藥箱,打算胡亂塗藥貼膠布草草了事的,但不巧也給Fish見個正著。(也算幸運吧……)她喃喃自語地也不知道在嘀咕什麼,然後給我上了消毒水,又是黃藥膏的,再貼上一塊膠布。

  我還真的忘記上一次受傷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但好像太久太久沒這樣好好地護理傷口了。嗯,誠實得來說當時的我確實為她而傾心的。一個女孩為你包紮傷口喔!還是一個在你心目中佔有一定分數的女生喔!

  我為了那一刻的畫面曾經幻想過。當然,有時候想起,如果那時候關係在進展起來又會是怎麼樣呢?想著想著,很是出奇的我又打消起念頭了。

『畢竟,我也不特別喜歡啊!』

  坦白說,像Fish這樣的女孩真的真的是挺好的。但是,誰又知道呢?我打心底是挺欣賞的,但是就是有一股莫名的力量給我大大力打了退堂鼓。不是因為要去台灣的藉口,不是因為空窗三年的理由。大概是我還想不到那是怎麼一回事,總之我的幻想到適量的當兒就完全殆盡了。

『沒啦!這多麼神奇不是嗎?』我還跟友人雀雀地笑著說呢。

   然後又是回到微笑與必要性開口的生活。一直到Fish離職為止,我們的關係就不過是同職的員工罷了。這件事說來倒也新奇的,我究竟是什麼時候變得那麼漠然呢?什麼事都毫無在意的樣子,是人越大越冷漠,還是越來越自私了呢?

  我真想問一問孩子時候的我。

『喂!我年少的熱血與任性都上哪門去了啊?』

  當然的啦!這個根本得不到答案嘛!因為時間是我這輩子看來最沉著的人了。不但善於交際,而且從來對世事就不聞不問,只顧著自己前進。誰也不知道他終究是再趕些什麼,甚至也根本不知道他想上哪兒去?

  時間,怪是一個沉著又務實的人啊!

  就想每一次當我為一本有一本的書標價時一樣。

  我還能記得蘇軾的一句經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對嘛?!這句勸諭讀書的經典名句大多都聽得能倒背如流了吧?可是真的又是每一本書都值得細細回味嗎?而終究是我們書場的世面上有著那麼多所謂的『舊書』嗎?

  什麼是『舊書』?!依蘇軾的解釋大概是所謂『古代文獻』。而換作今日的『舊書』而言,大可說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不朽作品。(如:《紅樓夢》,《聊齋誌異》……)可是像這樣的作品一個大朝代裡究竟出現了多少呢?而現今市面的書籍卻倒是順著『世紀大氾濫』也一起乘起大浪遨遊四方。

  我不是刻意貶低或對現代作品深感懷疑,像龍應台的的作品,席慕容的詩集,李敖的歷史辛辣拳拳是我的至愛。可是這樣的作品畢竟太少了啊!尤其是當今大馬,所謂市面流動性最高的『青少年讀物』,簡直就是前浪未平,後浪續起。起初我只曉得《記憶天使》,然後排山倒海一直下來了一大串不知為何而寫的書。

  作者,出版社的好意面是說『推廣閱讀』『發掘與發揚文學創作』。但是消極面卻是以推廣文學做後背不斷地以『假面』來製造消費。我不敢說那些『青少年讀物』每本都是以經濟為出發點,但至少是不是也應該節制地,用心地才讓所謂的文字成書呢?

  一兩個月湊起來的文字成了兒童少年們的讀物,想起往日的『舊書』。我不自覺開始覺得可悲起來了。

  這種書真的能『讀百回』嗎?我是相當偏激的質疑的。抱歉,我個人對於某些事的看法就是有偏激段的毛病,但有時也沒辦法啊!因為這些是在我看來很重要嘛!可是大家往往就是無所謂地『姑息』著,像似有似無都可以,只要是讀書就好。

  真的只要是讀書就好嗎?

  閱讀是好,但所以閱讀的書呢?這完全上就是兩碼事。可是現今的人大多都無所謂了,因為從客人的談話就讓我覺得相當不是滋味了。

『哎喲,Alice啊!我的女兒啊!天天在家讀書啊!考試都不見得那麼用功。呵呵呵……』還以手抿著嘴巴笑著。

『是啊!我們家的Boy啊!整天都是在看那些青少年讀物啊!都不知道那麼勤勞讀些什麼的。』又是一個虛偽得然我哭笑不的對話。

  是嗎?對嘛!所以我說這些是明明很重要,可是大家都無所謂嘛!我真的不曉得大人的用心是在於閱讀呢?還是炫耀?可是在我看來,簡直是新加坡連續劇裡的情節嘛!

『 唉!還是無聊的那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7-2011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贤哉回也 于 27-7-2011 12:38 PM 编辑

*

  有件事,想在想起來倒也是相當奇怪的。

『你做過參考書沒有?』

  這個問題,在我問起身旁的朋友以後得到的答案都會是『沒有』。啊!這個怎麼回事啊?!不知道是我們可惡呢?還是可恥?說實在自從上了中學以後我是一本參考書也沒碰過。想想起來,獨中六年的時間除了課業內的作業,所謂的參考書,還真的無從參考啊!

  這是教總的問題呢?還是政府的問題啊?!

  在我勝任零售助理一職的時候我就曾經反思過這類問題。畢竟整間書局裡竟然找不到一本關於『獨中統考』的參考書啊!反而那些UPSR啊!PMR啦!還是SPM的參考書簡直多得如山那樣高。

『這個是又是什麼問題呢?』

  教總錯了嗎?!不出點參考書給我們獨中生,還是政府錯了呢?哪來那麼多參考書來為考試預習呢?以上的問題,在我看來而得出的結論有兩點。第一:解題機器的出身來自於此。第二:原來馬來西亞人的不閱讀就跟著直接有所關係嘛!

  先來說明之所以我所說的『解題機器』的由來。什麼是『解題機器』?解題,顧名思義就是把一道道問題跟解析,並得出答案。而機器是名詞,即人工製造以替代勞力的世紀最懶惰發明。所以,當把一個學生形容為『解題機器』的時候,就足以證明參考書的出現就即刻限制住所有學生的思考了。

  也許,有人說我偏激了。當然!我坦白告訴你,就像我上面所說的,對於某些事我可是相當在意也不惜極端的辯駁的。這是我為人的性格之一,所以不論有所置評還是異議,我都會照我所要的來說。就是因為參考書的出現,所以一大圈活生生的人無端端成了只會解題目的機器人了!

  當然,一面倒地詆毀參考書是相當不應該的。所以把層面放廣,誰讓孩子解參考書的啊?!我相信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會喊著『爸爸,給我買參考書解!』;還是『媽媽,我要解參考書!』不會有!也從來就沒有為了解參考書而出生的。可是我卻也活生生地見鬼了!還是最最原始的那類叻!

『媽媽,我要買這個!我要做英文。』那孩子爹爹地念著,看起來不過就是幼稚園的學生。

『不要!英文你很好了。要做多點華文。買華文。』那母親對孩子說著,但那孩子似乎不怎麼理會,也相當沒有意願做華文參考書的意思。
  
  嗯,在這上面的事情看來馬來西亞相當有著希望不是嗎?!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吵著媽媽要做英文的參考書!這是何等的憧憬啊?!小小年紀就如此為學業而奮鬥,為英文而拜倒。這個不就證明馬來西亞的育兒發展出現了嚴重大問題嗎?!

  有的父母親給孩子念《弟子規》,念《三字經》嗯,我在書局工作時常接到顧客要求教學的這類古典文學器材。我是多麼欣慰啊!你看!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還是那麼推崇古典文學的不是嗎?可是聽到他們之間的談話以後,我從此覺得怎麼大人的思想越來越讓我恨不得不想長大了。

『陳太,我女兒她整天在家裡念《三字經》有時候真是煩死人了!』又是一陣虛偽的笑聲。

『哎喲,我家的Boy啊!可以背上一整大偏的《弟子規》呢!什麼弟子規,聖人訓的……呵呵呵,也不知道他念的一大堆做什麼呢?』然後又是相互憎惡,又是虛偽。

  所以問題出在哪兒啊?!

  讀古典都成了炫耀的事,這樣讀法是為的等著一個潛移默化還是功成造化啊?參考書的事我大可也就算了,怎麼連讀起《詩書》都還是一個樣子的歪斜。究竟是人民出現了問題?還是整個世紀都把文學扼殺得徹底呢?

  我想大致上就是因為小時後就接受著這樣的教育,人大了也就漸漸地默默開始解起參考書來了。嗯,說句實在話,有時候我在職的這家書局的業績的5層上下,就是由賣參考書得來。而我看見的青年學生,之所以前來書局,就連各類書籍都不前來一步,一個額頭上就寫著今天買華文啦!國文啦!英文啦!數學之類的參考書。

  到底解參考書是好還是不好啊?!怎麼大家都不閱讀了呢?反而開始對著及年度的考題關心起來了?當你問一個學生知不知《史記》否?還是你認識張愛玲嗎?他們大多只會告訴你『歷史考題上沒有出現《史記》這本書。』;『我只懂九把刀,不知道張愛玲。』

  我的天?!我越是想知道越是弄得糊塗。這個究竟是教育體系出了問題呢?還是所受的教育除了問題啊?!理所當然,參考書的出現肯定不會是種罪惡,但罪惡的是讀書的人以什麼樣的心態去解讀參考書呢?

  我從前就一直對身旁的人說及『心態』的問題,但他們只會告訴我長大以後讀什麼什麼『錢途』光明?!

  也慶幸我爸還會對我說『就讀自己喜歡的科系吧!想當初我原本想進中文系的,可偏偏給朋友說進了銀行系。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去念中文系叻!』這句話我也不曉得在家長日聽我爸與老師說了多少年,但總得來說我是在幸運不過的了。

  因為我即將就是個歷史系的學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3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7-2011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最新的这篇文的手法比较记述文,论述性与评论性比较多。可以放在部落格当作日志性文体与一些小记录,可是就不是小说。
小说偏重的是故事性与剧情性,这是最新的这篇文很缺乏的。可能你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可是尽可能融合在剧情中表达出来会更好,其实有很多部分我很赞同&认同,因为我也是独中生(不过我不喜欢李敖就是了)只是就少了一股小说的文学性与玩味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11 07: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因为我对历史有自己的偏见。所以很拜倒李敖(虽然,我也承认他太过自大了。 XD)不过又何妨,只不过拿来当个头像罢了。
嗯,谢谢你给我的意见。说实在,我当初在想这一整篇的故事结构时,就在想。我到底要放blog还是放在这作品里呢?因为我这作品连续下来,已经脱离小说很多了,其实大部分都算是评论性文章了,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办好,所以继续将错就错算了。
  我承认你的说法。我想表达的其实不只上篇的那么少,因为太多太多了,而我作文字最大的缺点是即兴。是的,我写文章不靠天时地利,靠我心情的即兴而作。这是我自己也知道的缺点,我会好好改进的。

  谢谢你给予我的评论,我会好好改进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011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好像也沒有與她道別就不見踪影了。雖然,我並沒有為此別意而感到難過,但我也不知不覺地漸漸難過起來了。

  我不敢自稱讀了多少書,但我倒還敢自認特別喜好關於文學類的書籍,特別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如果按我常看的文學作品最鍾意的既是《聊齋誌異》,下來有《紅樓夢》一直到近代的鬱達夫,徐志摩,龍應台到李敖等人......

  那些對我來說都是相當棒的作品啊!

  可是有時候在我整理書架的同時偏偏只能找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文學作品。也許奇怪的不是書,當然書本怎麼可能奇怪呢?但選書人的偏好可怪了。詭異的是其實現今的年輕人都喜好閱讀的,但讀的都是一些號稱『網絡文學』的網路小說。

  啊!有自打耳光的意味。(我其實也是看這類書過來的。)

  的確,讓我喜好上閱讀的起點就是這些讓我現今憤憤不平的『網絡小說』。但請清楚地明白,我不是起筆圍剿網絡小說,而是擔心該作品的每況愈下!我還記得初三那年我接觸《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然後接著就是藤井樹啦!九把刀啦!然後讀了好多好多本相關作者的書,尤其偏好藤井樹的。

  啊!《寂寞之歌》《十年的你》對我來說是相當寫實的作品啊!可是越到後來的作品漸漸的就失去了寫實的能力,多搞了一些文字上的修飾,然後草草地就將故事結束了。九把刀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後我似乎也看不見有什麼光環的出現了。讓現代人愛閱讀是網絡小說很成功的突出點,但本身的品質又能維持多久呢?

  隨著網絡小說,我漸漸讀起了『村上文學』。那是個相當讓我賞心悅目的作家啊!自《挪威的森林》以後我一直讀過相關作者的其他作品,讓我深感疑惑的既是卡夫卡還是村上春樹的都讓我很留意起西方文學來了。

  如果你本身就是為春上迷,也不難發現該作者的作品裡大多都會提到相關年代的西方古典。『《大亨小傳》《麥田捕手》等……』然後在讀過相關古典文學作品的你也會很意識的察覺春上作品裡融合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但在故事實質裡又日本化了。當然,我並不是個書評家,就當我是個給意見的讀者在寫感想,我總覺得春上的獨立故事創作,與吸納西方古典文學精髓的手法比起網絡小說又別具一般風味。

  可總的來說讀起春上作品的人還是太準住春上了。於是我開始盡量在書局裡找起春上作品裡所提到的相關西方作品。可是找不到啊!因為馬來西亞的書局大致上都不會有那樣類型的書啊!除了《哈利波特》還是《暮光之城》之類的翻譯文學,我似乎很難找到什麼《老人與海》啊!《卡夫卡的沉思》啊!等之類的書了。

  這個倒是讀者的問題,還是書局商業化的問題呢?

  我曾經問過訂書的負責人,怎麼這兒的古典文學作品那麼鮮少呢?

  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因為不好賣啊!』

『可是那些都是很棒的作品不是嗎?』我有些不可思議地問道。  

『不行的!我們每個月需要fight中文部的target啊!所以不好賣的書不進!』

  從此我再也不覺得自己勝任的職務有多自豪了,卻還偏偏更貼近所謂零售助理一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11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時候我常想,馬來西亞的書局大概會有多少間呢?除了KL有間『大將』的書局以外,在柔南我甚至看不見有太多書局的情況。就我了解的,整個柔佛州的書市其實跟本與壟斷沒有差別吧?

  不說莫名其妙的翻版書籍,像似想要買本自己鍾意的書,除了網購的途徑以外,應該無道可尋了吧?那麼這是消費者怪了,還是商家怪了呢?

  我常覺得,書籍本就不該『資本主義』化的,但現世下的文人,若要使在把出書的門入給截斷了,也怪是可憐了。但是在『資本主義』下的書市,究竟為什麼不像樣一點呢?根本就像似壟斷性的行業,我們竟然可不不聞不問,忍氣吞聲蒙混了那麼久?更可惡的是一直到大眾普遍認為書價高昂,而不得已選購翻版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前些日子,在我看余秋雨先生的《我等不到了》一書,清楚明白闡明了作者本身對於翻版市場迫害的悲哀實景。然而馬來西亞就是連買翻版書籍都會叫人稱讚愛閱讀,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奇怪的不是大眾都習慣性地選擇翻版,而在我認知裡書籍的出口大多都豁免稅收的,居然如此那麼書價高昂不下的原因何在呢?

  職務內的我對書籍標價是相當了解高昂價格是怎麼一回事,但又寄予職業操守,道德上我不能道盡。我想質疑的是究竟人民為什麼能忍氣,讓書價持續高漲而不聞不問?至於書局本身又體制化得如資本主義般,毫無一點意義所在。

  我還記得當我被正式聘請為員工的同時,需要通過所謂的『筆試』。

  筆試的問題相當有趣,也相當的爆笑。如;

『身為零售助理一職,有責任記錄某些書籍好賣,某些銷量不佳以報告負責人的訂書?』

  這樣的問題投入於職場上的測試,當然是正常的,可是一家書局竟是以這樣的古怪問答來筆試員工,這與公司成立的宗旨(提高國人生活水平,提倡閱讀之風氣)不是格格不入嗎?

  什麼叫做某些好賣,某些不好賣?書籍自古都是貴重的收藏品。用於贈人,含義且深,但我也不排除現今市面上的書籍大多都是亂七八糟的商業貨品,對於贈人,選書還不得不三思,但以利益為出發根據訂貨的根據,是不是出現很畸形的問題了呢?

  有的時候我也相信,之所以國人不買書的原因,大部分出自於書籍價位過高,但反思所謂物價與物質相符卻又是真的如此嗎?

  我常看一些遊記,像似《再窮也要去旅行》啦之類的!質量品質真有同等價外相等嗎?我相信若有買過同一出版社印刷的書籍,在翻閱上十次以上的,大多都會出現裝訂脫落的現狀。

  我的天啊!這好歹也是馬幣二十幾塊的書籍啊!打著自家出版社的大名印刷台灣暢銷作家的
書籍,而本身的裝訂竟然是如此地步。不說消費者的一肚子怨氣,就是連授權的作者都要慪死
不成了吧?

  印刷事業在馬來西亞基本並不普遍,只要觀望現有書市裡的出版商家,大都可以了解。我並不是個商家,當然對於一個消費者的立場,是不是應該道德地面對自身的職業操守呢?印刷書籍本事一件極為重要的事,可是全以利益為出發點,不顧及成品的質量,隨意印刷然後大量出售以套取利率,這是為何呢?

  價位上並就是一大問題,印刷方面更人覺得咂舌。若說起事實,我倒還覺得翻版書的印刷要比起所謂大牌印刷商印得還要好叻!

  可是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國民眾大多不以為然,而商家本身也自得其樂。這問題的根本不但不得實際解決,甚至還越滾越大,越是無所拘束任意妄為的大事印刷。

  書市是一片淒淒慘慘,要叫國民怎麼樣提高生活水品,還是提倡什麼閱讀風氣呢?

  真是悲哀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8-2011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贤哉回也 于 22-8-2011 12:24 PM 编辑

*
  如果你是一个相当认同现有状况的『护道』者;抱歉,我以上的言论或许过分点。站在中立者的角度来看,商家似乎出了问题,但消费者也不见毫无毛病。

  先談談我在工作期間遇見的『怪現狀』吧!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我似乎不太記得了,只曉得是在我工作的期間。奇怪,說書局的書價高昂,但書客倒是絡繹不絕地來來往往,但往來的顧客又真的都愛書嗎?我想問問現在的小朋友,到底你們愛書嗎?

  星期六,天,大都是家庭日。然而,父母在逛百貨的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將自家的小孩丟進書局裡『看書』。這樣的方式已經沿用還幾年了,至於它的好壞我也不願作出批評,可是在書局裡的小孩又是看些什麼類型的書呢?老招牌咯!《榴蓮公主》,《黑色水母》,還有《尋寶記》之類的兒童漫畫讀物。那些書的內容我並不曉得,畢竟距離年齡我還真的沒有那個耐心去看這類書。但這類書的來貨早已封包好了,那是不能拆封的啊!

  就像你買《小叮噹》漫畫的道理是一樣的,那是原裝包好然後售賣的啊!不能拆封的!若是拆封書本是退不回的啊!可是小孩們哪知道?小孩有著天真的,與豐富的閱讀慾望,就是拆,一本,兩本,甚至裝滿整箱籃子一本一本給你拆。拆了倒也罷,看完了不放回架上,反而亂扔,甚至暴力對待書本。

  何為呢?這又何苦為難我們工作人員呢?書本不放回原處倒也罷了。可是為何這樣摧殘書本呢?我還是真的很想問問那些小朋友;

『你真的愛書嗎?』

  這類事情在學校假期,或是週末日經常出現,先前還挺怨惡的,但到後來居然麻木,還習慣了。真不知道是悲哀,還是慶幸,但屬於這類的問題確實太小,太不值得一提了。再說一些很匪夷的事情吧!

  所謂書局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最籠統的既是安靜,在環境上也得整潔,甚至不准飲食。但這些籠統的印象在書局裡確實行不得的。奇怪的,有的書客可以進來不看書,不買文具,只純粹進來指手畫腳,然後大吼大鬧,盡是說些不入耳的話,有的情侶也喜歡進來牽牽手,然後就繞個一圈出去。這些都是個人問題,不礙大事,但是食物啦!飲料啦!都全部進來了,然後呢?吃完了也不自個帶著扔,直接放在書架啦,展示桌啦,甚至直接丟在地下的也有。

  所謂的安靜,整潔,都好像天方夜譚地跟你說1001個故事,而現實的人到底是聽膩了故事,還是根本沒聽過故事呢?

  說起上述的事不盡叫我生氣,但又何苦呢?不如我在寫下兩則笑話吧!

  我曾經在工作的時候被客人質問過。質問些什麼?

『Uncle 地上為什麼會有大便?』那中年女人怪氣怪笑地質問我。

『大便?!』我喃喃地對自己說著,然後隨著她前去一看。

  Yahoo! 還真的有一坨屎在地上耶!這個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怪事件了!如果說是嬰兒,大致應當會有尿布吧?這個就地解決是為何呢?更讓我笑得不見牙的是,在這坨屎的書架上方放著相關類型的書;書名大致是叫《排便力》之類的。確實讓人有很多遐想空間,但總比上述來說,這個確實比較搞笑,也很讓人相信,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但事實就是不能改變的,笑話,也大多是人自己造的。

  在談些更勁爆的!(我不是在寫幻想小說,確實是真實的。)

  有一次用了晚飯回到崗位,就我的直線上司來找我說。
『怎麼辦?』他似笑非笑,然後一張滑稽的臉,我看了簡直想給他一個巴掌。但畢竟還是上司,要表面的『唯唯』是從。

  於是很簡潔地問『幹嘛?』

  他又在那邊似笑非笑,然後扭扭捏捏地欲言又止地,讓我看了實在生氣,大概托了整整一分鐘的時間才又不好意思,又有點氣憤,然後又笑著對我說。『剛剛…….剛……有個女顧客叫我過去…….』

  我沒等他說完,就真的很想掉頭離開。然而我也了當地跟對他說『要說就快點,又不告白你在扭捏什麼?』

  然後他像似楞了一會,然後想醒悟般地看了看我,接著在說『有個男顧客對著食譜打飛機。』

  不是你想歪了,也不是你錯看了那個字。事實上就是有個男顧客在書局裡對著食譜『打飛機』。我方才聽清楚,簡直笑得不可見牙。那是什麼事情啊?!上次遇見的『屎件』都怪搞笑了,這個更勁爆的又是為何呢?對著食譜,食譜是料理的啊!怎麼一個人能對著它來『自己玩』呢?

  我並不理會上司的問題,一直依在書架上笑。笑得另一個同事用飯回來了又一起在那邊笑。自然那個女顧客是相當氣憤的,畢竟看書看得這幅光景,哪個女人能接受呢?可是當時的我也並不在現場,只有那懵懂的上司處理了一切。怎麼處理?聽說是趕過去那人就去了,女人不斷的抱怨,上司不知何為的發楞。

  這種事情又要叫人怎麼解決呢?

  對於書局裡的怪事,沒有比這個更讓我驚訝的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2:50 AM , Processed in 0.155329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