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丁賢‧一個人的戰爭
砂拉越的選舉,好像已經成為“所有人”對“一個人”的競選。
“所有人”是聯邦國陣,州國陣(除了土保黨),反對黨,以及超級星期天政治講座的萬名群眾。
“一個人”,當然是泰益瑪目,可以想像他的處境之尷尬。
反對黨的目標很清楚――泰益、泰益、泰益,炮口全對準泰益,包括“支持人聯就是支持泰益”。
政治講座會萬人空巷,泰益是最大的吸引力;人們就是來看如何炮轟泰益。
這股情緒已經燒開,漫天烽火,不斷升溫;拉抬了反對黨的聲勢和支持。
凡是和泰益靠攏,都可能殃及池魚。
州國陣的其它成員黨,感受到這種逼人熱度,大家似乎已經放棄為泰益辯護。為了自保,和泰益進行切割。
人聯黨候選人有了默契,異口同聲:“要反對泰益,應該去萬年煙(Balingian,泰益選區),而不是摃上人聯黨。”
連馬華也在敲邊鼓,隔著南中國海批判泰益漠視華社訴求,讓反對黨聲勢高漲。
然而,最震撼的是納吉的態度。他在競選進入白熱化的時刻,公開保證泰益會下台,語氣顯得比上一次更堅決。
有點像是諸葛亮斬馬謖。
或許,納吉感覺到砂州的形勢,並不如之前樂觀,他之前也低估了城市選民對泰益的不滿情緒。
雖然泰益之前已經宣佈在選後退位,但是,沒有具體的退位日期,沒有規劃退位人選,也沒有相關的安排,使這項宣佈缺乏說服力,多數人都感到懷疑。
為了讓反泰益的情緒降溫,納吉再次作出了保證。
然而,這也是一著險棋。
泰益瑪目是首席部長,州國陣主席,選舉的主帥;他在位30年,在某個程度上,泰益就是砂拉越,砂拉越就是泰益。
在競選中途,把泰益移到一邊,固然可以轉移反對黨的強打,以及緩和民眾的情緒,但是,也可能產生後挫力,影響國陣的戰略,也衝擊內部的團結和氣勢。
削弱了泰益的地位,州國陣沒有替代的統帥,只好由納吉本身權充主帥,他全程駐守砂州,可見一斑。
然而,砂拉越政治向來有本土特質,也不是完全可以讓聯邦領袖主導。
納吉是否能夠挽回城市華人選票?
第二次的保證,並沒有附帶相關的具體安排,大家還在等待後續。
更何況,反泰益的情緒背後,是一股更大的求變意願,超越泰益個人因素,這倒是國陣忽略的部份。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2011.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