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人说:狗是不会咬喂养它的那只手的。所以,媒体应该也是不会背叛自已的主人。
阿马蒂亚森的说,自由报章强化贫苦大众的声音,世行主席詹姆斯D Wolfensen也认为,
自由报章并非奢侈品。自由报章是公平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穷人如果没有发言权,那贪腐与不正义
就不会被发现。
新加坡远离民主化模式这是不争的事实。
试问,报章在维护人民言论与思想自由上有何贡献?报章有否催 促政府对民生的关切?
报章为不同的多元言论提供了何种的辩论渠道与平台?另外,政府允许报业私有化?减少官方审阅
和管制?
萧添寿(1998年)在“被奴役的报章:再探新加坡”一书中,基本上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版商对萧添寿的著作有一个简短的介绍:曾几何时,一个骄傲和独立自主的新加坡报业,
在李光耀政府的威胁,随意逮捕与囚禁,骚扰和诉讼下被迫下跪,臣服。新加坡前检查总长萧添寿
讲述了这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些报章如东方日报,南洋商报,和新加坡先驱报的灭亡,以及随后
用严厉措施去制约外国记者对新加坡进行的新闻报道。
到了1980年代初,新加坡的整个报业进行了重组,原有的创办人被迫售出股权,从此之后,就如
萧添寿如言,新加坡报章已经变成了国家的话筒,以令人反胃的自我审核尺度去扭曲新闻。
在网络上反馈中,美国的乔梦想家(22-8-2000)说:...我到访新加坡时,向书店询问这本书,
他们告诉我不出售这本书。……李光耀令人感到恐惧,新加坡的书店不敢出售这本批评他的书,以避免
触犯他。我在马来西亚买了这本书,在马来西亚可以阅读各种言论。这一个事实反映了新加坡是如何
被严密控制着。这本书记载了 李光耀如何把一个独立报章转换成人民行动党的一份质量低劣的报刊。
李光耀的所谓“成功元素',其中一项是打压和控制媒体。
另一名读者(28-5-2000)说:...这本书深入研究了一个被外人误解的国家机器:新加坡政府倍受尊敬。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提供了不正确的讯息。这本书展示了李光耀如何以民主的表皮,去包装他的
伪民主政体。报章与媒体是如何的被控制,以及独立渠道如何被禁止。另外,也表述了政府机制如何被
用 来建立一个极权政治。这是一个绝佳的欺诈研究。是研究李光耀的一本佳作。
刚出版的汤姆板块“与李光耀对话”多次提及李光耀不相信一人一票式的民主。试问,李光耀以50年的
漫长时间,努力塑造了一个民主意识薄弱的新加坡社会,政府又岂能允许追求建立自由社会的独立媒体
享有着生存的空间?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明白新加坡是否有真正的舆论。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主流媒体的
新闻从业员本身的素质。 新加坡新闻从业员有何种素质?按李光耀的说法:从事新闻业的记者,是一些
进不了医科,法律等专科的次等生,在别无选择下,只得选择这个工作。
萧添寿 感慨的回应:人民行动党内的前新闻工作者,何以不出来纠正李光耀的这种观点?
这个歧视反映了新加坡报业在宾主关系上的尴尬? 当年,李光耀并不认为新加坡华文报是一个
有前途的职业,在一场电视座谈中,李光耀不顾尊严地穷追不舍去质问一名华文报编辑:
你会让你的孩子从事你的行业吗? 明显的,一个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专业尊严的媒体,是没有能力
去维护社会正义的!这不亦是一个弱势体群苟且偷生的凄凉写照! 在新加坡的经济活动中,为五斗米折腰
是件无可奈何之事。
但是,从个人修为来看,为人亦需知悉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区别。有所为是追求真相并且帮助他人知道
真相,有所不为是不扭曲真相并且不协助当权者隐瞒真相。可惜,目前看不到这样清醒的人。 哲学家
亚里斯多德强调,政治上的论述必须有实证的依据,也必须有道德上的自我规范。这就是说,一名有操守的
专业人士是不可以,更不会利用自己的高智慧去蒙骗民众。
事在人为,真假舆论取决于人的为与不为,而不是能与不能。真舆论强化社会的正义,是文明进步的要素。
假舆论蒙骗社会,是文明进步的最大绊脚石;只是政权的工具。
利比亚和卡扎菲就是绝世经典,新加坡不从利比亚的困境中吸取教训,迟早也会受到教训。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