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池

了解《无量义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2-2010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wusen

创价还讲它自己是佛教, 原来骨子里是反北传大乘佛教的附佛外道...
"清池"还要拉大乘的人和佛理来做面子...  真是脸有够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2-2010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peggy

     如来藏, 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尔时,世尊 ...
清池 发表于 18-12-2010 12:04 PM


呃,讲了这么多,都没看到法话经有提到如来藏。

所谓如来藏思想,也不过是你依照你自己的意思来诠释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10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sen 于 18-12-2010 06:25 PM 编辑
•3.《念佛無間禪天魔,真言亡國律國賊》是日蓮破折四宗的四格言有其時空背景,日蓮弘法時代是念佛宗.禪宗.真言宗.律宗與朝廷.幕府掛鉤.四宗有靠山正法=佛法倒至民不聊生而後日本爆發暴動和蒙古入侵.四宗容不下日蓮以法華經的角度與見解.透過朝廷.幕府權力要殺掉日蓮所以日蓮遭遇到諸多法難如龍口法難..等所以四句格言主要是要點破當時四宗的行為.念佛宗是以念佛號為修行方式法華經有云毀謗法華經正法者將入阿鼻無間地獄.所以將念佛的〝極樂世界〞的〝極樂〞改為念佛無間..

•真言宗是當時朝廷的護國教派一直建議朝廷以咒術方法不接受日蓮的意見倒至蒙古入侵..所以將護國改為是真言亡國..等等
法華經是釋尊在弘法時最後之經典.也是最重要的經典經中談到爾前諸經是方便傳法所說之經主要是要引導眾生成佛.法華經講求的是十界互具眾人能在現實生活中成佛.而不是一昧尋求往生後的去處,法華經也是一部生活哲學如果眾人都能在生活中求得佛界的境涯.那我們的土地不就便成佛國土嗎.釋尊的十大弟子如神通第一目蓮.智慧第一舍利弗最後確信法華經而成佛經中談到十方諸佛.菩薩誓言釋尊入滅後將守護弘揚法華經行者.毀謗法華經正法者將入阿鼻地獄.所以其他諸宗不以法華經弘法,以其他諸經為弘法根本是否本末倒置?


以上的解释不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0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12-2010 09:04 PM 编辑

回复 22# peggy_str


    不, 在大乘法理只有法华经与涅磐经有开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之法理。

那是以何为标准呢?

是以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法门为标准

不管是一阐提和二乘(声闻、辟支佛), 女人,恶人, 均得成佛

这个法理是在其他一切佛教法藏中找不到的。

文证1。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 .....
               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文证2。《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人亦能成佛”


佛性 = 如来藏,  其他的大乘经典如《楞伽经》用如来藏来指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0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12-2010 09:02 PM 编辑



再说。。

佛性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梵语buddha-dhatu 或buddha-gotra。又作 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据北本涅槃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即显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0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12-2010 09:33 PM 编辑

回复 21# 三法印

反北传大乘佛教??


不是的,我们是在谈论法华的无量义经的根本教义之一 :佛性/如来藏,
这法华-涅磐的佛性/如来藏的法门理念,早在四世纪古印度的大乘论师世亲菩萨以经讲得很清楚了


佛性论-四卷,世亲(梵Vasubandhu ,四世纪)着,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详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至第七等三品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
内容由缘起分、破执分、显体分、辨相分等四分十六品组成,
详论佛性之体相,以明一切众生本具之佛性,认为佛性有三种:

(一)凡夫生来本具之佛性(住自性性),
(二)经过修行显现之佛性(引出性),
(三)达到佛果所具之佛性(至得性)。

并论破小乘、外道与大乘偏见者之否认悉有佛性说。
[法经录卷五、历代三宝纪卷九、开元释教录卷七]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31/1610_001.htm

【經錄部類】〔瑜伽部類〕〔瑜伽部〕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三十一冊 No. 1610《佛性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V1.11 (Big5) 普及版,完成日期:2009/04/2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0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2-2010 09:41 AM 编辑

回复 21# 三法印


汉传大乘诸宗的佛性/如来藏论点:
1。天台宗立正、了、缘之三因佛性。
2。华严宗立成佛唯限于有情。为佛性、觉性。
3。三论宗立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八不中道佛性。
4。法相宗立- 理佛性和行佛性。
5. 密宗以森罗万象是大日如来法身为佛性
6。禅宗言证悟众生本来之面目。(本性清净论)
7。日本净土真宗主张信心为佛性。

藏传大乘诸派的佛性/如来藏论点:
1。觉朗派认为佛性、如来藏、自性身是同一意义,三者皆是真实存在。
2。宁玛派、噶举派等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具有那成佛之因─如来藏─的原故。
3。格鲁派认为如来藏即是如来之因也。然亦非于凡成佛因,皆名如来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0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8-12-2010 11:43 PM 编辑

回复 20# wusen

四格言是指对十二世纪时日本的当时的宗派现象而言,当时在亚洲大陆的印度和南宋的佛教文明早已经被蒙古大军所灭了。

所以此格言严格的讲是不以这八百年后在其他国土经过复建后的宗派,因为在这八百年后他们有各自的改革与进化所以是无关联的。

如当今的汉传的禅净同修等就与十二世纪日本当时的宗派现象不同了。当今的藏密也不同于当年的真言。当今也没有看到何人有拿出四格言在说他人的。
所以这在学术上就是指你正在作以错误的不同时空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12-2010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9-12-2010 09:31 AM 编辑

原始、部派佛教等,不說佛、菩薩以外者之成佛,故亦不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旨。

但據世親之佛性論,有部等部派主張眾生無先天之「性得佛性」,但有後天依修行而得之「修得佛性」,依此,分決定無佛性、有無不定、決定有佛性三類眾生。
對此,分別說部以空為佛性,一切眾生悉以空為本,從空所生,故主張本性皆具佛性。
(注。 分別說部就是当代南传声闻教的母体)

世親之佛性論將佛性分為三位(稱三佛性),即:
1. 住自性佛性,眾生先天具有之佛性。 (本质理论)
2. 引出佛性,通過佛教修行所引發之佛性。(修行正因)
3. 至得果佛性,至佛果始圓滿顯發者。 (修行正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10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10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ggy_str


    不, 在大乘法理只有法华经与涅磐经有开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之法理。

那是以何 ...
清池 发表于 18-12-2010 07:22 PM


相同的字眼在不同的经书或角度,都有不同的意思。
单单一个"心"字,就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意思。

"佛性"也是如此。
我说佛性=智慧,你觉得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0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0-12-2010 02:19 PM 编辑

回复 31# peggy_str


单单一个"心"字,就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意思。


这就是粗法与细法的分别了,

声闻乘只主張, 心、意、识三者是为同物异名( Citta)。

但在大乘(如世亲菩萨)就有细分心、意、识三者 三者是指不同物
前六识称为「识」,了别心 (Citta vijnana)、即认识作用
第七末那识(Mana vijnana)称为「意」,思量心 ,即思惟作用。
第八阿赖耶识 (Alaya vijnana),称为「心」, 集起心,积集之义, 乃诸法产生之根本体.
第八识也可细分为  真心(本来清净之心,即自性清净心)与 妄心(烦恼污染之心)
或分为 第九阿末罗识 (Amala vijnana), 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藏识

我说佛性=智慧,你觉得怎样?


因该是指 佛智 ,般若,慧日, 大菩提智慧 , 以区别俗智小法

佛性在大乘是有共识的因为有大乘经典上就有明确定义。
佛性的定义是一切众生都能成就佛身平等潜能, 这是不生不灭/无生无灭/常清净/不坏的生命本质
并道出如何去引发出和培育这潜藏在每一各众生的清净圣性的本质。

声闻成虽有讲出佛陀是以人界的肉身成佛的,但还是不敢把自己能与佛陀的成就相比,
认为自己就算是努力的出家修行最都只能成四果阿罗汉,
那些在家的普通佛教根随者,女人,一阐提,恶人 就更加不用说了。

但大乘实教就肯定一切众生都能成就佛身的平等潜能,道出世尊出世的本愿。
并有于开,示,悟,入的方法去引导众生进入佛的知见。
不但在法理上证实佛性论,
并且还讲出要如何去引发佛性的密因/正因, 和要如何去修持和培育自己的如来藏
还有如何证的佛身的真义, 有厉代的菩萨大德的修果为证
其菩提精神报身(各宗派法门)能常住世间继续帮佛陀转法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2010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sen

四格言是指对十二世纪时日本的当时的宗派现象而言,当时在亚洲大陆的印度和南宋的佛教文明早已经被蒙古大军所灭了。

所以此格言严格的讲是不以这八百年后在其他国土经过复建后的宗派,因为在这八百年后他们有各自的改革与进化所以是无关联的。

如当今的汉传的禅净同修等就与十二世纪日本当时的宗派现象不同了。当今的藏密也不同于当年的真言。当今也没有看到何人有拿出四格言在说他人的。
所以这在学术上就是指你正在作以错误的不同时空对比。
清池 发表于 18-12-2010 10:28 PM


不同时代?
你不妨告诉别人为何念佛被挂上无间地狱的罪名?说到尾,还不是他们威胁到你们迷信法华经属于经中之王地位。
当年如此,即使现在的任何宗派不认同你们的法华经属于经中之王,你们同样学你们的莲祖把无间地狱的罪名挂在这些人头上,所以,事实不到你狡辩。

当你们头脑就已经迷信经中之王的美称,你们自然会把金刚经贬低成引渡小乘进入大乘的桥梁,然后把小乘经典贬得更低。到最后,只有法华经独尊。
你有否想过,如果法华经真如我们说的属于伪经,你们对得起自己良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2010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净土宗人士不敢说自己的经典属于最究竟,顶多说带业往生到净土成就佛道,并认为现在末法时期最适合修习念佛法门。无论如何,这本无量寿经依然得不到所有佛教人士公认。

密宗人士并不会说自己的宗派属于最上乘。

禅宗也是如此。

只有日莲宗派或者创价这类宗教徒才会沉迷经中之王这个美称,总是不断把其他经典贬低不及他们的经中之王。

最糟糕的是,他们的成佛定义很离谱,以为现在的心向善,向往佛菩萨,就是成佛境界了,
他们不会怀疑自己还没解脱六道轮回,切以为自己已经证悟了法华经的精华,所以,根本就不在乎禅定修行,并认为那些禅定属于符合2500年前的厌世苦行僧的方便而已,
创价的发展对佛教的伤害不可轻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2010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净土宗人士不敢说自己的经典属于最究竟,顶多说带业往生到净土成就佛道,并认为现在末法时期最适合修习 ...
wusen 发表于 21-12-2010 07:19 PM

经中之王应该是无字真经,那些不老实修行的人领悟不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2010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wusen  

你又乱讲了, 请去看看当今日本的传统佛教界,
当今在日本的各宗 (日莲,天台,真言,禅,净土,等)都相安无事,同在一大乘佛教下, 没有人会对八百年前的仪论而又争仪, 因为各自都在这八百年来有改革和互相影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2-2010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又乱讲了, 请去看看当今日本的传统佛教界,
当今在日本的各宗 (天台,真言,禅,净土,等)和谐得很,唯独创价学会与各宗不和,甚至和日莲宗门,起争执。现在还想入侵佛门,搞大乘,挑拨离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2010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很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2010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打官司打到很滑稽。不是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8-2025 03:16 PM , Processed in 0.12813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