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erry_berry

对僧人不敬,业报很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2-2010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日本就可能
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
可以过一般人的生活
eucerin 发表于 10-12-2010 10:30 AM



   有性生活就不是和尚了, 不要自欺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2-2010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性生活就不是和尚了, 不要自欺欺人.
kami2012 发表于 11-12-2010 12:52 AM


马术赛现“神奇哥” 日本僧人夺双金每天都念经
2010年11月21日 09:33 来源:天府早报 参与互动(1)  【字体:[url=]↑大[/url] [url=]↓小[/url]】

  每天清早他都要手拿佛珠念经
  家庭影响他从10岁起就是僧人
  目标远大伦敦奥运会要夺奖牌
  参加本次亚运会马术比赛的选手身份千奇百怪,有马场主、学生、钢琴家、公主,甚至还有僧人……是的,你没搞错,是僧人,而且这名来自日本长野的僧人不但会念经,而且还能夺取亚运金牌。
                              



  在昨天结束的广州亚运会马术三项赛决赛中,日本僧人佐藤贤希不但与队友一起拿下该项目团体冠军,还在个人决赛中夺冠。然而,亚运会金牌显然不能让佐藤贤希这个日本僧人满足,在昨天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佐藤表示:“我的目标,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奖牌,亚运冠军只是我前进道路上的第一关。”
  每天都要念经见面先宣佛号
  由于亚运会马术赛场位于从化市,距离亚运村太远,因此大部分参加马术项目的运动队都住在赛场附近的酒店里。在日本队入住的酒店里的志愿者每天都会发现一个个子不高的日本队队员总是会在清晨独自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盘腿坐在地上,手拿佛珠,闭目诵经。志愿者都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名叫佐藤贤希的日本马术队员,是一个僧人。
  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僧人也来参加亚运会?”当记者从志愿者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专门到赛场边找到了佐藤贤希,佐藤是一个个子不高的日本青年,按照他资料上的数据,只有1.64米。摘掉帽子,佐藤露出平头的发型,似乎有那么一点僧人的味道。而当记者讲明来意,同时伸出手想跟他握手以示友好时,佐藤贤希却双手合十,向记者宣了一个佛号……果然是个僧人。
  出身名门望族家中有座寺庙
  对于自己的僧人身份,佐藤显得很坦然,“我是一名僧人,但我也是一名马术运动员,这两者我都做得很好。”佐藤1984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他的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很富有。在众多的家族产业中,就有一个马术俱乐部,拥有20匹马,他的家人都很热衷于马术运动,受家人的影响,佐藤从7岁起就开始接触马术,逐渐地也爱上了这项运动。
  那么,如此显赫的家世,佐藤为什么要当僧人呢?他告诉记者,在日本,出家为僧是很光荣的,而且僧人同样能够结婚、吃肉以及从事其他的职业。他的家乡崇尚佛教。在他的家中,就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僧人,也是这座寺庙的住持,于是佐藤从10岁起就成为了僧人。“在日本,像我家这样的寺庙,都是世袭制的,爷爷将住持的位置传给父亲,今后父亲老了,住持的位置就会传给我了。”
  对于自己每天早上念经的举动,佐藤表示:“这样我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能帮助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想拿奥运奖牌退役专心当僧人
  别看佐藤贤希只是个僧人,但他却有着远大的梦想。“从我7岁接触到马术的那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骑手。”为了这个梦想,佐藤贤希不但勤练不辍,而且还专程在2008年前往德国进行了长达1年的专业训练。这段“留洋”经历让他的骑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入选日本国家队后,他在今年美国进行的世界马术运动会上获得了三项赛第9名的成绩。
  本次亚运会,尽管赛前声名不显,但佐藤却在比赛中大放异彩,不但与队友一起拿下该项目团体冠军,还在接下来的个人决赛中,以42.30的总罚分的成绩拿下个人冠军,成为亚运双冠王。对于未来,这个日本僧人有着更大的雄心,“我想在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取奖牌,亚运冠军只是我前进道路上的第一关。”
  当记者提出“出家人应该淡泊名利时”,佐藤哈哈大笑,说道:“所以我还不算一个合格的僧人啊,我想的是,等到退役后,我就回家接父亲的班,安心当一个僧人。”
http://www.chinanews.com.cn/ty/2010/11-21/266988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0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念了“礼佛大忏悔文”就不会下地狱了吗?
pinkpenter 发表于 9-12-2010 10:51 PM



   念“礼佛大忏悔文”是希望给自己有个改过的机会, 不再重犯, 再来佛菩萨加持, 希望早日证得菩提.

贪噌痴三毒一日未清, 都会再回轮. 有回轮, 就有机会上天堂, 或下地狱, 做牛做马, 再做人. 要除去贪噌痴三毒, 一定要入禅定,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入禅定都好, 入禅定要观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INPUT). 六触给了我们感觉(OUTPUT), 让我们起了分别心, 去分别东西的好坏. 有了分别心, 就有贪噌痴. 有了贪噌痴, 就有轮回. 当INPUT来的时候, 声音归声音, 味归味, 不起分别心, 也就没了OUTPUT. 没有这OUTPUT, 也没有了贪噌痴. 没有了贪噌痴, 也就没有了轮回.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0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术赛现“神奇哥” 日本僧人夺双金每天都念经
2010年11月21日 09:33 来源:天府早报   【字体:  ...
eucerin 发表于 11-12-2010 12:56 AM



   何为五戒? 何为八戒? 何为二百五十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0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五戒? 何为八戒? 何为二百五十戒?
kami2012 发表于 11-12-2010 01:23 AM

我只是说出日本的不同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0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12-2010 08:16 PM 编辑

不是要讲谁是谁非, 但帮你们解开一些误会

汉地的僧人们是先拿声闻戒,后拿菩萨戒, 严格来讲是声闻僧人学菩萨道,或声闻菩萨 ( 称为渐次菩萨戒 )
古印度大乘大德来汉地传佛法, 要汉地的僧人先拿声闻戒是要先帮汉地建佛教基础
但也非是最终目地, 若从纯大乘的观点,最终目地是大乘深进国土社会成为大乘国土
日僧们从中世纪起由传教大师的改革,是只拿菩萨戒, 不拿声闻戒了,目标是做大乘菩萨 ( 称为顿立菩萨戒 )

传教大师的本来改革之义是要以大乘僧人学菩萨道的角度出发,给大乘僧人能深进社会低程里去传大乘教义,完成为纯大乘国土。所以当今日土社会中还能保存完好的各大乘法脉和有深厚的大乘佛学基础 (近三十多的佛教大学,百多佛教梵文研究所(多数僧人会翻解梵文), 各僧人都有佛教大学-至博士学位)

大乘菩萨戒的要求本身就是很高的, 那是从菩萨地境界的角度出发的, 要去学很多佛法, 不能离生死道,  要去度很多人,要成就佛身。
当今和未来,汉地的僧人也是要去日土去拿回那些断了的大乘法脉。 当今我们用的佛教词典/法藏电子数据/梵汉法藏对校/等也是从日本佛教学术界翻译过来的。

大乘佛教能发扬常住在一国土是要有两个要点, 一是要能吸引有德有智的人才在圣值者团队和培育正德弘法人才, 一是要圣值者团队和民众很密切(要识为僧俗两者都同样是一圣教团队,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都能开佛性, 都这是世间的菩萨,只是各的供献值责不同罢了)- 和提高民智对佛法的正解 (脱离民众就是说没有开了佛智的民众成为佛教清流的护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12-2010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说出日本的不同罢了
eucerin 发表于 11-12-2010 01:27 AM



   ok, 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0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kami2012


   感恩, 阿尼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2-2010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个正信和尚会一直说‘什么鬼’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0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4-12-2010 02:26 PM 编辑
对僧人不敬,业报很重。。
不久前,因为要考试,妈妈就带我去观音亭补运。那为僧人在地藏王菩萨面前念我的 ...
cherry_berry 发表于 7-12-2010 03:44 PM

佛教僧人不穿在家人的衣服,也不会替人“补运”。
听你的描述,你那边的观意亭可能是一般华人民间信仰的场所,很可能不是佛教道场。

----------------------------------------------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理清一些人对佛教的误解。

首先,佛陀不是上帝、不是造物主,更不是“赐予赏罚”的主宰。

佛陀是发现灭苦之道(佛法)的觉者,并将佛法教导众生,成为众生的老师。而佛法(正法),就是佛陀所发现的灭苦之道,是能消除一切烦恼的方法;而僧伽,就是佛陀的学生及追随者、佛法的实践者。这就是佛教的三宝——佛、法、僧。

然后,我们要了解佛教的宗教态度。

首先,佛教不教导我们盲目相信,《羯拉玛经》(Kalama Sutta)有云:
“不因传说而轻信。(不可因为传说,就信以为真。)
不因传统而轻信。(不可因为合乎传统,就信以为真。)
不因谣言而轻信。(不可因为轰动一时,流传广远,就信以为真。)
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不可因为经典,就信以为真。)
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不可因为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
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不可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不可因为引证常识,就信以为真。)
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不可因为符合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信以为真。)
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不可因为权威人士言,就信以为真。)
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纵使是你的老师如来所说,也不能马上信以为真。)

任何学说在被自己证明正确之前,我们都不必立即接受或否定,而是去观察、证实或证伪。只要确认是真实有益的,我们才依教奉行。

在学佛时,也是如此。

---------------------------------------------
再来谈谈

未来是注定的吗?

佛教不是宿命论者,佛陀不说“一切注定”,而是“一切有因有缘”。

单一的个别行为并不能决定你未来的人生,因为任何结果都是许许的因素的因缘和合才造成的,绝不是一因一果。

最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改善自己。知道自己有过失,就改过,知道自己做对了,就继续秉持。

纵使曾经做错事,也不要因此一直追悔过去,也不要因此一直担心未来。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到来,追悔过去或担心未来都于事无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当下,只有现在的行为,才能改善自己、改变自己的未来。

----------------------------------------
然后,回到楼主的问题:

首先,我们并不知道他是不是僧人。在佛教里,僧伽是善知识(能引导别人向善的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能让你感受到他的德行,那他也未必是个称职的善知识,何况他可能根本就不是僧人?当然,我们不能以一句口头禅“什么鬼”就判断一个人的德行。

僧伽是拥有许多善知识集的地方,所以僧伽也是我们在家人的老师。

佛教不教导我们盲目相信自己的老师,而是要经过观察与确认。在确认之前,我们可以保持适度的怀疑,如果知道他真的是善知识,那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如果他是恶知识,那我们应当远离。

所以,保持适当的怀疑,是没有错的。但我们不要只是怀疑,也不要只是相信,而是要如实、客观地观察,避免受自己的偏见影响。如此,我们才能正确确认对方是不是自己的学习对象。

--------------
希望这一点分享能帮忙你能解决心中的疑问。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0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僧人,在运动会上的那一位。

很好奇,为何要有目标,为何不放下金牌目标?为何要执著拿到金牌才肯放下?

虽说日本的不同,但是与佛陀的教导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0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翻转全球  

因该是说在作教育, 教世俗人在自己的生活上要一心一意的去做, 方会有成就和有价值。
为了证明和鼓励世俗人, 佛的教义不是空谈, 他要亲身作给人看

用出世的智慧来化在世间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0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僧人不敬,业报很重。。
不久前,因为要考试,妈妈就带我去观音亭补运。那为僧人在地藏王菩萨面前念我的 ...
cherry_berry 发表于 7-12-2010 03:44 PM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經常為大眾開示。

有一位摩那祇女,
宿業深重,不曾受佛法的熏陶,
見到世尊在祗園精舍為大眾說法,卻想當眾毀辱世尊。
她拿了一個木盆藏在衣服裡,
跑到精舍,指著佛陀,對大眾說:
「這個說法的人,你們不要相信他,看,他讓我懷孕了!」

當時在座聽法的大眾,
有許多對佛法仍了解不深、信心不足,
聽了摩那祇女的話,就信以為真;
然而,正信佛法者,心裡一想就明白,
佛陀貴為太子,
既能捨離王宮中無數的美女而出家修行、成道,
豈可能因如此一女子而破壞梵行。
天帝釋提桓因這時也化身為人,在精舍中聽法,
看到有人謗佛,立刻化身成一隻白老鼠,
一下子咬斷了摩那祇女身上綁木盆的繩子,
突然,
ㄎㄨㄤ!!
木盆應聲落地。

大家都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摩那祇女根本不是個孕婦!

所有對佛法還心存懷疑的人,都為之一震。
還有一人起身,拿起木盆,問摩那祇女:
「這就是妳的孩子嗎?」

這時,地面自動裂開,
摩那祇女由於毀謗的惡業,即身陷入無間地獄。
目睹摩那祇女的果報,
曾對佛陀起疑的人,紛紛在佛前至誠懺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0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4-12-2010 02:42 PM 编辑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經常為大眾開示。

有一位摩那祇女,
宿業深重,不曾受佛法的熏陶,
見 ...
kami2012 发表于 14-12-2010 01:34 PM



    不在于疑,而是“以无知、嫉妒之心,行恶意、不实之诽谤”。

---------------------------------
“疑惑”本身没有善恶,而是“还不知、还不清楚”的自然结果。
“存疑”是一种学习过程中所应有的态度,即在证实解答之前,对某一学说持保留的态度,不做别人知识的奴隶。

在佛教,只有已经见法、达到初果的预流圣者(或大乘佛教中的初地菩萨),才能完全地、彻底地消除对佛、法、僧的疑虑。

在此之前,任何人都可能多少对三宝存有疑虑,信心也自然会有增、减、退失的情况。
---------------------------------------------
在这故事里,该妇女因为“嫉妒”、“憎恚”而“故意说谎”、“诽谤”、“搬弄是非”,这些才是故事中应被谴责的恶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10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cherry_berry


要敬佛,法,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2025 11:25 AM , Processed in 0.11425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