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0|回复: 14
|
萬物靜觀皆自得
[复制链接]
|
|
佛友来了一封电邮,觉得很好,特转载这里与大家分享。。。沉默是金
以静制动
以不变应万变
无招胜有招
萬物靜觀
靜觀萬物

你抵抗什麼,什麼就會擴大,
你靜觀什麼,什麼就會消失。
不管正面的問題是:與人衝突、
爭吵,或是受人批評、攻擊、侮辱,
如果你去對抗,問題就會擴大
且持續下去。
我們都可以了解,只要有對抗,
就會有衝突,就會有對立,
而衝突和對立,又會引發憤怒、
怨懟、攻擊,然後就沒完沒了。
反之,只要讓自己沉靜下來, 那麼不論你靜觀什麼,
什麼就會消失。
你不需費心去找任何理由為自己
辨護,只要沉靜下來,你的舉止
本身就會顯示最好的理由。
你不需費力去爭執,
只要沉靜下來,
你連想都不用想,
正確的言語自然就會產生。
. 你不需刻意去控制情緒,
只要沉靜下來,什麼都不說,
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計較,
心境自然平靜。
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
我們只要把心沉靜下來,
直到心田的淤泥沉澱,
湖水自然澄清。
你的困擾自然也就消失不見了。 |
|
|
|
|
|
|
|
发表于 17-8-2010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招還是不行。。。 |
|
|
|
|
|
|
|
发表于 18-8-2010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自然规律原本就存在,并不是因为有了佛法才存在。对吗? |
|
|
|
|
|
|
|
发表于 18-8-2010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問題的根本 作用不大,只能解決 表面的 而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8-2010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8-2010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問題的根本 作用不大,只能解決 表面的 而已
lylo 发表于 18-8-2010 11:34 AM 
若面对问题时,心的状态是静,是观,就没有意气用事,随欲望妄念去处理事情。在那当下,是冷静,是自在,是包容接受,没有得失计较,是顺其自然,是无执着。
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一定要做什么。没有绝对。
是一种自然不过的生活方式--心,没有负担。
分享:
http://bbs.foyuan.net/thread-66168-1-1.html
心如虚空任万事万物自由生息而如如不动 |
|
|
|
|
|
|
|
发表于 18-8-2010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当下,是冷静,是自在,是包容接受,没有得失计较,是顺其自然,是无执着。"
在包容接受和没有得失计较之下你也计较起传统与佛法的问题不是吗?? 那你如何顺其自然,是无执着?? |
|
|
|
|
|
|
|
发表于 19-8-2010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自在师兄,如果是一切自然,那么和老子的道《万法自然》有什么差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10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10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以下分享。。。共勉之。
通常人们遇到事情没有主意,不知该怎么做、无奈的情况下会说“顺其自然”。还有一种心态是看不清前途,不知该怎么做,任由它发展,事情变化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叫“顺其自然”。
实际上“顺其自然”是道教的成语。真实的意义如同佛教的“无我”。与无我是同一含义、同一境界。什么叫做“顺其自然”呢?“顺”是不违背、不逆向;“其”就是中间,就是融入的意思。就是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不违背大自然。把个体消失融化在整体里边。一个人只有达到“我空”、“无我”的境界,才可能“顺其自然”。假如一个人我执重、成见多,怎么可能顺其自然呢?一定是“逆其自然”。就像两个朋友在一起,彼此都有自己的思想,不愿顺着对方。如果你有这个胆量,短暂的自我消失,最终是对方融入了你里边。这就看你敢不敢“死亡”几分钟或“死亡”一段时间。如你不敢,就没办法得到“道”,因为有“我执”在作怪。“我执”是生生世世形成的思维方式。我执坚固,没办法突破掉。有人说这是个性,实际上有个性的人没有办法学佛。“我执”不消失掉,“法执”更没办法消失。只有一个人的我执、法执完全消失掉,才有可能顺其自然。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永生。未融入进去很快会干枯死亡。这就像从海中盛出一杯水,这杯水能保持多久呢?杯子代表“我执”,如果把杯子拿掉,这杯水就融入了大海。但在拿走杯子的一刹那,你会感觉到“我”不存在了,消失了。这也就是好多学佛者没有胆量、无法把自己融入对方的原因。老祖师们讲:学佛是大丈夫所为,不是帝王将相所能为。学佛是降伏自己,帝王将相是降伏别人。老子说:“降伏自己的是圣人,降伏别人的是伟人。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能降伏自己?降伏自己就是降伏自己的习气毛病、思维方式、知见观念。境界上不去就是观念没改变,没有走出我执、法执的框框,没有从中跳出来。这与我们接触的环境有关系。有人一辈子虽然也接触了不少事物,但其所处的环境决定他无法改变。佛教是主张云游的,为什么见多识广的人境界同一般人不一样?为什么要出去参学?就是要把自己以前所有的概念放在一边。如果是带着成见去参访一位善知识,什么东西也学不到。就像是封住了口的瓶子,什么也装不进去。实际上你遇到任何一位善知识,都能让你受益。就看你愿不愿意把瓶塞打开。往往带着成见只能看见人家的短处,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同样也都有坏的习气毛病。因为在娑婆世界轮回的太多太多,习气太重了,几乎浸透到灵魂深处,几乎无法将灵性的力量启发出来。被欲望牵着走。
http://www.donghuasi.org/zh-CN/WanXing/XiangFuQiXin/20030122.html |
|
|
|
|
|
|
|
发表于 19-8-2010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10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8-2010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自在心
因为在娑婆世界轮回的太多太多,习气太重了,几乎浸透到灵魂深处,几乎无法将灵性的力量启发出来。被欲望牵着走。
---
你相信灵魂信吗??? |
|
|
|
|
|
|
|
发表于 20-8-2010 08: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8-2010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三法印
文字代表了什么?
是一种相。
是个人给予它什么意思。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