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情節3:在城市裡滾滾紅塵中苦守安身立命的“蝸居”……“蝸居”不是年輕人的終極目標,相反他們希望通過努力改變命運,最終擺脫“蝸居”。 投資須知
置業考量多 然而,他們可否絕地大反攻? 馬幣今年持續升值,物價不斷走高,房地產自然成為投資增值的主要選擇,一般薪水階級若趕搭上房價的順風車,可能也有望晉身為富裕階級,但如果購房購產處理不當,便可能成為一輩子的“房奴”。 近期,產業市場牛氣衝天,不少群眾突然對置產蠢蠢欲動,即使不為自住,也希望藉房地產把握人生第一桶金。 須持長期投資心態 對此,辛赫直言不諱,目前絕對是進軍產業的時機,主要是融資成本低,產業價仍可負擔,但建議民眾抱著長期投資心態。 蘇瑪也表示,現為置產的黃金時期,因大馬產業市場已加快成長步伐,價格不時往高探,加上經濟展望普遍向好,股市也表現不俗。 “此外,許多發展商提供置產的折價配套,允許買家在產業建設期間,享有全面貸款與零利率,這其實也是許多投資者積極進場的原因。” 他進一步解釋,相對他國,大馬產業價仍低,近年,大馬產業價已逐步走高,主要地段更寫下新高。 儘管如此,他強調,產業基本面如據點、產品、目標市場、素質等依然是置產需考量的因素。 他以城中城為例,該區的產業價之前雖出現過高的現象,但現在市場已普遍接受,新價格與趨勢也將持續調整。 鄭元偉則對置產有另一番見解,認為進軍產業的好時機應該是民眾有足夠資金支付訂金、法律成本、估價費、印花稅等,同時有充足應急資金,以應付6至12個月的分期付款時,這是為避免突發狀況,如萬一失業或業務虧損,影響一般收入,導致房貸告急。 針對投資者,他強調,能否租得出去,與租金回酬是置產前應考量的兩大因素;至於自住者,應先問自己,能否負擔相關產業價格? 他坦言,大馬大部份產業投資都虧本,因為資本增值不大,每年平均回酬只有1.5到2.5%,扣除維修費與稅務等成本,可能已無利可圖。 產業越貴回酬越低 “一般上越貴的產業,回酬可能越低,因為若房子太大,可能需半年才找到租客,反而是10萬令吉以下的排屋,一搬空可能就找到租戶。” 言下之意,對包租公、婆而言,儘管房價仍可能飆漲,但不論是“以租待售”或是想“純粹出租,賺取比銀行定存還要高一些”的房東,恐怕也需要從“租金收益報酬率”的角度,衡量是否划算才是。 詢及民眾能否加入“炒產業”的行列,他笑言,投機有一定的風險,應先作好心理準備,放不急可能得“蝕本”。 他認為,投機,往往運氣不可少,有人在風險裡賺錢,因為行情沒有轉下,轉身即賺了一筆,但若行情突然走下坡,反而樂極生悲,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奉勸民眾若經不起大風大浪,莫貿然隨眾以投機心態進場,最好確保自己有充足本錢與把握,畢竟如果不是今天買明天賣,幾年後再轉手,其實產業是很好的投資品。 結論:房地產天價,背後的機會和警訊在哪裡?答案也許是刺激經濟,也可能埋下隱憂!政府適時可能得出手干預,否則,小市民可能在這場無煙硝的戰爭中,成為“代罪羔羊”。
转贴;星洲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