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江百虎

要玩金钱游戏其实只有这两招。。。就看你做不做的到而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5-2010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cfstanley 于 28-5-2010 09:03 PM 编辑
这是我研究了 3 年才得到的。。。

算简单吗???!!!。。。
江百虎 发表于 28-5-2010 06:13 PM



    报酬率会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5-2010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去做统计就知道了。。。

做人不可以太懒惰。。。

天地下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0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去做统计就知道了。。。

做人不可以太懒惰。。。

天地下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的。。。
江百虎 发表于 28-5-2010 09:58 PM

谢谢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5-2010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穿内衣?下面穿内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6-2010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圍市況不明 港股短期走勢疲弱 留意死亡交叉
2010/06/03 08:50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字級
        與Facebook好友分享        
       
與Twitter好友分享
       
       
與Plurk好友分享
       
        推薦        
        回應        
        訂閱        


  股長假後周二跌逾 1% ,而內地股市出現技術性反彈,港股昨日呈現多空爭持,恒指高低波幅約 284 點, 10 日移動平均線 (19490 點) 得而復失,而國企指數亦失守 10 日線 (11176 點) 。分析師坦言,外圍市場持續不明朗,港股短期走勢較為疲弱,甚至再度跌穿 19000 點關卡,值得注意的是,若 50 日線跌破 250 日線,恐形成「死亡交叉」,恆指或下調至 18600 點。

香港《大公報》報導,恒指周一跌逾 200 點後,昨日反彈高開 154 點後,最高見 19656 點,惟外圍股市普遍下行,早段港股已倒跌至最低 19372 點。雖然受惠於內地股市倒升,一度令恒指收復失地,惟觀望氣氛濃厚恒指最終微跌 25 點,收報 19471 點。國企指數亦跌 75 點,收報 11158 點,全日主板成交金額增加至 552.95 億元 (港元,下同) 。

協聯證券高級客戶經理梁文琪坦言,港股上周連升 3 日後,本周出現 3 連跌,反映大市走勢相當反覆。目前歐洲局勢仍然混亂,構成很多顧慮及不明朗因素。恒指需要突破 19910 點才有機會好轉,而再升破 50 日均線 (20774 點) 才可初步確認見底。晉裕環球資產管理研究部分析師黃文傑提醒如基金提走資金,一旦 50 日均線跌破 250 日均線 (20707 點) ,將形成「死亡交叉」,觸發平倉盤湧現,恒指有機會下調至 18600 點。

個股表現方面,重磅股匯控 ,股價平收 28.45 元,而國浩則升 1.6% 至 80.7 元。

中資金融股普遍受壓,中行 跌幅介乎 1% 至 2.5% 。

領匯 否認前董事楊宇行賄,股價仍挫逾 11% 至 16.84 元。

曾唱好恒地 合理估值應該超過 90 元的恒地主席李兆基,上月 27 、 28 及 31 日等連續 3 個交易日進場買進恒地股份。聯交所資料顯示,李兆基在 27-31 日間,增持恒地 304.4 萬股,涉及金額達到 1.4 億元,持股量則由 54.92% 增至 55.06% 。

《文匯報》報導,第一上海證券市場策略員葉尚志表示,港股在 19400 點關卡仍見支撐力,大盤未有出現破關而落的走勢。

他說,市場信心未有完全恢復,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全球股市已進入築底階段的形勢下,相信市況可望逐步走出震動回穩的態勢,但是彈升力量有多大,仍有待觀察。因此,在操作方面,選股鎖定目標來短炒波段,依然是目前介入的主要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10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江百虎


   
其实不需要自己去研究3年, Peter Lynch的书就有提到了.....

而我自己的经验也是一样, 不管是在股市场还是球市, 只是我把它压缩成5个, 然后没有Cut Lose Base On Stock Price, 只有Cut When Financial Report只达不到我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6-2010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是技術分析中,最簡單,易懂且好用的指標之一。
因此,它值得我們花一些時間做點研究。

1. 何謂移動平均線?
所謂平均線,就是將不等天數的收盤價取平均值,所繪製的線。
舉例來說,"五日"平均線即今日的收盤價+昨日的收盤價+兩天前的收盤價+三天前的收盤價+四天前的收盤價所得之總和,除以五(共五日),
因每個交易日所取得的平均值可能不同,意即平均價會隨著不同的交易日移動,由此繪製的線稱為五日移動平均線。

以簡單的數學式來表示,令n為交易天數,MA(n)表示n日移動平均值,C(n)表示第n交易日的收盤價
則:
MA(n)= [C(n-1)+C(n-2)+ ... + C(n-n)]/n

50 天平均?上穿 250 天?  <---- 是不是所?的 Golden Cross
50 天平均?下穿 250 天?  <---- 是不是所?的 Died Cross


2. 何謂Golden Cross,何謂Died Cross?
既然移動平均線可以用不同週期來表示,我們便可以取不同週期的移動平均線來觀察金融商品,例如股價。
常用的週期有MA(5), MA(10), MA(20), MA(60), MA(120), MA(240)等。
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不必在意太小的誤差,例如5日均線和6日均線,在實質意義上,差異不大。
同樣地,60日均線或70日均線,差異也不太大,所以不必執著於均線週期的多寡,重點在於,
不同週期所代表的實質意義為何。因此,在指標的意義上,短週期,中週期和長週期成為技術派觀注的重點。

例如,將5日或10日均線視為短期均線,20日或30日均線視為中期均線,60日以上的均線視為長期均線,然後我們
再來探討不同週期均線發生不同行為時,所呈現的意義為何。

a. Golden Cross:
中文又稱為"黃金交叉",或各位提到的上穿。
以簡單的數學來看,就是股價>= 短期均線 > 長期均線。
以百虎兄的例子,50日均線上穿250日均線為例,就是指當50日均線,所呈現的值,
例如2塊,超過250日均線所呈現的值,例如1.95,同時股價在2塊以上,稱之。
就線圖來看,就是短期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均線的行為,簡稱上穿。

b. Died Cross
中文又稱為"死亡交叉",或各位提到的下穿。
以簡單的數學來看,就是股價<= 短期均線 < 長期均線。
以百虎兄的例子,50日均線下穿250日均線為例,就是指當50日均線,所呈現的值,
例如2塊,低於250日均線所呈現的值,例如2.05,同時股價在2塊以下,稱之。
就線圖來看,就是短期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均線的行為,簡稱下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6-2010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百虎

其实不需要自己去研究3年, Peter Lynch的书就有提到了.....

而我自己的经 ...
探险家 发表于 3-6-2010 06:26 PM


出道心酸路 偶像劇演出心聲   [url=http://tw.rd.yahoo.com/referurl/news/logo/ftv//SIG=10p2kvtiq/*http://news.ftv.com.tw/][/url] 更新日期:2010/06/02 09:01  
   
不少藝人踏入演藝圈,都是從助理當起,只是背後的辛酸血淚,一般人很難看得到。最近就有一部愛情大戲,劇中描述女主角當助理時,遭到百般刁難,就算當藝人後,也因為小咖被其他人的欺負,寫實的劇情,彷彿就像是演藝圈的翻版。
東要求、西要求,藝人要什麼,一旁的隨身助理,只能聽令行事,就算做牛做馬,也不敢有一絲怨言,拍戲不斷NG,挨了無數個巴掌,就算受到其他藝人欺負,小咖藝人就是只能默默承受。
這種演藝圈背後的辛酸血淚,當過燈光助理的藝人阿翔,感觸很深,強顏歡笑就是最好的掩飾,同樣從幕後走到幕前的謝承均,認為這就是藝人成功最好的磨練方式。
在螢光幕前,光鮮亮麗的藝人,究竟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苦談,透過最新的愛情大戲,帶觀眾一探究竟。

~~~~~~~~~~~~~~~~~~`

看了别人的方法就随便跟。。。

不自己去做研究比较统计。。。

不去自己培养对股市的触感。。。

好运的话还 ok 。。。不好运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6-2010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江百虎


   
有些书可以让你走Short Cut, 而要以别人过去的统计来为经验, 这样的话就快了, 除非你身边没有半个人买股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百虎 于 7-6-2010 10:14 AM 编辑

為什麼投資總是賠?                                        ( 2010/06/04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
               
        
                        [size=100%]            
到美容院洗頭,設計師告訴我,在前年金融海嘯期間,有客人報了她一檔股票,當時股價約200多元,並告訴她這檔股票會漲到400元。設計師聽了很是心動;但因為平時並沒有買賣股票,所以只小買了一張。買進之後,股價果然開始直直漲,這期間有很多人勸她,漲多了可以獲利了結;但她都不為所動,一直到股價漲到400元才賣出,一張股票就為她賺進20萬,讓她開心的不得了!


其實全球在08年金融海嘯重挫股市時,有很多體質不錯的股票,股價都攔腰斬,如果當時勇於進場,經過09年的回檔,到今年初至少都有五成以上獲利。

換句話說,並不是這位設計師運氣特別好,買到飆股;她之所以能「賺很大」的原因,主要歸功於「抱得住」


但是問問身邊親友,在上次的股災中有幾個人獲利?即使前陣子各國股市頻創新高,股災前無論是單筆買進股票或基金的投資人,平均還是虧損二成,更別提大幅獲利了。即使在股災後進場買股票的投資人,也不見得能像設計師一樣抱完整個波段。

股市有一個常見的奇特現象:如果手中股票連續出現三個跌停板,投資人也許還承受的住;但若是股票連漲三個漲停板,投資人一定落入「賣了怕續漲、不賣怕回檔」的煎熬中。


這種煎熬往往比賠錢還難受,投資人受不了煎熬,提前獲利了結;等到整個波段漲完,回頭檢視,才發現賣出時,只不過是起漲點,後面還有好長一個波段都沒賺到。


十年磨一劍

不妨看看投資達人的做法。之前曾有財經雜誌訪問過一位股票達人,近10年來,達人一共只進出股市三次: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但三次獲利就高達一億,其餘時間一般人辛苦上班,他則在海邊衝浪。

能夠賺大波段,一定要特別沉得住氣。等到股災才出手,這種機會也許幾年才會出現一次;出手後至少放個一年半載,賺足整個波段後才獲利了結;獲利之後,短時間之內都不會再碰股票,這段期間無論買進或賣出,最難的莫過於等待。


投資三弱點:一貪、二怕、三後悔

至於一般投資人為什麼賺不到錢?我舉一個真實案例。有位投資人在馬英九當選總統時,大膽進場,當時指數在9000點附近;到了金融海嘯來襲,台股盤中跌破4000點大關當天停損出場,股價真的跌掉一半。9000點時拼命往前衝,4000點來臨卻又怕得要命。他給自己下了個評語:「該貪不貪、該怕不怕,所以永遠在後悔。」

最近全球因為希臘債信、二韓危機,各國股市再度應聲而倒。台股也一路殺到7000點附近,大約跌了千點。許多小散戶一邊賣股,一邊高喊國安基金為什麼還不進場護盤。如果是因融資追繳倒也罷了,現金買股的則不知道在怕什麼?

坊間的雜誌或新聞,每次報導的對像,都是一次賺幾百趴,再不然就是一次進出就獲利千萬這種消息,造成一般投資人「有為者應若是」的錯覺。殊不知就是因為少見難得,才會成為報導對象。

投資人不妨回頭看看自己過往戰績,如果每次都是追高殺低,永遠淪於貪、怕與後悔情境中,大概就沒有賺機會財的命。搞懂我是誰,再進投資市場,或許受到的傷害會少一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0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Sal2009 于 9-6-2013 08:2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6-2010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0 天平均线上穿 250 天线就是 买票上船。

50 天平均线下穿 250 天线就是 弃船跳舢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6-2010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脚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10-2025 08:01 AM , Processed in 0.10908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