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天
一早起身,到外面吃了一碗白粥,油条加酸菜,就出发到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
锦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锦绣河山的荟萃和缩影,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实景微缩景区,82个景点均按中国版 图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1:15复制,例如少林寺,布达拉宫,兵马俑,石林,悬空寺等。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通过民族风情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定期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如华夏民族大庙会、泼水节、火把节、西双版纳风情月、内蒙古风情周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出我国各民族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村以“二十五个村寨,五十六族风情”的丰厚意蕴赢得了“中国民俗博物馆”的美誉。
看到一个书法档口,那书法家石千叫我写个名字,为当场我作诗,觉得蛮不可思议,想到要买个礼物送给朋友,就写了“李慧慧”。 “李白桃红冠群芳,慧光普照金风翔,慧中秀外姿娉婷,甜蜜人生意韵长” 他想也不用想就写了起来,好佩服他的中文修为。来一个讨价还价就买了下,然后来到微缩景区观赏。五万多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小人和动物,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多民族国家风格迥异的建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又被我见到一些不卫生的举动,观光团的老年人蹲在人造溪边取水来喝和洗脸,能喝吗?或许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广场有中国妇女节文化表演,跳舞、击鼓、花车等都很精彩。尤其是游戏节目,请了15位女观众,分为3组,每人把脚套进预备好的两块木板,玩起五人二足。有两个男生想参加,被司仪赶了出来,“妇女节你们男人来凑什么热闹?”哈。场面好不热闹。 我请一位婶婶替我拍照,旁边的婆婆向我微笑,聊了起来。 “靓仔,你从哪儿来啊?”婆婆问。(她真的叫我靓仔,不是我吹牛) “我从马来西亚来,那你们呢?”我礼貌地回答。 “哦,马来西亚。我们是这里人啊,你一个人来吗?” “对啊。” “你的普通话怎么那么标准?马来西亚都说什么语言?”婆婆好奇地问。看谁以后还敢说我的华语说得烂。 “我从小就学华语,就你们所谓的普通话,马来西亚有很多华校啊。我们有三大民族,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我们都说马来语,华语或英文。马来语是我们的国语,所以一定要学,印度文就不必。”我解释道。 “要学那么多种语言,哪有那么多时间啊?你也蛮厉害的嘛,呵呵。” “还好,还好。”嘴里谦虚,心里窃喜,哈哈。 “我孙女也会说英文啊。”婆婆眼睛转向旁边的女孩。 “哦,你的孙女儿还蛮漂亮的。”我赞美道。 “谢谢。”那女孩冷冷的回答。 “我先走咯,拜拜。”到其他地方去了。 经过“徽州街”,一些店员把我当是韩国人、日本人,和我说起日语来,其实也怪不得他们,用布包起头看起来还蛮像的,哈。有位女店员问我是否要以名题诗,我就假装听不懂。“I’m sorry”心里暗笑。她就用一堆英文回我,我只好草草了事,“ok, no need”,转头就走。为了不被纠缠,唯有装听不懂。 来到文化村,内含22个民族的25个村寨,均按1:1 的比例建成。有侗寨,水寨,壮寨,佤寨等,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民族坐在里面,恭候游客,以便能随时回答游客的问题。起初还以为这些人是伪装的,后来问了他们才知道都是如假包换、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少数民族后裔。有苗族、藏族、黎族等。其实还有很多族的文化表演没有看到,因为时间的约束,体能的限制而被越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