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8|回复: 4
|
蜡笔小新,小心画笔
[复制链接]
|
|
文 / 林绍胜 (明天光明日报出)
幼儿手肌未发育完全,不容易掌握太硬或太软的笔。所以软硬适中的蜡笔是幼儿作画材料首选。他们的手还不能作出细微动作,故蜡笔很适合表现他们的纯朴笔触。臼井仪人以幼儿画笔触呈现《蜡笔小新》,其创作动机非常明显想透过一位五岁小孩,提供现代日本社会另一个反省空间。
五岁小孩,在世上算是一个小新人。如蜡笔笔触,有很多可能性,可粗、可幼、可快、可慢、可重、可轻等。最重要,蜡笔能够很直接传达、记录幼儿手肌运作的每个过程。就像小新这个角色,很直接的对当下社会种种现象反应。虽然会令故事里其他成人角色难堪、尴尬、窘态百出,却不失为一个借镜,让读者重新评估已渐渐僵化的社会价值观。
性,是作者探讨得最多的课题。小新可以把自己小鸡鸡夹藏在两腿间模仿妈妈;他也可以把小鸡鸡画成大象;他可以毫无忌惮的摸女性胸部;他可以随意掀女性裙子等。无聊吗?猥亵吗?会教坏小孩吗?但可有往深层想?小新做这些动作,并没有任何伤害人的意图。他也不会有色色的表情。在往深层想,多少人真正有机会在社会礼仪和情欲以外坦然面对性?
大人都希望小孩乖巧听话,凡事都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最好是少给大人麻烦。小新的确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小孩,父母要花特别多心思看顾他们,非常累人。虽然小新制造了许多麻烦给父母,这可是小孩应该有的好奇心,去发觉,去认识他的生命。若以本地和澳洲教育相比,本地教育政策是不是太过为了大人方便,完全抹杀小孩对生命环境作出一套个人阐释?这种现像最容易在本地儿童绘画班出现,小孩对美和创造已经失去了敏感。
为什么大人可以讲的话,小孩不可讲?小新喜欢学大人讲话,学电视节目的对白,学很多大人认为不该学的事情等。这是作者很高明的反讽手法,让人不觉得任何酸人意味。小新正如现代许多小孩,非常缺乏正面的学习对象。但是作者也不会说教式地,完全否定这些由成人扭曲的社会现象与内容。他只透过小新这个角色,轻描淡写带过,告诉大家:我们的小孩正面对这个问题。声音很小,但是足够沉淀在读者脑中。
虽然臼井仪人离世,作品内涵不朽,就是马来西亚当红的漫画人也没有认真做到这点。这是对社会文明进步一大障碍。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整天看蜡笔小新的呢...
唉, 一段时间没看...以后都没机会看续集了.
回望以前,才发现人和事物都会随着时间和忽然改变.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本地尺度也可以发展到像小新这样的书都可以出版就好了 |
|
|
|
|
|
|
|
发表于 1-10-2009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他那简单直接的画法!故事超搞怪!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