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问答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7-2009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26-7-2009 06:04 PM 发表


这么爱玩,不如去你认为好好玩的净土玩吧?

素还兄,我的目标都不是净土。

佛陀讲涅盘是至上之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7-2009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1# peggy_str 的帖子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09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摇头丸吧,直接方便,不必修什么“至上之乐”那么麻烦~

懂得时常宣称佛法比心理学更精深,却搞不懂“安慰剂”的实际目的,这样下去修十辈子也只是在追求精神上的摇头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7-2009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2# 三法印 的帖子

不是SADHU,SADHU,SADHU,

而是Satu Malaysia.

素還真的真實姓名叫''拿雞燉拉茶賓C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010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芬姐2 于 29-1-2010 11:43 PM 编辑
问:你对显宗,密宗有什么看法?

答:大乘佛法并没有显宗密宗之别。
素还真 发表于 12-7-2009 01:52 PM

哈哈。。。。。。你这个烂居士真好笑啊,又看到你的烂佛理了

自以为是高人的傲慢的素素,你真是笑死我了

显法、密法虽皆是大乘佛法

显宗、密宗还是有分别的

一般上,学法都是先显后密,而不是先密后显,

学显法得经历无数劫才能成佛,而修密法只须34

显宗经典谁都可以看及修,无须灌顶,而密宗经典则(举例:时论金刚根本密续、吉祥喜金刚密续、愤怒普巴金刚大续)必须获得上师的允许及传授才能修。


阿素呀 阿素  哈   哈


[fly] 哈 [/fly]

[fly] 哈 [/fly]

[fly] 哈 [/fly]

[fly] 哈 [/fly]

[fly] 哈 [/fly]

[fly] 哈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10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5# 芬姐2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2010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前面不是说过了吗?我被那些“药方”害惨了~

如果你想知道我的方法,我就大略说说我发明的欲界定吧。(素还真最讨厌别人发明佛法的~

一般上南传佛法里说的欲界定解说很少,只有一些“粗定”,“细定”等的分类和解说。我的想法是...

1,不是“沉思”。

2,也不是“控制心念”。

很简单是.....“无念”。

其原理是....我们在欲界的每一个举动....可以说就是六根六尘和六识的综合结果。

比如说....“习惯”。有多少人可以觉知自己的“习惯”?而不是当朋友告诉你后才....咦?对哦,我真的有这个习惯?

一开始修禅定时,脑袋里一定会有很多念头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但“无念”是一个抽象词,可别去分裂自己成为某某“识”然后去观察自己脑袋里的念头。“无念”的用意是...由得那些心念去飞来飞去,然后尽量在“不带认同”和“不带控制”的情况下看清那些心念的内容。

接着第二步是...把这种定境带进日常生活里,不管走路吃饭,交谈,阅读都尽量保持这种状态,这么做的科学原理是“广展意识”,即是把你的潜意识变换成显意识,如此一来你就能察觉自己心底的每个念头。

简单的说...就是“专心一致”,做什么事情都专心一致,但却又不是逼自己不分神,若万一分神的话就由得它,去观照这个“分神”的念头就行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说的“专心一致”并不是“忘我”,“忘我”只是把意识集中在一点,而我说的专心一致是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依然可以敏锐的察觉周围的事物。

如果觉得我词不达意,或许可以尝试“一心二用”辅助理解,即是...当你在看书时依然可以同时听歌,但两者不会成为你的负累,或许偶尔你会比较专注于书上的内容,而不知道自己在听什么,但只要稍微在专注一些,意识就能再次回到两者并行的定境了。但一心二用只是形容词,切忌幻想有两个人在内心处理两件事。

日复一日这样的禅定修习,很快就能顺利稳定在这种心境里,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最直接的心灵成长....高度精神稳定性。你会发现你不再怕做云顶的过山车甚至跳楼机,也不会有情绪化的问题,因为你不再受六根六尘和六识摆布,你已经不是对环境“反应”,而是成为了灵性的“主人”。

我想阿赖耶识的观点也大概这么来....因为这个时候的你去造业的话,你直观的会看到自己的“动机”,你并不是无意识的造业,所以你更能看到“动机”会带给你什么业报。

很遗憾我没能力更深入表达“意识”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某程度说来...我只觉得人类在意识方面的研究实在很贫乏。总之...我目前对意识模糊的认识是....你的意识越清晰,你就能看得更远,想得更多,记得更多。

而我现在迷惑的是...到底接下去的修行应该是继续提高意识的清晰度,还是把意识丢掉?因为根据禅宗或南传佛法的经典,在三禅和四禅里几乎都有灭掉六根六识的解说,比如“空无边处定”更有“观空”的说法,虽然中观派有很多观空的解说,但据我了解几乎都是在纸上谈兵,要和实际经验拉上....门都没有。Roy_Tantra5053 发表于 16-7-2009 06:39 PM


妙极!妙极!你所说的体验,你形容到十分好叻。我感到非常惊叹,赞叹!赞叹!



我想分享以下"我个人的体会"。。。

在你所形容的心境,其实还可以"观察和思考"的。。。

心灵没有缚术和分辨,可以"观察、发现和思考",理解和体验生命犹如梦幻飞舞的影子、舞蹈,还有各种各样的姿态。无论种种姿态,"无常"和"苦"都是万物"显现"出来的特征,一直都在变换,无明执着的心促使各种徒劳的追求。种种幻像都不可靠,即使千方百计寻求这种幸福快乐都徒劳无功。分别心(分神?)的"空",不成为可靠的指引。

再深入"观察"。万物的"本质"会裸露的显现出来,很惊叹万物众生其实都有"光明灿烂和充满慈爱"的"如来像",一切都是很清楚的,不会怀疑的,因而成了最可靠的指引。众生没有分别,慈爱平等地对待一切。对修行生起了绝对的信心,绝对绝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动摇信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0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咸鱼翻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10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芬姐2 于 31-1-2010 11:49 PM 编辑
再来佛菩萨法身的境界我是不想涉及的,到现在我都一直保留这个。一是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完全了解,二是因为其中实在太玄妙了。

素还真 发表于 20-7-2009 01:09 PM

哈哈。。。。。。又发现素素的漏洞了,自相矛盾,素素出洋相了

高傲、嚣张的素素,竟然连法身的境界也不了解,原来素素识少少扮代表,假扮高人的啊

三千大千世界皆有法身佛,佛无所不在,这就是法身佛的境界

众生皆有法身,你自己也有,笨蛋的素素,死蠢!

大乘佛法里有教导修法身的,你怎么不会?你不是说显宗、密宗无分别的吗?

既然无分别,你就应该会,笨!

我现在来为大家布施佛理,这算是双手献给大家的,但是对狗咬吕洞宾的你就不同,我是用手把佛理丢去你额头的,掉在地上,你要就拾起来

显宗经典里只有提到法身,但是没有教导如何去修法身的。这就是显宗与密宗分别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peggy_str -10 3)禁止发表辱骂、人身攻击,不负责任言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0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涅槃是通过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而终止业力,而最终终止生死轮回。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不正面回答涅槃后趣向哪里,因为涅槃可能趣向很多地方,涅槃是对于贪爱的止息,达到无生,不再羡慕再生,断除了再生的无明。
佛陀和诸位阿罗汉的转生可能是在四禅天,因为根据四阿含,他们都选择在四禅中发起神通,自取灭度。似乎只有在四禅境界,正念正智,才能发起神通。如果有阿罗汉不在四禅中灭度,有可能转生其余天界,也属于无生。佛教无生的概念并不是以神足住世,达到不死,而是不再羡慕再生,不再渴望再生,斩断渴望再生的无明。所有众生都有寿命界限。往生天界的阿罗汉色神也会死,但是死后复生,如同一个人睡后醒,醒后睡,复醒,不再在六道中轮回流转。这是因为彻底了知了业力的本质和诸行皆苦,也认识到了乐导致苦,代价甚重,不值得为乐而获得难以出离之苦。

空无边处定是四禅更上一层境界,是属于不断消灭四禅念处生起的无障碍能力,以至灭尽而能久住的空界禅。四禅的感受是非苦非乐,在四禅内,必须对念处生起的神通,并发的想不断收摄,专注一心,最终收摄所有念处,这时候,消灭了四禅中偶然遇到的震撼,贪着,沉迷,疑惑等各种心态,没有眼念处生起的神通,也没有宿命念处生起的神通,这时候的感觉是空无边。久住为空无边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0 09: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0# jaeger


火熄灭了。有人问火去了哪里?我们能说火去了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或下方吗?

不能。

火因为有燃料而燃烧,当火顺着燃料而四处蔓延时,我们可以说火去了这边或去了那边,但是,当火因为没有燃料而熄灭时,我们就再也不能说火去了哪个方向,只能说火熄灭了。
 
同样的,涅磐了,就是生命轮回的终止;当无明与爱染种种造成生死轮回的因缘已被除尽,我们就再也不能说涅磐者已往生哪里,因为涅磐者不再有下一期的生命,就没有所谓的往生。

所以,佛陀从来不说涅磐者往生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0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1# 白布飘扬

楼上所说甚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0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布飘扬 发表于 3-2-2010 09:03 AM
火熄灭了。有人问火去了哪里?我们能说火去了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或下方吗?

不能。

火因为有燃料而燃烧,当火顺着燃料而四处蔓延时,我们可以说火去了这边或去了那边,但是,当火因为没有燃料而熄灭时,我们就再也不能说火去了哪个方向,只能说火熄灭了。

给你一些难题,火的出现来自能量的转变,更深入地看,来自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光子,

所以,我们可以说火随着光子传播出去了。

那么,你的比喻在现代的科学观来说,似乎需要更深入地解释,对吗?
 
同样的,涅磐了,就是生命轮回的终止;当无明与爱染种种造成生死轮回的因缘已被除尽,我们就再也不能说涅磐者已往生哪里,因为涅磐者不再有下一期的生命,就没有所谓的往生。

所以,佛陀从来不说涅磐者往生哪里。


给你一些难题,佛陀解脱后,是否就是生命的终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0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oy_Tantra5053 发表于 16-7-2009 06:39 PM
我前面不是说过了吗?我被那些“药方”害惨了~

如果你想知道我的方法,我就大略说说我发明的欲界定吧。(素还真最讨厌别人发明佛法的~ )

一般上南传佛法里说的欲界定解说很少,只有一些“粗定”,“细定”等的分类和解说。我的想法是...

1,不是“沉思”。

2,也不是“控制心念”。

很简单是.....“无念”。

其原理是....我们在欲界的每一个举动....可以说就是六根六尘和六识的综合结果。

比如说....“习惯”。有多少人可以觉知自己的“习惯”?而不是当朋友告诉你后才....咦?对哦,我真的有这个习惯?

一开始修禅定时,脑袋里一定会有很多念头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但“无念”是一个抽象词,可别去分裂自己成为某某“识”然后去观察自己脑袋里的念头。“无念”的用意是...由得那些心念去飞来飞去,然后尽量在“不带认同”和“不带控制”的情况下看清那些心念的内容。

接着第二步是...把这种定境带进日常生活里,不管走路吃饭,交谈,阅读都尽量保持这种状态,这么做的科学原理是“广展意识”,即是把你的潜意识变换成显意识,如此一来你就能察觉自己心底的每个念头。

简单的说...就是“专心一致”,做什么事情都专心一致,但却又不是逼自己不分神,若万一分神的话就由得它,去观照这个“分神”的念头就行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说的“专心一致”并不是“忘我”,“忘我”只是把意识集中在一点,而我说的专心一致是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依然可以敏锐的察觉周围的事物。

如果觉得我词不达意,或许可以尝试“一心二用”辅助理解,即是...当你在看书时依然可以同时听歌,但两者不会成为你的负累,或许偶尔你会比较专注于书上的内容,而不知道自己在听什么,但只要稍微在专注一些,意识就能再次回到两者并行的定境了。但一心二用只是形容词,切忌幻想有两个人在内心处理两件事。

日复一日这样的禅定修习,很快就能顺利稳定在这种心境里,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最直接的心灵成长....高度精神稳定性。你会发现你不再怕做云顶的过山车甚至跳楼机,也不会有情绪化的问题,因为你不再受六根六尘和六识摆布,你已经不是对环境“反应”,而是成为了灵性的“主人”。

我想阿赖耶识的观点也大概这么来....因为这个时候的你去造业的话,你直观的会看到自己的“动机”,你并不是无意识的造业,所以你更能看到“动机”会带给你什么业报。

很遗憾我没能力更深入表达“意识”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某程度说来...我只觉得人类在意识方面的研究实在很贫乏。总之...我目前对意识模糊的认识是....你的意识越清晰,你就能看得更远,想得更多,记得更多。

禅定是快乐的,瑜伽,印度教等等都有禅修。
而我现在迷惑的是...到底接下去的修行应该是继续提高意识的清晰度,还是把意识丢掉?因为根据禅宗或南传佛法的经典,在三禅和四禅里几乎都有灭掉六根六识的解说,比如“空无边处定”更有“观空”的说法,虽然中观派有很多观空的解说,但据我了解几乎都是在纸上谈兵,要和实际经验拉上....门都没有。

把意识丢掉,能让你更加自由快乐。
但是,当你真的放下一切,得到无法再进一步的尽头的时候,你能否维持一万年?
即使你有能力专著一万年,但是,你的意识能否生存一万年?
意识无常,什么条件下,他才会出现?
禅定,让你看见很多新鲜事物,得到自由空间,这些境界,印度教都有。

不过,知见上,他们还是为了“我”而禅定。只要有“我”,就得轮回。
佛教有不需要禅定的“慧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0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3# tshadow


那火是一个比拟, 不是去钻比拟中事物的牛角尖....

佛陀涅盘后,是否就是生命的终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0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5# 三法印


白布不妨说说,让大家都能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7-2025 04:45 PM , Processed in 0.12958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