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常不轻

看看法华经怎么说吧?一尊佛的出世,需要前一尊佛授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6-2009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糊塗仙 于 11-6-2009 02:32 PM 发表


这是你之前说的:

那就是说你当初成佛了,後来因为信心崩溃所以再度退转堕入轮回?

八地以上的菩萨不是不会退转了的吗?怎麽比八地还高的佛还会退转呢?

非也非也,佛陀也是过万劫尘世才显现成佛的姿态在你我面前,而事实上佛陀已在500点劫尘世以前成佛

我们不能说佛陀成佛了,然后退转了,是不是?修行佛法不是离开俗世,而是进入俗世、改变俗世、然后将俗世转变为净土。

我也没有退转过,只因为贪噌痴的关系暂时无法显现成佛的姿态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6-2009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网络侠客 的帖子

那是心外求佛。我也阅读了流和宇宙。
中间不乏很好的人生见解,不过更多的是对心外的事情做出诠释。所以说,你们推广的是文化和哲学,并非真正的佛法。
其中,偶尔还会有战胜别人的言论,战胜自己的也不是从心出发,而是在事项上去祈求和战胜。

我本身虽然不做任何研究,但是阅读各式书籍杂志是我的习惯,如有说错,请澄清。
(大略编辑)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11-6-2009 03:0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6-2009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1-6-2009 03:01 PM 发表
那是心外求佛。我也阅读了流和宇宙。
中间不乏很好的人生见解,不过更多的是对心外的事情做出诠释。
其中,偶尔还会有战胜别人的言论,战胜自己的也不是从心出发,而是在事项上去祈求和战胜。

我本身虽然不做任 ...

完完全全相反的说法。创价学会是教导依正不二和色心不二的法门

就是涌现佛的智慧去将所有的困难跨越过来,离苦得乐。
而这一切不是说有就有,首先是要唱题挑战,然后实践人间革命。

佛就在生命的十界里面,怎样心外求佛呢?要求O记解释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6-2009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网络侠客 的帖子

谈话记录大略如下-
我问:什么叫做转烦恼为菩提。
他说:人生中的痛苦,用信心去度过就是转烦恼为菩提,比如生病贫穷。
我说:那么,为什么用信心去度过后,依然会面对一样的烦恼,比如生气?
他说:人当然会生气的,不会生气的就不是人了,我们的烦恼不是这种,是人生的,很生活化的。
我说:生活里,遇见任何事情都会生气,如果生气不是烦恼,我找不到更好更接近我们的烦恼了,不妨你来谈谈怎样才可以不生气好了,毕竟生气对很多人来说是痛苦的。
他沉默。。。

心在哪里?他在创价学会很久了。 不妨听听你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6-2009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1-6-2009 03:17 PM 发表
谈话记录大略如下-
我问:什么叫做转烦恼为菩提。
他说:人生中的痛苦,用信心去度过就是转烦恼为菩提,比如生病贫穷。
我说:那么,为什么用信心去度过后,依然会面对一样的烦恼,比如生气?
他说:人当然会生气的,不会生气的就不是人了,我们的烦恼不是这种,是人生的,很生活化的。
我说:生活里,遇见任何事情都会生气,如果生气不是烦恼,我找不到更好更接近我们的烦恼了,不妨你来谈谈怎样才可以不生气好了,毕竟生气对很多人来说是痛苦的。
他沉默。。。

心在哪里?他在创价学会很久了。 不妨听听你的见解。

第一句话就已经错了,“人生中的痛苦,用信心去度过就是转烦恼为菩提,比如生病贫穷。”
其实转烦恼为菩提,就是通过信心去涌现智慧,然后跨越困难,从而得到觉悟。

第二句话:“人当然会生气的,不会生气的就不是人了,我们的烦恼不是这种,是人生的,很生活化的。”
其实因为我们有十界,当生命的境涯堕入三恶道的话,就会生气烦恼。

所以佛道修行就是观心、看自己的十界境涯在哪里,从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境涯,然后离苦得乐,然后觉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6-2009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算很少说话了。
你们之间的对谈,我也不做太多的意见发表。
你们好自为之,如果看不清楚自己的贪嗔痴爱,就去找一面镜子,那绝对是丑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6-2009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网络侠客 的帖子

你不需要急着去反驳他的话,因为,还是有关十界的谈话等等。
我不烦你们了,是否真修行,走几趟创价学会已经知道,再多的澄清也没有用。。。我不对不肯定的事情下评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6-2009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1-6-2009 03:30 PM 发表

其实,我算很少说话了。
你们之间的对谈,我也不做太多的意见发表。
你们好自为之,如果看不清楚自己的贪嗔痴爱,就去找一面镜子,那绝对是丑陋的。

这里之前流行的大便论,很适合大大去反思自己的那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6-2009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1-6-2009 03:33 PM 发表
你不需要急着去反驳他的话,因为,还是有关十界的谈话等等。
我不烦你们了,是否真修行,走几趟创价学会已经知道,再多的澄清也没有用。。。我不对不肯定的事情下评论。谢谢。

是的,来几趟创价学会是会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09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常不轻 的帖子

辟支佛例外.佛在经典里曾经对大众说大迦叶尊者就算没有遇见佛也是可以在这一世成阿罗汉的.其实阿罗汉已经是解脱道了.与佛无异.还有多部经典也提及辟支佛不说法.目连前世供养的佛就是其中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10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kenzo_ryoshi


    因辟之佛仍未悟入大乘境界,无法教大众发无上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10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总司令


    呵呵,那你就盲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2010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总司令


    呵呵,那你就盲从~~
常不轻 发表于 4-12-2010 01:23 PM

盲目是一种无明,世间里有智慧的人是少数,再说他是离题了,麻烦版主处理他的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2010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enzo_ryoshi


    因辟之佛仍未悟入大乘境界,无法教大众发无上心
常不轻 发表于 4-12-2010 01:22 PM

根本没有大乘,辟支经历的道路和佛陀相似,只是佛陀是正等正觉,有自觉觉他的因缘,而辟支是缘觉只有自觉的因缘。而声闻是听闻佛法实践佛法而自觉因缘。

很遗憾世间很多愚昧的众生修的是声闻却要取代佛陀,自创林中叶,颠倒梦想,结果什么成果都没有,只因妄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10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没有大乘,辟支经历的道路和佛陀相似,只是佛陀是正等正觉,有自觉觉他的因缘,而辟支是缘觉只有自觉 ...
洪成高 发表于 4-12-2010 02:59 PM



    没有大乘,那您认为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断灭?一句话就否定了大乘佛说,先了解大乘,才作定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2010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大乘,那您认为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断灭?一句话就否定了大乘佛说,先了解大乘,才作定论吧
常不轻 发表于 4-12-2010 07:25 PM

就是了解才会没有大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2-2010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 洪成高

   
根本没有大乘,


1。 当今南传都有声闻道和菩萨道,两种修法,菩萨道就是大乘佛法
2。 当今佛教是南传和北传互相承认,两种佛教经藏 (南传巴利藏,北传的汉传和藏传经藏),当今北传就是大乘佛法
3。 所以总结,当今佛教界有承认两脉的大菩提道, 一脉是在南传,一脉是在北传
4。 声闻道以无余涅磐而成四果阿罗汉为修行目标,大乘菩萨/提道以生死即涅磐而成佛为修行目标

但若你的佛教观念是不付和当今佛教的以上的定义,那我就不知你在讲何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10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洪成高


    我们都还没追问你所说的那两名‘顶罪’第子的名字,犯了妄语,那连声闻道都不能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10 0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洪成高


    我们都还没追问你所说的那两名‘顶罪’第子的名字,犯了妄语,那连声闻道都不能学了 ...
清池 发表于 5-12-2010 12:26 AM
事实是事实,除非你连自己都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8-2025 06:22 AM , Processed in 0.12374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