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06|回复: 17

Ajahn Cha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2009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从 No Ajahn Chah
的书里那出来和你们分享的....
因为我有些不太明白..

什么是诞生&死亡

1. A good practice is to ask yourself very sincerely , "why was I born?" Ask yourself this question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and at night ... every day

2. Our birth and death are just one thing. you can't have one without the other. It's a little funny to see at a death people are so tearful and sad, and at a birth how happy and delighted. It,s delusion. I think if you really want to cry, then it would be better to do so when someone's born. Cry at the root, for if there were no birth, there would be no death. can you understand this?

[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11-1-2009 12: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
1. 很好的练习是非常恳切要求自己, “为什么是I出生?” 问自己这个问题早晨,下午和在晚上… 每天

2。 我们的诞生和死亡是一件事。 您不可能有一没有其他。 是一少许滑稽的看见的在死亡人是很眼泪汪汪和可悲,和在诞生多么愉快和高兴。 它,s错觉。 我认为您是否真正地想要哭泣,然后如此做,当某人的出生最好的。 哭泣在根,为了,如果没有诞生,那里是没有死亡。 您能否了解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You'd think that people could appreciate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live in a person's belly. How uncomfortable that would be ! Just look at how merely staying in a hut for only one day is already. How would it be to lie in a person's belly for nine months? Yet you want to be born again! you know it wouldn't be comfortable in there, and yet you want to stick your head right in there, to put your neck in the noose once again.

4. Why are we born? we are born so that we will not have to be born again.

5. When one does not understand death, life can be very confusing.

6.The buddha told his disciple Ananda to see impermanence, to see death with every breath. We must know death; we must die in order to live. what does this means? To die is to come to the end of all our doubts, all our questions, and just be here with the present reality. You can never die tomorrow; you must die now. can you do it? if you can do it, you will know the peace of no more question.

7. Death is as close as our brea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您认为人们可能赞赏什么它是象居住在人的腹部。 多么难受是! 请看多么仅仅停留在一个小屋只一天已经是。 它怎么是在人的腹部九个月? 您想要是再生的! 您知道它不会是舒适的那里,仍然您在非陷阱想要黏附您的头权利那里,再次投入您的脖子。
4. 为什么是我们出生? 我们出生,以便我们不会必须是再生的.
5. 当你不了解死亡时,生活可以是非常缠扰不清的。
6.The菩萨告诉他的门徒Ananda看暂时,看死亡与每呼吸。 我们必须知道死亡; 我们必须死为了居住。 什么这意味?要死是来到所有我们的疑义,所有我们的问题的结尾和这里以当前现实。 您不能明天死; 您必须现在死。 您能否做它?如果您能做它,您将知道和平没有更多问题。
7. 死亡一样紧密象我们的呼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9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喝茶,能否不要direct translation,看的,会有点辛苦。

1. A good practice is to ask yourself very sincerely , "why was I born?" Ask yourself this question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and at night ... every day
有一个好的练习,那就是很真诚地问你自己:“为什么我会出生?”在早上,在中午和在晚上,甚至每一天,问你自己这个问题。

2. Our birth and death are just one thing. you can't have one without the other. It's a little funny to see at a death people are so tearful and sad, and at a birth how happy and delighted. It,s delusion. I think if you really want to cry, then it would be better to do so when someone's born. Cry at the root, for if there were no birth, there would be no death. can you understand this?
我们的出生和死亡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你不能只拥有其中之一。其实,会觉得有点滑稽,就在看到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是那么的哭泣和悲伤,而就在看到面对出生的时候,人却那么的高兴和兴奋。这是一种错觉。我想,如果你真的想要哭泣,最好在某一个人出生的时候那么做。在最开始的时候哭泣,因为如果没有出生,那就没有死亡。你能否明白这个道理呢?

3. You'd think that people could appreciate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live in a person's belly. How uncomfortable that would be ! Just look at how merely staying in a hut for only one day is already. How would it be to lie in a person's belly for nine months? Yet you want to be born again! you know it wouldn't be comfortable in there, and yet you want to stick your head right in there, to put your neck in the noose once again.
你也许会想,人也许会感恩当他还活在另一个人的肚子里。其实,那是多么的不舒服的啊!从仅仅住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过一天的生活就知道了。怎么可能它还能在一个人的肚子里忍受九个月呢?不过,你就是要再次出生的!你已经知道在那里你不会觉得舒服,但是你还是要把你的头装进里面,再次把你的颈套在那脐带上。

4. Why are we born? we are born so that we will not have to be born again.
为什么我们出生呢?我们出生是为了我们将来不要再次出生了。

5. When one does not understand death, life can be very confusing.
如果,一个人不明白死亡,生活会变得非常模糊。

6.The buddha told his disciple Ananda to see impermanence, to see death with every breath. We must know death; we must die in order to live. what does this means? To die is to come to the end of all our doubts, all our questions, and just be here with the present reality. You can never die tomorrow; you must die now. can you do it? if you can do it, you will know the peace of no more question.
佛就这样的告诉随从者阿难去观察无常,在每一个呼吸中去观察死亡。我们必须理解死亡;我们一定会为了活着而死。这代表什么意思呢?去理解死亡就是让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疑惑灭除,留下就是当下的现实。你不可能在明天死亡;你只有在当下死亡。你能否这么做?如果你能够那么做,你就明白平静是什么,不会再有疑惑。(为了防止误导:这里说的是观察死亡,而不是叫我们真的去死。其含义是“活在当下,死在当下”,“过去心不可有,现在心不可有,未来心不可有”的意思)

7. Death is as close as our breath.
死亡,就如同我们的呼吸,是那么的靠近我们。

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1-1-2009 12:39 发表
喝茶,能否不要direct translation,看的,会有点辛苦。

1. A good practice is to ask yourself very sincerely , "why was I born?" Ask yourself this question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and a ...


什么意识?就是直接放华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1-2009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jack~ 的帖子

请你喝茶,中文的语法和英文有一点不同,比如,
           Death is as close as our breath.
翻译成
          死亡一样紧密象我们的呼吸。
整个中文的意思会有点奇怪。
不过,如果翻译成
          死亡就像我们的呼吸般接近。
中文就会比较通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9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好像有人翻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2009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與死》

《OO一》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誠懇地問自己:「我是為什麼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OO二》我們的生和死是一體兩面的事,不能有此而無彼。可笑的是,面對死亡,人們是如何的傷心悲痛,對於出生卻是何等歡欣快樂,這是愚痴的。我認為,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哭,為根源而哭,因為,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這點你能瞭解嗎?

《OO三》住在人腹裡的那種情形你想人們會喜歡嗎?那有多難受啊!光在茅蓬待上一整天就已經很困難的了;關上所有的門窗,就已很難呼吸了,怎還可能在一個人的腹裡待上九個月呢?然而,你竟還想投胎!你知道那裡一點也不舒服,卻仍願意頭鑽進去,將自己的脖子送進圈套裡去。

《OO四》我們是為什麼而生的?我們是為了不要再生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9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書名:《何來阿姜查》
網上應該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9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没理解错,从1到7,都是在引导读者做自我观照,对生老病死的观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1-1-2009 15:42 发表
書名:《何來阿姜查》
網上應該有


请问呢是在那一个网站看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了...
是在这个网站
http://dcph.myweb.hinet.net/chah08.htm

可是书里写的比较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與死》
《OO一》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誠懇地問自己:「我是為什麼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OO二》我們的生和死是一體兩面的事,不能有此而無彼。可笑的是,面對死亡,人們是如何的傷心悲痛,對於出生卻是何等歡欣快樂,這是愚痴的。我認為,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哭,為根源而哭,因為,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這點你能瞭解嗎?
《OO三》住在人腹裡的那種情形你想人們會喜歡嗎?那有多難受啊!光在茅蓬待上一整天就已經很困難的了;關上所有的門窗,就已很難呼吸了,怎還可能在一個人的腹裡待上九個月呢?然而,你竟還想投胎!你知道那裡一點也不舒服,卻仍願意頭鑽進去,將自己的脖子送進圈套裡去。
《OO四》我們是為什麼而生的?我們是為了不要再生而生。

《身體》
《O一一》假如身體可以說話,它會日以繼夜地告訴我們:「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嗎?!」事實上它一直在告訴我們,不過那是法的語言,所以我們無法瞭解。
《O一二》諸行(和合事物、有為法)都不屬於我們,它們會隨順自己%

《呼吸》
《O一四》有些人從出生到死亡,從來沒有一次覺察到自己的呼吸在他們的身體裡進出。他們活得跟自己如此地遙遠。
《O一五》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的呼吸。
《O一六》你說你太忙沒時間禪坐,那你有時間呼吸嗎?禪坐就是你的呼吸,為什麼你有時間呼吸而沒時間禪坐呢?呼吸對人們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視法的修習對你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的話,那麼,你就會覺得呼吸和修習法是同等重要的。

《法》
《O一七》什麼是法?無一不是。
《O一八》佛法如何教示正確的生活方式呢?它告訴我們如何生活。「法」有許多示現的方式──在石頭、在樹木,甚至就在你面前。它是一種非語言文字的教導。因此,靜下你的心來,學習如何觀察,你會發現,此時此地,一切的佛法一直顯現著,而你,何時、何地才要開始觀察呢?
《O一九》首先,你會以你的思想來理解「法」。如果你開始瞭解「法」,就會去實踐「法」;如果你實踐「法」,就會開始見到「法」;而當你見到「法」時,你就是「法」了;而且,你已擁有佛陀的喜悅。

《心》
《O三O》只有一部書值得一讀,那就是──心。
《O三一》佛陀教導我們,在我們的修行中,無論是什麼東西使心憂慮不安,就趕它回家。是煩惱在憂慮,而不是心!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心和煩惱到底是什麼。只要是我們所不悅的,我們就不想和它有任何瓜葛。我們的生活方式並不難,難是難在於不滿足、不妥協。我們的煩惱才是真正的障礙。
《O三二》假如你的心是愉悅的,那麼你在任何地方都會是快樂的。當智慧在你的內心中覺醒時,不論你看哪裏,都會見到真理。真理就是如此,就像當你學會了如何讀書時,不論你走到哪兒,都一樣可以讀書。

[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11-1-2009 05: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9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常》
《O四五》諸行(和合事物)是透過無常變遷而存在的,怎樣也阻止不了它。只要想一想:你能只呼出而不吸入嗎?這樣感覺好嗎?抑或你只吸進而不呼出?我們希望事物都恆常不變,可是那是沒辦法的,也絶對不可能。一旦吸進之後,就必須呼出,這是很自然的,不是嗎?出生以後,我們會衰老,然後死亡,這是非常自然與平常的。這是因為和合事物(諸行)履行了它們的職責,也因為呼吸如此地交替,所以人類到今天仍然存在著。
《O四六》如果你明白,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時,你的思想就會逐漸地釋懷,你就不需想得太多了。不論任何念頭何時生起,你只需説:「噢,又來了一個」如此而已!
《O四七》任何忽略無常的言論,絶非聖者的言語。

《業》
《O五三》當那些不瞭解「法」的人做不良的行為時,他們會四處張望,確定沒有人在看。可是,我們的業,卻不時地在看著我們,我們從不曾真正地逃脫過任何事物。
《O五四》善行帶來善果,惡行帶來惡果,不要期待天神來幫助你,或天使和護法來保護你,或黃道吉日的協助。這些都不是真的,不要去相信它們。如果你相信它們的話,你就會痛苦。你將永遠在期待好日子、好月份、好年頭、天使或護法神,如此一來,你只會受苦而已。往你的行為和言語裏看,往自己的「業」裡看。為善,會帶來善;為惡,就會帶來惡。
《O五五》透過正確的修行,會使你的舊「業」殆盡。了知事物是如何生起和消逝的,你便能夠保持覺醒,讓它們隨自己的過程運行。譬如有兩株樹:如果你只替其中的一株下肥和澆水,而沒有照顧另外一株的話,哪一株會成長,哪一株會乾枯,是毫無疑問的。

《禪坐修習》
《O五八》如果你想等待未來佛,那就別修行。當他來到時,你大概得待到那時候與他見面吧!
《O五九》我曾聽到別人說:「啊!今年對我不利。」「為什麼呢?」「因為我整年臥病在床,根本沒辦法修行。」啊!如果他們臨死的時候都不修行,他們何時可以修行呢?當他們康復時,你想他們何時可以修行呢?你想他們會修行嗎?才怪!他們只會耽溺在愉悅之中。如果他們痛苦,他們仍然不修行,而且迷失在其中。我不知道人們哪時候才會想要去修行。
《O六O》我已經將寺裏的規矩定立下來了。別去違反現存的規矩,任何違犯的人,都不是一個帶有真正動機要來修行的人。這樣的人還希望要見著什麼?如果他不修行,縱使他就睡在我旁邊,他看不到我;縱使他就睡在佛陀身邊,也看不到佛陀。

《無我》
《O九三》一位虔誠的年老婦女從鄰省出發,開始她的朝聖之旅。他跟阿姜 查說,她只能停留短暫的時間,她必須回去照顧她的孫子;此外,因為她已經是位年老的婦女,所以她請問阿姜 查,是否可以給她做個簡短的開示。於是,阿姜 查便非常強硬地答道:「嘿,聽著!當下沒有任何人存在,如此而已!沒有主人、沒有人年老、沒有人年輕、沒有人可以好或壞、虛弱或強壯,如此而已──只是自然的種種元素在運行罷了,一切皆空。沒有人生,也沒有人死!那些說生說死的人,是在說無知的童言。在心的語言裡,法的語言裡,沒有生和死這檔事。」
《O九四》教法的實際基礎,就是視自我為空的。可是,有人學習「法」,卻是來增長他們的我見,所以他們才不想去經驗痛苦和困難,而希望一切都舒舒適適的。他們也許會想要超越苦,可是,如果還有一個自我存在的話,他們何時才辦得到呢?
《O九五》一旦你瞭解之後,一切就會迎刄而解了,而且既單純又直接。當快樂生起時,理解它們是空的;當不快樂生起時,視它們是非你所有的、會消逝離去的。不要和它們有牽連,認為它們就是你,抑或視你自己為它們的主人。你認為木瓜樹是你的,那麼,當它被砍下來時,為何你不會覺得被傷害了呢?如果你能明瞭這點,心就會平衡。一旦心平衡時,這就是正確之道──佛陀的正確教法,也就是導致解脫的教法。

《平靜》
《O九九》問:什麼是平靜?
                      答:什麼是煩惱?平靜就是煩惱止熄。
《一OO》平靜是在我們內心裡的煩惱和痛苦中找到的,而不是在森林或山頂,更不是經由老師的傳授。在你經驗苦的地方,一樣可以從苦中找到自在(解脫)。試圖逃避苦,實際上是在朝向苦。
《一O一》如果你放下一點點,就會擁有些微的平靜;如果你放下的很多,就會擁有很多平靜;如果你完全放下,你就會擁有完整的平靜。

《苦》
《一O九》苦有兩種:導致更痛苦的苦和導致苦止熄的苦。前者是執著片刻的快樂和厭惡不快樂的苦──人類日復一日不斷地掙扎。後者是來自自己全然地去經驗不斷變遷的經驗──快樂、痛苦、愉悅和瞋怒的苦──沒有恐懼或退失。我們所經驗的苦,會導致內心的無畏和平靜。
《一一O》我們想走易行道,可是,如果沒有苦,就不會有智慧啊!要等到智慧成熟,你在修行中至少要痛苦三次。
《一一一》我們不是為了吃得好、睡得好,養尊處優而出家,而是為了認識苦:
                      ──如何接受它……
                      ──如何去除它……
                      ──如何不造作它。
                      因此,別去做會造成苦的事,例如:沈溺在貪之中,否則它永遠不會離開你。

《老師》
《一二五》你是你自己的老師,尋找老師是無法解決你自己的問題。審視你自己去尋真理──真理在裡面而不在外面。認識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一二六》我有一位老師吃東西非常快,吃飯時還弄出很大的聲音來,然而,他卻叫我們要慢慢地,正念地吃。我通常會觀察他而且非常的生氣。我痛苦,而他卻不然!我看的是外表。後來,我才學習到:有些人車開得非常快,但卻很小心;有些人開得很慢,卻常發生車禍。不要去執著條規和外相。如果你最多以百分之十的時間來看他人,而以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來看自己,你的修行還算可以。
《一二七》徒弟是很難教的。有些知道卻不去實踐,有些不知道也不會設法去理解,對他們我真不知該怎麼辦。為何人們會有這種心態呢?愚癡不好,可是,縱使告訴他們,他們仍然聽不進去。在他們的修行中,充滿了疑惑,而且總是在懷疑。他們想要達到涅槃,卻不想實踐「道」,真令人困擾。當我叫他們禪坐時,他們害怕,如果不是害怕的話,就只會打瞌睡。絶大部份,他們都喜歡做我不教他們的事;這就是身為一位老師的痛楚。

《領悟與智慧》
《一三六》除了你自己的領悟外,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可以使你解脫。
《一三七》一個狂人和一位阿羅漢二者皆例嘴而笑,但是,阿羅漢知道為什麼,而狂人卻不知道。
《一三八》一個聰明的人看他人,是以智慧來看,而非愚癡。如果我們以智慧來看,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可是,如果我們以愚癡來看的話,我們只會找到他人的過失。

《戒德》
《一四四》小心,仔細地觀察我們的戒。戒,就是慚愧心。我們所感到疑惑的,就不該去做或說,這就是戒。所謂清淨,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一四五》修行有兩種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以戒德、戒律的增長構成基礎,目地是為了將快樂、和諧帶入人們中。第二個層次是以解脫為唯一目標的法的修習。這種解脫是智慧與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實動機。明瞭這兩層次才是真正的修行基礎。
《一四六》戒,是在我們內心裡增長的「法」的父母,它也提供了心一個正確的培養和導引。

《雜品》
《一五四》阿姜 查有一位弟子的膝蓋有問題,只能透過外科手術來矯正。雖然醫生保證他的膝蓋幾個星期就能痊癒,但是,幾個月過後,卻仍然沒有完全痊癒。當他再次見到阿姜 查時,他對阿姜 查抱怨說:「他們說不需要這麼久的,所以不應該如此才對呀!」阿姜 查於是笑著說:「如果不應該如此的話,就不會如此啊!」
《一五五》如果有人給你一條既大又黃,又甜又香的香蕉,可是,卻是有毒的,你會去吃它嗎?不會,那麼,當佛陀告訴我們感官的快樂是有「毒」的時,我們為何還去「吃」它呢?
《一五六》徹見你的煩惱吧!。認識它如認識一條有毒的眼鏡蛇。因為你知道眼鏡蛇會致你於死地,所以你不會去抓牠。去徹見有害事物的害處,及有益的事物的益處。
《邀請》我曾說過的一切到現在,不過是文字罷了。當人們來見我時,我必須說些話,但是,這些最好不要說的太多。你們最好開始修行,不要遲疑。我就像一位邀請你到某地方去的好友。不要躊躇,只要繼續前進,你是不會後悔的。


来之:-http://dcph.myweb.hinet.net/chah0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9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jack~ 的帖子

繼續找,應該有全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2009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1-1-2009 06:58 PM 发表
繼續找,應該有全文的。


两年多前,我从书本中把全文Key in 收在以下的连接。

http://club.fjdh.com/4812/action-spacelist.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009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2-1-2009 09:53 发表


两年多前,我从书本中把全文Key in 收在以下的连接。

http://club.fjdh.com/4812/action-spacelist.html


谢谢您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6-2024 08:59 PM , Processed in 1.59574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