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15-1-2009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bahau比较多~
哈哈~!!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2009 0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真爱是什么 于 10-1-2009 01:05 PM 发表 
香港有个地方叫做蛇口。。。。。。
其实,马口从bahau翻译过来,也不见得是马口的读音。
开始听见感觉有点恐怖,竟然送我来马的口工作!
但是,慢慢发现这里的人很注重人情。我不会被马的口吞掉。
不是从马来文翻译过来的...很久以前马口这地方福建话是叫不好,读音: Bo Ho,后来就慢慢变成马口的读音了。附近也有一个地方叫马身,只差没叫马尾的地方而已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2009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wer312 于 17-1-2009 01:53 AM 发表 
不是从马来文翻译过来的...很久以前马口这地方福建话是叫不好,读音: Bo Ho,后来就慢慢变成马口的读音了。附近也有一个地方叫马身,只差没叫马尾的地方而已
真的假的?
没听说过哦...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2009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7-1-2009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9-1-2009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wer312 于 17-1-2009 01:53 AM 发表 
不是从马来文翻译过来的...很久以前马口这地方福建话是叫不好,读音: Bo Ho,后来就慢慢变成马口的读音了。附近也有一个地方叫马身,只差没叫马尾的地方而已
为什么会叫bo ho呢?这里以前不好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9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好复杂哦,一点都不像我,简单多了,我是用嘴巴念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0-1-2009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没有读过汉语拼音?两个第三声,前面那个要换去第二声的。。不然不顺口。。 |
|
|
|
|
|
|
|
|
|
|
发表于 22-1-2009 07: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真爱是什么 于 19-1-2009 11:58 PM 发表 
为什么会叫bo ho呢?这里以前不好吗?
没错!
刚开始时,第一批到马口的福建人,
因为没要足够的食物和水土不服一个一个病倒。
接下到马口的人,问第一批到马口的福建人生活的怎样?
他们就回答bo ho。
慢慢的bo ho就变成地方的名字。
后期,因为bo ho所以译马口。。。
我也是听人家说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2009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也是听老豆讲的...他记得以前还有很多拖格罗里的,应该是载树桐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2009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口有个有趣的名字。照字面翻译,“马的口是也”。更引人入胜的是,离开马口三公里向北的地方,正有一个叫马身(Mahsen)的乡村。每当外地人来到马口,识得如此别致的名字时,总免不了用开玩笑的口吻问道:“你们不会有个叫马尾的地方吧?”关于马尾的这一地名,有着这么一个倍受争论的传说。在离开马身再向北十六公里以外的亚逸依淡园丘(Ayer Hitam)曾一度被命名为“马尾”。在十九世纪中叶,大量的华人从大陆漂洋过海来到南洋求以生计。他们利用河流川流于马口和马身,当他们抵达亚逸依淡时,发现路线形如一头马,于是便把此地命名为“马尾”。可是由于当地人为马来人居多,后来“马尾”一名就被摒弃了,这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证实,可是它却为这地名来源增加了不少趣味。
其实,关于马口的名字来源,根据老人家的细述,有着这么一个传说。在十九世纪中叶,当马口被开拓时,原始森林以及沼泽产生的瘴气,形成恶劣的生活条件,使得许多人都病倒了。也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关系吧,有一些人甚至得到了怪病和中暑,环境糟透了。在那个时候这些拓荒者大多数为客家人,当他们见面问好时,都问“您好末!”,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未好!”,发音颇像“茫嚎”(与马口的马来名字“Bahau”相似)。不幸的是,后来到达的福建人,也遭受到同样的遭遇。见面问候时也都说“柏厚”(不好的意思)。日子一久,涵生而成今天的名字。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